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痣患者手术整复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高亚等[1]采用I期经肛门Save手术治疗方法已被许多医院采用。
200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24例,我们对患儿进展了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获得良好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96例,女28例。
年龄1个月13例,1~6个月43例,7~12个月48例,1~7岁20例。
均有连续便秘、腹胀史,119例有胎便延迟史。
术前均行钡灌肠检查,其中常见型98例,短段型12例,长段型14例。
1.2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有4例中转开腹,6例采用腹腔镜协助手术,余均经肛门Save手术。
本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6例行二次手术后痊愈,余均Ⅰ期治愈。
长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及智力情况,与同龄儿童无差异。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准备2.1.1一般准备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治疗原理、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护理措施、考前须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家长积极主动与医护配合。
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2.1.2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儿家属进展良好的交流与沟通,选择适宜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进展宣教。
介绍主管医师的技术程度、术前准备的必要性、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恐惧心理,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其顾虑,使手术可以顺利进展。
2.1.3肠道准备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日晚及术日晨各清洁灌肠1次,术前清洁灌肠可以改善患儿全身状况,进步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7~14d开场清洁灌肠,1次/d;如有粪石存在,可用40l开塞露及20l双氧水混入1000l生理盐水灌肠,可起化粪石作用;每日详细灌肠液体量以到达排出灌肠液体清澈为准。
如为长段型巨结肠,再行下肛管排气,1次/d。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反响,如有血性液体排出、腹胀或患儿哭闹剧烈,应及时联络医师,排除肠穿孔。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中的需求和挑战。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护理中关键的一部分。
在手术当天,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包括血液检测、饮食禁忌、清洁身体等。
这些准备措施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减少手术风险。
麻醉与手术安全麻醉和手术安全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与麻醉师和外科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麻醉效果、预防手术并发症等都是护理人员在此阶段的责任。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环节。
在患者醒来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卧床休息、饮食调理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这可能涉及防止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维持患者的液体平衡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理支持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手术对患者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生命体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应对手术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
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术前准备、麻醉与手术安全、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巨大黑色素痣切除修复术后护理查房1.术后第一天的查房:-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出血和渗液情况,检查伤口是否干燥和结痂。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询问是否需要疼痛缓解药物。
-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观察是否有发热。
-检查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是否有异常。
2.术后第二天至第七天的查房:-每天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的迹象,进行伤口的清洁和更换敷料。
-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疼痛缓解药物。
-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观察是否有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
-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排尿情况等。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避免压迫伤口。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但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活动。
3.术后第八天至两周的查房:-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是否已经结痂,观察伤口是否愈合良好。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有需要仍可给予疼痛缓解药物。
-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如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排尿情况等。
-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以及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考虑伤口愈合良好的患者可开始进行生活常规活动,但仍需注意伤口的保护。
4.术后两周至一个月的查房:-检查手术部位伤口是否完全愈合,观察是否有瘢痕形成。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受,如疼痛、瘙痒或局部过敏反应等。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如体力状况和饮食情况等。
-观察患者的心理适应情况,如焦虑、抑郁或失眠等。
-与患者沟通并解答相关手术的后续护理及注意事项。
在护理查房过程中,护士还应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疼痛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护士应立即上报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护士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预防感染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巨大黑色素痣切除修复术后护理查房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与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良好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术前护理:在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和治疗依从性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和手术区皮肤准备等。
手术当日护理:在手术当日,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排空小便,并根据医嘱使用术前药物。
此外,护士还需要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并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术后护理:在术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手术情况、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和安全管理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术后患者的搬移、卧位、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管道护理、观察伤口情况和术后营养等。
需要删除的段落:无需要改写的段落:2.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改写为:在手术区皮肤准备方面,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在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并在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以确保手术区域干净卫生。
2.8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成功后,必须向患者进行告知和解释工作,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2.9疼痛的护理: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必须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并根据医嘱使用止痛剂等必要的药物。
2.10早期活动:在没有任何禁忌的情况下,应该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活动,如翻身、叩背、活动肢体和深呼吸等。
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可以逐渐让他们下床活动。
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Peri-op erati ve nursing care of p atient s wit h c ongenit al me gac olon武玉兰Wu Yulan(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 Shanxi030013China)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4)8B-1470-02 先天性巨结肠症(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胃肠道畸形发病率第2位。
男女之比为4∶11,本病有遗传倾向。
先天性巨结肠症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方式:非手术疗法、结肠造瘘术、巨结肠根治术。
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与护理有紧密的关系。
本文重点讨论术前清洁灌肠、术后肛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中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普外科从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共对2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施行根治术,全部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男16例,女4例。
1岁以内6例;1岁~5岁11例;6岁~10岁3例。
本组均治愈。
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①出生后不排便或胎便排出延迟;②腹胀;③不全肠梗阻;④病程中可并发小肠结肠炎,其发病率约占30%。
体征:腹部高度膨胀,外观腹壁有巨大的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壶腹空虚,拔指有爆破样排气、排便,腹胀缓解,但可再次出现腹胀、呕吐。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灌肠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是清洁灌肠顺利实施的关键。
住院患儿常见心理反应有:惶恐不安心理、反抗心理和任性心理2。
应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
护士可以向他们介绍灌肠的经过及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明白灌肠只会减少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使其乐于主动配合。
对5岁以下的儿童,护士可在患儿入院后多亲近和接触他们,态度要和蔼、亲切,使他们消除陌生感,减少恐惧及哭闹。
一般经过1次或2次清洁灌肠后,患儿都可体会到灌肠带来的舒适,所以随着灌肠次数的增加,几乎所有患儿都乐于配合。
先天性巨痣患者手术整复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痣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肿瘤,因其有恶变倾向,因此主张早期彻底治疗[1],其目的主要是改善外貌和防止恶变,消除隐患。
一般认为出生时即存在的任何部位达到体表面积达2%,或是利用局部组织一次性难以切除和修复的大型色素痣均可称为先天性巨痣[2]。
巨痣一直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3],由于面积较大,明显影响外观,患者存在很大的自卑心理。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及大张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治疗先天性巨痣患者10例,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先天性巨痣患者,年龄8~29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躯干及下肢,检查见后背、颈肩部及下肢大片皮肤呈棕褐色或黑色改变,颜色不均,质地柔软,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常有中等量毛发,伴疣状或结节状改变,外周可见许多散在的小卫星灶,边缘不规整,占体表面积的7%~15%。
1.2结果: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行巨痣切除、扩张皮瓣转移术治疗4例;巨痣切除+大张自体皮片移植术6例,移植的大张自体皮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封闭,转移的扩张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2 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通过展示一些类似患者成功治疗的图片
或视频材料进行现场说教,或组织患者及家属一起进行学习等方法,从而达到帮助患者建立战胜困难、追求形态美的信心。
对患者亲属的担心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告知患者及其亲属切除巨痣后可以防止其恶变的风险,而供皮区仅遗留轻微的瘢痕;对于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者,告知患者及其亲属一期手术先将扩张器埋植于黑痣周边正常皮肤组织内,术后通过定期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使皮肤软组织扩张以获得“额外”的皮肤,为巨痣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提供皮源,扩张皮瓣转移后皮肤的色泽及质地均与周边正常皮肤相一致从而能达到满意的整复效果。
使患者及其亲属对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效果、术后注意事项有全面了解,从而使其有坚定信心,配合好治疗及护理工作,从而确保手术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2.2术区准备:黑痣表面粗糙,毛发分布细密,尤其是皱褶内的毛发难于用备皮刀剃除。
故在备皮时最好用眼科剪仔细剪除为宜,以免损伤术区皮肤表面,增加感染几率而造成手术失败。
扩张器埋置术患者因要求进行正常皮肤区皮下的潜行剥离,备皮区需超出切口边缘区域15cm以上,以免影响术中操作。
术前以0.25%的碘伏冲洗术区,以尽可能清除术区积垢,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心理护理: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周期长,且常需2次的手术治疗才能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扩张器置入术后注水扩张操作过程中,均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疼痛心理,表现为每次操作不
能按医嘱执行,甚至出现不配合现象,尤其是儿童更易发生。
要向患儿及其家长耐心宣教注水扩张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采用鼓励加奖励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取得患儿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或者以减少每次注水量从而减轻疼痛的方式,完成注水扩张过程而达到预期目标。
减少每次注水量时,需告知患者及亲属治疗周期将相对延长以获得患者亲属的理解和支持。
2.2.2负压引流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及二期扩张皮瓣转移术后,患者术区有较大的皮下分离腔隙,术后1~3天为渗液的高峰期。
对于行皮肤扩张术的患者加强引流液的观察,及时倾倒引流液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和颜色;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导致皮瓣下血肿形成而诱发皮瓣感染、坏死。
2.2.3扩张皮瓣和转移皮瓣血运观察:术后皮瓣指压反应时间延长或皮瓣苍白则表示皮瓣动脉供血障碍。
注水扩张时需正确判断扩张器表面被扩张皮瓣血供以防皮瓣缺血坏死,如扩张器表面中央皮肤无发白、指压反应明显,则随注水后时间延长,患者常无明显疼痛感、能耐受,皮瓣血供会恢复正常;如扩张器表面皮肤紧绷,中央皮肤发白、无明显毛细血管指压反应,患者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此时需及时抽出适量液体,以防扩张皮瓣坏死发生而使手术扩张过程失败。
扩张皮瓣转移术后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肿胀情况,若局部皮瓣出现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瘀血,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做相应的处理[4]。
2.2.4扩张器注水的护理:注水的过程是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使皮肤扩张的过程。
扩张器置入的患者根据伤口愈合的情况决定注水时间和量,一般术后10~14天伤愈合良好即可开始注水,注水量为扩张器容量的10%左右,2~3天注射1次,持续4~8周。
注水时必须密切观察皮肤张力和患者对胀痛的耐受程度,根据情况决定注水量。
注水后要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血运的情况,患者有无剧痛,能否耐受,扩张器有无外露,皮肤有无裂开,扩张器各部位有无漏水[5]。
2.2.5 外置注射壶的护理:术后3~4天换药时观察局部情况,更换包绕注射壶的碘伏纱布。
注水期间外置的导管及注射壶每日用75%的酒精环形消毒,防止感染[5]。
2.3出院指导:对于实施中厚皮片修复患者,辅助应用抗瘢痕药物及佩带弹力织物,可预防及冶疗增生性瘢痕,告知患者及其亲属二期术后第10天始可做一些适当运动,但不能过于剧烈。
对于扩张器埋置、扩张皮瓣转移切除修复术患者,告知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如发现皮瓣发红或坏死应及时就诊,切不可自行处理;术后2周内不做剧烈的运动,以防止愈合的伤口有裂开和感染可能。
3 体会
通过对本组10例患者的成功治疗护理,笔者认为:巨痣面积较大,临床患者多因为痣位于体表暴露部位,影响美观求诊。
其外科治疗的主要不同在于创面修复方法:分次切除、游离植皮、皮瓣或
扩张皮瓣等[6-7]。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提供质地、色泽、厚度和感觉与受区匹配的额外皮趺,减少供区损伤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周期长,且常需2次的手术治疗,发生感染、切口裂开、血肿、扩张器外露和皮瓣坏死而导致失败,针对并发症产生原因做好临床护理和观察工作,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及手术外观效果。
[参考文献]
[1]lanier vc j,pickell kl,georgiade ng.conenital giant nevi:clinicaland pathological considera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1976, 58:48.
[2]neil rf,ronald r,james ab. ambularory serial excision of giant nevi[j].pediatr surg,1982,17:851.
[3]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8- 168.
[4] 尹英,郭红艳,厉婷,等.组织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
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7(24):742-743. [5] 臧妍,周琴,王一楠,等.小儿扩张器注射壶外置植入术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525-1526.
[6]段晨旺,赵穆欣,刘晓吉,等.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427-1428.
[7]韩军涛,王洪涛,朱雄翔,等.两步法修复颜面部巨痣一例报
道[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7):986.
[收稿日期]2012-02-09 [修回日期]2012-03-21 编辑/贺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