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40 MB
- 文档页数:30
儿童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能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4.能够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儿童文学?2.儿童文学的特点有哪些?2.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1.儿童文学的分类有哪些?2.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3.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1.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2.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3.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4.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写作和表达1.如何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2.如何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3.如何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表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儿童文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2.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3.阅读法: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4.写作法:通过写作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5.表达法:通过表达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儿童文学的特点。
2.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1.讲解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1.讲解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写作和表达1.讲解如何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写作和表达;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写作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通过平时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方法是否合理;3.教学过程是否顺畅;4.学生反馈是否积极;5.教学效果如何。
《儿童文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2节)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概念的确,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范围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两者之间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
是因为它有着自已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
总之,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加人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中来。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一)生理层面(二)心理层面(三)文化层面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文学阅读能力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作为独特的文学读者群,其内部就没有任何变化和差异了。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2节)一、儿童年龄特征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其年龄特征的不同而分化,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
不过在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年龄特征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年龄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人肯定年龄特征的存在,有人则只承认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发展阶段性,而不承认总的、概括的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