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795.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四章立体的表面交线形体表面常见到两种交线,一种是由平面与立体相交而形成的表面交线即截交线,另一种是由两立体相交而形成的表面交线相贯线,如图4-1所示。
图4-1立体表面交线实例第一节平面体的截交线基本形体经平面切割后形成新的形体,切割基本形体的平面称为截平面,截平面与形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截交线,由截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称为截面(或断面),它是新形体的一个表面,如图4-2所示。
截交线是相交两表面的共有线,也是它们的分界线,这些分界线是由一系列共有点组成的,因此求截交线可归纳为求立体表面共有点的问题。
图4-2 平面体截交线的概念一、平面体表面取点平面体表面取点就是根据平面体表面上的一个投影,求作该点其余的投影,并判别其可见性。
在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可利用该平面的积聚性投影作图求得;在一般位置平面上的点,则要利用“找点先找线”的方法求得,即过已知点作一辅助直线,求出辅助直线的投影,再求辅助直线上已知点的投影。
其次要注意判别点的可见性,即点的投影的可见性与它所在立体表面的可见性一致。
【例4-1】如图4-3所示,已知三棱柱的表面上点A和点B的正面投影(a’)和b’,求出它们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图4-3 三棱柱表面取点分析:由图4-3(a)可以看出,点A的正面投影不可见,可判断A在三棱柱的后棱面上;点B正面投影可见,又位于右侧,可判断B在三棱柱的右侧棱面上,由于三棱柱棱面的水平投影及后棱面的侧面投影均有积聚性,因此可利用积聚性直接作图。
作图:①根据“长对正”的投影规律,如图4-3(b)所示,由点a´和b’向下引一条铅垂线与正三棱柱后棱面及右侧棱面的水平投影(斜直线)相交,交点即为A点、B点的水平投影a和b。
②根据“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由a'、b'和a、b求得a"、b"。
③判别可见性,点A所在的平面,其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具有积聚性,所以无需判别它的可见性。
点B所在的右侧棱面其侧面投影不可见,故b" 不可见,标记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