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设计(简要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作者:杨军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10期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奇葩”“锉动”“滑进”“倔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景象,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3.反复阅读正确评价文中老爹与少年的人格特点。
4.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老爹的语言、少年的神情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老爹不同时期的心理,体会老爹在凸显少年倔犟性格时的衬托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吟诗初读,领悟故事1.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同学们,这让我想起了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笔下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渡河少年。
(出示课件,课题)2.教师板书,指导“渡”与“度”的差别。
3.齐读文题,强调“渡”和“度”的不同。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善良清澈撑船溜圆奇葩倔犟)5.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将“谁”“为什么渡河”“怎么渡河”三个问题的答案,加上“可是”“然而”“最后”等恰当的关联词,变成通顺简洁的一个语段来回答。
哪个词语形容渡河少年比较合适?(板书:倔犟)小结:刚才的三个问题大家用一段话回答就已经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根据文题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常用的概括记叙文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揣摩人物(一)品读人物(学习1—12自然段)1.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几位主人公?(两个:老爹和少年)2.故事就发生在老爹与少年之间,而作为旁观者的“我”将目睹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请同学们默读、静思,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说说你心中的摆渡老爹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反复品析。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细读精品老爹的人物特点(设计意图:此处对于老人的理解,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会,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欲扬先抑的过程,可以引导,可以参与,不可以明示。
第6课《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教学突破点】1.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2.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你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A.读准词语:圆溜溜、孤零零、绿油油、毛茸茸、似乎——似的、倔强——坚强——勉强、健将——将来、艄公、竹蒿、缆绳、花蕊、黝黑、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四、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学习5——11自然段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的基本概念,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通过分析渡河少年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2.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渡河少年故事的相关资料。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渡河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渡河问题的实质。
3.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渡河问题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进步。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渡河领域的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看渡河现场,加深对渡河问题的认识。
3. 开展渡河主题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一·引出课题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你最感激谁,为什么?
2)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感激曾经给了他困难的人,他就是渡河少年。
(板书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你能知道什么?
4)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读文。
5)默读课文,动笔画出描写少年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抓住少年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学生汇报感受
1·理解少年是个诚实的孩子。
1)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人物的对话。
(感受少年的诚实,老人的冷漠)
2)对比句子,哪个句子触动了你,给你的感觉如何?
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少年立在岸上。
3)少年的神态什么样?结合语言文字理解少年倔强的性格。
4)就在这时,少年突然之间的表现更令我们震惊。
理解“擎”和“滑”。
2·理解少年是个倔强的孩子
1)把镜头对准河中的一老一小,同桌练读两人的表现。
2)少年为什么不上船,心里怎么想的?
3)感受少年上岸后的高兴心情。
3·走进老人
出示自学提示:
少年战胜的仅仅是一条河吗?
困难是谁带给他的?
为什么少年写信感谢老人?信中写了什么?
三·感悟成功
少年因为诚实、勇敢、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将。
学到这里,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困难要坚持不懈,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渡船少年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奇葩”、“滑进”、“倔强”等词语。
2.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0—12自然段。
4.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自然而然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随文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2.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老师要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我们年龄相仿,他的家就住在这条清澈的小河边。
这一年,他光荣地考入了河对岸的中学。
对于一个山里的穷孩子来说,上学就是他全部的梦想。
可是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到船夫拒载,在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他毅然决然地跳进寒秋的冷水中游过河,这一游就是许多年。
他从来没有因为眼前的这条河,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最终少年成为一名游泳健将。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渡河少年》(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渡”。
(齐读课题)想认识他吗?(想)那就请同学们翻开书,如果你用心去读书中的文字了,你和文中的人物也就更亲近了。
和他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师: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要解决什么问题?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多读几遍。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渡河少年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4.认识“澈、篱”等7个生字。
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写了少年着急上学,但是没有带钱,撑船的老人不让他上船,所以少年就自己游过河。
师:这就是渡河的起因,事情的结果怎样?生:少年渡过了河,最后成了一名游泳健将师:如果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尝试着归纳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主要写了在深秋的一天,一个少年因为没钱坐船,船夫不让他上船,他就自己游过了河,后来少年坚持每天这样游过河去,最终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师:课文内容归纳得既完整,又准确,今后我们再来把握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起来,就能很好的把握一篇写人、写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研读,体会人物个性师:这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写人的文章,往往都要突出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回忆一下,这类文章我们常用什么阅读方法来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生:我们一般都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变化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个性的。
师:说得好极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细细地品一品,有选择的画一画、标一标,看看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变化来体会课文的主人公——少年的性格特点。
学生静静读书,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写了少年着急上学,但是没有带钱,撑船的老人不让他上船,所以少年就自己游过河。
师:这就是渡河的起因,事情的结果怎样?生:少年渡过了河,最后成了一名游泳健将师:如果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尝试着归纳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主要写了在深秋的一天,一个少年因为没钱坐船,船夫不让他上船,他就自己游过了河,后来少年坚持每天这样游过河去,最终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师:课文内容归纳得既完整,又准确,今后我们再来把握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起来,就能很好的把握一篇写人、写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研读,体会人物个性师:这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写人的文章,往往都要突出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回忆一下,这类文章我们常用什么阅读方法来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生:我们一般都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变化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个性的。
师:说得好极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细细地品一品,有选择的画一画、标一标,看看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变化来体会课文的主人公——少年的性格特点。
学生静静读书,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读书的习惯真棒!相信都会有很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生:这是一个诚实的少年,我从少年的话“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看出他直接告诉老人自己没有钱,想坐船,他很诚实。
师:而渡河少年的诚实,换来的却是老爹那一句冷冰冰的——(引读)生:没钱坐什么船?笑话!师:满怀期待的少年,此时(出示句子,引读):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师:(出示:少年孤零零地立在岸上)如果把比拟的部分去掉,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
《渡河少年》教案《渡河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倔强”“奇葩”“滑进”“擎”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清晨准备坐车上学时,发现身上没有半毛钱,你对售票员说没钱能让我坐车吗?可是被拒绝了。
你会怎么办?怎么想呢?(走着去或者不去了等)曾经有一位少年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一条大河摆在他面前,又被船家拒绝了,那这个孩子会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个究竟。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检测预习感知大意。
1、根据自己的预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起因经过结果)三、精读课文感知内涵(一)弄懂事情的起因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事情的起因。
2浏览课文找出少年与老人的对话,你认为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少年?(生汇报师板书:诚实)3、抓住老人当时的两个动作弯腰低头体会老人是无心的拒绝。
4、出示:少年向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体会修辞方法的好处。
(二)分析事情的经过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和老人面对河中少年的不同反应。
画出老人说的话。
2、生补充作者想喊没喊出来的话可能是什么?3、指导分角色朗读老人说的话体会老人的好心少年的'倔强。
4、指导朗读10--12自然段完成填空5、配乐朗读(三)事情的结果1、少年为什么会给老人写信?想一想信中可能会写些什么?2、课文中少年除了具有诚实、倔强、感恩这三种品质外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出示填空学生自由补充)3、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面对呢?四、教师总结:作者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倔强、自立、自强、执着的少年,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有感恩之心的少年。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渡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渡河的运动规律;(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内容1. 渡河的基本概念:渡河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渡河的原理:渡河的动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
3. 渡河的运动规律:速度、方向、距离等参数的影响因素。
4. 渡河的安全常识:水流、河宽、船只等因素对渡河安全的影响。
5. 渡河的实际应用:国内外典型的渡河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渡河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演示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渡河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渡河的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渡河案例,使学生了解渡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渡河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渡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渡河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渡河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渡河的教材或科普读物。
2. 实验器材:渡河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船、水流装置等。
3. 网络资源:有关渡河的案例资料、视频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实验过程等。
5.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要概念和原理。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真实发生的渡河事故,让学生深刻理解渡河安全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渡河的实验视频、案例图片等,增强学生对渡河知识的理解。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少年”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渡河少年”的内涵。
(2)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渡河少年”的故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渡河少年”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讨论“渡河少年”所蕴含的哲理。
(3)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渡河少年”精神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渡河少年”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渡河少年”的内涵,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哲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渡河少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讨论“渡河少年”所蕴含的哲理。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渡河少年”精神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渡河少年”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践行“渡河少年”精神,并写在日记中。
3. 调查身边同学对“渡河少年”精神的认识,整理成调查报告。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渡河少年”故事情节和寓意的掌握程度。
1 / 3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简要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资助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
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2 / 3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
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
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
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
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
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3 / 3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
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
7、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
写回信呢?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三、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给学生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四、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2、会写15个字。“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
一个撇,要从中心除起笔。
五、作业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罢什么比作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心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
船老人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