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漫画”老师》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漫画”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2.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3.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看过)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有趣)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
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示班上几位老师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爱的老师“画”出来吧!(板书:“漫画”老师)二、启发思路1.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作画”呢?(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话,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
(注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三、习作指导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板书:XX老师突出特点:……)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2.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1)(学生归纳)特点:①外貌:清秀的脸大大的眼睛戴着眼镜高高的鼻子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2)(学生回忆)事例: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别人的课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帮别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西。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习作重视表达,推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通过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中,话题的情景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并乐写愿写。
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教科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本单元就是训练人物描写,让学生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并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一)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二)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三)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自己所熟悉的老师,突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一)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二)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学校老师情况,想想和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一)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二)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三)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二、教学过程(一)漫画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预设:生答(喜欢);生答(有趣)2.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生讨论)3.师小结: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再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二)明确习作内容。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无私地教育你、陪伴你、关怀你。
他不是你的父母,却像父母一样对你无微不至地关心。
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这个人是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老师,让我们给老师画一幅漫画。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通用7篇)五年级语文其次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篇1一、口语交际1、导入: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始终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
设置的奖项与留意事项如下:⑴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⑵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⑶每组参赛工程不少于两个,每个工程参加人数不少与四人。
⑷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⑸根据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其次次轮回。
⑹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展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展。
)2、预备:组长抽签打算挨次,组员同时预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要求:仔细演出,仔细观看,仔细评比。
二、习作、回忆与拓展1、回忆口语交际: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
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2、提出习作要求:⑴以“以二十年后回家乡”写题目,绽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方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方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⑵留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
(回忆内容)⑶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叙述的根底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沟通:⑴自行思索,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⑵同桌沟通。
借鉴阅历。
⑶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微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⑴原则: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展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展评价。
抓住学生的精确语句进展积极评价。
(3)你打算选取哪两个特征?
(4)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来表现这些特征?你将如何描写、刻画老师?
(5)漫画的夸张、幽默如何体现?
(6)你打算拟个什么题目?
(出示课件34-38)教师出示示例,指导学生列提纲。
学生构思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七、课堂总结,动笔练习
这次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
在写作时,我们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还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吸引人,把老师写得可爱又有趣,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习作中。
教师出示习作素材,学生读。
(出示课件39-48)
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上哪些词句让文章更幽默、有趣一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你打算怎样写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呢?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用上这些好的素材,完成此次成习作吧。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可以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
备课”(手写)第二课时(例文赏析)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1-8单元作文设计与范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开卷有益,记一次辩论》作文指导课教案第一单元开卷有益,记一次辩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3、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2、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师: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1)组内讨论,人人参与1.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2)全班互动,交流评价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3)开展辩论.启迪思维全班互动,交流评价①提示互动内容:1、《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1、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恶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⑴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读书故事;⑵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采访记录;⑶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指导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把握要求,审清题意。
3、回顾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过程,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打好草稿。
过程与方法4、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个方面来写,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5、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兴趣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我们要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 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了呢?、大服想象,畅所欲言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基本成分的亲朋好友,会由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内容。
2、岀示习作内容:①、家乡的变化。
②、对家乡的回忆。
③、与亲友会面的情景。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写作并修改①、学生家乡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岀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范文二十年后回故乡光阴似箭,口月如梭。
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了。
因为我正准备回去建设家乡,所以坐上我自己研发的“家居式”飞车,回到了久別的家乡。
我刚下车,只见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路。
路上有几个小孩在玩耍,一看见我,就走过来,很有礼貌的对我说:“您好,欢迎来我们村游玩。
”我很不是滋味,把我当外人呢。
我说:“小朋友,我叫张小安,就是这个村庄的人。
”孩子们表现出怀疑的神色。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良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l 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良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l 难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采用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说才能,标准学生的口头语言,进步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
2.课本中的三个事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的情形,不仅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络生活谈看法开拓了思路。
所以在口语交际时,要精心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l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课件出示以下事例: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
这次,没考好,爸爸狠狠地训斥了。
训斥完了,爸爸又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的爸爸爱吗?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的爱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进展口语交际。
〔板书:父母之爱〕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
1.老师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帮她拾掇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2.学生自由阅读。
3.你怎样对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老师课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交际要求:〔1〕认真倾听;〔2〕表达清楚;〔3〕文明有礼;〔4〕大胆发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习作指导+口语交际指导方案一、语文园地1.1单元主题回顾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关于“观察与发现”的主题。
孩子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生活中的事物,锻炼了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
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1.2词语盘点1.2.1形容词积累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形容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如:美丽、可爱、高大、娇小等。
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造句来巩固这些词语。
1.2.2动词积累动词是表示动作的词,如:观察、发现、感受、倾听等。
孩子们可以通过仿写句子,运用这些动词。
1.3句子仿写例1:我喜欢观察大自然,因为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仿写:我喜欢________,因为它让我感受到________。
例2:我发现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仿写:我发现________在________,仿佛在________。
二、习作指导2.1习作主题本次习作主题为“我的观察日记”,要求孩子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2.2习作指导2.2.1选材指导孩子们可以选择观察大自然、生活用品、人物等,关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
2.2.2写作指导1)观察要细致。
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声音等。
2)表达要清晰。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事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你所观察到的内容。
3)结构要合理。
日记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使文章条理清晰。
4)情感要真挚。
在写作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喜悦、愤怒、悲伤等。
三、口语交际指导3.1交际主题本次口语交际主题为“我的观察故事”,要求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感受。
3.2交际指导3.2.1表达要流畅在讲述观察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避免出现断句、重复等现象。
3.2.2语言要生动运用形象的语言,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你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3.2.3态度要自信在讲述过程中,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出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完成漫画作品。
3.能够合作完成集体备课,分享创作心得。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2.能够通过创作漫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够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与同学分享思路。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各学生准备的创作工具,如纸、笔等。
3.教师做好教学PPT或者展示板。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老师通过介绍《习作二:“漫画”老师》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想象力。
第二步:课文解析与讲解(2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第三步:集体备课(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作漫画的想法和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灵感,相互启发。
第四步:漫画创作(25分钟)1.学生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展开创作漫画。
2.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想法,进行创作。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说明创作灵感和思路。
2.学生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借鉴。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电子设备制作漫画作品,培养多样化的创作方式。
2.可以进行实地走访,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融入更多元素创作。
六、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以上为《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口语交际·习作二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
口语交际•习作二
横关学校郑怀阳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习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