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下第9课《图文并茂》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图文并茂课时 2-3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知识: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2.技能:学习用绘画表现自编故事的形式特点,通过创作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3.情感: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了解绘画故事的表现特点,感受真、善、美。
第二课时:绘画自编故事的创作特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选材、构思设计。
第二课时:构图与绘制教具准备各种材质和表现形式完成的范作数幅,相应的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可绘画的笔或白雪修正液,作业纸、彩色纸、胶棒、剪刀、KT板等课件内容 1.丰子恺漫画欣赏2.小故事片段配画,有单幅的、多幅的、连环的。
3.小朋友自编故事的配画作业4.学生作品分析“锻炼身体,暴走活动”5. 自编一个小故事,参考场景。
6. 用不同绘画形式创作的故事画。
教学评价 1.能否运用简练语言编写故事。
2.能否展开联想,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创新。
3.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活动一:“连连看”教师提供数张图片和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请学生根据文字找到相应的图画将它们连起来,并找出先后顺序将故事讲完整。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图文并茂》。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连一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图文并茂。
活动二:欣赏分析作品1.欣赏、分析作品(1)欣赏大师丰子恺的配文图画,体会其中的趣味性趣。
(课件1出示)提问:如果这些绘画作品没有配上文字,还会这么具有感染力吗?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故事画的魅力。
(2)欣赏不同种类的故事画。
(课件2出示单幅、连环故事画)(3)欣赏小朋友自编故事的配画作业。
(课件3出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画成故事画,同时故事画的材质和技法多种多样。
看了这么多的故事画,你有没有发现一幅好的故事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小组讨论)总结:一幅故事画应该包括三个主要元素:谁、在哪里、干什么(板书)2. 分析故事画的创作步骤:知道了故事画的元素,如果让你自编一幅故事画,应该按什么步骤进行呢?比如:咱们学校在上个星期天组织同学们参加了“锻炼身体,暴走活动”,在路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9课图文并茂》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图文并茂》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文并茂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指导、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图文并茂的设计思路,提高美术作品的表达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图文表达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图文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文并茂的设计原理,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提高美术作品的表达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文并茂的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图文结合,提高美术作品的表达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了解图文并茂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图文结合的技能。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图文并茂的设计思路。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作品图片、案例分析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优秀的图文并茂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图文结合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图文并茂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将文字和图像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文字制造,留意笔迹要工整,文字部分要简练,安排在画面的地位等。
设计意图:使先生明确绘画故事的完成过程。
经过欣赏也能够使先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进步去发掘素材的能力,开拓创作思想。
活动三:教师亲自示范,①选材构思
②文字表现③构图;
从环保的角度自创一幅画面,让先生本人观察。
给老师的画面进行评价点评并取名。
根据故事内容确定用大场面还是小场面表现,选择恰当的角度用铅笔定出环境中各景物的地位。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故事画的创作步骤。
2)故事中的环境背景要为主角服务,与故事情节有关,体现生动性。
3)人物与环境处理要得当,突出主体画面构图切忌平庸。
4.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小组代表解析作品,其他小组对此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绘画故事的创作要点,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故事,提高挖掘素材的能力,开拓创新思维。
】根据故事故事《狐假虎威》创作一幅配图。
学生能否熟练地使用准备的工具材料。
作品有创意,构图合理、画面完整,用色考究。
(优秀)第二课时活动一:图片引导,回顾旧知1欣赏教材中配文图画作品2.小组讨论并评析作品。
从故事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等方面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通过欣赏评价分析,让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趣味性有进一步的感受。
并且加深对图文并茂作品创作要点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3.展示源于不同类型的故事的创造创作草图请作者介绍创作过程,4.请同学对作品做出评价,教师从评价语言上给予提示构图、主题、色彩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力,为下一个环节的合作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5.小组交流各自的故事选材和构思设计、创作步骤。
①构思要从一天中发生的有意义学生说出作品的不同感受吗?作品描绘了什么?带着问题欣赏本环节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
学生能否熟练地使用准备的绘画工具能积极发言,主动参与,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优秀)表达不全面(良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9课图文并茂》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9课图文并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通过多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中往往过于依赖文字或图片,缺乏对图文融合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探索独特的图文结合方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绘画和设计能力。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
2.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图文结合手法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画纸、画笔、彩绘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相关图片和文字素材,用于学生实践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图文结合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种表现手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种创作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图文结合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启发。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实践。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图文结合方式。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9课图文并茂》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9课图文并茂》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图文并茂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文结合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视觉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多种表现手法,对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培养。
但同时,学生对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2.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多个图文并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2.实践训练法:提供一系列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文结合的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案例图片和素材。
3.绘画工具和材料。
4.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尝试将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应用到绘画作品中。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9 图文并茂(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文并茂的概念和应用场景2.学会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对图画的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技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会如何平衡图文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知活动一:谈论画面、图文以及图画•让学生浏览并欣赏几幅图画,当场发表自己对展示画面以及图画所想的描述。
•引导学生谈论画面与图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谈论图文并茂的概念。
3.2 新知讲授活动二:图文请参与1.老师让学生看几份关于美颜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一下自己在单纯文字和文字+图片阅读中的感悟。
2.让学生自主找一幅艺术作品,并让其对自己选择的作品进行评价、鉴赏。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包括但不限于画册、报纸、网络等。
3.请学生或许在4-5个组队4.组队完成笔记收集和分享5.让学生录制短时间内内个人对自己鉴赏得出的评价和理解,并分享给同内组的人。
•让学生表达自己看到的画面和自己的理解感悟,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
3.3 活动实践活动三:创作自己的图文并茂1.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主题,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2.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视角来阐述和呈现自己想要分享的事情。
3.学生反复练习,能够提高绘画技巧和图文编辑能力。
3.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老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
四、教学资源1.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材2.大量优秀的图文并茂的文章和图画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语言艺术和图文并茂的能力。
2.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