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6.86 KB
- 文档页数:3
童年的回忆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童年的生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描述能力。
3.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成长的过程,并了解到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清楚地回忆童年时期的生活,并能连贯地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适当的词汇和短语进行描述,并表达出个人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回忆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话题
通过观看回忆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让学生个别回忆
学生个别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个悲喜事情,并在心中模拟对话,记下要表达的内容。
Step 3:学生小组互相交流
学生两两或三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他们的悲喜故事,并相互询问问题。
Step 4:整体分享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组内分享的故事整理好,准备全班分享。
Step 5:全班分享
各小组代表依次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全班同学进行倾听和互动。
Step 6: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提出改进的建议。
Step 7:课堂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个悲喜事情,并写下来,准备下节课进行朗读或者互相交流。
教学延伸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绘制一幅彩色画面,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也可以结合音乐或配乐,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回忆。
幼儿园大班音乐排练教案《童年的回忆》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的回忆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2.学习歌曲《童年的回忆》,了解歌曲中表现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歌曲《童年的回忆》2.情感体验和表达3.音乐欣赏三、教学重点1.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表现的情感;2.引导幼儿从歌曲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教学难点1.使幼儿发现歌曲中表述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2.引导幼儿学会欣赏音乐,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1.情感化的引导2.表演模仿3.音乐欣赏六、教学过程1.歌曲欣赏①教师播放歌曲《童年的回忆》。
②让幼儿听歌,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
2.歌曲学习①教师按节奏教唱歌曲,幼儿跟随唱。
②用朗诵的方式学习歌曲中的语音和情感表达。
③让幼儿在心中重复唱歌曲,提高记忆和感知能力。
3.情感表达①引导幼儿表达他们的童年回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②教师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让幼儿思考和唤起自己的情感。
③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童年记忆,在老师的帮助下,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表演与评价①让幼儿分组,选出其中一组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
②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③幼儿进行互评,共同评价课堂表演及每组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评价1.情感体验与表达是否真实;2.掌握歌曲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情况;3.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发展是否能够体现在表演和评价中。
八、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设备;2.童年回忆故事、画纸等教具。
九、教学反思1.开展了情感体验与表达的活动,在老师和幼儿之间产生了赞同和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2.通过欣赏、学习、表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方便幼儿进行感性认知的活动(如画画、口述、表演等),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游戏性动手能力。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童年的回忆》是一首清新潇洒、优美动听的通俗钢琴曲,具有浓郁的抒情*。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每一段的旋律由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音乐主题都能明显的表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材料。
而上海童谣《摇啊摇》,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情及宝宝幸福、甜美的睡梦。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这非常适合孩子们边听边想象,边唱边律动。
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
这富有地方特*的歌曲,也可使孩子们得以触及到上海的特*文化,深刻感受*丰富的民间艺术。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个别学生能够演奏某些民乐器。
他们*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
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幅精致多*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
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丰富的音乐声中联想到自己童年的精*与美妙,感受身临其境的音乐意境。
2、认识音乐中"快、慢、中速"的速度记号,并能感受到这些"速度"在音乐中的存在与为表现音乐意境所发挥的作用。
小学生课文《童年的回忆》教案设计整理十二篇篇1:小学生课文《童年的回忆》教案设计小学生课文《童年的回忆》教案设计文本细读:这篇文章节选自安徒生的自传《童话人生》第一章。
通过对童年生活场景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小时家庭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乐观以及对作者深挚的爱。
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质朴率真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童年时光,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乐观与自信,亲情与关爱。
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住所窄小破旧,整个空间几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觉的床占据了父亲尽管很聪明,并有着诗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个修鞋匠;母亲就穿上只有去领圣餐时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一件长服。
但父母亲却仍然乐观自信的生活着,墙上、门的镶板上满是画,犹如一个画廊,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又见父亲、母亲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
这就是妈妈的花园,寥寥数字,母亲的雅趣、对生活的向往立时呈现。
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维持生计,但心中的渴望仍在。
而父母在坚强的承受着生活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孩子的挚爱。
她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父亲每到他的休息日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冬天的晚上,父亲给我读书,做玩具;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带我去林间散步、妈妈还总把带叶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缝隙里,用它们的生命来标记我们生命的生长。
他们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丰厚,但却让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感觉到安徒生小时的幸福。
正是父母高洁的爱,给与他快乐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话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情感,充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
可以说,他小时候拮据而快乐的时光,父母的向往与追求,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创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率真质朴的童话语言。
童年的回忆的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回忆童年时光,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人际交往。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童年的回忆》。
2.通过歌曲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2.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歌曲伴奏带。
3.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童年的回忆》,引导学生聆听。
2.学生谈谈歌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童年的回忆》的背景。
2.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模仿教师的演唱。
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歌曲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2.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四、音乐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或道具,为歌曲《童年的回忆》伴奏。
2.学生自主编排,教师巡回指导。
3.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欣赏。
五、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回忆。
2.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唱歌、演奏乐器等。
六、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童年的回忆》。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视频,至班级群。
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音乐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改进措施:1.对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准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加强课后练习。
2.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参与度不高的学生,给予更多展示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学唱歌曲《童年的回忆》:教师可以采用逐句教唱的方式,让学生跟随哼唱,注意纠正每个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演唱。
师:同学们,注意这小节的旋律有一个小跳跃,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看看谁能准确地唱出来。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能说会写天地来写一篇习作。
板书课题二、明确本次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谈话:本次写话课具体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找看。
请同学读课文后反馈,老师适时板书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趣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写出来。
题目自拟。
给学生时间、理清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
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说、写时注意:1、选择又感受的事例有针对的作简要介绍。
2、按一定顺序去说或写。
(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确定重点三、写话。
请学生写话并且自己读一读,发现和修正。
请写完的同学读作文,大家简评。
给学生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多么幸福啊,把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就更好了。
希望今后我们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能说会写——童年的回忆(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六、作业:把你的`作文读给你愿意倾诉的人,请他给你一个评价。
同步作文童年的回忆童年是美好的,美好之中蕴藏着几分快乐。
对我来说,童年的趣事还真不少!记得那时,我才六岁,那是夏天,我戴着妈妈给我买的太阳帽,挑着长竹竿,上河边赶鸭子去啦!刚到河边,一群鸭子正要上岸,我飞快地跑过去,将鸭子们赶下水,它们在水里“嘎嘎”地叫着,好像在对我的行为表示不满,我衔着一根狗尾巴草靠在一块石头上,悠闲的坐在湖边,观赏着风景,觉得好极了。
《童年的回忆》优秀教案《童年的回忆》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回忆》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回忆》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二:新课学习:(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3、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4、板书:快慢《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童年的回忆教案教案标题:童年的回忆年级:小学一年级科目:语文教案目标:通过回忆童年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 学习描述童年的活动和回忆;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整理信息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书写和描绘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描述童年的活动;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童年活动的图片;2.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童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的童年活动,并对这些图片进行描述。
2. 学生受到启发,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
活动1:口头表达1. 给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童年的问题,如:你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喜欢跟谁一起玩?你的童年生日是怎么过的?2.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并尽量描述他们的童年活动和回忆。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思想。
活动2:绘画回忆1. 学生利用绘图纸和彩色铅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童年活动或回忆,并简单描述他们画的内容。
2. 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和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交流他们对于童年活动的感想。
活动3:书写回忆1. 学生将口头表达的内容和绘画回忆的主题整理下来,写成一个简短的段落。
2. 学生可以交换他们的写作,互相阅读和编辑,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对童年回忆的新思考。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家人或亲友,了解他们的童年活动并写下来。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创作一个小故事。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点评和反馈。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写作后相互评估和提出建议。
拓展阅读: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关于童年的故事书,并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8课《童年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童年的回忆,提高学生音感和节奏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学会手拍和发声。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与歌词。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首童年时期的歌曲,让学生听一遍,让学生展开对童年的思考。
•宣读本课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和学习歌曲,让学生理解童年时期美好的回忆。
2.歌曲学习(35分钟)•教师放歌,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
•学生跟着歌曲,认真聆听歌曲中的节奏和歌词。
•学生分组进行两人一组的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节奏、歌词或旋律,学生进行对照跟唱。
•学生整合练习,教师让学生按照节奏和歌词进行手拍与发声的训练。
3.课堂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自主唱练,视学生的进程再进行集体唱练。
•学生进行互相比赛,看哪一组唱的最好。
•大家合唱一遍,教师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歌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
4.课后巩固(5分钟)•老师告诉学生把这首歌学会后,希望大家让自己的童年充满最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四、课堂评价1.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进行手拍和发声,提高了音感和节奏感;2.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3.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比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4.通过互动与训练,能够更好地将学了的歌曲跟唱出来,达到课堂目标和效果。
五、教学环节1.第一步:音乐导入;2.第二步:歌曲学习;3.第三步:课堂实践;4.第四步: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歌曲节奏发声1 唱2 拍3 唱4 拍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课堂教学和分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性地领会到童年的回忆,学习过程中还积极地配合,互相之间也没有排斥感。
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分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效果。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永源中心小学周杨
谈话引趣,歌曲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
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感受到快乐)
3、同学们,童年生活如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
因为我们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颗颗七彩的水晶石,折射着太多的稚趣和欢乐。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回忆童年那充满稚趣的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板书:童年的回忆)
二、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1、(课件出示作文要求)师:谁来读一读本次作文的要求(指名)其他同学请你边听边思考本次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2、师:谁先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随机板书)
(1)生:要求写一件童年趣事。
(教师板书:写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写事的作文要注意什么?
生:首先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生: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生:应该把重要的地方写得详细、具体些。
(2)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谁还想继续说。
生: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
(板书:有趣)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有趣的事?(指名说)
师: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教师介绍)
(3)师:同学们,像老师刚才说的也都是有趣的事。
谁还想说?
生:本次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真情实感)
(4)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预设:请同学们仔细看,本次作文的题目是什么呢?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同学们都很善于归纳总结)
生:是命题作文,题目是:“童年的回忆”。
师:说的十分准确,你把教材读的很细致,而且很善于动脑筋。
3、师小结: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趣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以《童年的回忆》为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趣事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口头叙述,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本组的好几篇课文也都是回忆童年的,瞧,那因为好奇和逞强而捅了马蜂窝的我,那倔强、勇敢的渡河少年,如此多的趣,构成了我们童年的多姿多彩。
老师相信在你们童年的生活中,同样也有像课文这样无穷无尽的乐趣。
2、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忆一些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还可以把那些充满趣味的物品带来,带不来的,可以用照片或图画展示,现在请大家拿出来,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再比比看谁的童年最有趣。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师:刚刚我一走进同学们中间,就被大家的趣事给吸引住了。
每一组有每一组的趣味,每一组有每一组的精彩。
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了,哪一组同学愿意先把你的精彩展示
给大家呢?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说说你的童年趣事,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4、教师指名说,适当交流评价附:
(1)生:听爷爷说:在我四岁的时候胆子非常大,我骑在爷爷的脖子上出去玩,竟然抓下了树上的毛毛虫,放在手里玩,还拎起来在爷爷的眼前晃,把爷爷吓坏了,非叫我扔掉,我却说什么也不肯,还大哭着说:那是我的“宝贝”。
师:那你现在还敢拿毛毛虫吗?
生:不敢了。
师:这使老师想起一句话……
生:出生牛犊不怕虎。
师:对,小时候天真无知,所以胆子也大的很。
(2)、生:老师你看我这张照片。
师接过照片,上面是一个脏兮兮地小孩,脸上黑乎乎的。
同学们也好奇地看着这张照片。
师:快给大家讲讲这张照片了来历吧。
生:小的时候我很淘气。
有一回刚刚下过雨,我就跑出去玩和泥巴。
自己玩了一会觉得太孤单,便想了个鬼主意,我要去吓一吓爷爷和奶奶。
于是我把泥巴一把一把地涂在了脸上,边涂还边想:哼,准能吓他们一跳,他们一定不认不出我了。
最后我把满脸都涂上厚厚的泥巴,只露出了两只眼睛。
我迫不急待地悄悄地溜进了屋子,见爷爷和奶奶都在忙着干活,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我更是高兴不已,我运足气,大叫道:“啊……”鬼哭狼嚎般的喊声着实把爷爷和奶奶吓了一跳,迅速地转过身向我这个方向看过来,当他们看到我这个泥人时,更是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我呀看到这些,对自己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满意。
不过,就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爷爷和奶奶却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我被她们识破了。
当时爷爷还特意给我照了一张像,就是刚才的那张。
师:刚才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故事。
谁能来评一评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生:她讲得很有趣,我们都被吸引住了。
生:他把这件事讲得十分生动,具体。
生:同学们听到有趣的地方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觉得他在讲述地时候,说到了很多细节,如当时的心理活动,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等。
这样才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
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在写作时,多注意细节描写,这样才会写出一篇好文章。
师:你说的太棒了。
这正是老师要对同学们说。
她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
四、片段比较,讨论写法。
课件出示两段话:
1、听了同学们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老师儿时的记忆不禁浮现在眼前了。
老师啊,也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生:想听。
上课之前我已经把这件事写了下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两段话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我想请你们帮我指点一下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你是从哪些句子比出来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回家喝开水。
可是家里的开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在家。
怎么办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红色的葡萄酒,就拿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没过多久,我就醉了。
幸好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跑回家喝开水。
咦,怎么没开水了?爸爸妈妈呢?都不在家!怎么办,我渴得受不了了。
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还有一瓶没喝完的葡萄酒吗?我想:爸爸总是说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却那么喜欢,一定是在骗我。
今天我倒要尝尝酒的滋味。
于是,我拿了那瓶红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闻,还真
香啊!一喝,还有点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原来酒是这个甜味儿!可是慢慢地,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脸颊烫得像在燃烧。
糟了,糟了,房屋里的东西怎么都会转了?我赶紧坐到凳子上。
恰好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先是一急,马上又笑了,问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说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诉爸爸我没醉,可就是没力气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渐渐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2、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老师的这两段话哪段写得好,写得有趣?好在哪儿?(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
3、小结:是呀!我们要想把事情写得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
只有通过具体描述,才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故事的情景。
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的这段文字更加完整更加精彩呢?(生:加入恰当的开头和结尾)
4、是啊,好的开头和结尾如锦上添花,能够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下面就请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试着给老师的这篇文章加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指名说)
5、同学们,好的开头和醒目的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点。
五、动笔写作
师:我知道同学们的心里还有很多的趣事想和大家分享呢,可惜我们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同学们一一去说,只有通过你们手中的神笔把自己那快乐而有趣的童年生活描述下来,然后我们再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相信它一定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真实记录。
(放轻音乐,学生动笔习作。
)
五、师生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作文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指名读)谁愿意评一评?(主要找出优点,可以婉转提出不足。
)
六、小结:
同学们,还有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作文,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评论了。
从同学们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次作文要求的理解是正确的,选材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再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做认真修改,然后我们再开一次作文欣赏会,让大家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