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47 MB
- 文档页数:53
提要: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
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街区永续发展保护规划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当前,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空前重视,越来越多的名城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是城市的名片,是彰显城市特色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而历史街区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具有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成为城市保护与发展的闪亮点和重要规划对象。
与过去相比,历史街区保护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苏州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多年来,苏州成功实施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古城内街坊基本完成了有机更新,因保护而产生的城市发展压力得到缓解.古城开始进入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城内所留存的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进入了新的高潮。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街区面积116.5平方公顷,是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
街区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l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历史建筑16.7万平米。
街区至今保持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
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为数众多,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是全面保护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地区。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在常规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区具体实际.努力探索以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新方法和内容。
一、规划编制的新探索(一)规划框架构建完整而有效的规划应该包括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管理这几个过程,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贯穿这些全部过程,建立了具有城市遗产保护自身特点的四个层面的工作框架:1.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
浅析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未来的保护之路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在国内外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曾被联合国专家誉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苏州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平江街区,它现阶段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平江街区今后的保护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
关键字: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存在问题保护措施1.引言历史街区作为旧城的历史遗存,无论是未经干预自然形成的,还是由人工精心设计的,都是城市历史进程的产物,都能集中反映城市特色和传统。
它的保护与更新是对城市传统风貌最直接的保护和继承。
当然,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
苏州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都通过历史街区得以充分展示。
近几年,苏州发展迅速,城市的巨大变化对城市记忆的留存带来了威胁。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江南水乡文化独特的载体,浓缩了苏州历史文化的精华,它在构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加速了苏州的发展。
但是,再次去平江街区,感受不到一年前去那里所蕴含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只是看到一些具有苏州古城风格的建筑、道路等。
所以,虽然对平江街区的保护从很早开始就被重视,也有序的进行。
但是,还是应该停下来反思,到现在这个阶段保护工作该注重什么。
是否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商业、旅游业功能的发展,而渐渐忽视平江街区具有的苏州古城传统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2.平江历史街区概况及保护现状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则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街区面积116.5ha,是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
街区至今保持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
平江路,是平江历史街区的主要街道。
2019年第08期总第254期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Fuj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No08 2019Vol 254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析赵文婧㊀马建武(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㊀江苏苏州㊀215006)摘㊀要: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ꎬ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ꎬ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ꎮ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ꎬ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ꎬ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㊁过度商业开发㊁ 仿真更新 假文化蔓延等问题ꎬ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ꎬ从宏观㊁中观㊁微观3个层面梳理㊁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ꎬ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ꎮ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ꎻ保护与更新ꎻ平江历史街区中图分类号:TU98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6135(2019)08-0001-05ProtectionandRenewalofPingjiangHistoricDistrictZHAOWenjing㊀MAJianwu(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6)Abstract: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containrichurbanmemories.Theyreflecttheorganicrenewalofurbandevelopmentandthetradi ̄tion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city.Takingthereflectiononthecurrentsituationof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asthestartingpointꎬthispaperdiscussesonthenecessityof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the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earlystageof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ꎬsuchaspurestaticprotectionꎬexcessivecommercialdevelopmentꎬandthespreadof"simulatedrenewal"fakecultureꎬareanalyzedinthispaper.Basedonthisꎬtaking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SuzhouPingjiang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asanexampleꎬthispapersortsoutandsummarizesitsprotectionandrenewalexperiencefromthemacroꎬmesoandmicrolevels.Asaconclusionꎬthecurrentideastosolvetheproblemsfacedby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areputforward.Keywords:HistoricandculturalblocksꎻProtectionandrenewalꎻPingjianghistoricdistrict作者简介:赵文婧(1995-㊀)ꎬ女ꎮ通讯作者:马建武ꎬ教授ꎮE ̄mail:odhs177@163.com收稿日期:2019-05-041㊀研究背景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来源于历史㊁艺术㊁文化乃至人文情感各个方面ꎬ充分展示了这个街区从古至今所保留的内在价值ꎬ其中包含的内容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ꎮ中国自改革开放后ꎬ随着经济高速发展ꎬ城镇转型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ꎮ为了又好又快建设城镇ꎬ20世纪90年代拆旧城建新城的思想逐渐蔓延ꎬ华夏大地各城镇如火如荼地开展大拆大建运动ꎮ在这场城市发展建设大潮中ꎬ城镇中原有的一切物质ꎬ无论精华还是糟粕ꎬ一律只看新旧ꎬ致使一切旧的物质无不遭到强拆ꎬ使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大量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破坏ꎮ如:老城区不问缘由全部摧毁重建ꎬ对河道采取填塞和封闭覆盖ꎮ如此不分青红皂白㊁大刀阔斧地进行城市更新ꎬ对历史文化名城㊁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ꎮ2㊀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幸亏ꎬ这一阵 狂热风 很快就能回归理智ꎮ20世纪80年代起ꎬ我国针对历史文化名城㊁历史文化街区的不断破坏现象ꎬ在相应的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ꎮ首先呈现在法律法规上ꎬ国务院于1982年ꎬ要求 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要采取有效措施ꎬ严加保护 ꎬ与此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此之前国际上通用的相似概念是 历史建筑和地区 )ꎮ1986年ꎬ国务院提出 历史文化保护区 概念ꎬ同时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ꎬ并制定了相关法规ꎮ这一概念与法规的出现ꎬ使得历史文化名城(包括街区)保护有法可循ꎮ随后ꎬ 历史文化街区 的概念也首次出现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ꎮ该保护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2㊀ 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2019年纪念意义的城镇㊁街道㊁村庄ꎬ由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㊁村镇ꎬ并报国务院备案 ꎮ继而ꎬ2005年由建设部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历史文化街区 的定义进行细化补充ꎬ更加明确规定 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是指经过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ꎮ随着这些相关概念和法规的提出ꎬ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关注度逐渐升高ꎬ学术界对其关于保护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ꎮ但由于 历史文化街区 这一概念提出较晚ꎬ相当部分人对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不足ꎬ再加上大拆大建强势冲击的外在压力和人文历史自然衰败的内在原因ꎬ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很难一蹴而就ꎮ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的探索初期ꎬ其策略大致分为3类ꎬ分别是静态保护㊁过度商业化开发㊁ 仿真更新 假文化蔓延ꎮ静态保护是将历史街区内要保护的建筑变成博物馆或者博物馆展区ꎬ将街区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ꎮ殊不知缺少人的空间也就失去了历史文化街区灵魂ꎮ即使还原历史遗迹ꎬ也无法避免 空有其表 ꎮ并且ꎬ对于街区而言ꎬ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形式ꎬ而真正的精髓是历史风貌㊁人文精神㊁生活方式㊁民俗风情㊁地域传统等动态遗产[1]ꎮ过度的商业化则是另一种极端ꎮ虽然美其名曰是为了避免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消失ꎬ保留了古貌ꎬ但是完全丧失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功能ꎬ无法挽回大拆大建对整体历史氛围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ꎮ更何况过度商业化街区的实质已经是商业娱乐场所ꎬ违背了保护的原则ꎬ背离了要恢复街区活力的初衷ꎬ并不能真正使历史街区维持旺盛的生命力[2]ꎮ假文化的产生ꎬ是没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ꎬ与当地的文脉毫无关联ꎬ只是模仿外部的形式[2]ꎮ比如ꎬ虽然有的街区新建了诸如 汉街 宋街 明清街 等仿古街道ꎬ但这只是开发者拉揽游客的商业行为ꎬ与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毫无关联ꎬ更谈不上保护ꎮ综上所述ꎬ在探索初期三者的本质都是对历史街区的 保护性破坏 ꎬ是失败的教训ꎮ因此ꎬ如何在原真保护和商业开发这两者看似矛盾的问题之间找到协调发展的途径ꎬ以现代化进程中真正处理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ꎬ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3]ꎮ基此ꎬ本文拟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为例ꎬ如探究解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提供理论思考和现实借鉴ꎮ3㊀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ꎬ位于苏州古城内的东北角ꎬ东起外城河ꎬ西至临顿路ꎬ北至白塔东路ꎬ南达干将东路ꎬ占地面积约116hm2ꎮ在20世纪80年代ꎬ平江历史街区还没有正式得到保护与更新ꎬ当时也存在着诸如上文所述的一系列问题ꎮ宏观上ꎬ缺少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划ꎬ功能布局不合理ꎬ用地性质不明确ꎬ用地不规范呈现碎片化ꎮ中观上ꎬ一方面街区的文化底蕴逐渐丧失ꎬ河街空间被破坏ꎻ另一方面人居环境差ꎬ河道被污染ꎬ部分传统民居破旧不堪ꎬ缺乏基础设施ꎬ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ꎮ微观上ꎬ建筑风貌差ꎬ文物损坏严重ꎬ原生文化的发展陷入困局[4]ꎮ近20年来ꎬ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ꎬ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ꎬ使其成为苏州古城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ꎬ基本维持了南宋绘制的«平江图»中所展现的河街格局[2]ꎮ平江历史街区在国际上逐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ꎬ分别在2005年和2009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和 人居环境奖 ꎮ在国内同样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佼佼者ꎬ于2009年获得 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的称号ꎬ2015年成功入选我国第一批30个国家历史文化街区ꎬ2016年位列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当中ꎮ从衰颓败势到欣欣向荣ꎬ将平江历史街区的成败与得失经验进行总结分析ꎬ对苏州下一步的保护与更新工作ꎬ乃至对全国其它地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活动ꎬ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ꎮ3.1㊀宏观上形成相关法规和规划制度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是一种口号ꎬ它必须细致化㊁具体化地体现在法律法规上ꎮ国家级的法律法规作为一个行为的底线ꎬ并不能对所有的具体情况都做出明确的应对措施ꎬ所以需要地方级政府出台政策作为引领㊁指导和支撑ꎮ苏州市政府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基础上ꎬ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ꎬ首先结合苏州的具体情况ꎬ制定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规划ꎻ其次结合平江历史街区的发展ꎬ2019年08期总第254期赵文婧等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析 3㊀又制定了«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旅游策划»等规划ꎬ以同时作为保护平江历史街区的法律依据ꎮ三级保护体系ꎬ严格划定㊁遵循各单位要素的保护范围与要求ꎬ合理划分功能布局及用地比例ꎬ使得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能确保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ꎮ3.2㊀中观上保护历史格局和空间环境平江历史街区是双棋盘格局的集中体现ꎬ通过各种方式优化公共开放空间㊁河街㊁街巷ꎬ其中河街关系大致分为两街夹一河㊁沿河内街㊁有河无街㊁河街并行4种类型[5]ꎮ图1㊀两街夹一河示意图两街夹一河ꎬ如图1所示ꎬ街道上开设较多以苏州传统工艺㊁技术为主的店铺ꎬ像旗袍店㊁丝绸店等ꎬ沿河岸行走ꎬ既可以直观感受到 小桥流水人家 的特有景观ꎬ又可以了解到苏州的地域文化[1]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两街夹一河实景照片沿河内街是两街夹一河的缓冲地段ꎬ如图3所示ꎬ沿街店铺顺应文化旅游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ꎬ以满足现代人的基本需求为主ꎬ颇受游人的青睐[6]ꎬ如图4所示ꎮ图3㊀沿河内街示意图图4㊀沿河内街实景照片目前ꎬ平江历史街区80%是居住区ꎬ河街并行和有河无街这两种形式就出现在居民巷弄中ꎬ如图5~图6所示ꎬ生活气息浓郁ꎬ保护了传统的居住形态ꎬ如图7~图8所示ꎮ平江历史街区的河街空间ꎬ在重现河街相邻典型风貌的基础上ꎬ围绕着居住功能ꎬ商业㊁休闲和娱乐等其他功能相辅相成[7]ꎮ由于平江历史街区仍以人居为主ꎬ所以人居环境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ꎬ才能够满足当下居民的生活需求ꎮ2003~2010年间ꎬ平江历史街区相继完成街巷的环境综合整治ꎬ市政管线全部入地ꎬ消防㊁环卫设施得到改善ꎬ具体落实在居住空间和生活空间ꎮ居住空间的环境提升是指近3万m2房屋的整修和雨污图5㊀有河无街示意图图6㊀河街并行示意图图7㊀有河无街实景照片水支管入户ꎮ生活空间的环境提升ꎬ是指河道的清淤㊁码头修整工程和平江实验学校地下停车场及大儒巷㊁菉葭巷两处停车楼的修缮工作ꎮ街巷的环境整治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并不冲突ꎬ在不影响历史资源的前提下ꎬ进行空间环境的更新[8]ꎮ图8㊀河街并行实景照片3.3㊀微观上保护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物质遗产在平江历史街区中ꎬ包括古典园林㊁文物建筑㊁控保建筑ꎮ通过保护㊁改善㊁保留㊁整饬㊁新建㊁拆除等6种方式ꎬ对建筑节点进行保护和更新[4]ꎮ从现有的保护情况来看ꎬ耦园㊁全晋会馆已向公众开放ꎬ成为人们了解过去ꎬ欣赏艺术的场所ꎬ同时散布在街区内的10处各级文物建筑都已修葺ꎮ目前在平江历史街区中控保建筑数量较多ꎬ不适合把它们都发展为展示㊁陈列的场馆ꎮ虽然不像文物建筑那样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ꎬ但其存在对于整个街区风貌的延续具有积极的意义ꎮ因此ꎬ对于它们的再利用ꎬ可以在不被破坏的基础上ꎬ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行功能的转变[9]ꎮ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ꎬ大致分为传统戏剧㊁传统技艺㊁传统苏式生活ꎮ虽然不具备具体的物质形态ꎬ但是对其的保护确是不容忽略ꎮ对于传统戏剧ꎬ要给予空间让其发展ꎬ为其提供演出场所ꎬ与旅游相结合ꎬ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ꎬ打造游人的参与空间ꎬ使戏剧 活 起来ꎮ对于传统技艺ꎬ打造传统技术产业链ꎬ采用产业化发展模式ꎬ融入商业及文化场所ꎬ构建其新的形式ꎬ更具现代的吸引力ꎮ对于传统苏式生活ꎬ通过打造公共活动空间营造传统生活氛围ꎬ以人的感官体验为主ꎬ使人参与而非参观ꎮ综之ꎬ文化遗产资源不能仅仅流于表面ꎬ要在历史文化街区扎根ꎬ人一旦参与ꎬ文化遗产才能更具传承的价值ꎮ(下转第80页)极限承载力降幅相对较慢ꎬ为9%ꎮ与完全粘结时相比ꎬ脱粘长度为L时ꎬ其极限承载力降低了24%ꎮ(5)桁拱不同位置出现脱粘长度L/8后ꎬ极限承载力小幅降低ꎬ不超过3%ꎮ在半跨均布荷载作用下ꎬ当桁拱脱粘位置位于荷载所在半拱一侧的拱脚时ꎬ脱粘对桁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大ꎮ参考文献[1]㊀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第三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ꎬ2016.[2]㊀林春姣ꎬ郑皆连ꎬ秦荣.钢管混凝土拱肋混凝土脱空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ꎬ2004ꎬ24(6):54-58. [3]㊀刘振宇ꎬ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桁拱热脱粘及温度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ꎬ2011ꎬ28(7):67-72. [4]㊀林春姣ꎬ郑皆连ꎬ王楚杰ꎬ等.脱粘圆形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极限荷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41(4):1220-1227.[5]㊀薛俊青.脱粘对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ꎬ2010.[6]㊀涂光亚.脱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受力性能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ꎬ2008.[7]㊀陈津凯.钢管混凝土桁拱节点内栓钉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D].福州:福州大学ꎬ2017.[8]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既有钢管混凝土拱桥养护技术研究报告[R].2006.[9]㊀RoederCWꎬCameronBꎬBrownCB.Compositeactioninconcretefilledtubes[J].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ꎬ1999ꎬ125(5):477-484.[10]刘永健ꎬ刘君平ꎬ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滑移力学性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0ꎬ35(1):17-23.[11]黄福云ꎬ钱海敏ꎬ陈宝春ꎬ等.钢管混凝土桁式拱结构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ꎬ2015ꎬ36(12):116-124.[12]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6.(上接第4页)4 结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ꎬ需以文脉的传承与延续作为目标ꎬ才能在当今的时代中继续展现其特有的魅力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ꎬ不是将其作为博物馆展览ꎬ需要人的参与ꎮ要把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下去ꎬ就需要时刻注入时代新鲜感ꎬ与时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ꎬ以促进旅游开发作为历史街区更新的一部分ꎮ但是ꎬ旅游业的开发切不可把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利益的工具ꎮ因此ꎬ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ꎬ需要注意旅游的文化性 和 原真性 ꎬ力求将一个鲜活的㊁真实的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在世人面前ꎮ平江历史街区最大的特点ꎬ是保留了过去的前街后河㊁河街围绕的水街水巷形式ꎬ在原来街区风貌的基础上ꎬ保留了传统的街坊格局ꎬ同时以人为本ꎬ融入了现代化的性质功能ꎬ推进功能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行[8]ꎮ其成功的经验ꎬ就是在宏观上要有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的制约ꎻ作为现实中的生活场所ꎬ中观上要落实在保护历史地段和提高人居环境ꎻ微观上沿河和临街的建筑经过保护改造ꎬ恢复原来的功能ꎬ形成各类店铺ꎮ古建筑和古构筑物以保护为主ꎬ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选择是否为开放性参观或者封闭性保护ꎮ综之ꎬ只有以长远的发展为基础ꎬ从宏观㊁中观㊁微观3个层面上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细化和深化ꎬ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ꎬ使文化价值能真实地承载着原有生活功能ꎬ并从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ꎬ使街区保护不流于空洞和表面形式ꎮ图片来源图1㊁图3㊁图5㊁图7:根据参考文献[9]绘制ꎻ图2㊁图4㊁图6㊁图8:作者自摄ꎮ参考文献[1]㊀钮卫东ꎬ徐寒微ꎬ徐克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模式与居住形态探讨 以苏州山塘㊁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规划师ꎬ2010ꎬ26(S2):205-209.[2]㊀夏晓明ꎬ马艳.苏州平江街区保护中文化保护的思考[J].东南文化ꎬ2009(05):22-25.[3]㊀于英ꎬ高宏波ꎬ王刚. 微中心 激活历史文化街区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苏州悬桥巷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ꎬ2017ꎬ24(10):2ꎬ35-40. [4]㊀夏晓明ꎬ马艳.苏州平江街区保护中文化保护的思考[J].东南文化ꎬ2009(05):22-25.[5]㊀严国泰ꎬ朱夕冰.历史街区 文脉 保护规划研究 解读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文化遗产[J].中国园林ꎬ2014ꎬ30(11):82-84.[6]㊀王秀慧.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与游人的行为关系研究[J].山西建筑ꎬ2008(30):62-63.[7]㊀刘彬ꎬ杨忠伟ꎬ封振华.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 街巷-河流 空间复合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ꎬ2012ꎬ25(03):45-49.[8]㊀顿明明.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策略应对[J].规划师ꎬ2016ꎬ32(07):39-44. [9]㊀雍振华ꎬ高朦.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J].中国名城ꎬ2011(12):52-55.。
古城更新案例古城更新是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进行改造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在我国,古城更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成功的古城更新案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平江历史街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区,其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平江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逐渐滞后,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市政府决定对平江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
首先,针对基础设施的滞后问题,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新的供水管网和供电线路得以铺设,排水系统也得到了改善,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次,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整治和修缮。
同时,还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设施,如电梯、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等,让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在修复过程中,政府注重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和理念,使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政府还加大了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通过以上的改造和更新,平江历史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古城更新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也为其他具有类似问题的古城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古城的保护和更新,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