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43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第一篇: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骨科围手术期身心护理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
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
手术前护理一、评估全身情况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
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
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
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定义:围手术期——指病人入院后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时期,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围手术期的护理旨在加强手术前到手术后整个诊治期间病人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病人康复。
手术前期: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到将病人送至手术台。
手术期:从病人被送上手术台到病人手术后被送入恢复室或病房。
手术后期:从病人被送到恢复室或病房至病人出院或继续追踪。
骨科手术种类很多:骨创伤重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钢板螺钉、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关节手术: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脊柱手术:椎间盘摘除术、脊柱矫形术、椎管内减压探查、颈椎手术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神经血管探查修复术、骨肿瘤:肿瘤切除、瘤段肢体截除、骨移植、截肢术手术的类型大致分三类:1.择期手术:充分准备(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2.限期手术:一定时间内充分准备(手术迟早可影响治疗效果)3.急症手术:抓紧时间,重点的进行必要的准备,如骨筋膜室综合症、开放性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
<个别的不能准备如窒息> 争分夺秒。
一、术前的准备与护理:从住院病人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进入手术室时为止,这一时期为手术前期,这一时期的护理,称作手术前护理1、入院宣教●病房介绍●全身评估:心血管、肺、肝、肾、内分泌、血液、营养、免疫●术前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等●饮食营养●适应性锻炼:咳痰、床上二便、禁烟护理重点: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给予病人有关手术的心理支持,指导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2、术前准备:●个人卫生准备●备血、药敏试验●体温观察●备皮:●肠道准备:清洁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晚镇静3、手术日晨间护理:3.1、生命体征测量3.2、取出义齿、妥善保管随身物品3.3、排空膀胱、或置尿管3.4、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阿托品3.5、带入手术室物品要齐全4、急症手术准备:4.1、争分抢秒,迅速建立输液通道,纠正休克。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是指在手术治疗到出院的这段时间内,医护工作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分为术前、术后、术后恢复和出院期。
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要让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了解手术的经过和对生活的影响。
同时,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并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勇于面对手术。
术前准备包括完善术前检查、配血、皮试、监测生命体征和胃肠道的准备等。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监护、术后护理和术后宣教。
术后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护理要注意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等。
术后宣教要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训练。
在术后恢复阶段,要进行功能锻炼、物理康复、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等。
同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流程、健康宣教和功能锻炼,不适时进行随诊。
术前护理要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心电图、血细胞分类计数、血生化及出凝血时间,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
同时,要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便和大小便的练,以预防术后便秘和尿潴留等并发症。
呼吸评估在手术后显得尤为重要。
长时间麻醉和肺膨胀不全会导致胸廓形状改变,进而引起医源性血胸或气胸,从而损害肺功能。
此外,术后肺栓塞也需要引起注意,如呼吸短促、胸痛、血红蛋白减少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应该在术后72小时或更长时间内,每个值班班次都检查肺功能,以及时发现有关征象。
术后体位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全麻术后且尚未清醒的患者应该取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因呕吐而引起误吸进入气道。
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应该平卧6~8小时,以防止因脑脊液外渗而引起头痛。
四肢手术后,应该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位,肢体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便休息和促进肢体血供和静脉回流,从而消除水肿。
年老体弱术后无法下床活动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患者应该卧气垫床,术后4小时可以为病人翻身和按摩,以后每2小时翻身1次,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详细参考)
- 术前准备
- 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 安排骨科手术前的必要检查,如X光、CT扫描等。
- 评估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包括麻醉方式的选择、患者的心
理状况等。
- 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 术中护理
- 在手术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在手术室内保持洁净环境,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 配合医生操作,提供必要的器械和物品。
- 确保手术刀具的消毒和严格操作手术无菌原则。
-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等。
- 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 配合医生进行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疼药和抗生素,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预防感染。
- 应用适当的固定和支架,保护患者的手术部位。
- 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是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常规措施,具体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和医生的指导。
> 注意: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依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