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淡水鱼可提供人类健康必需的脂肪酸*●鳙、鲢鱼提供健康所需脂肪酸
鲢、鳙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其肌肉中含有大量的n-6必需脂肪酸和抗动脉硬化的n-3系列脂肪酸。
浮游植物是脂肪酸的最初来源,而鱼类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中脂类的影响。
如果在鲢、鳙鱼中能将饵料中的18碳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并延长为20碳和22碳去饱和脂肪酸。
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富含20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草鱼、鲤鱼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试验证明:常食鲢、鳙鱼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预防动脉硬化,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鳙鱼头豆腐汤能健脑
鳙鱼头豆腐汤,不仅汤浓味鲜,而且食之对补脑益寿颇有好处。
常喝鱼头豆腐汤之所以能健脑,关键在于鳙鱼头和嫩豆腐均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二者均含有丰富的健脑物质-卵磷脂,该物质可增加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人变得聪明。
营养学家对鳙鱼头做过化学分析,表明鳙鱼头是众多鱼头中
的上品,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的发育极为重要,可增进大脑细胞活跃,使判断力增强。
因此,常吃鳙鱼头豆腐汤不仅可以健脑,而且中老年人常吃还可延缓脑力衰退。
*●吃鱼吃出健康来
鱼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人们爱吃鱼,但鱼的种类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淡水鱼的保健功能。
鳙鱼,有暖胃养血、祛头风、益脑髓之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及风邪所致的头晕眼花和产后头痛、头晕有一定的疗效。
摘要:从必需脂肪酸种类、对鱼类的影响、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状况,以期为脂肪研究和合理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种类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脂类不仅是生物的能量储存库,而且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有密切关系;此外,脂类物质参与激素和维生素代谢,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调控功能。
鱼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鱼体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必须由外源供给补充。
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
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必须符合下列特定的分子构型:1)在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的二乙烯基甲烷链结构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2)双键必须是顺式构型;3)距离羧基最远的双键,应在由末端-CH3数起的第六与第七碳原子之间。
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不能由动物自己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中提供。
鱼虾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饲料中吸收,但鱼虾具有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为同系列更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1.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大多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
一般鱼体本身只能合成n-7、n-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能合成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因此,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
鱼类生存和生长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
不同脂肪酸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有关。
温水性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与冷水性鱼类差别很大,冷水性鱼类需要的n-3序列数量>n-6序列的数量。
虹鳟饵料中添加C18:3n-6或C18:3n-3,会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
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1. 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特征: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α-亚麻酸、γ-亚麻酸和δ-亚麻酸组成,其中α-亚麻酸占比最高,约为50%,γ-亚麻酸约占30%,δ-亚麻酸约占20%。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硬脂酸和硫辛酸等。
2. 海水仔稚鱼对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海水仔稚鱼对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需求量很大,这类脂肪酸在海水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研究,海水仔稚鱼摄食的饲料中,n.6系列HUFA的比例应达到8%以上,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此外,海水仔稚鱼对n.3系列HUFA的需求量也很大,其饲料中n.3系列HUFA的比例也应该达到8%以上。
研究表明,海水仔稚鱼对n.6系列HUFA的需求量比对n.3系列HUFA的需求量要高,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优先考虑添加n.6系列HUFA。
3. 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技术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技术主要有植物油氧化、酶催化氧化、热裂解和烷烃氧化等四种方法。
植物油氧化是一种常用的生产技术,它利用高温、高压和高浓度的氧气,将植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氧化成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肪酸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酶催化氧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技术,它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植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氧化成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肪酸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热裂解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生产技术,它利用高温将植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肪酸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烷烃氧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技术,它利用高温、高压和高浓度的氧气,将烷烃中的饱和脂肪酸氧化成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肪酸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4. 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前景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应用前景。
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在深入探讨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水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存环境。
海水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类鱼类,它们通常需要应对海洋环境的高盐度、低温度和高渗透压等特殊条件。
这些特殊环境对海水鱼类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其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和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必须通过饮食摄取。
而在海水鱼类中,它们通常具有较少的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这也是因为它们的食物链通常包括了其他含有更多必需脂肪酸的生物。
而这也导致了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相对较低的特点。
尽管如此,海水鱼类中的一些特定种类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
这一点关系到它们在海洋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研究表明,一些深海鱼类和北极鱼类在合成必需脂肪酸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这也与它们生活环境中更加严峻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养殖过程中,适当的饲料添加和环境条件控制也能够提高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合成能力,从而改善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总结回顾而言,海水鱼类在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尽管大部分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合成能力相对较低,但也有一些特定种类具有较高的能力,而这一点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对于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合成能力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个人观点方面,我认为对于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合成能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合成能力,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生理特点和适应性机制,也可以为海水鱼类的养殖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您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和灵活地了解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同时也对其研究和应用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按照您的要求撰写的关于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一、脂肪酸是什么脂肪酸(Fatty Acids)又被称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是指长链的脂肪结构中氢原子(H)的键全部被氢化,C—C 键上部分(2~4个)可以被双键结构所取代,形成双不饱和脂肪酸(Diunsaturated fatty acid)或有三个及以上双键取代部分则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脂肪酸,它们也是碳氢化合物。
从化学角度说,脂肪酸是一类主要由C、H、O等元素合成的高级衍生物,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也是包含在其中的一种,其具有低脂肪含量,低热量,脂肪的合成和分解等特点。
二、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海水仔稚鱼是一种水产品,其体内含有丰富的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其中包括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比如α-亚油酸、二十五碳六烯酸、二十七碳八烯酸等。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因为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多种生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包括α-亚油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二十五碳六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七碳八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人体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称为亚油酸(Omega-3 fatty acid)。
1、α-亚油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α-亚油酸是亚油酸的主要成分,也是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其在维持活动的脂质交换,和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α-亚油酸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两类酶,称为α-酰辅酶A和氧化脂肪酶。
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鱼类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也是人们摄入各种营养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研究鱼类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1. 鱼类需要的营养素鱼类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蛋白质是最基本的营养素,也是鱼类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2. 鱼类蛋白质的需求鱼类蛋白质的需求量取决于鱼类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
一般而言,人工饲养的鱼比野生鱼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鱼类的需求也和蛋白质质量有关,高质量的蛋白质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满足鱼类的需求。
3. 鱼类脂肪的需求鱼类脂肪的需求主要取决于鱼种和生长阶段,但一般而言,成年鱼需要的脂肪比幼鱼更多。
此外,鱼类的脂肪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脂肪酸比例,包括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由于人工饲养和野生环境条件的差异,饲养鱼和野生鱼脂肪酸比例也存在差别。
4. 鱼类核酸的需求鱼类核酸的需求主要为DNA和RNA,两者由多种核苷酸组成。
鱼类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核酸。
此外,还有一部分核酸被用作维持机体功能,这部分核酸的需求量相对较低。
5. 鱼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鱼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量和人类类似。
其中,维生素A、D、E和k为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为水溶性维生素。
鱼类对于微量元素,例如钙、磷、镁、钾、铁、锌、铜、锰、硒等等都有需求。
6. 研究进展目前,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研究发现,鱼类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环境、生长阶段、饲料成分等因素有关。
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鱼类进行了营养需求研究,目的是为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为了更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配方饲料,以提高鱼类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此外,饲养环境的改善也能够改善鱼类的食欲和健康状态,进而促进鱼类生长。
在野外环境下,鱼类通过摄食不同生物,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来源摄入营养素对于鱼类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鱼类的摄食行为和摄食习惯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鱼类营养需求的来源和摄入方式,为饲养鱼类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
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表1. 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鱼体重(g 投饲率(% 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7-15 2.0 41.7 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0.14~0.2 - 41~43 Dabrowski(19772.4~8.0 7.0 22.8~27.7 林鼎等(19801.9 3~4 48.26 廖朝兴等(19873.7 3~4 29.64 廖朝兴等(198710.0 3~4 28.20 廖朝兴等(1987<50 - 35-36 赵库和杨春富(200050-100 - 31-32 赵库和杨春富(2000100-125 - 28-30 赵库和杨春富(20007.4 2.5~3.0 39.3 刘永坚等(20043.27 3~4 29.97 蒋明等(2004以上所获得的草鱼对蛋白质需要量仅仅是粗蛋白的需要量,而且实验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饲料蛋白源不同及其氨基酸组成不同、受试鱼的大小、年龄、实验条件以及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营养与需要研究进展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营养与需要研究进展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营养与需要研究进展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必需脂肪酸’())*+,-./0.,,1.2-34(567是指那些动物生长所必需,但动物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不能满足动物生长所需,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来看,(56均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89/1:+).,:;.,*30.,,1.2-348?@>?=>?!=7链节;"双键必须是顺式构型;#距离羧基’=>AA?7最远的双键应在由末端甲基数起的第$个和第B个碳原子之间。
但大量研究表明,水产动物与陆生动物所需的(56有很大差别。
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可自但不能合成+=身合成+=B和+=C系列8目前一般认为,亚油#和+=$系列8酸’%&D!+=$7、花生四烯酸’66,!"DE+=$7等亚麻酸’%&D#+=#7、二十碳五+=$系列的8烯酸’(86,!"DF+=#7和二十二碳六烯酸’G?6,!!D$+=#7等+=#系列的8但因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56。
中的水产动物所需(56因种类而异。
%%H%所需(56种类淡水鱼根据对虹鳟、鲤鱼、鳗鱼和罗非鱼等的研究资料,认为淡水鱼的(56有E种:即%&D!+=$、%&D#+=#、!"DF+=#和!!D$+=#。
但对不同的鱼来说,这E种(56的添加效果却有所不同。
虹鳟是冷水性鱼类,研究表明,+=#8’!"碳7或!!>的8即主要需要具有与陆生动物相类似的(56需求,&&&&&&&&&&&&&&&&&&&&&&&&&&&&&&&&&&&&&&&&&&&&&“养牛一两头,花钱不用愁,养牛三四民流传说:我国是世界养牛大国,牛数量已达%H%亿头,小康路上走,养牛五六头,娶媳盖高楼,养牛八九头,小康在招手。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
赵振山;高贵琴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1996()12
【摘要】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赵振山武汉洪山区水产局高贵琴必需脂肪酸(EFA)是指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一、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1.常见脂肪酸的种类脂肪的化学结构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鱼类;脂肪酸;营养;生长发育
【作者】赵振山;高贵琴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洪山区水产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反刍动物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进展 [J], 郑伟;王勇;王慧媛;刘艳丰;侯广田
2.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J], 唐威;赵玉蓉
3.海水鱼类亲体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进展 [J], 彭士明;李云莉;施兆鸿;高权新;张晨捷;王建钢
4.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与需要的研究进展 [J], 王吉桥;张欣;刘革利
5.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J], 母昌考;王春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8卷第3期2009年3月水产科学FISH ERIES SCIENCEVol.28No.3Mar.2009大黄鱼鱼种阶段脂肪酸组成研究张 薇,徐善良,沈 勤,严小军(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对人工培育的90-180日龄的大黄鱼鱼种,用GC/MS 法分析比较了其肌肉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肌肉和肝脏分别检出脂肪酸25种和42种。
试验结果表明,7—10月,肌肉中的脂肪不断积累,而肝脏中则保持相对恒定,且是肌肉的1.7~3倍;2种组织中均以C16∶0(棕榈酸)含量最高,其次为C18∶1(油酸);肝脏中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SFA )为主,SFA 的平均含量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 )的4倍,而肌肉中的SFA 平均含量则与PU FA 基本相当;花生四烯酸(AA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 HA )及亚油酸(C18∶2)等n 23和n 26系列的PU FA 在肌肉中含量更高;大黄鱼鱼种首先利用肌肉组织中以C16∶0为主的十八碳以下的SFA 作为能量来源,而不轻易动用肝脏贮藏的能量。
通过与幼鱼和成鱼比较可知,随着鱼体的成长,其脂肪酸种类不断丰富,组成也更趋合理。
关键词:大黄鱼;鱼种;肌肉;肝脏;脂肪酸中图分类号:S965.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111(2009)0320117205收稿日期:2008206216; 修回日期:2008208205.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 T0734).作者简介:张薇(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鱼类早期营养;E 2mail :t hat sea @.通讯作者:徐善良(1962-),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鱼类早期营养与活饵料培养;E 2mail :xushanliang @ 近年国内外有关鱼类脂肪酸营养的研究表明,海水硬骨鱼类需要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 23HU FA 是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1]。
鱼类中的脂肪酸比例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食品的选择也变得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因素。
鱼类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以及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鱼类中的脂肪酸比例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鱼类中的脂肪酸比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类食品。
一、鱼类脂肪酸概述鱼类脂肪酸是指存在于鱼类体内脂肪组织中的一类化合物。
脂肪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体内重要的构成物质。
鱼类脂肪酸按照是否属于人体必需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ω-3和ω-6两大类。
二、鱼类中的脂肪酸比例1. ω-3与ω-6比例ω-3和ω-6脂肪酸在鱼类中的比例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方面,人体无法自行合成ω-3和ω-6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另一方面,这两类脂肪酸对于人体的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
ω-3脂肪酸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减少血液黏稠度等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而ω-6脂肪酸则在人体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鱼类中的ω-3与ω-6脂肪酸比例应该在1:1至1:4之间较为理想。
2. 不同鱼类的脂肪酸比例不同种类的鱼类含有的脂肪酸组成也有所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深海鱼类如鲑鱼、秋刀鱼、沙丁鱼等富含ω-3脂肪酸,其ω-3与ω-6比例较高,有利于人体健康。
而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鱼如鲤鱼、鳜鱼等则含有较高的ω-6脂肪酸。
因此,在选择鱼类食品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比例的鱼类。
三、鱼类脂肪酸比例与健康关系1. 心血管健康适当增加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这是因为ω-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
而过高的ω-6脂肪酸摄入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免疫调节适当摄入ω-3脂肪酸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而过高摄入ω-6脂肪酸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容易引发过敏、炎症等问题。
摘要:从必需脂肪酸种类、对鱼类的影响、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状况,以期为脂肪研究和合理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种类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脂类不仅是生物的能量储存库,而且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有密切关系;此外,脂类物质参与激素和维生素代谢,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调控功能。
鱼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鱼体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必须由外源供给补充。
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
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必须符合下列特定的分子构型:1)在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的二乙烯基甲烷链结构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2)双键必须是顺式构型;3)距离羧基最远的双键,应在由末端-CH3数起的第六与第七碳原子之间。
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不能由动物自己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中提供。
鱼虾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饲料中吸收,但鱼虾具有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为同系列更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1.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大多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
一般鱼体本身只能合成n-7、n-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能合成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因此,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
鱼类生存和生长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
不同脂肪酸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有关。
温水性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与冷水性鱼类差别很大,冷水性鱼类需要的n-3序列数量>n-6序列的数量。
虹鳟饵料中添加C18:3n-6或C18:3n-3,会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
而且同时使用这两种脂肪酸比单独使用促生长效果更好。
鲤鱼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饲料的1%。
鳗鲡与虹鳟和鲤鱼一样需要必需脂肪酸。
鳗鱼丽添加C18:3n-3后生长显著改善,这与虹鳟相似。
添加C18:3n-6和C18:3n-3有相加效果,这与鲤鱼相似。
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饵料的5%左右[1]。
德国柏林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1]对虹鳟幼鱼投喂富含十八碳三烯酸(1 8:3n-3 )、十八碳四烯酸主要是廿二碳六烯酸 (22:6n-3 )的商品饲料,证实廿二碳六烯酸是虹鳟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
刘玮等[2]认为团头鲂必需脂肪酸除n-3HUFA之外,还应包括18:2n-6和8:3n-3;团头鲂的18:2n-6的需要量比18:3n-3的量要大;在18:2n-6和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2.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鱼类不同的生发育阶段,对脂肪酸的需要不同。
真鲷等海产鱼仔、稚鱼必须直接摄取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饵料才能生长发育[3]。
刘镜恪[4]等发现n-3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都有重要影响。
高淳仁[5]等认为,n-3HUFA为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而其中 EPA和 DHA对海水鱼类生长、存活、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不同种类的海水鱼类对 n-3HUFA的需求量略有不同,而饵料中 EPA与DHA的比例也是影响海水仔、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海水鱼类对不同脂型的脂类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不同。
在鱼类繁殖期间,鱼类需要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数量大于n-6系列的数量,尤其是雌鱼。
3.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鱼类对必须脂肪酸的需要量依鱼的种类而不同。
温水性的鲤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比冷水性鱼类低,但也会出现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给斑点叉尾?投喂含7.6%的鱼粉并添加0,1.5,3或6%的鱼油饵料:当油鲱鱼油添加量达3%时,鱼的增重明显增加;当鱼的饵料含有6%鱼油时,鱼的增重下降。
随着油鲱鱼油含量的增加,鱼的总干物质重量和脂肪增加,蛋白质量下降。
从全身组织极性脂质的脂肪酸成分看,基于20:3n-9和22:6n-3脂肪酸的比率,添加1.5%的油鲕鱼油足以满足斑点叉尾?鱼苗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从研究结果看,没有鱼油含有鱼粉的饵料不能满足斑点叉尾?鱼苗对n-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饵料中必须有含n-3脂肪酸的物质以满足对必需脂肪的需要。
含有鱼粉但不添加鱼油的实用饵料不能保证鱼的增重最大,而且从全身极性脂中脂肪酸成分看也不能满足斑点叉尾?鱼苗对n-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6]。
究人员发现,鲑科鱼类的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对18:3必须脂肪酸的需要量为1%,9.5%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满足其最佳生长所需。
加利福尼亚鳟对20:5ω3和22:6ω3的需要量高于其他鱼类。
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鲤和斑点叉尾回均需1~2%的脂肪酸,0.5~1%的必须脂肪酸也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需要1%的18:2ω-6或20:4ω-6脂肪酸。
海水鱼类的巨欧洲鲆的最佳生长需要2%的必须脂肪酸[7]。
刘玮等[8]认为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为8.8%,此时,草鱼的相对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换率最高而饲料系数最低,与毛永庆等[9]报道的8%比较相近。
但与岳文雍[10]报道的3.6%最适含量相差较大。
季文娟等[11]认为在饲料中添加0.6~2.4%的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提高牙鲆幼鱼的日增重率和饵料效率。
曹俊明等[12]发现向饲料中添加1%的亚麻酸(18:2n-6)和1%亚油酸(18:3n-3)或的1%18:2n-6和0.5%的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降低草鱼肝胰脏的脂肪含量和升高内脏的脂质水平。
赵振山[13]等认为鱼类需要的EFA占饲料的0.5%~2%之间。
周景祥等[14]综合国内外对鱼类必需脂肪酸研究的结果,认为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占饵料的0.5%~5%之间。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鱼类对脂肪的需求有一定的范围,适量的脂肪能促进鱼类的生长,脂肪过多则会造成浪费,甚至还会导致脂肪肝等一系列营养性疾病。
同时,肉食性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要大于其它食性的鱼类。
4.饲料对必需脂肪酸鱼类的供给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适宜,能大大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
鱼体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明显受所摄食饲料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模式的影响,饲料脂质的脂肪酸组成模式越接近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所摄取的食物的脂肪酸组成模式,它的促生长效果越好,饲料效率越高。
鱼体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易受饵料组成的影响,淡水鱼比海水鱼受饲料影响程度更大。
季文娟[11]认为鱼油和豆油是黑鲷幼鱼配合饲料中可选用的最佳脂肪源,同时促生长效果和饲料效率较高的豆油和鱼油分别含有较高含量的亚麻酸C18:3ω-3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
刘洪杰等[15]发现牙鲆幼鱼对饵料中的n-3不饱和脂肪酸利用率随含量其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5.鱼类必需脂肪酸缺乏症鱼类因从饵料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的量不足而表现出的各种生长异常,称为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必需脂肪酸缺乏,将导致一系列的营养缺乏症。
Castell等[16]投喂缺乏必需脂肪酸的饵料饲养虹鳟,一个月后虹鳟表现出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低,严重时引起鳍糜烂、心肌炎症、休克等症。
此外还表现为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整个鱼体含水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减少,死亡率升高。
再投喂给虹鳟n-3缺乏的饵料(存在n-6情况下),还会出现鱼昏厥或震惊综合症。
必需脂肪酸缺乏还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尤其对仔稚鱼影响较大。
香鱼和真鲷的仔鱼饵料中如果缺乏EPA、DHA,则鳔发育不完全,脊椎侧凸。
青鱼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低下,并出现竖鳞、眼球突出、鳍条充血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其它鱼类身上也会出现,Watanabe[17]证明了虹鳟和真鲷在缺乏EFA的饲养条件下,产卵量和孵化率都比对照组低,而且真鲷的卵和仔鱼畸变率很高。
曹俊明等[18]发现草鱼全鱼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未表现出因饲料脂质不同而引起的明显差异,但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却因向饲料中添加亚油酸、亚麻酸和n-3HUFA而显著降低,表明草鱼的必需脂肪酸有降低肝脏脂质含量的作用,可能在防治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鲑鱼[19]也有试验结果表明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肝脏中脂质的积累。
虹鳟和真鲷在缺乏必需脂肪酸的饵料饲养条件下,产卵量和孵化率都比不缺乏必需脂肪酸的低,而且真鲷的卵和仔鱼的畸变率很高[20]。
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时,虹鳟肝胰脏脂质含量增加、肝胰脏相对重量增大,表现出“脂肪肝”症状[21]。
鱼类对必须脂肪酸的需要量依鱼的种类和发育阶段而不同,如果添加量过多,不仅造成浪费,还容易引起鱼类脂肪肝病,长期添加不足,则容易引起缺乏症,实际生产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合理添加。
参考文献:[1] 任唯贤译. 虹鳟需要哪种脂肪酸[J]. 饲料研究,1999,3:42.[2] 刘玮,戴年华,任本根,等.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团头鲂稚鱼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1997,1(s):44~48.[3] 何志辉,姜宏,姜志强,等 .蒙古裸腹/?作为海水鱼苗活饵料的试验 [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7,(4):1~7.[4] 刘镜恪,雷霁霖.活饵料中n-3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1998,19(2):15~18.[5] 高淳仁,雷霁霖.海水鱼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研究概况[J]. 海洋水产研究,2000,21(3):72~74.[6] 方春林译自《THE PROGRESSIVE FISH -CULTURIST》 1991,53(3).江西饲料,1999,6:3~7.[7] 任唯美译自英《水产养殖文摘》.1997,14(1)齐鲁渔业,1998(4):25.[8] 刘玮,任本根.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J].江西科学,1995,13(4):219~223.[9]毛永庆,蔡发盛,林鼎.幼鲩(草鱼)对蛋白质、糖、脂肪、无机盐和纤维素日需量的研究[J].鱼类学论文集(第四辑),1985:81~92.[10] 岳文雍.饲料中脂肪含量对草鱼生长的影响[J].淡水渔业,1985,(6):11-14.[11] 季文娟.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黑鲷幼鱼生长和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海洋水产研究,1999,20(1):70~74.[12]曹俊明,刘永坚,劳彩玲,等.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组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7,9(3):36~44.[13] 赵振山,高贵琴.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1996(12):12~15.[14] 周景祥,黄权,吴莉芳,等.水产养殖鱼类脂肪酸组成及需要[J]. 中国饲料,2000,3:19~20.[15]刘洪杰,毛兴华.牙鲆幼鱼对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及与生长关系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9,30(3):238~244.[16] Castell JD,Sinnhuber RO,WalesJH,LeeJD.Essential fattyacids in the diet of rainbow trout(Salmo gaidneri):Growth,feedconversion and some gross deficiencysymptoms.J.Nutr,1972a,102:77~86.[17] Takeuchi T,Watanabe T.Effects of various 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 on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ainbow trout,Salmo gairdneri,Onchorychusketa.Bull.Japan.Soc.Sci.Fish.,1982,48:1745~1752.[18] 曹俊明,田丽霞,陈竹,等.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6,24(S): 50~54.[19] Takeuchi T,Watanabe T,Nose T,Requirement for essentialfatty acids of chum salmon(Oncorhychus keta) in fresh waterenvironment.Bull.Japan.Soc.Sci.Fish,1979,45:1319~1323.[20] 周景祥,黄权,吴莉芳,等.水产养殖鱼类脂肪酸组成及需要[J]. 中国饲料,2000,3:19~20.[21] Takeuchi T, Watanabe T, Effects of various 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 on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Onchorhychus keta. Bull. Japan. Soc. Sci. Fish.,1982,48:174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