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0.80 KB
- 文档页数:7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獐子岛扇贝事件分析獐子岛扇贝事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动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手段,以达到管理层希望的会计结果的行为。
獐子岛扇贝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獐子岛公司在2017年、2018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盈余管理手段,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獐子岛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在2017年,獐子岛公司收购了一家拥有大量扇贝养殖场的公司,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实现了大幅度的盈余增长。
这种手段只是将原本在其他企业的扇贝养殖利润转移到獐子岛公司头上,并没有真正创造经济利益。
獐子岛公司对扇贝养殖成本进行了虚报。
獐子岛公司在会计报表中低估了扇贝养殖的生产成本,以提高盈余数额。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盈利状况的认识,也扭曲了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
獐子岛公司通过提前销售记账的方式进行了收入的滞后确认。
公司将未来的扇贝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的财务报表,使得当期盈余得到了提高。
这种做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会对下一期的财务报表造成负面影响。
獐子岛公司还采取了挪用资金的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
公司将原本用于扇贝养殖投资的资金转移到其他项目中,以实现对盈余的控制。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獐子岛扇贝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案例。
獐子岛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虚报成本、滞后确认收入和挪用资金等手段来管理盈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漏洞,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识别,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摘要】从2014年的扇贝集体“跑路”到2017年的扇贝“饿死”,剧情跌宕起伏的獐子岛财务造假谜团在证监会两年的全力调查后终于原形毕露,迎来最终调查结论和顶格罚单。
本文以对獐子岛的背景和财务造假手法的介绍为基础,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和证券执法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獐子岛财务造假市场监管獐子岛违法情节较为严重,不仅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信心,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如今,这颗市场“毒瘤”被根除,表明了监管层从严从重打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决心。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将更加智慧、高效、精准,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必将无处遁形。
一、案例背景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ONECO)始创于1958年,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底银行”、“海上蓝筹”。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为主业,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
獐子岛于2006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在最初上市的8年间,年报业绩基本均以亿元计数,曾有“海底银行”之称。
然而就在2014年后年报净利润呈现“过山车”式剧烈变化。
在2014年、2015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2016年,通过虚减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2017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虚增营业成本、资产减值损失逾7000万元,夸大亏损幅度。
此外,该集团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
二、财务造假动因獐子岛集团是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我国的水产养殖向来都以出口为主,渔业经济受世界經济影响较大。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低迷,外国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骤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公司的出口业务遭遇瓶颈。
獐子岛公司存货存量审计案例分析獐子岛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主要从事海洋牧场养殖、水产品贸易以及水产加工等业务。
然而,近年来该公司却卷入了一起存货存量审计案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獐子岛公司的存货存量审计案例展开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与教训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存货存量审计的重要性。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存货存量审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存货的真实情况,避免存货数额的虚高或虚低,从而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獐子岛公司这样以水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企业来说,准确核实存货存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根据媒体报道,獐子岛公司的存货存量审计案例却出现了严重问题。
据称,獐子岛公司在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中报中,存在存货存量大幅虚高的情况。
这意味着獐子岛公司过于夸大了自己的存货规模,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
那么,獐子岛公司的存货存量审计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獐子岛公司存在对原料、存货跟踪不清的问题。
媒体报道指出,獐子岛公司存在部分原料和存货未能真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情况。
这说明獐子岛公司在存货管理和追踪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准确掌握存货的真实情况。
其次,獐子岛公司可能存在存货滞销或过期的情况。
存货滞销或过期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而在存货存量审计中,企业也应当包括这一方面的核查。
然而根据媒体报道,獐子岛公司不仅存货存量虚高,而且存货中可能存在滞销或过期等情况,这样的情况显然与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不符。
此外,在存货存量审计中,獐子岛公司可能存在对存货价值计价不准确的情况。
存货价值的核算对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在存货存量审计案例中,獐子岛公司的存货价值可能被过高估计。
媒体报道指出,在2020年中报中,獐子岛公司存货价值近5000万元,而实际价值可能远低于此。
针对獐子岛公司存货存量审计案例,我们需要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呢?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和追踪的重视。
基于财务视角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分析一、本文概述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财务视角出发,对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獐子岛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公司的历史沿革、业务构成和财务状况等。
然后,将详细回顾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过程,包括事件的触发、发酵和影响等。
接着,文章将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对事件背后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章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也希望引起上市公司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獐子岛事件概述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是中国知名的海洋渔业企业,主要从事海水养殖、水产加工、海洋捕捞等业务。
然而,自2014年起,獐子岛接连曝出多起财务造假和“黑天鹅”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14年,獐子岛首次出现“黑天鹅”事件,其公告称因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导致公司100多万亩海底存货遭受灭顶之灾,由此巨亏近9亿元。
然而,随后的调查显示,这次事件存在诸多疑点,如灾害发生前的预警不足、灾害发生后的处理不当等,引发了市场对獐子岛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獐子岛又相继曝出多起财务造假事件。
例如,2018年,獐子岛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查实其存在虚构利润、虚增资产等多项违法行为。
獐子岛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这些“黑天鹅”事件对獐子岛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獐子岛存货审计案例咱今儿个来唠唠獐子岛这个存货审计的事儿,那可真是相当的“精彩”啊。
一、獐子岛的背景。
獐子岛呢,本来是一家挺有名气的搞水产养殖的公司。
就想象一下,茫茫大海里,那都是他们家的“大宝藏”,也就是存货。
这存货可不像一般企业仓库里堆着的那些货物,看得见摸得着,獐子岛的存货是在海里游来游去的虾兵蟹将和扇贝啥的。
二、第一次存货“消失”1. 突然的亏损公告。
有一天啊,獐子岛突然就发布公告说,我们家海里的扇贝不行了,大量死亡,公司要巨亏。
这可把股民们吓了一跳,就像你正满心欢喜地等着吃大餐呢,结果人家告诉你,菜没了。
2. 审计师的难题。
这对于审计师来说,那就是个超级大难题啊。
他们怎么去核实海里到底还有多少扇贝呢?总不能一个个潜水下去数吧。
他们只能依靠獐子岛自己提供的数据,什么养殖面积啊,投放种苗的数量啊,还有以前的生长记录之类的。
但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了。
比如说,獐子岛说他们在某个海域投了多少万颗扇贝苗,那这苗到底有没有投够数呢?谁知道呢?就好像有人说他在地里种了很多很多土豆,但是有没有真种那么多,全凭他一张嘴。
三、存货盘点的“戏法”1. 所谓的抽样盘点。
獐子岛说他们会进行抽样盘点。
就好比是从一大锅汤里舀出几勺尝尝,看看味道咋样,来推断整锅汤的情况。
但是啊,这海洋那么大,他们抽样的范围是不是合理呢?是不是就专门挑那些扇贝长得好的地方去抽呢?这就像是有人想知道一片果林里果子的数量,只去数那些长得茂盛的几棵树,然后就说整个果林的果子数量,这肯定不靠谱啊。
2. 难以核实的海底世界。
海底可不是透明的玻璃缸,审计师看不到那些扇贝在海底到底是个什么真实的生存状态。
獐子岛说扇贝死了,是因为冷水团啥的。
可是这冷水团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谁能真正说得清呢?审计师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探测海底每一个角落的扇贝死活,就只能听獐子岛的解释。
这就好比你去看病,医生说你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病,但是你又没办法去验证,只能相信医生的话。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獐子岛扇贝事件分析
獐子岛扇贝事件是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件重大事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来看,可以发现獐子岛存在着利润虚增、资产负债表虚增、准备金计提不足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首先,獐子岛存在利润虚增的问题。
公司在财务报表上虚报收入、通货膨胀、税费等项目,导致净利润虚高。
同时,公司在应收账款和存货方面也存在大量的虚构,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利润。
这种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也影响到了市场的稳定。
其次,獐子岛存在资产负债表虚增的问题。
公司在资产方面存在虚报,包括大量的溢价资产、资产减值准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公司的资产水平被高估。
这种资产虚增的情况会带来虚假的股东权益和净资产的表现,使投资者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导致其采取错误的投资决策。
第三,獐子岛准备金计提不足。
企业在计提准备金的时候,应该遵循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和准则。
然而,獐子岛在计提准备金的时候存在着不充分的情况,这也是企业管理混乱的表现。
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风险,导致公司出现更加严重的财务问题。
总之,獐子岛扇贝事件是财务管理中典型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在利润虚增、资产负债表虚增和准备金计提不足等方面。
企业通过虚增短期利润来追求成长,却忽视了未来财务风险的控制,进而导致了企业的崩溃。
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的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和制度建设,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更加稳健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案例使用说明:从内部控制角度看獐子岛“黑天鹅”事件一、教学的目的与用途1、本案例主要适用于MBA、MPACC等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审计理论》等课程,也适用于《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等课程。
2、本案例的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内部控制存问题分析以及内部控制整改的理论与实践。
二、启发思考题1、结合案例分析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2、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方法有哪些。
3、按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獐子岛面临的问题进行评价。
4、如何改善獐子岛公司现存的内部控制问题。
三、分析思路1、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特殊功能(1)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内部控制,从字面上来讲主要就包含了内部和控制这两个要素。
内部二字介绍了整个控制活动实施的出发点,而控制则作为一种行为引出下列问题:由谁来实施控制、控制什么、怎么去进行控制以及为什么进行控制,回答了以上问题便可以得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概念。
首先,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主体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治理层和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其次,控制的内容则是企业面临的大大小小的风险;然后手段是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最后的目的就是在于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保证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不断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企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等。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开展的一种用于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图如表1所示。
表1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图按照既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健康、有序的运作,并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偏差,给予迅速的纠正,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造假,避免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自动检查,制止造假违法等行为,不断修正和调节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保证其在法律规定的轨道上运作,保证国家、集体和投资者的物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业务处理合理,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有效的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浪费,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保证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分工及程序规范化、标准化,是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范围及职权、责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减少不必要的请示汇报环节,避免拖拉、推诿现象的发生。
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一、案例介绍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海洋水产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21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曾被誉为“海上蓝筹”、“海底银行”。
2021年10月31日,獐子岛发布《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公告中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抽测结果对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7.35亿;计提跌价准备2.83亿。
獐子岛在扣除递延所得税之后一共影响净利润7.63亿人民币。
二、案例疑点分析(一)冷水团是否真的存在獐子岛2021年与中科院海洋所进行合作,在獐子岛海面安放浮标群测试多种数据,用GPS卫星系统将这些数据传递到中科院海洋所的黄海海洋观测基站室里,并通过多要素同步观测,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实施24小时监测。
在2021年的年报和面对申银万国的质疑时,多次强调: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
种种迹象表示獐子岛对于冷水团是有着密切的监控措施的。
根据2021年10月2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冷水团的发生是在2021年8月份或之前。
但是在冷水团发生时獐子岛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披露,而是到第三季度报告时才加以说明。
可以得出结论:獐子岛的智能化系统的24小时监测存在重大问题;或者獐子岛是故意的推迟或隐瞒披露这次事件,在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存在问题。
《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中指出的: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对冷水团作出了解释说明。
然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獐子岛有着密切的合作:2021年4月,双方共同成立了“海洋健康养殖联合实验室”;2021年至2021年,獐子岛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海洋观察站建设”项目提供了450万元的科研经费;2021年9月13日,獐子岛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各出资500万达成了“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案例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也令人们对食品质量产生了广泛的质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三个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
一、河南獐子岛集团海洋牧场出问题事件河南獐子岛集团海洋牧场是一家生产海螺的企业,被很多人称作“中国的北极星”。
然而,在2018年6月,这个饱受赞誉的企业却被曝出涉嫌违法生产问题,其海螺产地环境极其恶劣,使用的化学药品没有经过安全监测,导致海螺肉中的重金属超标。
该事件在舆论中引起广泛关注,獐子岛集团被迫全面停产整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事件的教训表明,食品生产企业不应该只追求速度和利润,而应把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企业要尽可能做好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确保自己生产的食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二、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中较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在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在生产儿童奶粉时添加了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儿中毒,其中多名婴儿被危及生命,引发社会广泛反响。
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极大的利益并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
该事件不仅是企业的信誉受损,更影响了国际形象,让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生了持久的恐慌。
三、麻辣烫问题麻辣烫问题源于小餐馆和摊贩,因其小规模,方便快捷而盛行。
2019年,重庆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管专项整治取缔135家麻辣烫店,其中个别麻辣烫店被查出添加泡打粉、鸭粉、猪油等低劣添加剂的现象。
麻辣烫问题的原因在于食品生产流程中的安全监督不严格、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企业应该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压缩成本,做到真正的严格监督,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 獐子岛案例
一、基本概念 存货内部控制: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管理好存货,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供、产、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中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企业制订存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障存活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存货资金周转,提高存货资金使用效益。 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协调,实施以下几点工作:⑴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⑵了解存货会计系统及其他相关的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控制包括:采购、验收、存储、领用、加工(生产)、装运等方面。⑶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及重要性。影响固有风险的因素有:存货的数量和种类、成本归集的难易程度、运输的便捷程度、废旧过时的速度或程度、遭受失窃的难易程度等等。⑷审阅以前年度的工作底稿。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存放情况、存货盘点程序以及其他在以前年度审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存货盘点的时间安排、识别周转缓慢的存货、存货的截止确认、盘点小组人员分工的确定以及存货的多处存放等,审计人员均应对此充分关注。⑸考虑实地察看存货的存放场所。有助于在盘点工作开始之前发现潜在问题,例如难以盘点的存货、周转缓慢的存货、过时的存货、残次品以及代销存货。⑹利用专家的工作。考虑是否存在对专业知识提出较高要求的存货项目。⑺复核或与管理.....................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2 当局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
二、案例分析 1.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对于监盘的做法是否合理?
(1)生物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准则所称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而国际会计准则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作为海产品养殖企业,獐子岛第一大资产是存货,2012年1季报显示獐子岛存货占总资产55%。存货的主要构成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就是播撒在海底的虾夷扇贝、海参等海珍品,生长期长达3年。
(2)对存货的监盘,一般分为盘前计划、盘中监督和记录、盘后报告这三大部分。 存货监盘不同于其他资产的盘点,有效的存货监盘工作必须建立在事前周密计划的基础上。在盘点之前审计人员应参与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事前规划,或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存货盘点计划,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考虑监盘时间、监盘的样本量以及项目选取等问题。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3 在盘点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是起到一个监督的工作,不仅是监督盘点的数量的准确性,也是监督客户的盘点操作是否合规,这又涉及到企业内控有效性的问题。当然,必要的时候审计人员也可以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复盘,以确保盘点的准确性。 在监盘结束之后,审计人员还应将盘点的结果与有关账簿记录进行核对,确定是否账实相符。而对于一些账实不符的情况,审计人员要结合其他审计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3)獐子岛是怎样进行存活监盘的? 獐子岛对于存货的监盘是与其生产过程相适应的:从人工陆地育苗阶段:按照既定的抽样标准抽取样本,算出相应密度,根据规模及密度算出总数并记录。 海上苗种中间育成阶段:在此阶段每月进行调查测量,并进行记录。 海域底播养成阶段:监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拖网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对海域存货进行统计与记录。 (2)獐子岛的做法是否合理。 首先,獐子岛对于金额如此巨大的存货都是执行固定的监盘模式,根据既定的操作说明书来执行监盘程序,其生物资产是具有生物特性的,受自然环境和生物本能的影响,并不会每次都遵循既定的模式,尤其是养成阶段为什么没有在两个阶段之间再执行随机性的监测? 其次,獐子岛出示的公告称,此次存货具体盘点日期为10月18日、20日、25日三天,参加盘点人员有盘点船只的船长及船上作业.....................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 人员、公司的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监盘人员,对2011年度底播在獐子岛南以及西南方向的76.0834万亩海域,共抽取65个点,总监盘面积757.90亩,对2012年度底播在獐子岛西部方向的29.575万亩海域,5171抽取56个点,总监盘面积740.49亩。在抽样不足1%的情况下,结果有效性自然存疑。更重要的原因是参加盘货的人员:会计师是否具有能力,完成扇贝资产的鉴证任务? 基于上述两点,獐子岛的做法不太合理。
2.应该如何公允的对农产品(尤其是生物资产)存货进行监盘? (1)对于獐子岛这类农业上市公司,鉴于其生物性资产存货的特殊性,我们通常可以认为其存货存在特别风险,即需要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对于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相关控制的设计情况,并确定其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执行。 (2)在生物性资产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应该定期监盘,即育苗,播种阶段的监盘都应有第三方在场,保证生物资产的存在性。 (3)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聘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专家来对存货的价值以及盘点时的方法、时间、地点以及范围的选择作出专业性的建议,较为准确地得到生物性资产计量金额,保证存货的准确性。 (4)监盘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做好其监督工作,不仅是监督盘点的数量的准确性,也是监督客户的盘点操作是否合规,作为一个监督者,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5 3.如何看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动机。 三个猜测:一是有可能企业存货原本就不存在或者虚增了存货,现在计提跌价准备来填补之前的存货虚增或者缺失。二是有可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之后影响降低利润,通过亏损来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和税负减免。三是獐子岛集团在核销存货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可能具有“大洗澡”和“甜饼罐 ”动机 。“大洗澡 ”是指企业预计可能发生较大亏损时,通过在某一年度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当年利润大幅下降,并在以后会计年度不提或者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下一年度的扭亏为盈准备“甜饼罐“是指企业为了树立经营业绩稳步上升的良好印象,通过在以前年度分次计提或者一次性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在以后几年分次缓慢冲回使得利润逐步上升。
4.内部控制:原材料采购、存货日常监控存在重大缺陷;管理层变动频繁,凸显经营风险
公司原材料采购、重大存货监管等方面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近年来公司管理层的变动异常,也凸显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1) 采购、播种过程不透明。 生物资产作为獐子岛最核心的资产,其采购、领用、播种理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但从公司提供的信息来看,虾夷扇贝的播种都由公司员工自主进行,既没有在播苗过程中使用录像等监控手段,也没有第三方机构在场。 (2)重大存货日常监控沦为空谈,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6 獐子岛在 2013 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在所属海域建立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报告表明,2014 年 6~8月,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很大,而公司持续几个月没有觉察到水温异动,一直到10月份例行抽查时才发现绝收,整个过程监测体系未作出任何预警,公司也未采取任何防控措施。 (3)高管离职频率高。 2010 年1月至2014 年 7月这四年半期间,獐子岛一共发布 14 则高管离职公告 ( 含监事 ),在同期 A 股市场排名第一,离职高管包括副总裁、财务负责人、事业部老总等核心职位人员。频繁的离职势必对公司经营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内部管理的知情人,高管离职也反映出獐子岛经营或财务存在严重问题。
5.公司披露的存货形成过程是否事实? (1)存货初始形成不明确 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还称,播种过程中都是自己公司的人,没有第三方机构在场,会计师只有在盘点的时候在场。 (2)公司为何会急于计提损失? 据有关专业人士的说法,虾夷扇贝在海底生长两年之后就可以捕捞进行出售,虽然在质量上会打折扣,其售价也会受影响,但不会导致根本的大额损失;为何獐子岛会如此“阔绰”,仅仅根据抽测结果就将成本为7.34亿元的存货直接核销,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止损措施。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7 (3)公司监测设备发挥作用了吗? 公司在海底装有视频监测设备,为何如此大量的生物死亡,视频监测并未即使发现生物尸体和异常现象? (4)审计对于存货监盘太过草率。 与獐子岛的监盘相比,大华会计所的审计工作似乎是走过场。根据公告,大华会计所监盘日期为2014年10月18日、20日和25日,仅盘点3天,之前獐子岛自己进行盘点时一个月盘点面积尚且不足10亩,那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3天又能盘点多少呢? 由此可见,獐子岛的存货形成事实的疑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