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赏析[古代优秀书法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16.60 KB
- 文档页数:6
明朝时期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五十幅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明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实现统一(1368年~1644年)。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加紧了思想控制。
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同。
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刻帖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
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
以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
古今名⼈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我国是⽂化历史悠久的国度,书法作品浩如烟海,本博从中选登古今名⼈的⼀些书法图⽚,请朋友们闲暇时欣赏。
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怀素和尚书法宋徽宗草书千字⽂⼿迹宋代⽶芾⼿迹元代赵孟頫⼿迹明代徐渭的书法徐渭书法明代唐寅书法唐寅书法清代刘墉书法清代郑燮书法蒋中正书法⽑泽东书法周恩来书法徐悲鸿书法齐⽩⽯书法中国历代书法(图)先秦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字差异很⼤,是发展经济⽂化的⼀⼤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相李斯主持统⼀全国⽂字,使之整齐化⼀,这在中国⽂化史上是⼀伟⼤功绩。
秦统⼀后的⽂字称为秦篆,⼜叫⼩篆,是在⾦⽂和⽯⿎⽂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刻⽯,历代都有极⾼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时期。
《说⽂解字序》说:“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貌。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将⽯刻艺术推向新的⾼度。
现存绎⼭、泰⼭、琅琊、会稽四种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的。
商、西周的⽂字已具有⽤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铭⽂很简短,⼀般为⼆三个字,多为族徽。
战国⽂字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为政,⽂字的地⽅⾊彩更为浓厚,⾃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字异形的现象。
东⽅六国⽂字品式多样,风格不⼀,有很⾼的艺术性。
简册 据⽂献记载商代就已经有了简册。
《尚书.多⼠篇》说周公曾对殷⼈讲过:“惟殷先⼈,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也应有⽵⽊简上记事的⽅式,因⽵⽊简易于腐朽,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简册⽬前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简发现很多。
据记载在汉、晋时期就有简牍的发现。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笔,⽽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步发展产⽣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书法欣赏:楷书名家作品赏析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楷书,作为书法体系中最重要、最典型的字体之一,曾经被誉为“平正便利”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楷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赏析。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在楷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通过创新与超越传统规范,开创了自己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这幅长卷以流畅、优美的笔墨展示了他对纸墨世界中神奇魅力的深刻体悟。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宫廷画师和书法家,也是楷书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精通于隶、楷等多种字体,并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幅作品以雄浑苍劲的笔触展现了他那独特的气魄和情感。
3. 欧阳询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被称为“楷书圣手”,对楷书发展做出了深远影响。
他擅长于运用韵律,行草、柳体等多种字体形式都有出色表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以其庄严肃穆、优美洒脱的风格,在楷书艺术中独树一帜。
4.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楷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
他在笔墨运用上极富个性和创新精神,尤其善于以简洁、自然的方式表达情感。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作品就是《黄庭经序》。
这幅作品通过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触,展现了赵孟頫深邃而独特的艺术才华。
5. 唐寅唐寅是明代画家兼书法家,他在楷书领域中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擅长于用墨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其作品通常具有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醉打蒲扇图》。
这幅作品以其奔放、豪迈的笔墨展现了唐寅深沉而多情的个性特质。
结论楷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最重要并广泛运用的字体之一,许多名家通过创新与超越传统规范,塑造出了自己独特且令人难忘的风格。
以上所介绍的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和唐寅五位楷书名家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贡献,使得楷书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和高度崇尚的地位。
古代书法家作品欣赏(转载)默认分类2010-05-28 09:46:26 阅读4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书法欣赏: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三》(2009-03-30 15:12:04)标签:书法欣赏书法家伯远帖米芾分类:艺术欣赏行书赵孟董其昌文化青馨颖子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话俱为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书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天资焕发,亦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题跋》。
苏轼《次韵秦太虚诗贴》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并不是根据出生前后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再加上民间故事中给人留下的潇洒印象,如果没见过他的字,我会认为他的字至少不会平淡吧。
但事实上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惊天动地了。
高山仰止,我是不该以他平常的字来判断的。
我们还是应该象他那样认真修炼技艺,不要急于卖弄,多些深度,少些浮夸,是龙的话终有一日会腾飞的。
黄庭坚《诸上座帖》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只有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
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
以文学著称,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
尤以书法为世所重。
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
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而取纵势。
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欧阳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独特,极富个性,他的作品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欧阳询的几幅书法作品。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晚年的杰作,也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之一。
整个作品以行草书写,字体挺拔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作品的内容是对醴泉的赞美,欧阳询用精湛的书法技巧将这种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个作品字体工整,布局严谨,给人以秩序井然之感。
我们来看欧阳询的《九成宫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年轻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隶书书写,字体遒劲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九成宫的描述,欧阳询通过书法表现出了自己对九成宫的热爱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深重,结构严谨,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颜真卿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模仿颜真卿的碑刻而写的,是他对颜真卿的致敬之作。
作品以楷书书写,字体工整规整,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颜真卿的赞美,欧阳询通过书法表达出了自己对颜真卿的敬仰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端庄大气,结构严谨,给人以深深的敬意。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淳化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个人风格的展现之一。
作品以行书书写,字体流畅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淳化县的赞美,欧阳询通过书法表达出了自己对淳化县的热爱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流畅自如,结构严谨,给人以豪迈之感。
以上是对欧阳询书法作品的简要赏析。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著称,给人一种庄重肃穆、力量磅礴的感觉。
通过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书法的博大精深。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家影响深远。
明王宠书法作品欣赏十四幅王宠行书题《唐寅溪山渔隐图》王宠题《唐寅溪山渔隐图》(疑)嘉靖二年(癸未152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宠行书跋《管道升书卷》王宠楷书《辛巳书事诗七首》王宠《辛巳书事诗七首》,嘉靖甲申(1524)五月二十三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宠楷书《呈蔡羽文徵明楷书四首》呈蔡羽文徵明楷书四首》(局部),嘉靖癸未(1523)二月十四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草书《玄墓之行帖》王宠《玄墓之行帖》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向者玄墓之行。
知臧判官至。
不曾来相期。
山水佳胜处。
每恨吾弟不同游也。
尊事竞何如。
承远惠多品。
甚荷。
多谢。
令祖隐君山中风景殊佳。
几时能至耶。
悬企悬企。
宠顿首。
王宠草书《致石壁尊兄书札》王宠《致石壁尊兄书札》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违久驰慕。
耿耿。
承使者触雨存问。
且拜,腆贶病中饮德屡矣。
雅爱何可当之。
草草奉复。
不尽。
宠顿首。
石壁尊兄先生执事。
劳使乙钱五分。
王宠行草《致尊师书札》王宠《致尊师书札》页纸本行草书22.7×12.2 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残岁日望归舟,不知已还宅矣。
丹阳风雪,想无妨动定,新春当益佳耳。
承惠墨,多荷。
《四六表类》因陈永夫借去,适未上城,当取来再奉也。
闻元夕后复欲往都下,应得侍教,不多述。
门生王守王宠顿首拜尊师先生讲下。
钤“韡韡斋”朱文方印,“云谷”朱白文方印,“曾藏丁辅之处”朱文长方印。
(何晓英)资料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翰墨清芬》(浙江古籍出版社)附录:王宠行书书札明朝的文徵明因为长寿与德高艺博,主持吴门书画及文坛长达30余年,再加上他晚年在故乡苏州设帐授徒,追随者众多,因此吴门书派如日中天时,其阵营实际已由文氏师生构成。
而在这些继起的新一代吴门书家中,王宠是有着突出成就的一位。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善山水,深得黄公望、倪瓒墨外之趣;工篆刻,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大家”。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共⼆⼗⼋⾏,三百⼆⼗四字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岁时经⽗亲传授笔法论,“语以⼤纲,即有所悟”。
他⼩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的⾼度。
与两汉、西晋相⽐,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书遒劲⾃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引⼊⼀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曾留下形形⾊⾊的传说,有的甚⾄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草书⼜被世⼈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七帖》、⼩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孙。
其⼦⽞之,善草书;凝之,⼯草⾪;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书;焕之,善⾏草书;献之,则称“⼩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凝、操、徽、涣之四⼦书,与⼦敬书俱传,皆得家范,⽽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孙绵延,王⽒⼀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庆将家藏⼗⼀代祖⾄曾祖⼆⼗⼋⼈书迹⼗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范成⼤⼗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1-12 09:10·听⽉⼯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分显著,但在⾼宗赵构的⽰范作⽤下,南宋⼠⼦的书法热情颇为⾼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均保持着极⾼的书法热情。
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
甚⾄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化的热情,在很多⽅⾯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
这其中,内府与⼠⼈的法书收藏与鉴赏、⾦⽯学与⽅舆学著作对历代⽯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个⽅⾯。
下⾯我们⼀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四⼤家之⼀范成⼤经典书法作品。
范成⼤(1126年6⽉26⽇-1193年10⽉1⽇),字⾄能(《宋史》等误作“致能”),⼀字幼元,早年⾃号此⼭居⼠,晚号⽯湖居⼠。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南宋名⾂、⽂学家。
范成⼤善书。
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字宗黄庭坚、⽶芾,虽韵胜不逮,⽽遒劲可观”。
范成⼤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是北宋四⼤书家之⼀蔡襄的孙⼥。
范成⼤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
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已万⼈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赏析[古代优秀书法作品]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段非常灿烂的书法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多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随着千年的流逝,那笔迹似乎依然告诉着大家曾经我国古代有过的灿烂书法文化,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
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
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
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
不同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不一,官署用瓦书体方正严谨,私宅用瓦书体活泼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古隶为民间俗体文字,历史上的任何俗体都是以正体为变革对象的。
小篆的规范统一促使古隶以小篆为变革对象,加快了隶变过程,使隶书迅速成熟起来。
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衡方碑》《鲜于璜碑》等。
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章草打破隶书的书写规矩,使它趋于简便,其捺笔用隶书的波挑,隶味很浓,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相连,每个单字的笔画之间出现了牵丝引带。
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
今草萌生于章草的快写之中,打破了章草字字独立的形式,使上下字之间气势相连,左右行款,顾盼有情。
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
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萆?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
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
是由草隶演变而成的,其法度严谨、点画分明、布白匀整、字形方整。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
楷书盛于魏晋南北朝,唐代使楷书发展至最高峰。
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17.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行书写得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
18.什么是瘦全体?
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其笔画瘦劲似铁,自称“瘦金体”。
19.什么叫漆书?
漆书一般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
其书迹因以软笔舔扁人纸,破圆为方,把《天发神谶碑》中的方头笔形化人楷书之中,好像用扁漆刷子刷出来的字一样,故自称“漆书”,并非真是用漆写的字。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