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2
目录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1)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3)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34)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46)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高考模拟卷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4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国内外经验对北京“新机场线”规划的启示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定址于京冀间,距市中心约50公里之遥。
预计新机场建成后,旅客日吞吐量将达到2万人次。
鉴于目前北京城市交通运力已趋饱和,如果建成后没有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作为支撑,新机场的成功运作是难以想象的。
创建便捷快速的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即“新机场线”),其关键技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线路运营模式的规划、机场站设置的规划、沿线站点分布的规划。
目前,世界上机场轨道线路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也有各自的适用性。
第一种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线。
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机场,运行速度与普通城市轨道交通相同,设站较多,可同时满足航空乘客与普通乘客的交通需求,线路效益好。
第二种是机场专线。
专线设站少,甚至中途不设站。
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航空乘客,服务水平和运行速度较高,但线路效益不高。
例如,北京首都机场线。
第三种是共轨运营混合线路。
指的是一条线路运营两种不同的列车,快车主要服务于航空乘客,慢车主要服务于沿线普通乘客,快慢车不共站,充分发挥了机场轨道交通的运能,整体效益较好。
机场轨道交通建设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机场站的设置形式。
一般来说,航站楼的外侧为车道边,内侧即为公共大厅,航空乘客通过车道边进入公共大厅,在大厅内换取登机牌、托运行李,之后通过安检,从廊道进入候机大厅。
国际民航规定,机场站不允许设置在安检区内。
根据轨道交通与公共大厅的平面关系可分为垂直和平行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根据轨道交通敷设方式的不同,又各自分为高架和地下两种形式。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016.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
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
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
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
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文意的一项是(3分)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A.《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
B.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2015-2016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小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小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A.踮.脚(diàn) 旗帜.(zhì) 湍.急(tuǎn) 灌.木(guàn)B.撑.住(chēng)精湛.(zhàn) 症.结(zhēng) 呜咽.(yâ)C.镌刻(juān) 刨.子(páo) 遒劲.(jìn) 深渊.(yuān)D.薄.情(báo) 窘.境(jiǒng) 宽恕.(shù) 跪.着(g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信而好古迫在眉睫班门弄斧掉以轻心B.旁征博引并行不背怦然心动毛骨悚然C.强聒不舍无计于事大声急呼眙愕相顾D.全神贯注浮想联翩催山坼地欲壑难填3.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男人?”苏像吹口琴似的扯着嗓子说:“男人难道值得——不,医生,没有这样的事。
”C.稻谷的香气是浓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D.研究资料表明,“人类智力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在70%-80%,某些具体的智力行为可能特别依赖于遗传素质。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第412页)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绝密★启用前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2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1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文题一2014年末,“断舍离”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
“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断舍离”,你有哪些思考?请以“我看断舍离”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题二2014年结束了。
这一年,有人过得平淡安然,有人经历坎坷挫折。
这一年,或许有欢喜,或许有悲伤,或许有付出,或许有收获。
这一年,可能在生命里留下特别的印记,也可能在成长中匆匆掠过,不留痕迹。
回顾2014年,你有哪些经历、感受、领悟?请以“再见,我的2014”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半山园情思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入城区,南向行驶一段路程,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pīnɡ)然心动的名字【甲】(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半山园。
熟知历史的人,莫不知道这个称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个称谓记录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乙】(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实干有为的官吏代表——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南京(时称“江宁”),在城外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过起隐居生活。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016.1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4题。
“东西”一词不仅道出了丝绸之路的走向,还道出了丝绸之路最主要的用途。
为什么汉语中只有买卖“东西”而没有买卖“南北”?《辞源》里的解释是:“此义云物产于四方,约言之曰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
”但民间流传更广的解释却是:南属火,北属水,若在黄昏做晚饭时向别人借水借火,没有不给的;“给”不能叫交易,因此交易物只能叫东西。
这一说法后来衍生为更加通俗的“东木西金”版本:东属木,西属金,木、金可以放在篮子里,而火、水不能用篮子装,所以“物”称“东西”,不称“南北”。
至于“东西”何时开始成为“物”,中国学术界至今难以定论,集中的意见认为是在唐代。
唐有“洛阳”“长安”东、西二京,长安又有东、西二市,“东西”作为俗语完全可以再现商贾或市民逛市场时东张西望的景象。
不过,这种说法在近年受到了挑战。
有学者提出:宋以前文献中“东西”出现的频率远不及“物”,“动使”反倒在五代时期频频被用作“物”的同义词,因此“东西”更可能是北方民族南下造成的“动使”口音讹.传。
事实上,中国史籍中最早多用“南北”表达“货物”的含意。
《北史·魏收传》载:“求南货于收”。
至今一些怀旧的店铺还有“南货店”“南北行”等名称。
倘若依据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判断,明代之后“东西”出现得更多。
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中说“西产多珍,东产多矿”,“东矿西珍”不久超越“南北”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东西”,并进而引申为市肆交易中“物产”的专称。
丝绸之路开辟时,“东西”很可能尚未成为物的代称,但丝绸被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都视为好东西。
以至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为这片贸易区命名时,也使用了“丝绸”一词。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1.(3分)A(“不一定”“没有必然联系”有误)2.(3分)B3.(3分)B4.(3分)D(A.“花了19年才完成了全部计算”有误,B.“能完全模仿人类大脑”有误, C.“反对发展人工智能”“招致了科学界进步人士的一致批评”有误)5.(3分)D6.(3分)C7.(5分)“双刃剑”在此比喻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有利也有弊(1分)。
从现有的实际应用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一些程序性工作,给生活带来了便利(1分);但同时也会造成许多人失业(1分)。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可以应对解决疾病、贫困、环境毁灭等难题,甚至帮助人类实现永生(1分);但也可能取代人类,甚至导致人类灭绝(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8.(5分)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评分参考】“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也可断作“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
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
扣完为止。
9.(3分)B(A.因为,C.为了,D.坚持)10.(8分)偏爱(1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分)发扬(1分)恢弘志士之气(1分)侍奉(1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分)合力(1分)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分)【评分参考】翻译意思对即可。
默写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1.(3分)王导(或“导”)、乐广(或“广”“谟父”“谟父广”)、庾珉(或“珉”“怡父”“怡父珉”)【评分参考】每空1分。
12.(3分)C13.(3分)A(B.“见识浅陋,固执小气”有误,C.“庾亮想讨伐苏峻”“不可轻举妄动”有误,D.“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有误)14.(5分)卞望之在政务上很勤勉,把表扬和批评时政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要矫正监督世风,不肯随便赞同世俗的喜好,但他性格不宽宏,才华与志向不匹配,所以被众多名士轻视,没有出众的好名声。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2016.1一、语文基础与积累(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②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
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③其次,二十四节气实现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的完美结合。
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还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
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
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芒种忙栽‛‚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等。
歌谣方面,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词曲赋方面。
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
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
‛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
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
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016.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
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
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
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
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文意的一项是(3分)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A.《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
B.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C.《山河故人》是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动人心弦。
D.虽然影片中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但《山河故人》并不是一部艺术片。
2.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时代感”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4分)材料二北青艺评:我看完影片后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有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从早期的‚故乡三部曲‛到《世界》《三峡好人》《海上传奇》,‚乡愁‛可以说是您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
《山河故人》的创作初衷也是有意追求‚乡愁‛的表达吗?贾樟柯:拍摄《山河故人》一开始捕捉到的是漂泊,是移动。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漂泊者,最初在汾阳这个县城,然后喜欢上电影,开始进入到大城市学习工作。
这种背井离乡寻找生活可能性的命运是具有普遍性的。
最近这两年,移民的情况又特别多,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移民出国了。
所以漂泊感是萦绕在我的创作初衷里面的。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漂泊感?是因为我们都有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
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从故乡讲起,这样就把故事的开端放在20世纪90年代的山西。
北青艺评:和您的上一部电影《天注定》相比,《山河故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尖锐地描写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个是温情地表现个体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变化?贾樟柯:我觉得写感情的时候很难不温情。
不过情感之间的暴力性在《山河故人》里还是存在的。
比如影片中涛和儿子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一种互相冷战、抵触、折磨的关系,这种感情关系里面不顺畅的东西也延续到了未来。
在现在这个社会,打一个电话、买一张飞机票是多容易的事情,但两人处于情感冷战里,谁先去迈出这一步,反而是很难很难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
北青艺评:《山河故人》中出现了汾阳话、上海话、普通话、英语等各色语言,可见影片非常注重表达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
您为何如此强调语言问题?贾樟柯:这两年方言的没落是让我挺吃惊的事情。
我现在回太原,遇到好多年轻人都不会讲太原话。
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
例如我老家山西汾阳的方言称‚走路‛为‚簸颠‛,‚扔‛叫‚搏力‛,多形象呀,这里面酝酿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
但最近这两年方言的消失非常快。
另外,我到国外的移民家庭做资料收集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讲中文张不开嘴。
这个问题今天也许还没有那么突出和明显,但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北青艺评:影片里的怀旧情绪似乎契合了当下中国弥漫的‚集体怀旧‛的社会情绪。
现在像《同桌的你》《港囧》等电影中怀旧叙事大行其道,您怎么看这种怀旧风潮?贾樟柯:我有时和朋友开玩笑,说等我老了写回忆录,分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叫‚互联网之前‛,下半部叫‚互联网之后‛。
互联网之后,传统的生活方法形态确实改变得很厉害,它消解了我们情感相处的方式,比如思念带来的想象。
我小时候觉得思念这个东西是很浓烈的,你只要隔了50公里,真是就像千山万水,只能通过写信交流了。
而现在,交流的简单化却让人的情感反而淡了许多。
北青艺评:所以说《山河故人》根本上表现了互联网和科技时代个体的孤独感以及个体之间的情感疏离。
贾樟柯:是的。
我自己开始有这种感觉是坐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
从高速公路上看村庄和城市,好像一切都冷下来了。
《小武》表现的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充满抱怨、矛盾,但是人际关系是热的。
可21世纪以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逐渐有一种疏离。
这种感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几年互联网全面渗透之后,感触就更深了。
(取材于《北青艺评》对贾樟柯的采访)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一”,与“一以贯之”的“一”,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一.心一意B.一.败涂地C.一.技之长D.一.失足成千古恨4.文中画线的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5.贾樟柯说“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
请结合“材料二”中所举的例子,并另举一个你知道的方言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6.下面是电影《山河故人》中多次播放的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电影通过这首主题曲表达的情感。
(4分)他乡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
假如能,不想别离你,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
珍重,珍重,即使山河有分离,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材料三《山河故人》肯定是贾樟柯最有野心的电影,他几乎是用更大的投资、更完美的技术、更新鲜的影像语言重拍了自己的成名作《站台》,并试图囊括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
从《三峡好人》开始,贾樟柯就变成了两个贾樟柯,一个是外国媒体还大喊‚Bravo‛(精彩)的贾樟柯,一个是被国内媒体指责太过迎合西方人胃口,并且已经才华逝去的贾樟柯。
这一次,这种分裂注定更为明显。
一直以来,贾樟柯最善于捕捉并且描述当代中国,从《站台》走出来以后,这似乎就是贾樟柯每一部电影乐此不疲要干的事情。
可是在《山河故人》中,我们却‚只见山河,未见故人‛。
或许迷失是种必然,因为谁有能力描述这个被现代化裹挟前进的瞬息变化的中国?谁能说得清,这个国家13亿人当下的爱恨是什么,更遑论未来?时代跑得太快,我们没赶上,贾樟柯也没赶上。
于是在这个中国电影的光辉盛世里,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中,把自己弄丢了。
用电影拍摄一个当代中国的现实寓言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当电影里的一切都沦为符号与棋子,都在为这个寓言服务,甚至被寓言的寓意所摆布时,这个寓言就是荒诞的,那么电影当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能够理解贾樟柯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他自己说得很明白:‚社会发展已经那么快了,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了生活中最基础的情感。
‛可是当他试图用三种不同的画幅展示1999年、2014年和2025年时,创作野心和形式感却盖过了一切,以致于电影人物更加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更多、故事的连续性更强,可是比起同样是讲述县城小人物志的电影《站台》,《山河故人》却失去了原本的穿透力。
(取材于非罗《别了山河,哪有故人》)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影片囊括了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山河故人》赢得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
B.贾樟柯的所有电影都是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的,但《山河故人》却没有表现这一主题。
C.若电影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即便有再大的投资、再完美的技术和艺术手法,也无法成为上乘佳作。
D.作者认为,人物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多、故事连续性强,是导致《山河故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8.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电影《山河故人》着力表现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故乡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复杂纠葛。
B .有评论者认为,电影《山河故人》里,人物使用的语言标志着人物身份和情感的文化认同。
C .《山河故人》中流露出的浓浓怀旧情绪,源于互联网时代生命个体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疏离。
D .贾樟柯试图在《山河故人》中捕捉并描述当代中国以迎合西方人胃口,注定了电影的失败。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
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
‛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
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
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
‛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
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
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
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
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
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
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
少好古,工为文章。
所至皆有善政。
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
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
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
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
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
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
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
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
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
‛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
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