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93.14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3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
结果:社区护理后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血压平均下降。
结论:社区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控制老年高血压,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将会呈现上升趋势。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中的3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从我区卫生服务站运用老年社区护理体系中的家庭访视、社区护理、随诊等方法把社区的3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护理对象。
男15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平均68.3±3.4岁,病程1~21年,患者中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4例、2级高血压患者17例。
1.2护理方法1.2.1降压护理老年人的血压有波动较大的特点,因此特别要注意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降压治疗期间,要每日测量血压数次,防止夜间血压下降过低。
我们选择每日的早上7点、中午12:30、下午16:00三个时间点测量血压。
而且我们还注意到,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为了防范于未然,护理上应高度警惕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的眩晕,患者在起床、排便、洗漱、外出检查、治疗时应由护士协助陪同。
当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预警”信息时,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及时卧床休息,并与医生取得联系,准备好急救药物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老年高血压护理的质量。
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之间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护理过程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呈现出了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并且患者的血压水平波动极大,并发症种类多并且复杂。
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护理的全方位与个性化,要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护理,另外还应该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论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较好的帮助患者减轻高血压症状以及并发症,从而提高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延长寿命。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体会;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9-02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患有此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会对各种器官产生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
高血压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较高,成为诱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1],也应该及时的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分析老年高血压患病的特点,做好高血压的护理和防治。
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之间共收治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过较好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共有105例。
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2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为(68.9±8.3)岁。
高血压的具体情况为单纯性收缩压升高、混合型血压升高,分别有62例和53例,患者的并发症则主要表现在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肾衰竭等几个方面。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
2012-11-26T13:49:37.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 作者: 杨其兰 沈红梅
[导读]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杨其兰
沈红梅(安徽省淮南新康医院ICU 232001)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
,作为护理人员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
害,指导患者调节自身饮食结构,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以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护理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
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
≥90mmHg(12kPa)
者。老年高血压血压容易波动,易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
1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1
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
过低。
1.2
因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易引起高血压,因此外出检查、治疗均应有护士陪同。患者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是脑出血的
“预警”信号,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及时取得联系,准备急救药物和器
械,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2
高血压病人非药物治疗的护理
2.1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打太极拳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
功能状态,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血液的灌注
[2]。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
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住院治疗观察。
2.2
饮食
高血压病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查显示有58%患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咸、过肥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低钠饮食,防止体
重超标,因为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4]。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油腻和过甜食物,少量多餐,建立起合理的膳食习
惯,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
2.3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成分会刺激血管、心脏,使心跳速度过快、血管收缩,加速高血压形成和进展。长期酗酒,也会加速脂肪、胆固醇在血管里
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应严格控制烟、酒。
2.4
减轻体重
我国的一组队列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加1个单位,确诊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10‰,超重者(BMI≥24kg/m2)高血压发病率是非超
重者的
2~3倍[3]。因此减重可有效的防治高血压。
3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3.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 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应用时应注意观
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糖等变化,是否有心动过缓;如有异常,告知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2
用药注意事项 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的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
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老年病人服药后起床不宜太快
,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导致晕厥。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
伤。
4
心理护理
4.1
心理疏导
医护人员要做到以诚相待,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的危害、按时服药的必要性等。对待
患者周到热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在患者情绪不佳、态度很差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避免使患者受到刺激,消除
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患者的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对
于易激动的老年患者做好家属工作
,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4.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
5
健康指导
5.1
知识宣教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分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包括遗传、年龄等所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总外
周阻力升高、肾脏排钠能力减退等。外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嗜好烟酒、高盐饮食、消极情绪等。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
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5.2
用药指导
5.2.1
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避免选用可引发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或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跳减慢的药物;用量宜从控制血压的最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对血压增高已多年者,应以逐渐降压为宜。
5.2.2
遵守医嘱,坚持服药:据统计高血压病的服药率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者占5.8%。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
情况加强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不擅自停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正确调节药物用量,避免停
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出现高血压急症。
5.2.3
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用药。长期服药者一旦出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应及时通知医生护士。
5.3
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老年患者或家属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6
小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正确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
识,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提高
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
[2]
陈娴.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147.
[3]
王露燕.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进展[J],当代医学,2008,,14(1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