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未来展望及相关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20.18 KB
- 文档页数:6
谈谈气功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一气功有益于生存质量的地方1气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衰老作斗争,逐步形成、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修身养性的一种练习方法。
气功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心自调节练习的技能。
对人体精气神进行全面练习调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2健康主要决定了人体的生存质量的高低,对不同年龄层的人调查已表明:年龄越大,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比率也就越高。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气功研究领域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3有人对练功前后对比发现:练功后人体唾液中的钠、钾的含量及钠钾的比值均下降,溶菌酶增加,这就提示练气功有助于钠的排出、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溶菌酶的增加则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的标志。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机体防御自由基损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人对其进行了研究。
发现气功对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这说明气功对机体的健康能够进行自我调整。
练气功对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报道近年也不断见到,一般在练气功3个月后,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亦明显增强。
有人研究发现:气功练功的过程中,由于机体处于超常的功能状态中,机体的储能的能力也较通常状态为强。
通过脑电波的研究表明:气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电活动的有序化程度。
因此,练气功者可以通过意念,调节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功能,使局部组织细胞的电位活动有序化。
有报道对练气功中呼吸调整的作用研究,看到出现入静程度越深,呼吸周期越长,呼吸节律变慢,幅度增大,呼吸运动变得更均匀柔和,肺的通气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进一步研究表明:练气功时虽然呼吸的潮气量增加,但由于呼吸频率的减慢,肺的每部份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氧气的含量减少。
说明了肺更有效地利用了空气。
气功对心血管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已有很多报道。
入静后心率会明显减慢,心脏的每搏射出量增加。
4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微循环进行检测发现:练功20天以后,甲皱微循环的异形管襻数显著减少。
气功的相关流派的介绍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相关流派的介绍。
气功的相关流派气功的相关流派一、马礼堂和养气功马礼堂,1903年生,1988年5月去世,河北省河间县人,青少年时代随其曾祖父学习中医,对经络学说和针灸学说有很深的造诣,并爱好武术。
1929 年在华北大学教育系读书时任华北国术研究会会长;1935年任山东武术馆教务长。
解放后曾受聘于万寿山高干疗养院、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工商联为特约医师、中医顾问。
马礼堂自幼学习气功,曾拜孔教会名家、普照老人为师。
他积累行医和练功实践的体验,集医、武术、气功于一体,创编出一套完整的“养生功”,命名为“马礼堂养气功”。
该功法对祛病健身,延年益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均有显著效果。
卫生部曾举办“马礼堂养气功”学习班。
中央电视台1988年请马礼堂演练示范,录制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气功教学片向全国播放。
马礼堂在全国各地办过70多期养气功学习班,学员30000多人,他在全国知名度颇高。
在全国正式推广的“马礼堂养气功”已有九套功法、即:六字诀、洗髓金经、太极功、行功、站功、坐功、卧功、循经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
马礼堂与中国管理科学院中联管理科学应用研究所合作研究成功的中国第一部气功电脑软件,在第六届世界医药学年会上表演,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他生前创办了中山健身会、马礼堂养气功服务部和马礼堂养气功学校。
气功的相关流派二、刘汉文和禅密功刘汉文,1921年生,原籍山东省高密县人。
上辈亦医亦禅,姑母人道兼医,由于家庭熏染,对医术和禅修有素。
刘汉文随其父亲刘善庆(亦医亦惮)迁至辽宁丹东以后,便在丹东市体委工作。
中医思维方式及气功锻炼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气功的发展与中医密切相关,中医思维方式融汇贯通于气功之中。
气功锻炼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它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对提高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论述气功八段锦的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阐释中医思维方式及气功锻炼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标签:中医思维方式气功锻炼八段锦大学生心理健康八段锦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健身术,强调身心的放松,意念的集中,呼吸的配合,有节律的动作等锻炼方法,它通过一连套的肢体动作,调节人体机能,激发人体潜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
八段锦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心理的调节,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良好方法。
目前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包括面对新环境的困惑,学习中的焦虑,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短期内的情绪波动,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等。
坚持八段锦的锻炼,可以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状况,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
1、气功锻炼的心理影响任颖慧,杨润琴在《健身气功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1]一文中对于健身气功的概念认为,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增强人身体各组织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平衡,是一种身心双修的养生术。
崔永胜,虞定海在《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2]一文中通过3个月健身气功锻炼后的体测,证实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中老年女性鍛炼者的心理状态。
顾一煌,张仕年等在《健身气功锻炼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3]中以随机选择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等地区和经济发展滞后地区3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实验对象,分为经常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和不参加锻炼的两组进行实验观察,验证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可以使人在心理上起到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疾患和自我安抚身心的作用,参加健身气功锻炼可使人们有效地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律,防止不健康心理活动的产生。
近10年我国五禽戏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摘要:对近10年来我国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研究历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五禽戏的热点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展望,以期为今后我国五禽戏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五禽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1.前言据史料记载,“五禽戏”最早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
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与神韵,以达到强健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九个试点城市推行以五禽戏为代表的健身气功新功法,十多年来健身气功五禽戏在全国的推广普及已逐渐成熟,而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五禽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现将2005至2015年近十年关于五禽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五禽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健身功能与养生效果的研究、发展源流与背景文化研究、教学应用与普及推广这三个方面,其中以健身功能与养生效果的研究为主流研究。
2.2005-2015年我国五禽戏研究历程总述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共检索到2005年——2015年关于我国五禽戏文献245篇,总体来看,2005-2014年文献数量呈上升之势。
在2014年时达到最高峰,但在2015年文献数量却有所回落。
(详见图1)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始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后,学界就已经开始了有关健身五禽戏的科学研究。
2003年4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虞定海等的《五禽戏新功法的编创及实验效果》和《五禽戏新功法锻炼者心理健康效应分析》就已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刊登发表,在此之后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五禽戏的相关文献虽仅有9篇,但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与全国科学会议中的文献占7篇。
自2005年后相关文献发表数量有显著的提升论文的质量却有所回落。
2005年——2015年间相关文献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4篇,仅占其总量的0.09%。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竞聘计划书教学方法篇一挑战书课外知识成语标语申请报告的竞聘苏轼课标我讲稿面积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记叙文了说说规章弟子规心得:社会主义论文注意事项了评语节日屈原答案的寓言收据加油稿管理制度词语。
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篇二(一)针灸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针刺: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
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
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
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
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
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
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
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
经络疏通,气血通畅。
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
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艾灸:艾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基于人体健康发展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功能及作用分析彭婵;刘毅;李秋平;任建立【摘要】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中国的传统养生功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医经络理论、阴阳学说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养生思想是人类追求健康的重要目标.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健身气功·八段锦进行研究,从人体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能及作用.得出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调整人体脏腑、气血以及防御疾病具有重要的功能,通过"三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期刊名称】《体育科技》【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健身气功;八段锦;人体健康;经络;中医【作者】彭婵;刘毅;李秋平;任建立【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正文语种】中文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创编了新的健身气功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或称八段锦)作为其中的一种,从人的生理、心理两方面进行修养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压力时,总是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各大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就是从身心健康方面对其采取的运动措施。
在此将从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阐述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能及作用,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帮助。
以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能及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对人体的影响。
2.1 文献资料法收集以“人体健康”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等为关键词的文献资料,并查阅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等著作,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字】精品人体功能未来的发展在生命科学中的影响关键词:生命科学;挑战就未来科学发展的轨迹而言,21世纪将是什么样的世纪?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世纪。
钱学森先生这样说过:·“一个人体科学的幽灵在我们当中徘徊”,“搞下去,我认为一定会导致一场新的科学革命,这场新的科学革命必然会引起一场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①。
到21世纪,这个“幽灵”将变为现实,将由“徘徊”而登堂入室,笼罩整个科学苑地,引发一场改变人们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宏伟壮观的巨大革命。
生命科学是研究宇宙间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本质、潜能,生命的转换、演化、发展以及生命体之间、生命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人体科学是研究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最高形式的人,研究人的肉体与灵魂,人的显能与潜能,研究人体功能的未来发展,是生命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首先要研究人自身。
文艺复兴发现和肯定了“人”,发现和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从神道、君道转向人道。
这是一场“人学”的巨大革命,但它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研究人。
此后,狄尔泰提出的“生命哲学”,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柏格森的“生命冲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等也同样如此。
现代科学对人的生理、心理的研究正在日趋完备。
然而从整体来探究生命的本质、能量、转换以及生命体之间,生命体与宇宙的关系等却尚未深入,而对人的能量的研究和对人的潜能的开掘可以说还刚刚开始起司《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步。
生命的奥秘、人的奥秘远远没有揭开。
科学发展是螺旋型上升的。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对社会人研究的起步,那么到21世纪,将是研究社会人与自然人,释放人的潜能的伟大开端。
古往今来,人们面对着人类生命的各种神秘现象还充满着困惑甚至恐惧。
宗教中鬼神的传说,民间的巫现象,占卜、看相、飞碟、外星人以及人的特异功能、超常感觉、超常智能,人体的遥感、遥视、透视,对未来先验而准确的预测,人与动物的对话……,都使人兴奋而又困惑。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发展态势在过去的20世纪及至19世纪,是西方物质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时期。
西方医学也借此而大大地超越了东方医学(中医),并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甚至是代名词。
中医为何落伍,是因为中医与现代的物质科学难以对接而摄取涵养,也就是说中医不是纯物质的科学思想。
我们已告别了20世纪,又刚刚迈进了21世纪。
有人说:21世纪将是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的时代。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技术将使得中医迎来一次伟大的复兴和发展。
1中医学复兴的时代背景——高新科学技术西方医学科学的每一个新进展都与当时的物质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医学背后有现代学科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遗憾的是,我国的中医与已走过的两世纪的物质科学的突飞猛进无缘,这可能是中医不单纯注重“形”(物质),而是强调“形、气、神”三者都是在“神”(信息)的主导下而形成的一个平衡和谐演进状态的生命体。
所以,中医很难与现代的物质科学对接,因而也就很少得到现代科学的涵养而发展。
当代高新科技来自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所谓尖端科学就是人类探索自然界规律,攀登科学知识高峰的前沿。
当前,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生命的本质和演化,人类生存的环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智力的奥秘。
正是对在这些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获取尖端科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又进一步开发出了如下八大高新科学技术体系,即:①生命科学技术(或称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生命的本质和演化的探索;②信息科学技术——对人类智力的探索;③软科学技术(或称管理科学)——对人类智力的探索;④海洋科学技术——对生存环境的探索;⑤空间科学技术(或称航空航天技术)——对宇宙空间的探索;⑥环境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⑦新材料科学技术——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探索;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探索。
2007年第1期 43 小议中医康复医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刘春慧 摘要:中医康复医学又被称为绿色保健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一门实用科学。本文就中医康复医学的来源、内涵、 优势及人们对它赋予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康复医学;内涵;趋势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07)01—0043—02 医学的发展正从单纯看病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到维护 健康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上来,因此单一治疗医学的概 念正在被预防一保健一治疗一康复“四位一体”的概念所取 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萌 发并于上世纪80年代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认可和蓬勃发展 的较为新兴的学科…1。它也是一门由医学与残疾学、心理 学、社会学、工程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跨科性学科。更具 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一门关于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 诊断、治疗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它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功能 障碍,帮助伤病员和残疾者根据其实际需要和身体潜力,最 大限度恢复其生理上、心理上、职业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提 高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使其重 返社会【2】。康复医学按其形成和来源不同,分为现代康复医 学和中医康复医学。本文就中医康复医学的来源、内涵、优 势以及人们对它赋予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何谓中医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医学又被称为绿色保健 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 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 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一门实用科学 J。 1康复医学的来源及发展过程 从字面意思来看,“康”即安乐、健康、元病,“复”即恢复、 返回,所以,“康复”就是恢复健康,返回平安元病的状态。“康 复”这一概念,中医学中使用较早,《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曾提 出,“久病”而“不康”者,应“养而和之……,待其来复”【4j。另 外,其它中医古籍文献中也有中医康复医学的记载,例如:唐・ 孙思邈著有《五脏所宜食法》中讲到要重视食疗;王焘的《夕 台 秘要》中,著有泥疗、香疗、时序疗法、泉水疗法等等,举不胜 举;宋元时期,陈直著的《寿亲养老书》一文,就非常重视养生、 气功等的方法;明・龚延贤所著的《寿世保元》属于抗衰老的专 著;清・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也载有食疗和药膳的内容。 由此可见,中医传统康复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通常将其发 展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时期:上古至春秋;形成时 期:战国至东汉;发展时期:魏晋至明代;成熟时期:清代;飞速 发展期:建国至今【5】。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康复医学植根于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和方法,但在 其学科形成的发展过程中,则引入和借鉴了近几十年才发展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010020) 起来的现代康复医学的新概念。 2中医康复医学的内涵 2.1中医康复医学的特点。中医康复医学有两大主要特 点: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整体康复观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1)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2)人体康复与社会环 境相统一;(3)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统一。辨证康复观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1)病同证异,康复方法亦异,病异证同,康 复方法亦同;(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导康复医疗。 2.2中医康复医疗的基本步骤。一般而言,中医康复医疗 分为五个步骤:(1)选择康复医疗服务对象;(2)实施康复评定; (3)进行康复辨证;(4)确定康复医疗原则;(5)运用康复方法。 2.2.1选择康复医疗对象。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因 疾病和损伤而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老年病、慢性病。 2.2.2实施康复评定。中医康复评定主要包括功能障碍评 定和康复效果评定两个方面。 2.2.3进行康复辨证。即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 证等方法辨明康复对象的证候类型,进而指导康复医疗方案 的制定。 2.2.4确定康复医疗的原则。临床确定康复医疗的原则应 在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和功能康复观的思想指导下进 行,可根据康复医疗对象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相应的原则。 2.2.5运用康复方法。中医康复医疗的方法名目繁多,主 要有:精神保健、运动保健、食养疗法、沐浴、针灸推拿、药物 康复等方法。 3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医学要现代化,要走向世界,要与现代康复医 学相结合,已成为中医康复界的共识。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 康复医学发展中,中医药学的康复理论和医疗方法,具有以
新中国健身气功发展成就回顾作者:崔永胜司红玉包文辉来源:《健身气功》2019年第05期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承载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邃的健身养生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逐渐丰富,健身气功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文化内涵、锻炼方法、健身作用等,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健身气功事业更是砥砺前行,取精华去糟粕,走进广大群众,不仅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探索出一条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为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走进新时代的健身气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守正创新、统筹融合、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将在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更多力量。
一、新中国气功发展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同传统的祖国医学一样获得了新生。
解放后不到10年的时间,气功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丰富的成果:第一,成立气功疗养所,以点带面,辐射全国。
1955年河北唐山市成立了“唐山市气功疗养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气功医疗和研究机构,标志着中国气功发展的历史性新起点。
1956年3月,唐山市气功疗养所移址北戴河,并更名为气功疗养院。
1957年7月上海成立“上海市气功疗养所”。
第二,开展气功研究提升社会影响。
刘贵珍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以及在《中医杂志》发表的“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编著的《内养功疗法》以及时任卫生部部长傅连璋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练气功好处多”、陈涛编写的《气功科学常识》《气功疗法讲义》在“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的运用等,对促进气功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气功疗法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气功疗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其中,气功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为您深入介绍中医的基础知识,以及了解中医的气功疗法。
一、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观念,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人体也不例外。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器、组织和病理状态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联系,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则认为人体内有一套经络系统,通过运行气血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二、中医的气功疗法1. 气功的概念气功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和运动姿势来调节和锻炼身体的气血,以达到保健、治疗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功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各个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2. 主要气功疗法(1)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气功练习方法,通过旋转、伸展和呼吸控制来调节身体的气血。
它可以改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著名的气功武术,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呼吸为特点。
太极拳通过舒展骨骼、放松肌肉,调整和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益。
(3)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气功练习方法,包括虎、鹿、熊、猴和鸟五个动作。
通过此法可以锻炼和调节人体的呼吸、柔韧度和平衡力,对改善视力、增强肌肉力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3. 气功疗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气功疗法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的气血,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具体作用机制包括:(1)调节气血循环:气功练习可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供应,增强器官的功能。
(2)调整神经系统:气功练习有助于平衡自主神经系统,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3)增强免疫力:气功练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康复医学论文:康复医学及物理医学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本文就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诊断、治疗方法,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康复医学; 物理医学;发展现状;展望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physiatrics, physiatry(美国,加拿大),physicalmedicine(英国,南北美洲),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
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1]。
本文就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诊断、治疗方法,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1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未来展望及相关认识摘要:医学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自汉代起已有两千余年,从预防、治疗到保健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现阶段医学气功的发展在国家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方针的引导下,迎来了又一个高潮期,但依然存在功法典籍繁多重复、缺乏规范、辨证理论体系不明、专业人才不足、疗效机制不清等相关问题。
因此,本人通过回顾医学气功发展历史,总结分析医学气功发展现状,对医学气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王庆国教授的启发,对医学气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看法,并从认知角度谈谈对医学气功的相关认识,以期对后学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医学气功;发展;展望;认识气功起源于四千多年前唐尧时期,自汉代起即被列为医学四大门类之一,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养生、诊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补充了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不足,是现代诊疗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目前,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问题及不足研究认识相对较多,关于办法研究和认识总结相对较少,因此在回顾历史、了解现状基础上,对医学气功发展进行展望并谈谈相关认识显得尤为必要。
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1系统综合研究医学气功涵载疗效明确的保健治疗作用,然关于其发展仍存在理论体系及辨证施功不成体系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应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整理收集从古至今相关典籍,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医学气功的理论体系,辨证基础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明晰医学气功理论渊源和发展特点,确定医学气功在临床诊治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1辨证分型及治疗规范,并在其基础上使医学气功形成理法功完备的理论体系。
其次,是把历代医家对医学气功理论和辨证施功的研究成果,对气功内涵、气功功法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作用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资料选择。
方式手段上。
再次,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实验研究和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上述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阐释与修正,赋予更多更新的科学内容,最终确立医学气功辨证施功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2在有疗效的前提下,做相关机制研究医学气功之所以长期以来受到广大群众误解,除了科普宣传不利之外,发挥作用机制不清亦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
在坚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进行医学气功本质实质的研究,是医学气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研究受阻,医学气功理论继承与创新、临床疗效验证与研究、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进行阐释、与国外交流合作、传播普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医学气功相关机制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相较于其在理论、功法、临床研究方面所投入的精力、深入程度上而言都相差很多。
主要是因为实验思路设计和具体操作方法上存在很大争议。
因此,建立何种动物模型,如何将医学气功作用于模型动物并时时监测,以及后续检测技术和方法成为医学气功作用机制研究的关键所在。
关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孟庆云认为应该符合中医特点,坚持相似性与简单性统一原则;可验证原则;多种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原则。
而且应该具备普适性、易用性、定性与定量结合和可变换性四个特征。
[1]医学气功相关动物模型亦应符合这三个原则和四个特征。
此外,在模型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医学气功在临证治疗中具有优势的病种;在检测上,尽量采用最新的相关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模型、病证的实质,从而进一步阐明医学气功的相关机制。
3规范已有功法,创制简易练法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定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具有临床诊治作用的医学气功更是如此。
虽然相关部门、高校及组织已进行了大量的规范化工作,但仍显单薄,不够完善。
对此,有关人士及部门应科学的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标准,主要包括政策和功法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①国家层面作为引导,各级中医高等院校参与医学气功诊疗规范的制定,明确医学气功诊治疾病的辨证体系。
②明确规范教学上可教授医学气功及临床上可使用医学气功进行诊治的相关人员的资格,是否需要进行分级等级考试。
③确定医学气功独立完整的教学、临床、功法体系。
医学气功,有别于单纯中医学理论、单纯临证病证的诊断及单纯气功功法练习,需要理论、辨证及功法练习三者统一,因此,独立完整统一的医学气功体系尤为必要。
④目前气功多依附于健身气功,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广大群众乃至高校教育缺乏医学气功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的熏陶,医学气功普及难度较大;二是由于医学气功功法缺乏规范的文本,调形、调心和调心缺一不可。
⑤随着社会进步,思想开放,老龄人口增加,有利于推广的简易功法,抑或是经典功法的简易练法的缺失,以及功法难度分级不明确,阻碍了医学气功的推广,应当进行加强。
4人才培养人才是学科的根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只有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专业知识、敢于承担责任的创新型医学气功人才,才能保证医学气功的持续发展和长盛不竭。
医学气功教育是医学气功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环节,医学气功临床诊疗是医学气功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医学气功人才是医学气功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2]。
具体而言,①依托“中医气功学”重点学科,以中医类院校为切入点,构建高等院校医学气功的课程体系[3,4],从点到面,保证医学气功充足的后备人才培养库。
②在医学气功诊疗规范明确的前提下,将医学气功与其诊疗具有优势的临床病种相结合,进行临床和实验机制研究,提升医学气功人才队伍的深度。
③成立医学气功研究中心,披榛采兰,促进人才聚拢,增进交流,加快医学气功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创新,增强辅助区域医疗预防保健治疗的作用。
④在社会上形成医学气功发展新模式,针对不同人群探寻不同定位。
如在专业人士指导和管理下,以治未病为核心的兴趣爱好者联盟;针对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医学气功研修班;希望提升个人修养或者企业文化的精英打造班。
通过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提高医学气功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传播。
⑤加强宣传,消除误解,以舆论促进发展。
医学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和养生理念,充分借助新旧媒体的科普,传播医学气功正能量,可有效消除偏见,扩大影响范围,从而增强医学气功群众基础。
5国外发展战略医学气功将以健康为目的的"气功"学术剥离于其他气功文化,界定了医学气功的研究领域和纯正目标,极大促使医学文明升华,从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医学气功走向世界,具备足够文化自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而言,①实事求是,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西方人思维特点的医学气功编排和推广模式。
功法练习上由浅入深,由动至静,同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推拿、按摩等简单知识,行成体系、成套发展模式。
②严格海外医学气功等级考核制度,划分医学气功师诊治范围,同时应避免非专业医学气功爱好者进行深度治疗活动,形成多层次、多级别等级诊治制度,这样既能保证医学气功的专业性和诊治效果,又不失爱好者之兴趣。
③把握机遇,紧密结合中医全球化战略,布局医学气功海外发展方针。
医学气功与西方所倡导的自然疗法理念相契合,有利于双方开展合作交流,谋求进一步发展。
同时,医学气功具有强大的中医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可以有效的辅助医学气功的诊治和普及,并涵盖到不同社会群体,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④正确的政策引导,政府支持,是医学气功走向世界的保证。
6关于破译气功密码的几个认识气功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具有悠久历史,人类对其本质的探索从未停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气功的实验科学验证更是加快了步伐。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气功本质探索的相关文献、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总结分析,目前关于气功本质的认识总的来说,认为气功确有物质基础[5]。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①从生命科学角度探究气功信息问题。
人体之所以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及交换的强弱,是由不同层次的生命单元的有序化程度所体现。
而机体结构是各物质层次间的空间序列,而功能是各物质层次及层次间的运动序列,这也就是物质构成和运动形态的辨证关系。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通过物理手段可以监测气功师红外电磁波、生物场信息的原因。
②有规律、有秩序、有系统的自我持续更新过程。
通过气功的持续锻炼可以有意识的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提高人们对疾病抵御和适应自然的能力。
③医学实验的发展,研究由静态、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动态、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异同。
借助先进医学技术手段,将实验对气功的研究由研究静提升到动的水平,可以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气的传播和发生作用的规律。
④气功与心理、生理关系。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五脏主五志,生理的变化可以引起心理上的不适。
而通过气功调形、调息、调神的操作,可以很好的缓解心理上的不适。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气功与人体的生理、心理联系极为紧密。
⑤通过仿生手段,结合气功生理特性和生物物理变化,在诊疗疾病方面带来革命。
气功与外界所交换信息的方式不仅限于发射红外线电磁波、生物场等,还包括粒子等其它信息通道,加之技术的进步可以逐步提升,因此这就扩大了仿生技术在气功诊疗疾病方面的运用,甚至模拟人体发功治疗方式,从而为进一步揭示气功本质奠定基础。
总结本人分别从系统综合研究、机制探讨、功法具体操作、人才培养、国外发展及气功密码破译等六个方面对医学气功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医学气功的发展也不例外。
现阶段,医学气功的发展与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方针相符,正经历着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因此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历史潮流中扬帆前进,进一步促进医学气功乃至医学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医学气功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一朵奇葩,历尽磨难,在传承与创新中必将再次绽放。
参考文献[1]孟庆云.动物模型──现代中医学实验研究的核心方法[J].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03):2-4.[2]张海波. 加强中医气功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4:4.[3]杨永华.构建高职院校健身气功的课程体系[J].亚太教育,2016(03):138.[4]张洁.简述高等医学院校普及健身气功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3):241+243.[5] 董书新.气功奥秘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1981(0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