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形成、发展与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50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答: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保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一)、基督教在西欧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1.对政治的疏远在城邦时期,虽然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
他们的全数忠诚指向城邦,整个的人和生活都属于城邦。
公民道德使他们将城邦作为精神的支柱或寄托,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城邦解体以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国家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从而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
基督教则把人的目光引向天国。
耶稣传播的是天国即未来临的福音,由于天国即未来临,人们便应该对人生有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如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初期基督徒的观念具有强烈的末世论的色彩,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世,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
初期教会就是一个期待的集体。
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延,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
基督徒们把那个世俗的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乃至现实世界干脆就是一个涤罪所。
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取得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获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那个世界的匆匆过客。
这种追求灵魂获救的超越主义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上帝的选民”与“那个世界”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摘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紀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现今高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除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自身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
第一,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往往抑制新技术。
第二,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影响。
欧洲国家大多面积狭小,很多国家地区以山区为主,土地贫瘠,出行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力的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邑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制度下,庄园里劳动的农奴有一定的权利,有一小块土地,有休息日,并且可以自己支配大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生产过程有一些真实的了解,因而也就使体力劳动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发展。
概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世纪是指从5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中欧洲西部国家的文化逐渐形成并繁荣发展。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治、宗教、经济、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交织。
首先,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帝国遗留下来的土地、建筑、文化传统等成为了西欧文明的基础。
中世纪早期,各个部落部落王国在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文化传统的融合,为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基督教的传入也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促成了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各国的传播和影响。
基督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宗教,并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道德准则等。
基督教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促进了西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除此之外,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还受到了日耳曼人、维京人、撒克逊人等北欧民族的影响。
这些民族的迁徙和定居带来了不同文化传统的融合和碰撞,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多样化和繁荣。
北欧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对西欧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欧文化传统。
在经济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农业、贸易、手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也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城镇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城镇的出现促进了单位规模的增大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贸易的兴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流和融合,为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最后,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也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中世纪的宗教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神圣性,而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亚瑟王传奇》等则展示了中世纪人们对爱情、勇气、忠诚等价值观的追求和表达。
这些艺术和文学作品反映了中世纪西欧文化的特色和精神风貌,成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历史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极为复杂,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变迁。
本文将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扩散、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和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论述。
一、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
那时,犹太人已被罗马帝国征服,处于沦陷状态。
在这个时期,耶稣基督作为犹太教派别中的一位教师和先知,开始传播他的教义。
耶稣的教义强调爱和宽恕,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奇迹都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耶稣最终被罗马当局处死,但他的福音传承下来,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经文。
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扩散随着耶稣基督的死亡,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内传播。
起初,它在犹太人之间以及一些罗马帝国的边缘地区较为流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宗教。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这一举措使基督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三、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中世纪是基督教的黄金时期,基督教影响力达到巅峰。
教会成为统治者的重要支持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教。
教会建立了庞大的教堂体系,教士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教会在中世纪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宗教虔诚度下降、教会财产过度积累等,这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四、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影响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当时,一些基督教徒开始反对教会的腐败现象,并倡导信仰自由和对圣经的直接阅读。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之一,他公开质疑教会的权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教会的分裂,各自派别的形成,如新教派和天主教派。
这个时期,基督教进一步分化,为后来基督教教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多个时期和地区变迁的过程。
基督教发展简史
引言概述: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自那时以来,基督教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传播、分支和影响。
一、起源
1.1 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教导
1.2 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
1.3 使徒传教与早期基督教社群的形成
二、传播
2.1 使徒行传与早期教会的传播
2.2 罗马帝国的官方认可与基督教的合法化
2.3 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与改革运动
三、分支
3.1 东正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分裂
3.2 新教运动与新教派别的形成
3.3 基督教在亚洲与非洲的发展与多元化
四、影响
4.1 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塑造
4.2 基督教对科学与文化的影响
4.3 基督教对社会与人权的推动
五、现代发展
5.1 基督教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挑战
5.2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与合作
5.3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结论:
基督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多样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影响了个人的信仰与行为,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基督教起源、传播、分支和影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宗教的历史与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挑战,以及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与合作,为实现和平与宽容的世界做出贡献。
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化与古西伯莱文化的结晶。
基督教构成了西方社会近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与特色,它作为古典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是中世纪欧洲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文化的发展走向与特征。
•基督教的人权思想到西方文明中的人权、民主思想,不少学者认为它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事实上在人权民主思想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比希腊罗马文明发挥了更为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在时间上比希腊罗马文明要多出十个世纪,而且所涉及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大超越于希腊罗马文明。
人权和民主的概念虽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来的,但它们的实质内容,特别是人权思想中的实质内容,却是基督教早就予以关注并特别强调的,这些道理都大量记载在《圣经》里。
譬如,在圣经《箴言》中,多次强调要善待穷人:“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戏笑穷人的,是辱灭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周济贫穷的,不至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你当为哑巴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内涵和实质就是上帝的仁爱、公义之道。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逐渐与蛮族融为一体,呵护着新生的文化嫩芽,终于使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基督教信念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兴起并走向繁荣。
本文就是对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社会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中世纪西方文化作者:云红超2010414283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中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
现在教科书将下限定为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早已在500多年以前走完了超过1000年的封建社会历程。
(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