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辟谷现象及其理论探讨郭建红(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750004)摘要:辟谷即通过气功练习或服食辟谷药物使体内元气充足,从而达到不饥不食或不饥少食五谷杂粮的目的,是中国传统养生术的一种。
辟谷与禁食疗法不同,是以“气足不思食”为理论基础。
长期辟谷期间能量来源问题用现代科学理论难以解释,因此辟谷的科学性也受到了广泛质疑。
气一元论思想是对其最好的解释,而长期辟谷现象也是对气一元论思想的有力证明。
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对气性质和运行规律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辟谷养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对辟谷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人们对中医气概念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辟谷气一元论关系探讨1对辟谷养生术的认识1.1古代中医文献及史书对辟谷养生术的记载。
《庄周气诀解》是一本专门讲述纳气辟谷方法及心得的辟谷专著。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去(却)谷食气篇》是辟谷养生术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汉代之前就已经盛行辟谷术了。
《神农本草经》开创了辟谷食饵养生的先河,随后在《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方》、《儒门事亲》、《寿世保元》、《卫生简易方》、《遵生八笺》、《医方类聚》、《本草纲目》等方书中大量记载转录了辟谷食饵或救荒渡馑方[1][2]。
《三国志》卷29《魏书》第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云:“余(曹植)尝试郄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
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
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而不惮饥馑焉。
”《梁书》卷第51《列传》第四十五《处士》云:“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魏书》卷114《志》第二十《释老十》云:“(寇谦之)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
”《隋书》卷77《列传》第四十二《隐逸》称:“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炀帝所重。
”《北史》卷27《列传》第十五云:“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
在我国,气功与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政府大力推广气功与中医养生。
我有幸参加了气功中医实践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气功与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气功与中医的基本概念1. 气功: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气功的修炼过程主要包括功法、功理和功德三个方面。
2. 中医: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治疗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二、气功中医实践课的学习体会1. 气功功法的学习在气功中医实践课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气功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气功功法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1)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气功功法,包括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对应人体某个部位。
通过练习八段锦,我感觉到身体各部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
(2)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的气功功法,分别对应虎、鹿、熊、猿、鹤。
通过练习五禽戏,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呼吸,增强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气功功法,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培养耐心,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2. 中医理论的学习在气功中医实践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通过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事物的属性。
通过学习阴阳五行,我明白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养生保健。
气功的相关流派的介绍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相关流派的介绍。
气功的相关流派气功的相关流派一、马礼堂和养气功马礼堂,1903年生,1988年5月去世,河北省河间县人,青少年时代随其曾祖父学习中医,对经络学说和针灸学说有很深的造诣,并爱好武术。
1929 年在华北大学教育系读书时任华北国术研究会会长;1935年任山东武术馆教务长。
解放后曾受聘于万寿山高干疗养院、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工商联为特约医师、中医顾问。
马礼堂自幼学习气功,曾拜孔教会名家、普照老人为师。
他积累行医和练功实践的体验,集医、武术、气功于一体,创编出一套完整的“养生功”,命名为“马礼堂养气功”。
该功法对祛病健身,延年益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均有显著效果。
卫生部曾举办“马礼堂养气功”学习班。
中央电视台1988年请马礼堂演练示范,录制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气功教学片向全国播放。
马礼堂在全国各地办过70多期养气功学习班,学员30000多人,他在全国知名度颇高。
在全国正式推广的“马礼堂养气功”已有九套功法、即:六字诀、洗髓金经、太极功、行功、站功、坐功、卧功、循经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
马礼堂与中国管理科学院中联管理科学应用研究所合作研究成功的中国第一部气功电脑软件,在第六届世界医药学年会上表演,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他生前创办了中山健身会、马礼堂养气功服务部和马礼堂养气功学校。
气功的相关流派二、刘汉文和禅密功刘汉文,1921年生,原籍山东省高密县人。
上辈亦医亦禅,姑母人道兼医,由于家庭熏染,对医术和禅修有素。
刘汉文随其父亲刘善庆(亦医亦惮)迁至辽宁丹东以后,便在丹东市体委工作。
章⽂春教授简介当前位置: ⾸页 - 新闻中⼼专家介绍章⽂春教授简介时间:17/06/16 19:09 点击次数:212章⽂春,男,汉族,1962年11⽉出⽣,江西南昌⼈,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博⼠⽣导师。
江西省中青年⾻⼲教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才⼯程⼈选。
执业地点为江西中医药⼤学姚荷⽣研究室中医门诊部。
现任江西中医药⼤学基础医学院▪⽣命科学学院院长、⽓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中医⽓功教学、临床和科研⼯作。
先后讲授《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中医养⽣康复学》、《中医⽓功学》等课程。
主编《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养⽣康复学》(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功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运⽓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等教材及学术专著⼗余部。
研究⽅向1、中医⽓理论及现代科学研究。
2、⽓功理论与实践。
3、中医疾病康复模式与⼿段研究。
学术观点1、提出⽓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化的基⽯。
2、提出形⽓神三位⼀体的⽣命观。
3、提出⽓功修炼的实质就是对⼈体形⽓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形⽓神达到三位⼀体。
学术兼职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探析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作者:束长平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的发展,气功也成为大部分人锻炼身体的方法。
气功养生是指在中医的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可以祛病益寿;哲学思想是对于世界观和方法理论的统一,二者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密切相连。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将哲学思想和理念融入、体现在气功养生当中。
关键词:养生;中国气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气功至今也已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气功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直到现在,气功因融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医学养生背景能作为一种中华文化发展至今,自然得到重视与发展,一些学说和思想体现在中华养生气功的发展过程中。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家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就包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中“天”和“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天”表示“道”“法则”“真理”,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人体这个“小宇宙”中,有种人体自身呼吸运化生命的感觉。
“天人合一”表示与自己的先天本性结合在一起,回归大道,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种思想在儒家、道家都有不同的说明阐述[1]。
人和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是儒家学说的观念,天是自然,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合一则是道家学说的观念,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总而言之,在中华养生学的发展历程当中,“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以唯物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二、养生思想随着现代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都想从养生学中吸取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来延长寿命,所以养生学这门特别的科学文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知道气功养生。
养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引言气功作为一种古老的健康养生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作为一个专业组织,旨在推动气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的背景、目标、活动以及其对全球医学气功发展的贡献。
一、背景世界医学气功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医学领域的一个专业组织。
其成立初衷是为了促进医学气功的发展和推广,提高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水平。
该学会由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气功师和研究者组成,旨在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气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二、目标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开展气功在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气功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2. 制定气功在医疗中的指导原则和标准,推广气功的科学实践。
3. 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促进气功在医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4. 培训气功专业人员,提高其在医学领域的专业技能。
5. 推广气功在健康保健中的应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三、活动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以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为主要活动形式。
学会定期举办国际医学气功学术会议,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和气功研究者进行学术分享和交流。
这些学术会议涵盖了气功在各类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医学气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推广。
此外,学会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培养更多的医学气功专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还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医学气功研究和应用,推动气功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学会与国际气功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医学气功的指导原则和应用标准,并推动其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和应用。
四、贡献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在全球医学气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作出了以下贡献:1. 推动气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学会组织了众多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了医学气功的研究和交流。
通过学会的努力,医学界对气功在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中的潜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世界医学气功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作者:李春生源天来源:《现代养生》2006年第08期本刊北京消息:(记者李春生报道)由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办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世界医学气功学术交流会”于2006年6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九华山庄胜利召开。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冯理达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高鹤亭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龙致贤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华源教授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德国、爱尔兰、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功专家、教授、学者200多人出席了6月26日上午召开的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10篇。
这些论文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
与前次大会相比较,本次会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医学气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华遗产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医学气功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无病预防,有病治疗,促进康复的非药物、自然疗法,医学气功有益于身心健康,其全面调整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肯定。
6月27日,第五届医学气功学术会召开。
来自河南王单一撰写的论文《少林禅庄功法——身法调整揭秘》,北京的王中平论文《练功与心理调整》,北京大学褚德萤教授科学实验《气功对中华蟾蜍心脏波动状态影响的研究》,夏双全教授的论文《脑涨落治疗仪三次重复治疗小鼠肝癌的抑制机制研究》,日本何云《用中医气功改善日本高龄者的健康状况研究》,黄孝宽的论文《传统医学气功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潘振华《医疗气功治疗多种疾病验案》,宋天彬教授的论文《内养功、强壮功与站桩》,赵宗春的论文《健身呼吸器的养生及应用》等10余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引起与会代表们的关注。
夏双全等人论文获大会优秀论文奖。
大会6月29日晚7时胜利闭幕。
这次大会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伍柳派内炼金丹心法作者:梁浩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8期内炼金丹心法即《内炼金丹心法》为明代道教伍柳派大师伍冲虚的内丹术,载于《天仙正理直论增注》一书中。
《内炼金丹心法》全文共九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天、后天二气的区别,药物、鼎器的真实含义,筑基、炼己的秘窍,炼药的程序,伏气、胎息的方法手段。
可谓:“包诸幻以归真,总万法而归一。
”为条理分明,现按炼己、筑基、药物、鼎器、火候、伏气、胎息等次序,把内炼金丹心法的要点叙述如下:一、炼己:所谓“己”,就是我静中的真性,动中的真意,也就是“元神”的别名。
《元始天尊得道了身经》说:“声色不绝,情气不全。
万缘不绝,神不安宁。
”由于元神能够主宰人之精气,在内丹功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修持者入手之初,就不得不对被称为元神的“己”作一番使之清纯的必要调炼。
古哲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性。
”马自然说:“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指的无非都是“炼己”之法,也就是“炼性”,“修性”、“炼心”之法。
如若一旦“炼己”功成,那就不为物境颠倒,使得往后的采药、筑基、结胎等修炼中,有采药即得,筑基即成,结胎必就之成效。
在方法论上,因为筑基的要领在于降伏“己念”,使性纯净,所以平时必须做到对于自身周围,足以引起心性惑乱的声色犬马,来个“不睹”、“不闻”。
如此则耳目清静,久而久之,即使偶有所触,也能过眼过耳即逝,保持思想上的一尘不染。
二、筑基:冲虚子说:“修仙而始筑基。
”可见“筑基”为修炼的入手功法。
关于“筑基”的解释,“筑”有“渐渐积累,增益之义”;“基”为修炼阳神的本根,安神、定息的处所。
道家丹法认为,精、气、神三宝中,神本属阴,精、气属阳。
阴神如若和阳精、真气相依,则能转阴为阳,成为阳神;如果不和阳精、真气为依,那就不能成为阳神了。
平时人们生活在社会上,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七情六欲煎熬,因此,难免精华消耗,体气亏损。
如就精、气、神三宝来说,夫妇交媾,恋恋爱根,年深日久,精必受到极大消耗;生活奔走,呼吸出入,时久日长,气必受到极大的损耗;红尘纷扰,思虑无尽,时迁刻移,神必受到极大的损害。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扫码观看视频内养功是一种源于佛家的医疗气功功法。
据考,该功法最晚于明朝末年已在民间以单传口授的形式流传,20世纪40年代末,刘贵珍先生首先将其应用于医疗实践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后,以其主要作用而定名为内养功。
功法特点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呼吸形式阴阳平衡是人体维持心身健康的基础,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气功学,历来重视呼吸的形式与作用,继《内经》提出“呼吸精气”之论后,后世医家、气功家对呼吸的作用、阴阳属性都有发挥。
内养功秉承这一理念,通过特殊的呼吸形式维持阴阳的平衡、并纠正其失衡。
内养功的“特殊”呼吸方法为停闭呼吸加默念字词,也就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稍稍“停”一下,由此形成了三种呼吸方法:第一种呼吸法以“吸—呼-停”为基本形式,也称软呼吸法、滋阴法。
锻炼时先吸气,随之慢慢呼出,呼气毕稍作“停顿”然后同法行下一次呼吸。
它的本质是“延长”了呼气相的时间。
第二种呼吸法以“吸—停-呼”为基本形式,也称硬呼吸法、补阳法。
锻炼时先行吸气并将其用意念“引”至下丹田,稍作“停顿”后再呼出;然后同法行下一次呼吸。
它的本质是“延长”了吸气相的时间。
第三种呼吸法以“吸—停—吸—呼”为基本形式。
锻炼时先吸气少许,即稍“停顿”一会儿,再吸气至极后徐徐呼出;然后同法行下一次呼吸。
它的本质与第二种呼吸法相同,但它进一步强调了吸气。
研究证明,吸气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并由此使内脏呈现相应的状态;呼气时则与此相反。
内养功特的殊呼吸方法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古代气功家“吸新吐故以炼脏”的意义。
功法传承内涵日渐丰满,形式与时俱进现有资料显示郝湘武、薛文占、张学忠、张春和、刘渡舟、刘贵珍、刘亚非等为其主要传承人。
在400余年的传承该功法不断提高与发展,使功法的内涵与形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刘贵珍的贡献尤为突出。
在传承形式上,刘贵珍打破了历代单传口授的单一形式,以师资培训的形式,将其公开;通过撰写专著、发表论文,将内养功向国内外推广。
…★王乾…钟美林…刘争强…章文春([摘要]抑郁症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基于中医学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分别从形、气、的临床表现不仅仅是精神情志的异常,分析。
[关键词]形气神;生命观;抑郁症;郁证中图分类号:R…247.4……文献标识码:A通信作者:章文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139****9737@。
则拂抑肝气而郁更深亦”,故在大量使用滋阴药的基础上(由表1可见陈氏滋阴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如熟地、玄参、麦冬等),喜用荆芥、升麻等祛风药,如风水散斑汤中荆芥、升麻的使用,“人有热极发斑,身中如红云一片者”,指出此乃热郁于内不能外发之故也,火得寒则闭,用荆芥、升麻祛风之药,以解散郁热,则火得水而相制,火得风而易扬,全方无泻火之品而得泻火之效,此乃妙哉!又如玄丹升麻汤中升麻的使用;肝肾两舒汤、快膈汤、解围汤、攻火汤、息怒汤中柴胡的使用;定狂汤、玄荆汤中荆芥的使用;且其在《辨证录》里指出:“荆芥可引血归于气分之中,引气归于血分之内,气血阴阳既交,则水火之阴阳自济,断不至脏腑经络再有拂逆。
”又“荆芥从上焦引火下行”。
荆芥微温,可引火,使水火既济,炒用后更以收敛为主,可见荆芥等风药,不仅可使郁火得散,还可引火下行,无助火之嫌[3]。
3.3…擅长根据病位、病机使用特定药,尤重滋肾降火…陈氏用药涉及病位脏腑以心、肝和肾为主,根据病位不同,使用特定药物。
由表4可知,当病位在心,出现心神不宁症状时,用人参、茯神补气安神;当病位在肝脏时,用白芍、熟地、柴胡疏肝解郁、此外,表4提示实热证时,陈氏喜用黄连清胃泄火,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虚实夹杂证时,用茯神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通过频次分布、spearman 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我们发现火热症病机以心肝火热、阴虚火旺为主,陈氏用药精简,量大力专,并喜用荆芥、升麻等祛风药以散郁火,并擅长根据病位使用特定药,尤重滋肾降火,其在辨证上的特色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高级气功师方宗骅的简介高级气功师方宗骅方宗骅先生是中国道教全真太灵道第二十三代传人,中国惟一的副教授级高级气功师。
高级气功师方宗骅的生平简介方宗骅先生是中国道教全真太灵道第二十三代传人,自幼拜门师习练气、武术和气功治病,数十年修炼不辍,练得一身好功夫。
他将传统气功精华与传统医学方法及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渗和古今,容纳中外,独创了一套气功治病及养生长寿的功法和理论。
他传授的中华峨眉内功在强身治病尤其是在抗衰老方面显示出神奇的疗效,早年就治愈了不少绝症患者,他因此从一个普通的工人破格调到四川省草堂干部疗养院任气功医师,以后又被政府授予中国惟一的副教授级的高级气功师职称。
高级气功师方宗骅的主要业绩方宗骅传授的中华峨嵋内功临床应用二十年来,以安全可靠,不出偏差,简便易学,医疗效用显著等特点,深受广大口患者、气功爱好者和中国各级卫生部门的好评,1986年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将其定为在全国重点推广、普及的主要功法之一,卫生部主办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将峨嵋内功定为国际传统康复功法的典范,1990年卫生部中华医学气功学会惟一选定峨嵋内功为十一届亚运会向各国友人宣传、交流的中国优秀气功功法。
十几年来,方宗骅先生一直在四川草堂干部疗养院任四川省气功研究所所长,同时兼有一大串头衔: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气功功理功法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气功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交流中心教授;日本东京国际气功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大学气功学兼职教授……还有许多海内外机构邀请他任这职那职,但他不慕虚名,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做一个临床气功医生。
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临床,没有离开过病人。
他结合临床来研修提炼他的功法,使之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高级气功师方宗骅的著作《中华峨眉内功》简介全书共分概论、功理、修身、强身、养生、功能六篇二十六节,论述了峨嵋内功的师承源流、功理、法旨、炼功诀要、功法特点,系统的介绍了道教玄门内功拳法、金罡神功掌、金罡清虚剑等,六步养生功、六步纯阳功、八法修真功、十二导引功、十二内劲功、十二乾坤功、返还壮内功、通灵内丹功及玄门道医术等十几动、静功法,掌、拳、剑功夫。
详谈医学气功对正确认识经络本质的关键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络学说,就没有中医的整体观理论。
但经络的本质是什么?全世界众多科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提出十几个经络假说,至今没有统一的令人信服的看法。
谁“主神明”也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主神明”在国内中医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至今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这二个问题困扰中医界多年,严重制约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这二个问题为什么悬而未决?笔者认为,是没有把气功与中医是一体的来研究,没有运用气功的理论和实践,气功的科研成果,以及针灸的实验成果来认识和解释经络。
1 外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破解经络之迷,还得靠中国人自己经络与气功是一体的,气功是理解经络的一把钥匙,只有在正确认识和理解气功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经络。
笔者根据医学气功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在众多科研工作对气功和针灸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经络系统的实质是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它是个功能系统,它有别于我们己知的三大调节系统,它有独特调控方式,有独特的调控机制,有独特的调控效果,这三大特点具中医特色。
1.1 经络系统的构成经络系统实质是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它由大脑,穴位,经气,经络通道构成,大脑是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的调控中心,调控大脑信息系统信息的输出,输入分析和处理。
穴位是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的“能量”聚集点或区域和信息感受装置,感受来自人体大脑功能活动或外部世界的信息刺激,激发聚集“能量”。
经络通道是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的信息传递通道,“经气”是“能量”,能量携带信息以流动或共振的方式传递信息。
通过经络通道传递全身、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躯体五官四肢,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经络系统的调控方式经络系统有两种调控方式。
一是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方式;二是不自觉的、被动的调控方式:1.2.1 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方式。
是指大脑的功能活动对神经系统和躯体组织器官进行的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