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护理-4页word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小血管炎肾损害的饮食与护理
*导读:饮食宜选用优质低蛋白……
1饮食指导饮食宜选用优质低蛋白(非透析患者1.0~
1.2gkg-1d-1)透析患者1.0~1.2gkg-1d-1)、高维生素、低盐、低钾的食物。
有高血压、浮肿、尿量少者,应注意限盐(3g/d)
和水的摄入,量出为入,入量=前1d出液量+500ml,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尿量在1000ml/d以上者,可不限制饮水。
2肾外表现的护理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除累及肾脏外,还可累及呼吸道、皮肤、关节等部位,因此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排痰、皮肤紫癜、红斑、关节疼痛等情况,尤其应警惕咯血,因为咯血往往是某些病例的首发症状,且易导致窒息。
护理人员在进行细致的病情观察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专科护理,如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帮助患者翻身、叩背等。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肾功能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第1 页。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血管炎;肾损害;护理;效果临床治疗发现患有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其小血管壁会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以及炎症,例如: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以及显微镜下血管炎等。
此病起始极为缓慢,当患者的肺脏以及肾脏遭受到牵连时,则病情会迅速发作,并且患者的预后凶险[1]。
早期临床针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为了有效的治愈患者临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其护理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8.2±12.6)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48.4±12.8)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年龄以及性别数据,(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为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日常生活护理,并随时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为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
观察组:为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为患者口服泼尼松,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调整药剂量,并为患者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持续治疗6个月,后期维持治疗3个月,行1次治疗,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脱发、肝功能受损、呕吐、出血性膀胱炎以及白细胞减少等。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80-01血管炎病指因血管壁炎症和坏死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组自身免疫病,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ca) 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 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 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1] 。
现将本院我科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共收治7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男性5名,女性2名年龄52-68岁。
7例均有不规则低热、乏力、蛋白尿,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形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气短3例,咳嗽、咯血2例,肌肉酸痛3 例,纳差、胃肠道症状4例,血压升高4例,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2例。
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7例, 血肌酐异常5例。
确诊后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0.5-1g/kg.d),待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平稳,改甲泼尼龙片剂口服再酌情减量维持治疗。
4例病情严重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其中1例患者死于肾衰竭,1例在行透析治疗,另5例患者一般情况好,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2 护理2.1 心理护理: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且不典型,明确诊断时间长,临床症状明显。
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加上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脱发、痤疮、向心性肥胖等, 导致自我形象的改变, 加上疾病的折磨会使病人出现一些不良情绪, 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 不良的心理活动可使机体对几乎所有的身体疾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2]。
作为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的主诉,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一旦诊断明确,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其他病患治疗成功的例子,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2 肾损害护理:由于肾脏血管丰富,因此肾脏是anca 相关性血管炎最常见、最致命的受累部位[3],并发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血管炎患者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4]。
一例儿童原发性ANCAf关性小血管炎的护理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CA相关的原发性血管炎是一组由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异常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1] 。
是在1982 年由Davies 等[2] 第一次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自1988年Walters等⑶ 首次报道了3例儿童期ANCA目关性小血管炎以来,国内外学者才开始逐渐重视儿童型病例,但与成该病人期研究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在于峰等 4 的研究中标明,少年儿童原发性ANCAf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例数占同期诊断的ANCAf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7.87%,说明儿童期患儿并不少见。
根据Ellis 等[5]报道,儿童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及终末期肾病更为常见,而成人肺部受累则更为常见,说明对于儿童期ANCAf关性小血管炎的护理应别于成人。
现就我院确诊的1例儿童期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相关护理进行分析。
1 病历资料患儿男,12岁,主因头晕乏力10天,发现双下肢浮肿、肾功能不全5天入我院儿科肾脏病房。
患儿入院 1 0天前自觉头晕乏力,6天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天前查胸部CT示双肺多片高度片状影。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GB 60g/L;血生化示尿素34.05mmol/L ,肌酐411.8umol/L ;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183mg 胸片为双肺纹理增粗,可见团块渗出影。
治疗:住院期间予甲基泼尼松龙20mg/kg/d 连续冲击 3 天为 1 疗程,环磷酰胺10mg/kg/d 连续冲击 2 天为 1 疗程,各冲击 1 疗程。
行血浆置换一次,隔日一次CRRT台疗共三次。
2 护理2.1 一般护理患儿入院后有体温高热,波动在38.3〜39C。
发热时嘱患儿卧床休息,适当限制活动量,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柔软,避免损伤皮肤。
由于患儿有口腔溃疡,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一例ANKA相关性血管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护理ANKA(抗中性粒细胞胞浸溶物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炎症性血管病变,其特点是以小动脉和小静脉炎症为主,常伴有肾脏损害。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干预和综合护理。
一、评估和监测1.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
2.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电解质水平,以评估肾功能。
3.监测尿量和尿液特征,包括尿色、尿量和尿蛋白。
4.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
5.监测心脏状态,包括心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二、液体管理1.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和血气分析结果,确定患者的液体需求,并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
2.如果患者处于体液过多状态,可以考虑限制液体摄入,并采取适当的利尿措施,例如使用利尿剂。
3.监测液体平衡,包括输入和输出的监测,以及液体电解质的监测。
三、药物治疗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或甲泼尼龙,以抑制炎症反应。
2.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壁坏死和血栓形成,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
3.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以清除体内过多的尿毒素和液体。
四、并发症管理1.定期监测和管理高血压,以减轻肾脏损害。
2.监测和管理感染,包括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监测和管理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异常,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4.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并根据需要给予补充。
五、教育和支持1.提供疾病知识和饮食建议,使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2.支持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3.提供病人家属的支持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病人的护理。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管理ANKA相关性血管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然而,作为护士,我们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和干预。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护理
1 临床资料男性5名,女性2名
年龄52-68岁。
7例均有不规则低热、乏力、蛋白尿,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形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气短3例,咳嗽、咯血2例,肌肉酸痛3 例,纳差、胃肠道症状4例,血压升高4例,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2例。
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7例, 血肌酐异常5例。
确诊后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0.5-1g/kg.d),待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平稳,改甲泼尼龙片剂口服再酌情减量维持治疗。
4例病情严重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其中1例患者死于肾衰竭,1例在行透析治疗,另5例患者一般情况好,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且不典型,明确诊断时间长,临床症状明显。
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加上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脱发、痤疮、向心性肥胖等, 导致自我形象的改变, 加上疾病的折磨会使病人出现一些不良情绪, 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 不良的心理活动可使机体对几乎所有的身体疾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2]。
作为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的主诉,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一旦诊断明确,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其他病患治疗成功的例子,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2 肾损害护理:由于肾脏血管丰富,因此肾脏是ANCA 相关性血管炎最常见、最致命的受累部位[3],并发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血管炎患者预后
的另一重要因素[4]。
本组7 例患者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其中2 例并发肾功能不全。
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浮肿程度,血压及体重变化,对有浮肿、少尿、血压升高者,限制水分摄入,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要及时掌握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对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要限制蛋白质摄入,要做好血液透析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及时给予透析治疗。
2.3 肾外表现的护理:ANCA相关性血管炎累及肺、皮肤的也比较多见。
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皮肤紫癜、红斑、关节疼痛等情况。
尤其要警惕咯血的发生。
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每日更换吸氧导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氧疗效果,鼓励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帮助患者翻身、叩背等[5]。
监测患者体温情况,嘱患者多卧床休息,鼓励其多饮水,发热时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床边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做好大咯血的抢救准备工作。
一旦发生,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积血,防止窒息,观察并记录咯血的量。
2.4 饮食护理:由于肾脏血运丰富,ANCA相关性血管炎时最易受累。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形尿。
在患者肾功能正常时可给予低脂优质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
在伴发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0.8g/kg.d.并给予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瘦肉。
血液透析患者予低盐低钾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为1.2-1.3g/kg.d)。
对于并发高血压、水肿、少尿者要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压,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钠≤2g/d),量出为入,前一天的尿量+500ml的内生水。
而尿量≥1000ml者可不限制水分的摄入。
2.4 用药护理: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时要密切观察
药物的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时,要尽量选择粗大的静脉,避开关节,药物不可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还要避光静脉滴注,嘱患者大量饮水(>2000ml),观察有无血尿、膀胱刺激征等。
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会出现较多的副作用。
需检测血糖、血压、血电解质,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要注意补充钙,加用保护消化道的药物。
同时根据人体激素分泌的生物钟,于每日晨使用甲强龙。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告知患者使用一段时间的激素后会出现食欲好体重增加,毛发浓密、水牛背等。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即使出院后也要坚持服药,不可自行减量、停药,定期复诊。
2.5 预防感染: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得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卫生指导。
每日开窗通风,用1:500的消毒灵拖地2次。
限制探视,避免去公共场合,外出时戴口罩。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予有效抗生素使用。
3 结语
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本病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见,预后则取决于肾损害的程度,而肾功能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
作为临床肾脏专科护士,应加强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疾病的重视,才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