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古希腊文明一、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文明),古希腊东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海洋孕育了希腊文明。
二、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
文明开始时间:约公元前2000年。
后来发展为城邦国家。
三、爱琴文明有两个中心: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后以迈锡尼为中心。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四、希腊城邦国家:最大的是雅典、斯巴达五、雅典:1、位置:临海;2、经济上:商业贸易发达;3、最大政治特色:民主制度。
三大民主机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处理公民大会休会期间事务的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最高司法机构—陪审法庭。
陶片放逐法---防止权力过大。
六、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专制制度所不具备的优点,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是奴隶主的民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民主制达到极盛七、斯巴达:1、位置:希腊半岛、内陆国;2、经济特色:农业为主;3、政治特色: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尚武八、希腊衰落原因:城邦彼此征战(内战)。
古罗马文明一、古罗马历史线索: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约200年,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奴隶社会在西欧结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二、古罗马历史总结:1、政治特色:有民主的特点2、军事特色:尚武、能征善战,靠军事征服建立大帝国。
三、西方文化之根1、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化之根2、“哲学”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热爱智慧”,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希腊是欧洲哲学发源地。
3、古希腊罗马是近代科学之源: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浮力定律4、西方戏剧之乡:古希腊5、欧洲法学之源: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文字记载2.劳动3.周口店3万4. C5. A6. C7. B8. A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
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
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
(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
(2)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旧石器新石器2.采集狩猎粮食3.陶器4.半坡河姆渡5.自然祖先6. D7. C8. A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言之有理即可)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 口耳相传远古2.黄帝炎帝3.禅让4.禹5. B6. B7. B8. A9. D 10. D 11.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1)尧是远古时代华夏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或答是氏族公社晚期的人物)(2)他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三课傍水而居第四课草原人家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六课文明中心──城市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附录一本书主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二网站推荐后记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插页)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附录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附录四本书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五课外读物后记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附录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368~1949年)附录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世纪~1945年)本书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四课外读物附录五网站推荐后记。
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宗教氛围和文化传统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们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在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开创了许多新的思想和创意。
从宗教信仰到文化传统,欧洲中世纪的贡献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宗教信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
基督教在欧洲的普及得益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基督教成为了欧洲人最大限度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开始掌控着欧洲的社会生活,教堂成为了维护这种宗教信仰的主要场所,极大地推动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
此外,欧洲中世纪还兴起了许多著名的修道院,这些修道院往往是掌控着社会的基石,不仅是基督教宗教和思想的重要代表,更是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摇篮。
修道院对于欧洲文化传统和艺术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统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传统涵盖了宗教、哲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
其中,文学是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主要以基督教的主题为中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教会礼仪文本、诗歌、传说、小说、剧本等。
这些作品常常塑造着欧洲中世纪人民的心灵世界,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述。
其中著名的史诗《《贞德传》,以法国著名女英雄贞德为主角,描绘了她的英勇事迹和对祖国的献身,是文学艺术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篇章。
此外,在欧洲中世纪,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西欧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哲学学派和科学家,这些人在逐渐将欧洲的思维方式转为更加理性和科学。
他们的主要成就包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提出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思想等等。
艺术和建筑欧洲中世纪的艺术与建筑也是一大特色,其中包括了绘画、音乐、雕刻、建筑等各种形式。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主要表现出一种虔诚和默跪的精神,艺术家们往往以圣经中的主题为主题进行创作。
他们以精湛的技巧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对上帝的崇敬和信仰,其中著名的就包括了拉斐尔·圣西斯第、达芬奇等众多艺术家。
建筑方面,欧洲中世纪的建筑成就是举世闻名的,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罗曼式”。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逐渐与蛮族融为一体,呵护着新生的文化嫩芽,终于使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基督教信念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兴起并走向繁荣。
本文就是对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社会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中世纪西方文化作者:云红超2010414283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中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
现在教科书将下限定为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早已在500多年以前走完了超过1000年的封建社会历程。
(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
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督教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动力,引领着皈依的人们寻找着理想与现实的出路。
它作为一根无形的权杖作用着西方社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迁。
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欧洲影响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的追求。
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
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
基督教将宗教的这些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基督教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精神力量,它发轫于古代的中东地区。
是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一种无奈,以及在精神领域上的反应。
基督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上帝撒下的种子,也不是某个精神领袖的突发奇想,而是多种文化碰撞后的产物。
从基督教的早期教义,拜祭形式以及思想内核可以看出,它的产生既吸取了古代希腊精英思想家们的唯灵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又融汇了古犹太教的原罪意识与祭祀形式。
这样早期的基督教就有了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思想,再适时地赋予其救赎意识作为它存在的理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影像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欧洲中世纪一般被作为愚昧和黑暗的代名词,这个时期基督教获得了文化的垄断地位,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历史就是基督教的发展史。
一,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谓基督教对于中世纪欧洲之普通社会生活的贡献,即是说在中世纪欧洲社会里面有一班人为普通社会所轻视,而却为基督教会里面的人所重视,普通社会对于这班人的痛痒漠不关心,基督教会里面的人却为这班人担忧,愿意替他们吃苦,愿意谋种种方法去保护培养他们,以使他们的生活和地位,能够渐渐和普通社会的人相平等。
基督教是一个充满爱与信还有德的宗教。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 学时学分数:2 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 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历史与社会精讲精练的答案【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元史前时代人猿相揖别(第一课)一:新课学习: 1、生产劳动、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
2、直立行走并能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旧石器时代。
5、(1)非洲、欧洲(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相对有适宜的温度、降水,并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适合人生存、发展的食物等。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外貌特征使用的工具用火情况生活群体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70万一20万年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原始群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磨制石器人工取火氏族二:作业 1、b 2、b 3、a 4、c 5、d 6、略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二课第一课时)一:新课学习: 1、(1)①: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②: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①: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亚欧大陆。
西亚和中国。
2、生产工具生产生活生活方式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定居生活,还使用陶器 3、(1)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2)石墙、生活区、生产区。
(3)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猪、牛。
二:作业 1、填空题:(1)畜牧业生产者(2)西亚定居。
2、选择题:(1)d (2)c (3)c (4)c (5)b 3、(1)浙江余姚河姆度。
河姆度是距今七千年前的村落遗址,人民居住的房子富有特色—干栏式,原始农业畜牧业有所发展,最早培植了水稻。
(2)农业存栏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学号:一、课前导学: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都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基督教1、我们习惯上把欧洲封建社会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在它的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建立了众多王国,其中以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后发展成为查理曼帝国。
该帝国诞生的标是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
3、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三分帝国。
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西)、意大利(中)、德意志(东)。
4、英国人的祖先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民族), 9世纪早期(时间)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5、 1 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耶稣。
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
其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加深了犹太人的灾难。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教材57页第三段及活动题内容回答:(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农民是无以为生,才将土地交给封建主,变成封建依附农奴的。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3)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关系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后果?原因: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督教精神是欧洲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公元初期以来欧洲人普遍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所以欧洲人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原则等都是“基督教式”的,都是按照基督教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造的。
在基督教刚刚产生和传播时,它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教派,当时的欧洲各种宗教和信念体系林立;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乃至最终在思想上一统欧洲呢?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
古代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对外扩张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
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流传着关于弥赛亚(即救世主)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弥赛亚即将降临,到那时,弥赛亚的统治将得到普遍承认,他公正的意志将在人们心中和生活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将发起一场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所有统治犹太人的王国和民族都将灭亡,犹太人将统治其他民族。
在这种预言式宗教里有一派激进者,他们组织武装,用军事行动来反抗罗马统治者,以迎接弥赛亚王国的早日到来。
耶稣则代表着“温和派”,这位生活在公元前后、加利利南部拿撒勒的青年人,充满着爱心。
他在犹太人中间四处讲道。
他宣称的弥赛亚王国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人们在死后就有可能进入这个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
他呼吁人们爱上帝,同时又互相之间相亲相爱,这样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国。
逐渐地,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每当耶稣讲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不断聚积,情绪越来越激烈。
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德十分焦虑,他害怕发生暴乱。
终于,他判处了耶稣死刑,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虽然死去,但他的使徒们继承了他的事业。
彼得和保罗继续到处传道,而且补充、完善和发展了耶稣的思想,并开始建立基督教的组织。
应该看到,基督教在欧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变迁中世纪欧洲是一段宗教变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宗教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变迁。
一、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基督教不仅是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是以天主教为主,教皇统治天主教会。
教皇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最具有权威性的人物之一。
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圣经和教义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整理,同时还形成了基督教式样的建筑和艺术。
教堂和修道院、高塔、雕像、彩绘玻璃等建筑和艺术品的制作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宗教仪式的隆重感和神圣感。
但是,随着宗教的发展和传播,它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宗教界和教皇权力的增强引起了世俗势力的不满和抵制,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许多矛盾与冲突。
二、异端和宗教战争中世纪欧洲不仅是基督教的时期,也是异端和宗教战争的时期。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异端教派,如阿尔比真教和沃尔德人教派等。
在当时的欧洲,异端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威胁,因此被打压和取缔。
宗教战争是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些国家间因信仰歧异而爆发战争,如法国国内战争、十字军东征等。
这些战争对欧洲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
三、教会改革运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初,教会改革运动在欧洲各国兴起。
这次改革运动的目的是提高教会的纪律和道德水平,减少教会的世俗化倾向。
教会改革运动以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教皇因诺增爵三世为代表。
他们强调教会的纪律和道德问题,并尝试削弱世俗势力对教会的控制。
这次教会改革运动导致了教会制度的重新组织和教义的纷争。
教皇和世俗势力在这场运动中展开了一场长时间的争斗,最终教皇的权力得到了提高。
结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变迁对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的发展和普及使欧洲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中心,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异端和宗教战争在某些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
而教会改革运动的兴起则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变迁中的一次深度变革,也是为了提高教会的道德水平和规范管理。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1课时)
主备人:汪明新审核: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导学: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都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基督教
教学难点: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响
填空题
1、我们习惯上把欧洲封建社会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在它的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建立了众多王国,其中以最为强大,后发展成为帝国。
该帝国诞生的标志是。
3、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签订条约,三分帝国。
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西)、(中)、(东)。
4、英国人的祖先是(民族),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5、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
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
其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57页第三段及活动题内容回答:
(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阅读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欧一目回答问题:
(1)写出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及教义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会产生了基督教?(产生背景)(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其性质如何?
(4)富人加入教会,使基督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6)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三、小结课文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巩固:
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2、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要财富是()。
A、黄金
B、粮食
C、农奴
D、土地
3、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业本第32页第9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