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制下,政教之争是中古西欧政治史上极重要的内容。
在中世纪的西欧,可以说教会这一宗教势力与政权同时作为了政治力量。
教会以上帝之名,政权以世俗之名,二者间由最初的相互依靠,合作走向了敌对的局面,但同样作为统治工具,两者应当是始终统一的,而彼此之间利益的对立又让两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微妙变化。
在这里,我想以教会势力的发展为线索将两者斗分为三大阶段,即教会势力的起步,鼎盛及衰落。
首先,我们不可置否的是中世纪西欧的黑暗与二者之间的矛盾摩擦十分不开干系的,政权的镇压与教会的压迫让中世纪成为西欧的黑暗时期已是事实,在这里也不赘述。
然而,正是因为两者起初的共同相互需要,也为早起的西欧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稳定的基础。
“统治阶级为稳定统治,给自己的统治罩上一层神秘的光圈,使人民安于天命,企图借助神权来强化自己的统治。
于是,统治者开始不断向教会供奉土地,粮食和金银财宝,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教会经济。
”例举基督教例子来说,米兰敕令的颁布绝对是不得不提的,自此罗马君主对基督教大力扶持,基督教也因此从一个被犹太教赶出庙堂并屡受罗马迫害的地下宗教,转变为公开、合法的宗教,走上了正式发展的历程。
这对早期的宗教发展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后来又在法兰克首领克洛维征服各地中,要求被征服地百姓放弃原有的原始多神教信仰,统一信仰基督教,对于即巩固了基督教的稳定地位,又统一了信仰,为人们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苦难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的困惑的解决给了希望,更加利于政权的统治。
而另一方面,教会也需要国家的保护,需要王法处理世俗事务,并且教皇的选任也需要国王的认可,说白了,是教会企图得到政权的庇护。
虽然两者是相互利用,但的的确确稳固了中世纪初期的统治。
随着政权对教会势力的进一步依赖到了11-14世纪,天主教会势力逐渐增强,教权企图与皇权分庭抗礼。
浅议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提要:宗教,作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起到其他人类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其中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最为典型。
中世纪的基督教在西欧起到了社会准侧乃至于法律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与控制。
上至世俗封建国王的王位继承、政权的合理性以及赏赐,下至普通居民的职业、信仰以及婚姻都受到基督教会的控制。
关键词:基督教西欧中世纪王权神权封建农业经济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之所以得到极大的发展,是有很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⑴基督教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原有的各种宗教大多局限于单纯的偶像崇拜,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
基督教在形成以后,经过几代哲学理论家的不断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基础。
基督教神学比原有的宗教更具有思辨性、更有号召力、更有吸引力。
《圣经》在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各个封建政权需要基督教以支持王权。
在基督教的支持下,国王鼓吹君权神授,以证明自身政权的合理性。
各国国王也屡次赏赐基督教教会,使这些教会实力得到极大地发展,成为“国中之国“。
(3)来自东方的伊斯兰教的极大压力,使整个基督教世界增加了向心力,伊斯兰教形成后,以”圣战“为旗号,大肆侵略西方世界,直至查理马特击败了阿拉伯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教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把伊斯兰教看为一种有损于基督教完整性的异类敌人。
基督教在西欧的影响力与政权结合后,更加深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影响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人等蛮族人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者、建立封建化国家,西欧农业技术一落千丈,土地荒芜,,几乎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代。
是基督教会的努力,帮助西欧农业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基督教会组织传播农耕技术,修筑水利工程等,推动了西欧中世纪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修道院制度的建立使劳动修身观念得以普及基督教会的修道院制度起源于古代埃及,但是它的普及和发展却是在中世纪的西欧。
中世纪论文世俗化论文:试论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及其历史影响摘要:中世纪的西欧教会随着世俗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教会势力不断膨胀。
教会全面地卷入世俗社会,甚至逐渐与世俗政权形成强势挑战。
教会的世俗化对西欧中世纪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政权与教权交织,信仰与现实相抗衡。
关键词:中世纪;教会;世俗化;影响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的西欧,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古典奴隶制的衰落,中世纪西欧社会开始了它艰难的封建化历程。
而当时,已发展成为国教的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教会的“世俗化”来实现的一、“世俗化”概念的提出“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词根saeculum.. 它最早用来表示宗教战争中,领土或财产从教会权力控制下摆脱出来。
在罗马教会法规中又用来表示有教职的人回归社会。
随着使用历程中语义的不断变迁,对“世俗化”一词,中外学者有着各自的观点。
其中,比较全面的是美国学者拉里席纳尔(shiner larry)的观点。
他认为“世俗化“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⑴世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⑵社会的世俗化。
即人类社会逐渐摆脱宗教神圣化统治,向着科学的道路发展;⑶宗教自身的世俗化。
即宗教以一种“入世”的姿态,全面卷入世俗社会中。
教会作为宗教组织系统,其本身是作为世俗社会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独立于世俗事务之外,而又虔诚于普世救赎的精神支柱作用,是其存在基础和全部意义。
而中世纪的西欧教会,随着教会世俗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教会势力不断膨胀。
“教会在一个惊人的程度上把宗教活动和世俗事务,理想观念和实践行为连在一起。
如果说它的头是在天堂上,它的脚则一向是立在地面上的。
”[1](p262)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全面地卷入世俗社会,甚至与世俗政权形成强势挑战,并对西欧中世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二、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的表现世俗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逐渐与蛮族融为一体,呵护着新生的文化嫩芽,终于使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基督教信念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兴起并走向繁荣。
本文就是对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社会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中世纪西方文化作者:云红超2010414283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中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
现在教科书将下限定为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早已在500多年以前走完了超过1000年的封建社会历程。
(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
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督教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动力,引领着皈依的人们寻找着理想与现实的出路。
它作为一根无形的权杖作用着西方社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迁。
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欧洲影响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的追求。
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
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
基督教将宗教的这些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基督教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精神力量,它发轫于古代的中东地区。
是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一种无奈,以及在精神领域上的反应。
基督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上帝撒下的种子,也不是某个精神领袖的突发奇想,而是多种文化碰撞后的产物。
从基督教的早期教义,拜祭形式以及思想内核可以看出,它的产生既吸取了古代希腊精英思想家们的唯灵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又融汇了古犹太教的原罪意识与祭祀形式。
这样早期的基督教就有了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思想,再适时地赋予其救赎意识作为它存在的理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影像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欧洲中世纪一般被作为愚昧和黑暗的代名词,这个时期基督教获得了文化的垄断地位,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历史就是基督教的发展史。
一,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谓基督教对于中世纪欧洲之普通社会生活的贡献,即是说在中世纪欧洲社会里面有一班人为普通社会所轻视,而却为基督教会里面的人所重视,普通社会对于这班人的痛痒漠不关心,基督教会里面的人却为这班人担忧,愿意替他们吃苦,愿意谋种种方法去保护培养他们,以使他们的生活和地位,能够渐渐和普通社会的人相平等。
基督教是一个充满爱与信还有德的宗教。
基督教会在西欧的中世纪早期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教会内部到世俗世界,似乎都逃不过他们的掌心,所以可以说基督教会离不开中世纪,同时中世纪对基督教不可或缺,两者既互相帮助,同时也不乏争斗。
但我们从来都不敢否认,基督教会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世纪的欧洲所带来的影响。
在早期,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开始,罗马的皇帝大都对基督教会采取宽容和扶持的政策。
米兰敕令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而基督教也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
为奴隶主统治阶级服务。
基督教会从一个起初并不受关注甚至遭受歧视的宗教团体转而变为受政府保护的公开宗教,也是从此以后,可以公开传教,成为政府默许的唯一合法宗教。
但是在受到政府或者皇帝保护的同时,基督教也经历了不光荣的发展历程,皇帝的宽容和支持使得基督教自身的信念发生动摇。
在基督教获得官方的正式承认之前,也曾仇视罗马,并有过打到罗马等激进主张,但是在收到政府传递来的糖果后,一度承认政府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基督教会当时还没有离得太远,还是以自己的信仰为主。
在皇帝的庇护下,基督教会组织及其实力迅速发展。
4世纪末,皇帝授予教会拥有自己法律和法庭的特权,使基督教会获得一个飞速发展实力的机会,从此,他便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国中之国",如果说在被官方认可之初,基督教会心甘情愿的在皇帝的领导之下,对罗马帝国永恒抱有可观的态度的话,那么随着4世纪罗马的衰落,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路,从乐观转为悲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己教义和性质的重新考虑,而正是这种思考的理论,为教会在担当整个欧洲的角色铺平了道路。
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作用和影响教会法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成为教会迫害异端,钳制思想的工具。
其规定了名目繁多的宗教犯罪,凡违反教义或宗教信仰的行为均被宣布为宗教犯罪,其中叛徒、信奉异教、别立教派、亵渎圣物等行为被定为特别宗教犯罪,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
摘要:教会法作为中世纪欧洲的一种重要法律,与罗马法、日耳曼法一同构成了欧洲封建时期的三大法律支柱。
它以《圣经》为主要法源,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基督教的兴衰紧密相连,本质上是一种神权法。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与各种世俗法相互渗透,并随着教会势力的日益壮大而不断的进行完善演化。
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中世纪欧洲教会法西方法律制度教会法又称“宗教法”或“寺院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教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规定和编纂的各种规章和章程;从狭义上来讲,特指在中世纪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天主教法规为内容的独立的法律体系。
教会法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内容涉及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的生活守则以及教会与世俗政权关系,同时对于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诉讼等也有规定。
主要研究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对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及教会法对西方近代部门法律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教会法的研究,来探讨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一.教会法的起源和发展教会是一个以统一信仰为基础的团体,伴随基督教的产生而出现。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 1 世纪,以基督教公社的形式出现,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壮大,到公元 2 世纪已经逐渐融合成了强有力的组织,即教会。
为加强基督教对教徒宗教生活和人们世俗生活的控制,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所谓“以基督为主的神圣伙伴”关系,教会建立了一种严格的有组织的权力结构,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有约束性的规章,表现为教会法律,其内容包含宗教和法律两部分规则,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
随着基督教教会成员的不断增多和范围的逐渐扩大,罗马国家对教会的态度从最初的敌视镇压转而承认扶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吴丽红10020126
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
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
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
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
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
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
’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
”【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
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
另一方面,本着博爱的精神,教会对病人也照顾有加,不但会直接看护病人,而且还鼓励政府多建医院,造福群众,多行善行,积善功。
这无疑是病人带去了福音。
另外,在奴隶制普遍的时期,基督教却提出了解放奴隶的口号和要求,“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之反对奴隶制度,固然全由于其
大同博爱主义者理论的结果,而不尽关其信徒具有什么超出时代之眼光。
”【2】但是无论如何,这对饱受压迫和奴役的奴隶而言,都是值得庆幸的。
在政治方面,基督教对于政治统一的用处的不容小觑的,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凝聚人心的灵丹妙药,也是大家公认的信仰的理论,若你不是基督教徒则会受到排斥,特别是在教会权力极盛时期,教会甚至主宰着皇权。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皇帝需要以基督教的凝聚力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可以说基督教教会成为皇权的支柱和保障。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崇尚“仁爱”和“和平”,因此极度反对残酷的赛武审判和战争,这使得人们的人身权得到了很大的保障,也使得西欧战事收到了限制,给了西欧一个较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方面,基督教鼓励教徒勤俭节约和从事一些有用的手工业,并向教徒介绍一些有用的农业知识,与此同时,一次而修道士以身作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大激发了教徒的劳动热情,对中世纪西欧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虽然好处不可否认,但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也是自有道理的。
三、禁锢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规一规范和约束教徒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系列的教义—“三位一体论”、信原罪、信救赎、因信称义说、信来世等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以此来巩固基督教的不倒地位,为基督教的合理存在提供理论的支持,将与教人员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以一种神论来麻痹人们的思想,达到一种愚民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向人们搜刮钱财。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就是通过它的一整套神学教义来禁锢人的头脑,通过种种手段和途径来控制教徒的人身。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思想禁锢和人生束缚甚至比公开镇压还要厉害,它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们在误以为的天堂里遭受着地狱般的侵害,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力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臣服在教会的权威之下,并甘为奴隶。
在文化方面,基督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在最初的几百年间,基督教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破坏。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科技、自然科学等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在艺术、绘画等方面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变现精神世界,也没有充满灵性和表情的动作,显得很呆板。
在政治方面,在教权极盛的中世纪,王室与教会作为两大政治力量,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政教之争从未停止过,当教会的权力发展到足以与世俗王权相抗衡的时候,控制和支配国家的欲望则成为教会权力的中心,自认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特别是在中前期,世俗王权从属于教权,皇帝的选择和加冕都是有教会一手操控的,教权试图操控整个国家,运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这大大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四、总结与反思
总的来说,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仍是西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上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下导近代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基督教神学统治范围极广,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技、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
尤其是《圣经》,它对欧洲人民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不可否认的,中世纪基督教虽然为当时的社会带去一定的灾难,但是也留下一批宝贵的财富。
看着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精神归属感的强大,信仰的强大,一个有信仰、有精神寄托的国家是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
它可以不是宗教,但它必须是存在的,因为它是凝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一个没有精神依托的国家是可怕的。
也许现今的中国可以将之作为借鉴,把构建文化软实力作为当务之急,
奴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但是希望不是一些很空泛的口头文章,而是可以使人们产生共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屹立不倒。
其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单一更是提醒着我们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要创造出一个自由的文化氛围,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才能有震撼人心的发现,只有创新和变化才能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葆青春。
所以文化控制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多样性却是更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陈曦文.世界中世纪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99
【2】杨昌栋.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