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黄山屯溪老街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72 MB
- 文档页数:25
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摘要: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关键点。
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是否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更新与保护的态度与原则,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保护前言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名城的数量较多。
在历史街区整改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与问题。
随着人们对于历史保护认知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关注度逐渐提升。
但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现状(一)历史街区商业化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城市的历史以及建筑,也拓展了自身的文化视野,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
因此近些年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人们也关注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商机。
便对历史街区进行拆除重修。
顺着打着保护文化以及发展旅游的旗号,在拆除旧建筑的基础上,建造一些更具现代化的新型建筑,但这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历史价值。
游客所看到的所谓的历史街区,虽然比旧街区更加干净整洁,但是却没有文化的沉淀。
很多号称是古建筑物的其实都是后期重建。
历史街区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本的历史建筑,损坏了文化氛围。
(二)历史街区的大拆大建通过大拆大建的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对街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部分历史街区的建设者,并没有对街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研究,欠缺实际经验,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对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
并且在没有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重建。
当地居民有诸多不满,有部分居民质疑,但也被回复说是为了未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居民只能将意见压在心底。
(三)人文氛围缺失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着重关注经济利益方面,忽略了精神层面。
从人文角度介绍屯溪屯溪,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
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地方。
从人文角度来介绍屯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历史沿革、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和当地特色。
一、历史沿革屯溪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屯溪最早是属于吴国的地方,随后又成为黄山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
在宋代,它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艺术家前来定居。
经历了明代、清代的政治和经济的昌盛,屯溪逐渐成为安徽地区的文化中心。
二、文化遗产屯溪以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屯溪老街,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商业街区,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民国时期的洋楼,展示了屯溪丰富的历史文化。
另外,位于屯溪的屯溪博物馆也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它展示了屯溪地区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
三、风景名胜屯溪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而著名。
黄山景区是安徽省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黄山的奇特的山石、秀丽的山水、美丽的云海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此外,屯溪还有其他许多景点,如屯溪老街附近的梓潼湖和梅渚口景区,这些地方都是屯溪风景的亮点。
四、民俗风情屯溪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屯溪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的微山湖木偶戏的起源地之一。
这种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术而闻名。
此外,屯溪还有其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的花灯展览和舞龙舞狮的表演等,这些都是屯溪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当地特色屯溪还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如屯溪茶、屯溪斗鸡、屯溪缫丝等。
屯溪茶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全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屯溪斗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很多观众。
屯溪缫丝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细的工艺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
总的来说,从人文角度介绍屯溪,可以看到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风景名胜,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当地特色。
无论是游客还是学者,都可以在屯溪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和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 1. 鲜鱼口民俗街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鲜鱼口街成市于明朝正统年间,至今已有570 多年历史,曾汇聚了北京著名的老字号餐馆、零售店铺、戏园、浴池、茶楼和手工艺作坊等。
经过修缮改造后的鲜鱼口街两侧总建筑面积约 5.6 万平方米,重新聚集了大批老字号店铺,延续了原有的业态特色和历史风貌。
2. 秦淮河全长约110 公里,流域面积2600 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积聚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
3. 宽窄巷成都,按规划,控制面积为479 亩,核心保护区108 亩,“修“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45 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旧如旧、保护为主”,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原址原貌、落架重修”。
4.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乌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5.书院门西安西安西安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规划设计,由碑林区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
6.回民街西安在西起西安西大街桥梓口,东至广济街的西安古城西北一隅,聚居着约30 万回族同胞,当地人习惯称那里为回坊。
它以浓郁的穆斯林文化和氛围,为古城构筑了一道特异的风景线。
建筑调查报告(精选5篇)建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当想知道某⼀情况、某⼀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需要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展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但是相信很多⼈都是毫⽆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建筑调查报告(精选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5 ⼀、前⾔ 调查时间:8.24下午 调查地点:安徽省黄⼭市屯溪⽼街 调查⽅法:实地考察、⽹上查阅调查内容:屯溪⽼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市屯溪区中⼼地段,北⾯依⼭,南⾯傍⽔,全长1272⽶,精华部分853⽶,宽5⾄8⽶。
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
因屯溪⽼街坐落在横江、率⽔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2009年,屯溪⽼街与北京国⼦监街、苏州平江路⼀同当选为“中国历史⽂化名街”。
在屯溪⽼街我们主要参观了具有“青砖⼩⽡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典型特⾊的徽派建筑,品尝了看着恐怖吃着⾹软的安徽特⾊⼩吃⽑⾖腐,品茗了安徽著名的黄⼭⽑峰以及贡菊茶。
“不吃汪⼀挑,⽩⾛⽼街这⼀遭”,这句话就是形容赫赫有名的主⼈公汪⼀挑馄饨的,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品尝就在外⾯留了影,也是留下了⼀点遗憾。
调查⽬的: 1、能够加深对徽派建筑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理解 2、建⽴⼈⽂旅游资源的⼀般思路和⽅法 3、能够对⽼街⼈⽂旅游资源背景进⾏分析 指导⽼师:王瑾⽼师、刘佳雪⽼师、余⼦萍⽼师、孙景荣⽼师 徽派建筑之安徽屯溪⽼街 概述:区域位置:屯溪⽼街座落于安徽省黄⼭市屯溪区中⼼地段,北⾯依⼭,南⾯傍⽔,全长1272⽶,精华部分853⽶,宽5⾄8⽶。
坐落在横江、新安江、率⽔三江汇流之处。
历史:清朝初期,⽼街发展到,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茶⼯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逐渐从⼋家栈逐渐像东延伸,形成⽼街。
古老的屯溪老街
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和若干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如徽州文化园、李鸿章故居、龙城遗址等都是一些文化景点。
其中屯溪老街就是一大古代文化景点。
屯溪老街全长1.5公里,街宽7米。
那儿“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户”的特殊结构使老街变得热闹非凡,也体现出了老街的“老滋老味”。
街边的店面里有卖工艺品,有卖服饰,还有卖小吃……我走进一家棉鞋店,随手拿起一双棉鞋,这双棉鞋柔软舒适,光手摸上去就感觉软绵绵的,十分暖和,一看就是纯手工艺的鞋子,穿上去就更不用说了,真让人忍不住想买一双回家穿。
这时,街上的热闹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回头一看,只见许多人都围着一个小摊排起了长队。
是什么这么热闹呀!我走近一瞧,原来是有名的“汪一挑馄饨”。
看见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着这馄饨,我也加入了这长队中。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轮到我了,我上前拿起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吃了起来。
这馄饨既鲜美又柔滑,比一般的馄饨要强好几倍,真是馄饨中的极品呀!于是我囫囵吞枣地吃下一碗馄饨,觉得还是意犹未尽,又向老板要了一碗,最后把自己的肚子吃得饱饱的。
后来我又买了一些玩意儿,还买了一点七零八碎儿的东西来吃。
屯溪老街真不愧是一大文化景点,它展现了古老的安徽文化的迷人风采。
城市老街区的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比较分析定稿(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城市老街区的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比较分析一、城市老街区商业改造的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各地城市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尤其对于那些既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又在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中型城市,必需要解决好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历史街区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保留遗产的精神实质。
实现文化的有机演进,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延续,发挥其巨大价值。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地段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其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出于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性,对城市老街区(历史街区)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更新的动态保护观念已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在许多城市引入了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
实践证明成功商业开发会在充分尊重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供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资金,提升历史街区人气,带动旅游业发展,使地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老街区商业改造项目保护模式比较早期的老街区商业项目改造多由政府主导开发,加之经济利益较低、资金投入大、资金投资回报期较长,此类项目往往成为烫手的山芋,主动请缨接手改造的开发商甚少。
众多项目大打文化继承及城市文脉牌,但所谓的老街区改造充其量是采取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或拼贴式的异地重建,均无法重塑历史厚重感,最终往往沦为穿衣戴帽式建筑的复古仿古比拼,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新天地改造后口碑叫好收益叫座,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大改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大幅增加旅游收益,一时间全国兴起老街区改造热潮,开发商、政府、投资商对此类改造趋之若鹜,各地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及保护更是各施各法,归纳总结基本可划分为外在的穿衣戴帽式,内在的功能置换式及内外兼修的文化复兴式。
屯溪老街作者:方利山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19期十里茶香作为闻名四方的“茶务都会”,屯溪老街是徽州茶商的大本营。
从徽州各县齐聚屯溪的109家茶号,大多开在屯溪老街上。
屯溪老街是徽州“屯绿”、“黄山毛峰”、“休宁松罗”、“祁红”、“猴魁”等名茶的集中制作销售地,当年徽州茶业巨贾吴荣寿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吴荣寿是歙县南乡岔口人。
在清末民国年间,他来到屯溪,靠一手过硬的制茶本领和诚信灵活的经营作风,在屯溪老街和阳湖等地先后开设了“吴怡和”、“ 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兴”等十几家茶号,制作“抽心珍眉”等“屯绿”品牌名茶。
最盛时,吴荣寿茶号年外销“屯绿”两万多担,占外销“屯绿”的半壁江山,是当时徽州最大的外销茶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称其为徽州“茶业大王”。
吴荣寿曾任休宁商会会长、徽州茶务总会会长。
多少年来,徽州名茶从屯溪老街边的巷子码头上船,沿新安江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当年,欧洲的士绅们都把喝“屯绿”当成一种高雅的享受,朋友相聚,在隆重的场合,总要说:哈罗!来一杯“屯溪”!“屯溪”、“屯绿”、“中国茶”,那是美好的、高雅的、尊贵的象征。
20世纪50年代,著名文学家老舍走进屯溪老街,对这个“茶务都会”流连忘返,深情地写下了《赞屯溪》诗句:“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
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
”以屯溪老街为中心的屯溪,是明清以来徽州最大的“屯绿”制作和销售之地,民谣这样唱道:“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
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
”每到制茶忙季,各县农村制茶、捡茶的男女临时工大量涌入屯溪老街。
为了解决当时“农民工”入城带来的社会问题,屯溪老街的徽商还有设立“屯溪公济局”的慈善之举。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屯溪老街的茶商罗润三、洪其相、邵以堂等发起“仿善堂成规”,成立了屯溪公济局,屯溪老街100多家茶商、木商等踊跃捐资。
此后,大茶商吴荣寿以及姚毅全等在输捐、管理方面都出了不少力。
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中国传统老街概述 (4)2.1 老街的定义与特点 (6)2.2 中国传统老街的分布情况 (7)2.3 中国传统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 (8)三、典型案例分析 (9)3.1 北京南锣鼓巷 (11)3.1.1 历史沿革 (12)3.1.2 空间结构 (13)3.1.3 文化特色 (13)3.1.4 旅游开发与保护 (15)3.2.1 历史沿革 (17)3.2.2 空间结构 (18)3.2.3 文化特色 (19)3.2.4 旅游开发与保护 (21)3.3 成都宽窄巷子 (22)3.3.1 历史沿革 (23)3.3.2 空间结构 (25)3.3.3 文化特色 (25)3.3.4 旅游开发与保护 (26)四、中国传统老街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28)4.1 保护策略 (29)4.1.1 加强文物保护 (30)4.1.2 保护历史风貌 (31)4.1.3 维护生态环境 (32)4.2.1 优化产业结构 (35)4.2.2 传承历史文化 (36)4.2.3 提升旅游品质 (37)五、结论与展望 (38)5.1 结论总结 (39)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0)一、内容综述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是对中国古老街道的深入研究和综合评估,旨在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商业氛围与改造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演变过程。
本章节作为案例分析的总览,将对中国传统老街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概述其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老街在不同地域的共性特征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典型老街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贡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老街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老街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记忆。
对中国传统老街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发展轨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老街面临着转型与复兴的挑战。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城市的灵魂。
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其更新与发展,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们展现了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反映了当时的规划理念和建造技术。
从文化角度看,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
在经济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合理的保护与更新,可以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商业等产业,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过度商业化开发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引入大量商业项目,导致街区原有的文化特色被冲淡,甚至出现“千街一面”的现象。
其次,保护措施不到位。
部分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面临着坍塌和损毁的危险。
再者,居民的搬迁和安置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更新过程中,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居民的利益,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此外,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也是常见的问题。
一些更新方案未能充分考虑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特点,破坏了原有的风貌和格局。
三、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为了实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保护和更新,不仅要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要注重保护街区的空间格局、街巷肌理、景观环境等要素,保持其整体的风貌和特色。
2、原真性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和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不随意篡改或伪造历史信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屯溪老街景点介绍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的一座古老的小城,几百年来一直是著名的古镇、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景点。
屯溪老街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曾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景点。
它拥有很多古典建筑和古老文化,有了它座落在宁国河畔,有六条老街穿越它,有众多石桥横跨它,有绵延的池塘,有每日人来人往的繁华街景,有延绵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古老的气息。
屯溪老街的景观让人惊叹不已,这里有着众多悠久的注脚,它有着亘古不变的古老气息。
河道宽阔平坦,河流急湍,日景夜景都非常令人着迷,更有蓝蓝的湖水,婆娑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乘坐船只,漫步江南水乡,听静谧的歌声,欣赏湖光山色的日景夜景,使人体验到古老的文化,老街的风韵。
屯溪老街有众多的古老建筑,构筑了这座古城的气息,比如古桥、古官邸、古寺庙、街头桥梁等,分布在街道两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古桥是它的特色,贯穿河湾,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古官邸是它特别古老的建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古寺庙更是历史的见证,它的宝座是沿袭世代的,拥有千百年的记忆。
它还拥有众多的文化活动,比如钱币文化博物馆,收藏着历史上很多珍贵的钱币及其文物,例如紫砂壶、茶具等,使游客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老的文化。
还有其他的活动,比如春江花月夜、屯溪老街大秘考等,使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屯溪老街更加美丽动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总的来说,屯溪老街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美丽、文化气息浓郁的景点,拥有众多古老建筑,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拥有多种文化活动,是一个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古老文化、历史文化的地方。
来到屯溪老街,可以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古老的文化,这就是屯溪老街的精髓,也是它的吸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