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46
《父爱之舟》说课稿(共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翻来覆去”“梧桐树”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父爱之舟的含义。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意的呢?2. 引导学生说出父爱的伟大,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父爱的伟大。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
2.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情感。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2. 教师补充小结,强调父爱的伟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父爱的伟大。
2. 导入新课。
二、深入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珍惜父母的爱。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2. 分析课文中的词语运用,教会学生如何造句。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2. 教师补充小结,强调珍惜父母的爱。
19.父爱之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一)整体感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文汇报:这是一位勤俭、节约、深爱孩子的父亲。
(二)研读勤俭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同学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摇船送“我”上学?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性格?生读文汇报:因为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住店钱。
生:写出了一位不舍得花钱,勤俭节约的父亲形象。
2.第三、四自然段中,从哪些文字中你读出了父亲勤俭节约,不舍得花钱?生:住店选择最便宜的。
生;逛庙会时自带食物,自制玩具——万花筒(三)感悟父爱父亲如此“吝啬”,那么父爱又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速读第2-9自然段,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生读文交流汇报生1:父亲卖了蚕茧便给我买枇杷。
生2:住客栈心疼我被臭虫咬。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生3:逛庙会吃豆腐脑及描绘后给我制作玩具。
生4:文中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生5:雨雪天背我去上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以梦境的形式回忆了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难忘场景,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
文章以“是昨夜梦中的经历,我刚刚梦醒”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作者的回忆。
作者首先写自己和父亲卖茧子,父亲给“我”买枇杷,写出了父亲工作的辛苦以及对“我”的疼爱。
接着,作者提到了姑父的小渔船,提到父亲生活节俭,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
在最便宜的小客栈,看到“我”身上被咬了红疙瘩,想为“我”换房间,可见父亲十分心疼我。
然后,写父亲和我逛庙会,琳琅满目的庙会与父子的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家庭贫困,但父亲领“我”卖豆腐脑,给"我"糊万花筒,体现了父爱的细腻。
课文的第5~9自然段围绕父亲支持我上学展开:上初小时,每逢雨雪天父亲背着“我”上学;上高小时,家里粜稻、卖猪为我缴学费;父亲摇船送我考师范学校;父亲送我入学时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每一个场景都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每一个场景都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父亲多次摇着船送"我"上学,这只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爱,这只船也承载着作者对已故父亲的怀念。
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难忘场景,分析细节描写,体会深切的父爱。
2.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体会“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深切父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讲解背景,创设情境1.师:伴着潺潺的水声,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9年的夏季,在江苏省太湖边的宜兴县,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作为乡村教员的父亲给他取名吴冠中。
因为母亲患病,吴冠中家里经济并不太宽裕,但是还可以勉强送他上学,要知道因为战争,全国人民生活条件普遍困难,很多人家的小孩是读不起书的。
19《父爱之舟》第二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听懂课文,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短语。
3.培养学生感恩父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教学与拼写。
2.短语“泛舟湖上”的理解。
3.如何感恩父亲,从中体会亲情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1.课文《父爱之舟》的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和拼音卡片。
3.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课教学主题是“父亲的爱”,做一个简单的小调查:谁最爱你?学生回答后,引出父亲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父亲爱的文章。
2. 学习新课(1)听课文并跟读播放课文录音,全班跟读几遍。
(2)整体理解1.要求学生闭书,听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为什么大树挺立在湖边?大树的力量从哪来?2.教师带着学生一段一段仔细阅读全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情节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帮助表达出来。
比如:•为什么爸爸要将帆挂起来?•泛舟湖上时,小兽、鸟和鱼都在干什么?•兔子太轻快了,小船为什么不稳定?(3)分段理解教师将课文分为若干个段落,在理解一段后,就提问学生此段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人物有哪些等问题。
供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例如:•第一段:这是一个湖,湖边有什么东西?那颗大树已经存在多久了?这个大树来自哪里?•第二段:爸爸带上了什么,孩子坐在了船的哪里?为什么爸爸要将帆挂起来?•第三段:小艇在水上行驶时所有的小动物都在做什么?根据课文猜测小艇在那些动物眼中显得有多么渺小?这代表了什么?3. 生字词的教学与拼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湖泊”、“舟”、“桨”、“购物”、“背”、“施舍”、“慈善”、“智慧”、“功德”、“显现”共10个,教师先让学生推测每个字的读音和汉字意思。
然后教师介绍每个字的读音及拼写方法,学生跟读,然后写在黑板上进行拼写练习。
4. 重点短语本课的重点短语是“泛舟湖上”。
“泛舟”是船在水上行驶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这个短语。
《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之情。
2.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父子的感人故事,感受父爱。
2.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尊敬父母。
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珍视亲情。
2.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表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五年级上册)。
2.音频设备。
3.PPT。
4.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父子亲情的视频,并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感受和理解。
2. 新授课(30分钟)•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父爱之舟》。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让学生再次听课文《父爱之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思。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老师解释课文中的典故,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意思、感受、精神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课文的意境。
•让其他组的同学听,选出最能表达课文意境的小组代表。
4. 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朗读课文」,并画一幅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课本《语文》(五年级上册)•视频资源•音频设备•PPT七、教学评价•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发掘自己的感情世界。
五年级上19《父爱之舟》第二课时《五年级上 19〈父爱之舟〉第二课时》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沉的父爱,在第一课时我们对文章的生字词、整体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去感受这份伟大的父爱。
上课伊始,我会带领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父爱之舟》,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来说一说?”这时,会有同学举手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梦中的种种场景,体现了父亲对作者的爱。
”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说道:“那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首先,我们来看课文中的第一个场景,“卖茧子买枇杷”。
我会让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然后思考:“从这个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会纷纷发言。
有的说:“我体会到了父亲的辛苦,他卖茧子挣钱很不容易。
”有的说:“我体会到了父亲对作者的爱,即使辛苦挣钱,也不忘给作者买枇杷吃。
”我会接着引导同学们:“是啊,父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儿子的甜蜜。
那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卖茧子的呢?大家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同学们很快就能找到“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会让同学们细细品味这句话,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场景“住客栈”。
我会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讨论:“在住客栈这个场景中,父亲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有的小组会说:“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想加钱换房间,让我很感动。
”有的小组会说:“父亲节省下来的钱都给我花,自己却很节俭,这让我感动。
”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比如“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