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脱术后持续视网膜下积液的观察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及复发概率巩膜扣带术又称巩膜折叠术,通过使巩膜变形、向内压陷,促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贴合,并减轻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主要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包括巩膜缩短术、巩膜加压术和巩膜环扎术。
巩膜缩短术的适应症有:1.陈旧性网脱,2.视网膜下液较多的高度近视眼、找不到裂孔,3.锯齿缘离断型网脱,4.多个裂孔、脱离范围较大,5.玻璃体有牵拉条索,6.无晶体眼。
禁忌症有:1.巩膜极薄、巩膜葡萄肿,2.拟手术区域做过网脱手术,3.裂孔特别靠后,最好选巩膜外加压。
巩膜缩短术的成功率为71%。
手术并发症有:眼球破裂、玻璃体视网膜崁顿、继发青光眼、裂孔封闭不良等。
巩膜加压术最早于1937年提出,首次引入了“植入物”。
它分为层间巩膜电凝、层间巩膜加压和全层巩膜电凝、全层巩膜加压。
前者的植入物主要为自身巩膜、肋软骨、牛心包、阔筋膜、尼龙线;后者的植入物主要为硅海绵、硅橡胶、膨胀性聚四氟乙烯。
后来有人提出“不放液最小量节段性加压术”,即冷凝封闭裂孔、硅海绵加压、不放网膜下液。
巩膜加压术的成功率报道不一:Kreissig对107例巩膜加压术术环扎的15年前瞻性研究显示首次手术的成功率为93%,最终成功率为97%;童峰峰对57只PVR<C期的患者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1.2%;宋虎平报道首次手术成功率为82.93%;谢桂军、惠延年对37例中34例网膜下放液患者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2%。
复发的原因主要为没有封闭漏水的裂孔(遗漏裂孔)和不适当垫压。
Kreissig在1978年报道7.4%的术后患者会发生,他在2005年报道5.6%的患者术后由于遗漏裂孔或不适当垫压发生网脱复发。
外植物的植入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有外植物的不耐受和巩膜坏死,不耐受表现为外植物暴露或者排斥,检查体征为抗生素治疗无法痊愈、反复发作的结膜炎。
具体原因有:感染,机械性张力(眼球运动、缝线),局部球结膜、筋膜组织缺损,外植物的位置(64.9%周边或锯齿缘裂孔,77.5%颞侧),外植物的大小、光滑度和数量,固定缝线过松、过浅,多次手术(是首次手术的10倍),外植物材料(硅胶的发生排斥率为1%--3%,硅海绵为22.4%--27.9%)。
头位支撑架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玉双 章水娟(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浙江杭州310014) 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体位依从性及增加舒适度的方法。方法选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采取俯卧位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制的头位支撑架。结果实验组在缓解患者俯卧位时颜面部浮肿、头晕、呼吸不畅、肢体麻木等不适感较对照组效果显著,实验组患者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结论头位支撑架的应用,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 关键词 头位支撑架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护理 Key words The head position support frame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2.4,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3-2165-02
作者简介:陈玉双(1971-),女,浙江,本科,主管护师,
从
事眼科护理工作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眼疾。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是治疗网脱的有效手术方法[1]。其目的是借助硅油或气体的上浮力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其复位[2]。术后要求患者始终保持头低位及裂孔处于最高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长时间强迫体位,会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并出现头晕、胸闷、呼吸不畅、肢体麻木等不舒适,患者常表现出烦躁、不配合,从而影响手术疗效。鉴于此,我科研制了头位支撑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15~78岁;原发性网脱75例,眼外伤引起的网脱1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0例;使用惰性气体填充者50例,硅油填充者7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填充惰性气体和硅油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用药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 方法1.2.1 头位支撑架的制作 头架长60cm
硅油取出术后引起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冉灵霞;宿罡【摘要】Silicone oil is a good filler in vitrectomy.However,3.5% to 33% of patients have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removal of silicone oil.A lot of risk factors may cause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types of siliconeoil,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classification,residual vitreous body traction,silicone oil filling time,scleral buckling and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硅油是玻璃体切除术中一种良好的填充物,然而硅油取出后3.5%~33%的病人会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引起再次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多种:硅油的种类、视网膜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残留玻璃体牵拉、硅油填充时间、巩膜环扎术或视网膜光凝术等,现对各种因素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2【总页数】3页(P201-203)【关键词】硅油;视网膜再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巩膜环扎术;视网膜光凝【作者】冉灵霞;宿罡【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贵州遵义 563003【正文语种】中文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可治疗视网膜脱离,硅油长期填充会产生各种并发症,一般需在视网膜复位稳定后取出。
视网膜再脱离一般发生在取硅油后早期,视网膜再脱离率一般为3.5%~33.0%[1-6],在取出硅油后3个月再脱的可能性不大[7]。
术前须知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有裂孔则称为孔源性网脱。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有高度近视眼史。
您在入院后需进行充分散瞳,医生将认真仔细地检查您整个视网膜情况,这对手术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您耐心地配合。
同时当您入院时,护士会向您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作息时间、床位医生、床位护士及护士长,使您有事可及时咨询,及时得到帮助。
手术前准备:1. 入院后第二天晨需留尿,抽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做心电图,拍胸片等全面检查,为手术做先期准备。
2. 点滴抗菌素及扩瞳眼药水,有利于预防眼睛感染及进行眼底检查,为手术顺利进行作充分准备。
点眼药水后需闭目5—10分钟,让药水充分吸收。
3. 尽量卧床休息,以防止网脱范围及裂孔越来越大,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
同时卧位应根据裂孔、网脱的位置,一个原则:令网脱区处于最低位置。
4.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女性病人经期高潮避免手术。
5. 术前排空大小便,术晨宜少食,但不能空腹,以免发生术中呕吐。
6. 保持心绪稳定,耐心配合医生检查。
术中配合:1. 手术中取平卧位,低流量吸氧,您若感到不适,请口诉,禁忌动手。
2. 术中应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如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通知医生暂停手术,以免手术中的误伤。
. 术后注意事项:1. 卧位根据手术方案可有平卧、俯卧、侧卧,皆时医生及护士会详细予以指导。
2. 术后双眼加压包扎,手术当日可能会有呕吐,眼睛疼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可及时告知医生和护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 通常术后需应用激素,以减少手术反应,提高手术效果。
若是静脉点滴,速度宜每分钟70-80滴,否则会影响心功能。
激素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因此,如果是口服激素则应在饭后立即服用。
有胃溃疡史的病人更应注意,有胃部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 饮食宜软食,易消化,多食蔬菜,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1 / 25. 出院之前要配戴小孔眼镜,具体由床位医生负责安排。
6. 出院后仍需休息2~3个月,此间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可恢复非重体力工作。
龙源期刊网 如何早期发现视网膜脱离作者:同济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11期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是由于患者眼球本身或者身体某些病变导致眼底的视网膜部分或全部脱离开眼球内壁。
目前,临床见到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患者来住院时已经是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了视物。
如果视网膜脱离早期就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相对较好。
大部分视网膜脱离患者有近视眼病史,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更容易发生,此外,剧烈体育活动、负重和眼外伤等是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诱因。
怎么才能发现是否有视网膜脱离呢?1.飞蚊症眼前有黑影飘动,在门诊接诊的患者中,很多患者会说感觉眼前有小虫飞舞。
这是老年人和高度近视患者常有的症状。
但是如果飘浮的黑影突然变大,那么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视网膜脱离。
2.闪光感向某一个固定的方位注视时感觉有闪光,就像有人拿着照相机拍照一样。
3.眼前有幕状黑影遮挡某一部位发生网脱,视物时即会有相对应的部位出现幕状黑影,如果幕状黑影变大,则说明网脱的范围变大。
4.视力障碍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视力障碍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
视网膜脱离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因此患者也往往耽误了治疗。
随着网脱范围的扩大,患者才发觉视力下降。
如果视网膜脱离波及视网膜的黄斑部,还会伴有视物变形、变小症等。
因此,在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以免耽误了诊治。
那么,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该如何治疗呢?一般来说,视网膜脱离只能靠手术来治疗,第一类是传统的巩膜环扎术或巩膜外垫压术,又称为“外路手术”,适用于一般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如外伤后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病例,视网膜被玻璃体粘连牵引而形成皱襞,就像皱巴巴的纸张一样难以恢复平整状。
这种复杂病情就需要第二类手术方法,即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复位联合手术。
以上手术原则均为封闭裂孔及解除或缓解病变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
在与裂孔相应处巩膜面加以冷凝及激光光凝,从而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放出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脉络膜等邻接组织发生局限性粘连以封闭裂孔。
网脱术后持续视网膜下积液的观察及分析
近年来,有很多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持续视网膜下积液(SRF)的报
道。虽然在术后眼底镜下观察视网膜已完全复位并且视网膜裂孔已经完全封闭,但SRF仍
然存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SRF的观察和大量的报道,并
根据OCT将SRF分为两种类型:弥散型和局限型(呈水泡状)。产生持续SRF的影响因
素很多,始终没有定论,并且对于SRF的存在和视力的变化有无关系,也并不清楚。
本文作者做了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研究者们回顾了64名进行巩膜扣带术的孔源
性网脱(RRD)患者的64只眼,并且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
床检查和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并且每次随访时测量SRF的高度和宽度,
用来确定持续SRF吸收的预测值以及黄斑中心凹下液体对视觉的影响,并且对手术后持续
SRF的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
入选的64例患者,49例患者完成了为时6个月的随访,34例完成了9个月的随访,
完成12个月随访的有27例。在总的64例患者中,有40只眼观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持续
的SRF仍然存在(62.5%),其中6例为弥散性SRF,4例为中心凹下SRF,8例为旁中
心凹SRF,22例为中心凹伴旁中心凹SRF。患者平均在术后(1.7±2.2)个月时发现SRF,
在29个完全跟进的病例中,26例(90%)在手术后1年内完全吸收,剩下3例也在手术
后1年半内完全吸收了。SRF平均在手术后的(7.8±4.4)个月完全吸收。
研究中还发现,SRF完全吸收后,患者视力会有所提高(P=0.003)。连续12个月
对SRF大小的随访过程中,SRF的宽度在每次随访时的数值都不断减小,显著的高度降低
仅发生在手术后的第6个月,在术后3个月时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率呈显著差异。研究中还
发现,视力的变化与中心凹下积液高度或宽度无相关性(P>0.05),但是在SRF完全吸收
后,患者视力会有所提高(P=0.003)。
根据ROC生存分析,作者发现,在6个月时预测SRF吸收的宽度高度比为7,敏感
性为89%,特异性为83%。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的
范围和高度均与术后是否发生持续的SRF无关。
通过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本文作者认为,黄斑中心凹下积液完全吸收后,患者的视力
会有所提高;当SRF的宽度高度比值>7时,则预示着在手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SRF
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