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大粮商布局

四大粮商布局

四大粮商布局
四大粮商布局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曾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多。大豆过去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豆产量十分丰富,却需要进口“洋大豆”呢?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调整,我们的粮油价格就发生变化呢?

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6月底,大豆价格上涨了25%。这个价格是谁拉高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

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它的出油率大概要高出1/6。而且在2003年之前美国大豆价格特别低,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2003年8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库存数据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大豆库存量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大量建仓,因为美国政府不买了。怎么建仓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2003年8月份的最低点540美分一路涨到了2004年4月份的1 060美分,涨得非常快。

因为美国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540美分涨到了1 060美分,创下了2003年之前30年的新高。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2 300元涨到4 400元,就是这么快。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阴谋?第一,农业部为什么要调低大豆的产量?第二,国际金融炒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拉抬大豆的价格,而且拉抬得这么快?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中国70%的大豆压榨工厂全部破产。由于中国压榨企业的恐慌心理,于2004年3月在一吨4 300元的历史高价下,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由于大豆价格大跌,结果损失惨重,有70%的压榨企业破产出局,大量企业倒闭。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公司,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之间关系暧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下面是关于四大粮商的简介: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注册了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现在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Wisconsin,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ADM公司便由此诞生

了。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20世纪80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现在,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壮大,现在与宝洁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ADM招来了原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2007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者。公司还宣称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邦吉(Bunge)

邦吉,由其创始人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立,1859年由其孙子将总部迁至比利时。公司初期主要从事海外殖民地香料与橡胶生意。1876年,公司迁至阿根廷,开始其在美洲的发展。在犹太粮食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后,生意开始扩及其他的农作物,包括各样粮食与油籽。1935年,邦吉进入北美地区。之后,公司在南北美地区迅速发展。1999年,其将总部正式迁至美国纽约。2000年邦吉正式进入中国。基于全球均衡发展的思想,2004年邦吉又加大了在东欧地区的投资。时值至今,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嘉吉(Cargill)

嘉吉公司,由原籍苏格兰的海运商威廉·卡基尔(William Cargill)兄弟,于1865年在Iowa创立的,1868年其将工厂迁至Minnesota,1875年又将其总部迁至Wisconsin。现在嘉吉年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生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不但是美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公司一直很注意物流环节,这从它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货柜车可见一斑。嘉吉公司主张开放自由贸易,它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嘉吉在中国拥有的合资和独资企业多达27家,遍布沿海地区。

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路易达孚是一家跨国集团,由法国人列奥波尔德·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现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150多年来,路易达孚集团的业务已扩展到十分广泛的领域,与有影响力的欧陆政治人物互相通气,后期建立的路易达孚银行是法国第五大银行。由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公司在世界各地参与经营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位于巴黎的总部通过管理及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统筹策划整个集团的商业活动。目前,路易达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主要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巴黎,圣保罗,美国的威尔顿和孟菲斯。

路易达孚的最新生意活动,是从事全球性活化燃油的生产和经营,包括制造和交易经由发酵或合成方式生产的乙醇,它用以制造发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是蔗糖和谷类等农作物。它在巴西拥有两处巨大的发酵式乙醇制造厂。通过设在伦敦等地的办事处,路易达孚积极从事着乙醇从生产到目的地的交易,以及乙醇市场的开发,目的是要让乙醇市场全球化。

路易达孚集团的大宗商品部(Commodity)才是搞农产品全球贸易的。它很重视期券期货的买卖,来平衡风险。在中国,成立于1994年的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就是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自营会员,而在中国期货市场上,有国际背景资金的规模往往比国内资金还要大。从2006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跨国粮商运作全球产业链有利于分散风险,原料供应和风险管理是他们利润稳定的一块,通过合理运作,原料生产留给农民的利润少,大豆加工留给企业的利润少。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粮商赚取利润

《第一财经日报》观察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目前中国的外资榨油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很低,大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但是生意却一直做得“红红火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企业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以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为首的国际粮商,早已控制了南美大豆和美国大豆,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是世界上三个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能力后,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

的布局。

资深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跨国粮商将其控制的美国和南美大豆低价卖给自己的贸易公司,然后再高价卖到中国的企业。这些贸易公司属于跨国公司,注册地一般在太平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也有一些在新加坡,这两个地方都是避税地。这样操作相当于跨国公司一方面将生产利润转让到贸易环节,

避了大豆出口国的税;另一方面将加工利润也转移到了贸易环节,避了进口国(中国)的税。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外资榨油企业压榨利润不高,实际上国际粮商通过其全球产业链,将利润主要留在了贸易环节。

现在国际粮商控制的在华油脂企业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利用点价进口大豆方式,即利用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加合理的升贴水的方式,而是更热衷于采用直接报价方式进口南美和美国大豆。由点价到直接报

价的逐渐改变,是转移加工利润到贸易环节的关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跨国粮商运作全球产业链有利于分散风险,原料供应和风险管理是他们利润稳定的一块,通过合理运作,原料生产留给农民的利润少,大豆加工留给企业的利润少,这样

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粮商赚取利润。

一位在大豆业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国际粮商将大豆高价卖给中国的企业。其在生产、加工和贸易几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在加工环节的损失与贸易环节产生的利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外资在中国大豆加工业形成垄断的格局,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中国的大豆加工业都被外资控制了,中国的

本土大豆种植业垮掉了,中国只能用进口大豆。”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外资控制中国大豆压榨能力,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在2004年以前,国际粮商主要与中粮等中国大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熟悉中国市场环境;2004年后,国际粮商抓住中国企业进口大豆失误引发危机的有利时机,趁火打劫,发力收购中国大中型大豆压榨企业;现在国际粮商已经完全熟悉了中国市场,并初步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更热衷于直接投资兴建大型油脂加

工厂。

《第一财经日报》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外资压榨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很高。一位业内专家解释说,这不奇怪,因为绝大多数外资企业外方并没有拿出多少钱,而是更多的利用了中国的银行贷款。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企业多是以参股的形式,一般持有企业10%~25%左右的股权。为什么他们只参股这么多呢,就是为了以参股的形式,换取中国大豆的采购权,向中国销售大豆。合资企业没有不把购买外资企

业大豆作为参股条件的。

大量的民族压榨企业被国际资本收购后,中国的压榨业外资垄断逐渐形成,市场人士将四大国际粮商形象地形容为“携手共进、分而取之”。国际粮商在中国之外控制大豆的供给,在中国之内垄断大豆压

榨产业,中国本土的大豆种植业正在受到严重打击。

程国强表示,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利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国际贸易规则,使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目前少数几家国际粮商控制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收购、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全球大豆贸易基本被国际粮商垄断。同时,世界大豆定价权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垄断,中国作为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三分之一的进口国,却没有定价话语

权。

四大粮油公司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觊觎中国粮食产业的国外粮商早已蠢蠢欲动。在众多的国际粮商中以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最为有名,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这四个占据世界粮食交易主要份额的四大粮食集团行事低调,关于他们的新闻并不算众多,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粮食环境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小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告诫世人: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要说四大粮商控制了人类,多少有些玩笑,但是对于粮食的控制却是不争的事实,了解他们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总结性效应。 一、四大粮商的来路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注册了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现在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Wisconsin,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ADM公司便由此诞生了。ADM 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20世纪80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

中外粮食暗战

中外粮食暗战 采用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本世纪中国和国际粮商对撼的过程。总体而言是先在大豆上小输,然后全面大胜。大胜的时间点正好和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吻合。 而国际粮食贸易基本上被ABCD四大国际粮商垄断,既然中国75%的大豆需要进口,他们当然不甘心卖低价,同时他们更希望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市场,把整个供应链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于是本实际初,他们开始行动了。 2001~2004年,因为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单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后从2004年4月,国内外大豆价格暴跌,短短7个月时间,美国大豆从1064跌到500,拦腰跌去一半还多。国内的大豆价格也一样暴跌,很多豆农巨亏。而国内的压榨企业,他们进口的大豆还在海上,价格就已经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让卖家转卖给其他人。很多国内压榨企业由于居额亏损倒闭,外资乘机低价收购布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压榨行业。可以说这次大豆战争,中国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不过也警醒了中国,在随后而来的更大规模对撼中,中国有了经验。 既然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压制市场,他们当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润。于是从2006年开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涨开始了,美国大豆从500多,一直涨到2008年7月的1654,对中国的影响就是:豆油从5000/吨,最高涨到15000/吨,豆粕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吨。导致国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 而当时,中国几乎无能为力,因为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粮食

储备以主粮为主(小麦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储备很少。不过中国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限制企业对食用油的涨价幅度,同时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国企入市,采用小包装食用油定点供应。豆油价格从3月4号开始暴跌,短短半个月,从15000跌到10000左右。很多哄抬价格和搞囤积的商家血本无归。 豆油价格是压下来了,但大豆的价格没办法,因为主要靠进口。于是国内外投机商接着把豆粕的价格炒到4200/吨,导致肉类和家禽类价格暴涨,不过就在这时候,全球的金融形势已经开始见顶。 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中国的豆农再一次面料巨额亏损。 这时候中国突然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 这时候,整个市场发现,中国已经改变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价格太低时,我收购,价格太高时我抛储。但中国的大豆储备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时,没人敢去炒。 可以说从08年以后,中国虽然大豆进口量越来越多,但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投机者只好在豆油和豆粕之间玩翘翘板,没人敢去炒大豆了。 以中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来说,中国不可能让主粮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所以中国现在的策略就是:主粮一定要自给自足,大豆靠进口。对于东北大豆种植区,一亩地主粮的产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实现大豆自足,每年粮食就会有1亿多吨的缺口。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大豆少了,无非是做菜少放点油或者少吃点肉,但如果主粮少了,就要出大事。有人说主粮也可以进口,下面我会谈到的,看看主粮如果

国际四大粮商 ABCD 中国食用油85%被外资控制!

国际四大粮商 "ABCD": 中国食用油85%被外资控制! 国际四大粮商“ABCD”: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大粮商目前垄断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他们操纵着全世界粮食的进出口买卖、食品的制造与包装,以及价格的制定。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各国的政治集 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丨系,并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集团。 A,叫做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 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现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0个员工。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组建 了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属于该集团。其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 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着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中国最大的粮油加 工集团。丰益国际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 B,叫做邦吉(Bunge),目前Bunge在全球32个国丨家已拥有450多个工厂。 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 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 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 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豆和油籽的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厂,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 2019年大豆危机之后,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团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这是我唯一能查到的资料) C,叫做嘉吉(Cargill),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 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 养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不但是美国第一,而且是 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 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在中丨国20个省市投资建立了34家独资与合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玉米加工、各种食品配料和化肥等。 2019年大豆危机之后,在江苏南通联合一家韩丨国企业新建了一家大规模的大豆压榨工厂。

郎咸平关于四大粮商的论述

四大粮商在中国的真实面目 郎咸平 “2004年大豆危机”发生后,国内大量压榨企业倒闭,这时候世界四大粮商开始攻城略地。在整个大豆产业链上,四大跨国粮商不仅控制了我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而且已经渗入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那么,这四大粮商是如何步步垄断市场,取得定价权的呢?这四大粮商的真实面目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每天食用的油得由华尔街来定价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欧美公司,它们也是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成员,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国际金融炒家之间关系暧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在国际上叫做ABCD。它们分别是 ADM (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四大粮商是干什么的呢?它们在中国做了什么? 先看A,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就属于A,它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再来看B,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和油籽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经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工厂,并且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 C在中国20个省市投资了34家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动物饲料和化肥等等。 第四家D,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 除此之外,最近A通过旗下和新加坡丰益集团合资的益海,全资收购了此前象征性参股的川粮益海粮油有限公司。而丰益国际就是益海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D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B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用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C在江苏南通联合一家韩国企业新建了一家大规模的大豆压榨工厂。这仅仅是我查到的一些资料。 经过这轮洗牌之后,逐步形成了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是不是不可想象?各位读者现在买的各种食用油,包括鲁花、金龙鱼都是外资的。我们中国粮油85%都是外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连每天食用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它看你不顺眼就抬高价格,你就得多付钱。 四大粮商都控制了什么 那么,四大粮商在中国通过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国内油脂企业后,还将有怎样的

全球四大粮商之一嘉吉的卓越管理策略

全球四大粮商之一嘉吉的卓越管理策略 嘉吉是谁?它是号称全球四大粮商A、B、C、D中的C,即Cargill。“嘉吉是全球最大的巨人背后的巨人,一年的销售额能达一千多亿美元,它生产的玉米糊精卖给雀巢,瓜果糖浆卖给可口可乐。在嘉吉的概念里,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做品牌的,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一类是做产品的,嘉吉属于这一类。”曾在嘉吉公司工作几年,现任中国某食品加工公司高管的刘先生此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介绍自己的老东家。 1865年,Willam Wallace Cargill先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创立了嘉吉公司,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2013年底,嘉吉公司以1,367亿美元的营收,稳坐福布斯2013年美国最大的20家非上市公司榜单榜首,而这也是嘉吉公司连续第六年荣获该称誉。 作为一家农业生产者和经销商,嘉吉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绩,与它卓越的管理之道不无关系,而这种管理,既有内部员工的绩效管理,又有外部的风险控制。 建立日常绩效管理制度 嘉吉公司拥有十多万名员工,只有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带动数目庞大的员工的积极性。嘉吉则是利用日常绩效管理办法来应对

这一问题的。 嘉吉的高级HR和管理团队希望将改进绩效管理流程作为公司计划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加强公司评估员工的企业文化,来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并减少组织的复杂性。 人力资源团队使用了员工敬业度调查、历史绩效管理调查,并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了与员工、经理及领导人员的会谈,以了解当时绩效管理的状态。 不幸的是,他们研究发现,在绩效管理流程操作办法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使用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管理者往往在实际中不愿意给予员工坦率的反馈,而是认为绩效管理更像是一种行政演练而已。 在发现以上问题后,嘉吉公司立即着手确立了日常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核心原则:如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用一个年度会议和一个表单来完成;日常活动和时间不是形式或表格,要确保绩效管理的质量;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联系是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系统需要灵活应对不同的业务需求。 同时,嘉吉公司的领导团队也意识到他们需要几个绩效管理周期,并且重点关注持续性改进来观察个人和组织表现之间的影响。 “在整个过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发现,高级领导人的参与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他们愿意长期付出并对企业的每一项变化保持持续关注。”公司一位资深管理者如此说道。 嘉吉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和人力资源团队是这样确保持续关注的:

四大粮商如何控制大豆

https://www.doczj.com/doc/aa14013715.html,/2012-03-24/139689913.html 种植环节:高利贷“连环套” 南美豆农的融资大部分来自这四大国际粮商,融资主要通过易货贸易来完成,在农民播种大豆的时候,四大粮商为农民提供化肥和种子,然后等大豆收获的时候,农民以大豆来偿还。比如在巴西,他们通过提前向巴西农民提供大豆生产所需的资金、农药、化肥,甚至包括后期运输等手段,牢牢地控制着巴西大豆的产销链条。 收购环节:牢牢控制了货源 巴西农民没有自己的储藏设备,豆农储存大豆的环节大部分也同样是由跨国粮商所控制。大豆产地收购的利润也非常丰厚。国际粮商不只是拿到了自己跟农民签订的仓单的大豆,同时利用自己在产地的仓储和运输设备,大量收购剩余在市场上的大豆,从而控制了大量的货源。收购过程的利润,除了收购和干燥的手续费用和利润外,四大粮商仍然可以得到产地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价,形成客观的利润。 内陆运输:成本可降低50% 跨国粮商在产地与港口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货物量大,可以跟铁路和公路运输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大豆通向港口的通道由公路、铁路长期合同所担保,这一策略保证了跨国粮商拥有长期的、稳定的、巨大的运费折扣,不受高峰期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运输成本降低了50%。同时,他们自己也建立装运站,建立自己的专用铁路、车皮等,或者建立自己的汽车队,形成另外一个产业。 港口建设和运作:控制了港口和码头 在港口,跨国公司有自己的仓库和自己的货船作业泊位,这使跨国粮商的业务可以自由运作,避免货物或船只长时间地滞港,而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仓库而需要依靠第三方和排队

装船的企业来讲,业务有时就会进行得不顺利。一年当中根据不同的时间,所订船只如果不能及时装船,滞期费最高可达每天5万美元,这种情况迫使一些公司不得不放弃他们的业务。 海运环节:拥有超强的运输船队 海运成本或价格受到原油价格以及铁矿石、煤等其他干散货运量的影响,成本变动较为明显,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跨国粮商在海运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他们在粮食、化肥和农药,以及其他产品贸易方面货物运输量巨大,有自己的运输船队,同时也有长期租用的期船合约,因此,在海运价格上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 期货市场:完满实现套期保值 一般来说,国际粮商的每一步操作都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从农民手里拿到仓单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期货市场做空,保证自己在仓单交易出去以前,不论市场价格变化,其利润都是可以锁定的。在接下来的每一步市场操作中,他们都用期货市场锁定自己的利润,直到最后出售产品。在大量的期货交易中,他们会找到合适的价格,给自己的产品作价,从而达到低价高利润。另外,其期货部门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也可以在其后交易中获利。

粮食战争

《粮食战争》读后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加密切,以前看似不起眼的粮食,也逐渐被摆上桌面,完成了从无名小卒到重磅炸弹的华丽转身。 作者帕特尔在本书的封面上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简单的一句话,却听得人一身毛骨悚然,也不难看出当今世界粮食对人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虽然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但一旦被他国控制,我们大可以转型发展不依赖石油的产业,比如专心发展第一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可一旦粮食的主导权落入他国手中,那就绝对不是转型发展能解决的了。 一个国家由领土、主权和人民组成,而其中的民则是以食为天,因此政府一旦失去了对本国粮食命脉的掌控,国家机器也就变得形同虚设了。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打粮食战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历代的中原王朝和北方各民族的流血争斗中,很多都是因为草原民族因天灾抑或人祸而导致粮食危机,迫不得已向中原腹地发动掠夺战争。而其中打的最漂亮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早在姜太公初封时,齐国只是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海边小国,而且很多都是不适合粮食种植的盐碱地,粮食产量和人口都不多。而齐国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得益于管仲服帛降鲁梁、买鹿制楚、买狐皮降代国的粮食战略,结果也正是这一策略让齐国在齐鲁大战中大胜鲁国。还有越王的煮米让吴国种,导致吴国粮食绝收。实力相差悬殊的曹操和袁绍,在曹操烧了袁绍的粮仓之后,战况骤转,被曹操一举拿下。这也可见,粮食是一国的大命根。 反观现代,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国家在2010年首超日本跃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有自己的弱点,即13亿国民的吃饭问题。虽然每年秋粮收割季节,我们都能听到粮食又一年实现了丰收,但无可否认,我们对进口粮食的依赖也在逐年的增长。虽然我们的土地多,但是适宜耕种的土地不多,现在真正还在被耕种的土地就更不多。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地需求,耕地逐渐向建设用地让步,曾经“湖广熟,天下足”不见了,江浙的鱼米之乡消失了,粮食的主产区逐渐转移到了华北和东北一带,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随着耕地面积的萎缩,我们的人口却仍然在增加,预计在2030年中国可能会迎来15亿人口的峰值,日益严峻的粮食需求也迫使我们依赖进口的粮食,这也就意味着粮食的主导权逐渐开始向外国转移。这也加剧了国内粮价的不稳定性。 文中帕特尔明确指出,全球的粮食生产呈“稳定步”增长的趋势,供应端不是问题,市场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作用的结果。而这些“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从本书中不难发现:居于这场战争优势地位的是美国的国家力量和意志、国际金融大鳄、世界粮食巨头、食品工业巨头、超市巨头,而数量庞大且处于被动地位的是农民和消费者,还有世界贸易

如何分析一个行业

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1 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2 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 3 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 4 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 5 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 6 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获取的渠道,则包括: 1 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报告; 2 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愤怒的麦肯锡~)

3 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热门帖子; 4 业内企业的培训课件; 5 参加行业展会或者论坛; 6 从业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当然我同意一楼,中国的水太深,如果真要搞的话,还是去一些咨询公司靠谱一点儿,比如“愤怒的麦肯锡”~ 而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哪些高管们,天天思考着行业分析,另外一种最接地气的需要干这种活儿的就是猎头,所以题主想问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不妨站在一个猎头的角度,试想猎头也不可能干过所有行业,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分析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他想要的人才呢? 我来意淫一下: 1、圈定对应行业,或拓展至相关行业。 a. 客户提供行业基本信息,如竞争对手;

b. 咨询相关行业内朋友; c. 通过互联网、行业杂志、产业报告等,了解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 2、确定行业内TOP5或TOP10企业名单,并关注名单排序的标准,及近几年排名变化。 a. 咨询行业内朋友; b. 参考每年的Fortune Top 500;可适当拓展了解近3-5年排名变化情况; c. 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询企业排名(如销售额、增长率、零售终端数等),同时关注企业的战略调整、市场布局、新产品发布、收并购信息等; d. 查阅PE/VC、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企业分析、案例分析、产品分析、行业预测等报告。 3、锁定所列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通过各种

国内外著名粮油企业名录

国内外著名粮油企业 国外著名粮油企业 国际四大粮商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目前垄断性地控制了目前世界粮食市场80%的交易量。 一、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 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 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类固醇、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 现在,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 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和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ADM 公司还参股中国粮油集团的粮油业务和入股新加坡丰益集团。 二、邦吉公司(Bunge) 邦吉,在1818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立,邦吉在全球32个国

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三、嘉吉公司(Cargill) 嘉吉公司,于1865年在艾奥瓦创立的,现在年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养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嘉吉公司主张开放自由贸易,它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因而对环境的破坏(如南美热带雨林之被狂砍等)

粮食巨头ABCD

“ABCD”四大粮商 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结束,众多国际粮商纷纷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国际粮商中以四大粮商最为知名,这四大粮商是指美国 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人们习惯根据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作“ABCD”四大粮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这四大粮商控制着国际谷物交易市场80%的份额,因此其对世界的影响力无人敢小视。 本文将从国际粮食四巨头如何扩张以及其对方正物产集团的发展有何启示来展开阐述,以期助力方正物产集团的未来发展。 四大粮商的产业扩张之路 四大粮商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收购为上”的策略指导其产业扩张,并有所侧重: (一)注重全产业链的打造,而不局限于某一环节的收购 四大粮商收购扩张最显著的特点是一条龙式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种植等生产环节到物流、销售渠道等流通环节,力求打造全产业链,从而更容易地控制粮价,获取高额利润。 以邦吉为例,它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闻名,其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进行深加工,此外还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二)注重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布局

四大粮商一贯重视新兴市场的开拓,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自然受到它们的格外关注。 在这一方面,ADM的动作尤为明显。它和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投资组建益海(中国)集团,以此为平台直接控股的国内工厂和贸易公司就达38家,遍布冀、鲁、苏、闽、粤、桂、川、鄂、湘等省,并参股鲁花等国内著名粮油企业。其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总量的70%,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金龙鱼”、“鲁花”等均是旗下品牌。 而其他三大粮商在中国的布局力度也很大。邦吉虽进入中国较晚,但发展很快,凭借“大豆价格战”收购了国内众多厂商,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嘉吉在中国设有27家独资和合资公司,在大部分省市建有各类加工厂,并布局化肥市场(如山东嘉吉化肥、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路易达孚早在1973年就成为第一个向中国出口棉花的国际贸易商,并以此为契机扩展至糖、谷物等业务。 四大粮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A(Attraction 吸引力)——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建立高素质团队的关键 如前所述,邦吉具有深厚化学专业背景的高管团队是其化肥产业占尽优势的重要因素,再次印证了行业竞争归结到底是人才竞争。拥有高素质团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这与方正集团提倡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不谋而合的。 而只有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才可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

关于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运营情况分析

关于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运营情况分析 ABCD四大粮商是由阿彻丹尼而斯米德兰、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粮食集团组成。它们都是世界500强,有着各自的经营优势,三家是美国,一家是法国。于2007年强强联合重组在一起,形成了农产品领域里的巨无霸,是全球性、垄断性跨国集团。控制着全球80%农产品交易份额。 目前,在中国拥有169家大豆加工企业,正在洽谈的油料加工企业还有120多家,与中粮、中储粮都有商务合作。已控制了中国食用油85%的市场份额,如金龙鱼、鲁花、龙大花生油、福临门、统一方便面、冰红茶等均有四大粮商参股和控股的幕后老板。截止2009年9月份在中国就投资建设了34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包括饲料、蛋白、各种食品配料和化肥等,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四大粮商2008年在中国就实现纯利润83亿美元(500亿人民币左右)。 这四个占据世界粮食交易主要份额的四大粮食集团行事低调,关于他们的新闻并不算众多,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粮食环境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小视,对中国同样有着不小得影响,在中国运行的这些年里,他们迅速的发展,扩张,因此,研究和学习他们成为必要,在此作者研究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推进过程,做一简单分析和阐述。 1。美国ADM: 自1994年起在中国开展业务,通过收购集丰国际 ,ADM获得了几家饲料加工合资企业和一个饲料产品销售网络的部分所有权。同年,ADM还与中粮集团和丰益国际在张家港合资建立了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经营油籽压榨业务。此后,成立的合资粮油工厂总数达到20个,截止2006年,ADM将其合资企业作价16亿美元转让给占据中国粮

油市场重要份额的丰益国际,作为对价,ADM目前拥有丰益国际16.4%的股份。到了2008年,大豆油市场频频受到临时价格干预,丰益国际等粮油企业加工利润大幅缩水。Adm开始调整发展方向,向产业链下游饲料、养殖等产业扩张,逐步构建了全产业链。 ADM是“全产业链战略”的先行者,它通过整合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食品为核心,打通连接农场到餐桌的所有环节。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打通产业链至关重要。因为农业受客观条件主要是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只有打造全产业链,才可以把这一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其次,ADM认识到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般前期投入都比较大,产业回报周期都比较长,利润率相对比较低,如果能够和利润率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银行、金融等行业有机结合,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和运作。因此,ADM和于2010年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1亿美元股权投资。这是ADM推进其在中国和亚洲的盈利性增长策略的关键举措。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投资与合作增强了ADM与中国的关系,并拓展了ADM潜在战略伙伴网络,同时还为ADM发现和掌握新兴机遇提供了重要的优势。 2、美国邦吉公司 邦吉是世界领先的油籽加工商、南美化肥的最大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粮食跟含油种子的进口商。1998年邦吉公司在中国设立贸易代表处,开始了与中国客户的农产品贸易往来。 2000年,邦吉在中国成立国际贸易公司,向中国市场供应大豆等农作物,同时也协助中国农民和企业出口玉米和小麦。 2004年,邦吉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设立大豆加工工厂。 2006年,邦吉收购中国南京大豆加工厂。随后又拓展了第三家天津正大粮油有限公司。至此,邦吉在中国拥有了的3家大豆油厂,分别为:日压榨能力2,500吨的邦基三维油脂有限公司,日压榨能力2,600吨的邦基南京粮油有限公司和日压榨能力4,000吨的邦基正大天津粮油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在 2005~2007年间陆续投产。江苏省泰兴市的振华油脂有限公司是邦基集团在中国新建的第四座大豆压榨厂,总投资将达到10亿元。一期项目设计大豆压榨能力为3,000吨/日;二期投产后,大豆日压榨能力将扩大到6,000吨。当第四家油厂全部投产后,邦基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将达到15,100吨/日,仅位于益海、中粮、中纺、九三之后,位

谁掌控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郎咸平:谁掌控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2010年02月15日22:08汇通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进口6.3亿吨,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铁矿石进口国。 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255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13.7%。我国每年消费大豆50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80%的大豆需要依赖进口。自取消大豆的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后,我国已经从大豆出口大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还有橡胶、石油等凡是严重依赖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常会大幅波动,作为需求大国,却不拥有价格话语权《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 需求原材料均控制 经济参考报:在大宗商品领域,凡是中国对外有较高依赖度的,价格常常大幅度的波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郎咸平:为什么波动?那是“新帝国主义”在操纵。 首先一个,需求是被别人控制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把高污染的行业都转移出去了。比如说,美国需要石油钢管了,美国自己不生产,把单子放到中国来。好,那么中国就要买原材料——铁矿石,所以中国的铁矿石单子实际是替美国下的。也就是说,这个不是真正的中国需求,这个需求是外来的,是被别人操纵的,我们是在替发达国家买单。再比如说轮胎,轮胎的原材料是橡胶。中国自己橡胶很少,远远不够用,那么中国接过来轮胎单子,就又要从外面买原材料,我们一买,价格就涨上去。所以,产品的需求是被操纵的。 第二个,不但需求是被控制的,原材料也是。表面上,我们看似在和某某国家做交易,买了他们的原材料,其实错了。比如科特迪瓦,它是主要的咖啡产地,它的咖啡出口,绝大部分是被几个外资控制的,原材料的定价,是发达国家控制的。铁矿石更典型,全球被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巨头操纵着。 所以说,需求他们控制着,原材料供应也在他们手里,两头的定价权,我们都没有。我们看到的价格总是波动。 再一个层面,金融市场,它把这个波动加倍的放大了。

揭开国际四大粮商的神秘面纱(一)

lml! 引言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被称为“国际四大粮商”。枪打出头乌, 在民众挖掘粮食危机的始作俑者的时候,这些行业巨头无可避免地就成为 了众矢之的。笔者详查中英文资料,对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的成 长经历和战略规划等做了粗浅的分析,以让国人更清楚这些企业的真实面 目,既避免中国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更期望有助于中国粮食企业“博 采众家之长”,成为实力非凡的“国际粮商”。 启篇 2008年的粮食危机,让很多人知道了传统的粮食行业也会带来非传统的威胁,而更多人惊讶于这个古老的行业居然也能哺育出跨国集团。 随后,国人受地缘政治学家恩道尔的《粮食危机》和康奈尔大学拉吉?帕特尔的《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所熏陶,经宋鸿兵《货币战争》与郎咸平“讨伐呐喊”之渲染与鼓动,开始莫名其妙地与原本低调的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国际四大粮食巨头结上了梁子,更有甚者对这些粮商的“阴谋与狡诈”咬牙切齿,顿生民族大怨。民众是最善良的,他们厌恶人间的一切邪恶与贪婪,虽然人微言轻但却关心时局,因此民众 28|1毛江|曩 HellongjtangGabn的情绪最易受到流行学者与刊物的影响。 其实,中国不缺少怨天尤人,缺少的是淡定思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国企业相互渗透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以潇洒的姿态自信地迎接挑战,甚至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走向世界舞台,而不要像封建帝王那样,在恐惧和担忧中关上已经敞开的国门。 不可否认,ADM等国际粮商掌控全球贸易格局和逐步进入中国腹地的事实,对国内大豆等产业以及粮食企业的发展危害多多,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须知这些企业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国内粮食流通体系的改革,带来了一些值 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先进经营理念。万方数据

四大粮商布局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曾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多。大豆过去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豆产量十分丰富,却需要进口“洋大豆”呢?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调整,我们的粮油价格就发生变化呢? 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6月底,大豆价格上涨了25%。这个价格是谁拉高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 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它的出油率大概要高出1/6。而且在2003年之前美国大豆价格特别低,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2003年8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库存数据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大豆库存量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大量建仓,因为美国政府不买了。怎么建仓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2003年8月份的最低点540美分一路涨到了2004年4月份的1 060美分,涨得非常快。 因为美国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540美分涨到了1 060美分,创下了2003年之前30年的新高。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2 300元涨到4 400元,就是这么快。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阴谋?第一,农业部为什么要调低大豆的产量?第二,国际金融炒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拉抬大豆的价格,而且拉抬得这么快?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中国70%的大豆压榨工厂全部破产。由于中国压榨企业的恐慌心理,于2004年3月在一吨4 300元的历史高价下,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由于大豆价格大跌,结果损失惨重,有70%的压榨企业破产出局,大量企业倒闭。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公司,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之间关系暧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下面是关于四大粮商的简介: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注册了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现在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Wisconsin,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ADM公司便由此诞生

世界四大粮商世界五大粮商介绍

世界五大粮商简介 说明:过去素有世界ABCD四大粮商之说,近些年来,随着华裔糖王郭鹤年等创办的新加坡丰益国际(国内也称益海嘉里)的迅速发展,四大粮商变成了五大粮商(具体见下表),现简单整理如下,以便对全球农产品及粮食加工行业有所了解。 整理:291X 2015年1月17日

一、A,即ADM公司 ADM是Archer Daniels Midland简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加工企业之一。1902年开始经营,公司成立于1923年,初期以单一亚麻加工为主要业务。随着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二十世纪80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类固醇、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状大,与宝洁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成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者。 目前,ADM 在中国拥有150多名员工,是中国市场玉米、油籽、食品及饲料原料的杰出供应商。ADM 还在与中粮合资的两家公司中拥有小部分股权——广东省东洲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和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中粮艾地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ADM同时还拥有德国托福国际有限公司(Alfred C.Toepfer International,简称ACTI)的控股权。托福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性农业大宗商品贸易商,在北京、大连和上海都设有办事处。 今天,ADM位于全球160个国家的30000多名员工,运用

著名国外粮油企业

国外著名粮油企业 国际四大粮商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目前垄断性地控制了目前世界粮食市场80%的交易量。 一、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 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类固醇、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 现在,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和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ADM公司还参股中国粮油集团的粮油业务和入股新加坡丰益集团。

二、邦吉公司(Bunge) 邦吉,在1818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立,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三、嘉吉公司(Cargill) 嘉吉公司,于1865年在艾奥瓦创立的,现在年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养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 2006年岁末,在大豆油的带动下,食用油、面粉、肉类等涨价冲击波,悄悄侵袭中国各大城市,有的地方出现了抢购和囤积现象。市场预测中,很多人认为2007年豆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甚至有少数人恐怖传言“将上涨50%”。然而,自2004年之后,国内油、蛋、肉等消费量节节上升,中国对大豆和豆饼原料的需求激增,但奇怪的是豆价却不涨反跌,进入了一个长期大“熊市”,中国的大豆种植业遭受重创,种植面积迅速减少。这些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实际上是“四大跨国粮商”和国际资本,控制着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为垄断庞大的中国大豆市场利润,对整个中国大豆产业链举起了屠刀! 在这样的屠杀下,2004年时暴涨暴跌的豆价,让号称“中国大豆军团”的1000多家中小型和本土内资榨油企业走上了绝路。而2004年后外资“趁火打劫”,开始收购困难重重的本土榨油企业,结果目前仍能开工的90多家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这个时候大部分榨油企业都是外资的家当了,所以市场上的豆价就是一直不涨,四大粮商欲借此剿灭中国的大豆种植业,和仍在顽抗的少数国内油脂企业。” 中国的大豆市场完全被“四大跨国粮商”操纵,因此对2006年岁末大豆原料突然上涨,业界没有欣喜,反而是更多的警惕:“中国消费者已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中国的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如大量的蛋白质生化厂、畜牧养殖场和餐馆等。如果四大跨国企业觉得已完全垄断我们整个大豆产业,可以对大豆、豆油、豆饼等各种产品随意提价以增加利润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006年底的这场涨价风,或许是这样的苗头。” “豆伤”中国,中国大豆不幸成为遭受灭顶之灾的第一个本土产业样本。 “豆伤”中国 “种豆越来越不赚钱,今年还亏本了,我们不种豆了。”老赵铁青着脸,对两个儿子说。 老赵被村里戏称为“农民企业家”。他是黑龙江黑河地区的一个种豆大户,租了农场40亩豆田,买了农机设备,和两个儿子一起请了9个帮工种大豆。前几年靠种大豆赚的钱,两个儿子都结了婚盖了房。黑龙江大豆产量占全国1/3,黑河是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有数十万老赵这样的大豆种植户。 然而2006年8月,家家户户大豆丰收,老赵拿着卖豆钱,心里却高兴不起来:种子、化肥、农药、地租、人工等生产资料涨价,算下来每斤大豆至少要卖到1.3元才不赔本。然而今年,当地豆子收购价跌到了平均每斤1.15元。 老赵把今年收的200多吨大豆,只卖了一半。“去年1.37元一斤,还有点汗水钱。今年白干了还倒赔,100吨大豆赔了三四万。”另外的100多吨大豆被堆到了粮仓里,老赵想等价格好点再卖。 豆价持续三年下跌,老赵看到普通小豆农的日子更惨:村里很多人已持续三年一日三餐就只有米饭、馒头、咸菜,家里破破烂烂,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台旧黑白电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