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选择题模拟预测专练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16)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可用于纸浆漂白,表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 3e— =Fe3+C.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答案】D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中: Na+、Al3+、SO42-、Cl-B.pH=7的溶液中: K+、Na+、A1O2-、CO32-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D.()W K c H+=1X10-13m ol/L的溶液中: NH4+、Ca2+、Cl-、NO3-【答案】D3、有一混合固体,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若干种: K2CO3、 Mg(NO3)2、 Ba(NO3)2、 NaHCO3,①将混合固体溶于水,产生沉淀甲,过滤,取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 AgNO3溶液,过滤,取滤渣。
③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得沉淀乙。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 B.Mg(NO3)2一定存在C.NaHCO3一定不存在 D.沉淀甲一定为混合物【答案】A4、向25mL12.0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A.3.2g B.6.4g C.12.8 g D.19.2 g【答案】B5、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5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答案】C6、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B.氯水、王水是混合物,铁粉、漂白粉是纯净物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2H5OH 是非电解质D.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答案】D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髙的是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答案】B【解析】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增加,浓度偏高,B正确;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
3、向含有5×10-3molHIO3 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继续通入H2S,溶液的蓝色褪去,则在整个过程中()A.共得到0.96g硫 B.通入H2S的体积为336mLC.碘元素先被还原后被氧化 D.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 N A【答案】D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氧化性的是()A.漂粉精用于消毒游泳池水 B.SO2用于漂白纸浆C.Na2S用于除去废水中的Hg2+ D.FeCl2溶液用于吸收Cl2【答案】A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B.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离子半径:X<Y<Z<WD.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答案】D6、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离子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所包含的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最小B.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D.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个小黑点都表示一个电子2.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A.3s23p3B.4s2C.4s24p1D.3s23p5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4.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A.n s2n p3B.n s2n p5C.n s2n p4D.n s2n p65.具有下列能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两种原子的能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图:B.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C.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区元素D.钠原子由1s22s22p63s1→1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7.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I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下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B.乙的化合价为+1价C.丙不可能为非金属元素D.丁一定为金属元素8.根据下列5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 mol-1)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可能正确的是A.QCl2B.RClC.SCl3D.TCl9.根据泡利的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交错”现象,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是:n s<(n−3)g<(n−2)f<(n−1)d<n p(n 为能层序数,g能级中有9个轨道)。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离子反应冲刺预测练(一)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答案】B【解析】A、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钠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说法正确;B、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说法错误;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故说法正确;D、氟化氢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以刻蚀玻璃,故说法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D【解析】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与某些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是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单质和水,表现氧化性,A错误;B、NH4HCO3用作氮肥是因为其中含有氮元素,易被农作物吸收,与热稳定性无关,B错误;C、Fe2(SO4)3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净水,C错误;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
答案选D。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B【解析】A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 、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D 、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4、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解析】硅胶、植物纤维均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所以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 、D 项正确;无水CaCl 2具有吸水作用,而CaCl 2·6H 2O 无吸水作用,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项错误;P 2O 5具有腐蚀性,因此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项正确。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选择题精选试题(11)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g(HCO3)2、NaHSO3和(NH4)3PO4都是酸式盐 B.BaSiO3、HC1O4和Na2S都是强电解质 C.蛋白质溶液和淀粉溶液的分散质直径都小于1nm D.CH2Cl2、C6H6和CH4O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答案】B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时,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水 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答案】B 【解析】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得的溶液浓度无影响,选项A错误;B、用量筒量取
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B错误;C、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物质的量的浓度会有所增加,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选项C错误;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读数据偏大,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配制时浓度偏低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量变化进行计算。 3、已知Fe2+或I2能与H2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Fe2+:①H2O2+2Fe2++2H+=2Fe3++2H2O;②H202+2Fe3+=2Fe2++2H++O2↑。 I2:③H2O2+I2=2HIO;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①②可知Fe2+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根据反应①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性:H2O2>Fe3+ C.1molH20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反应④为2HIO+H2O2=I2+2H2O+O2↑ 【答案】C
4、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已知:KMnO4+ 16HC1=2KCl+5Cl2↑ +2MnCl2+8H2O,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三轮冲刺-----镁、铝、铁、铜仿真模拟训练一、选择题1、某铁的氧化物(Fe x O)1.52 g 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 2,恰好将Fe 2+完全氧化。
x 值为( ) A .0.80 B .0.85 C .0.90 D .0.93 【答案】A【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Fe x O 被氧化为Fe 3+转移的电子数和Cl 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标准状况下112 mL Cl 2转移电子数为0.01 mol 。
则有:1.522=0.015616x x x⨯⨯+(3-),解得x =0.8。
故选项A 正确。
2、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 .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B .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 .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D .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答案】D【解析】A 项,虽然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根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特点,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二者分开,过滤得氧化镁固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铝加热可得氧化铝;B 项,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氢氧化铁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过滤,然后用盐酸分别溶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可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C 项,一个碱性氧化物,一个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得氧化铁固体和硅酸钠溶液,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将所得沉淀加热即可得到二氧化硅。
D 项,由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得到的沉淀又都溶于盐酸,所以二者不能分离。
3、下列有关CuSO 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Na +、4NH +、3NO -、Mg 2+可以大量共存B .通入CO 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 .与H 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 S 2−===CuS↓D 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2NH 3·H 2O===Cu(OH)2↓+24NH +【答案】A【解析】B 、无现象;C 、H 2S 不拆;D 、过量浓氨水反应产生2+。
三轮冲刺---硅酸、硅酸盐、无机非金属材料考前微测试一、选择题1.分别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生成不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的是()A.K B.稀盐酸 C.CaCl2溶液 D.KNO3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硅酸钠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A.K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与Na2SiO3溶液不反应,错误;B.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白色沉淀,硅酸能够溶于NaOH溶液,错误;C.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钙沉淀,硅酸钙不溶于NaOH溶液,正确;D.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KNO3溶液不发生反应,错误;故选C。
2.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普通玻璃、有机玻璃都属于硅酸盐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应用判断。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有机玻璃不属于硅酸盐,B错误;B、纤维素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纤维素硝酸酯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D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硅酸盐Na2Fe2Si3O10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a2O•2FeO•3SiO2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硅酸盐Na2Fe2Si3O10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a2O•Fe2O3•3SiO2,A项不符合题意;②水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B项不符合题意;③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C项不符合题意;④单质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D项符合题意。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B.氯水、王水是混合物,铁粉、漂白粉是纯净物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2H5OH 是非电解质D.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答案】D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髙的是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答案】B【解析】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增加,浓度偏高,B正确;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
3、向含有5×10-3molHIO3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继续通入H2S,溶液的蓝色褪去,则在整个过程中()A.共得到0.96g硫 B.通入H2S的体积为336mLC.碘元素先被还原后被氧化 D.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N A【答案】D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氧化性的是()A.漂粉精用于消毒游泳池水 B.SO2用于漂白纸浆C.Na2S用于除去废水中的Hg2+D.FeCl2溶液用于吸收Cl2【答案】A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B.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离子半径:X<Y<Z<WD.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答案】D6、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离子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
三轮冲刺化学能与热能仿真模拟训练一、选择题1.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O6(s)+80O2(g) 572(g)+52H2O(l)已知燃烧1 该化合物释放57H104出热量3.8×104 。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为()A.3.8×104 ·−1 B.-3.8×104 ·−1C.3.4×104 ·−1 D.-3.4×104 ·−1【答案】D【解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 1 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1 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104 ,则燃烧1 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为3.4×104 ,则得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3.4×104 ·−1。
2、22(g)2(g)2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Δ1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500℃、101下,将12(g)和0.5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2(g)2(g)23(g) ΔH 2·13(g)【答案】B【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B、根据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得:Δ1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选项B正确;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选项C错误;D、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完全,将12(g)和0.5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3(g),生成的3(g)没有1,放热,则500℃、101下,将12(g)和0.5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3(g)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2(g)2(g)23(g) ΔH <-2·1,选项D错误。
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选择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5%的乙醇常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
B.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作食品的增白剂
C.含氢氧化铝的药剂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D.硅酸钠可用作食品和药品的干燥剂
答案 C
解析 医用酒精浓度为75%(体积分数),A错误;SO2不能用于食品漂白,B错误;Al(OH)
3
能与胃酸反应且碱性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硅酸钠是一种矿物胶,有黏性,不
能用作干燥剂,通常用硅胶作干燥剂,D错误。
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
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 B
解析 A项氨水显碱性,腐蚀玻璃;C项醋只有酸性,无强氧化性;D项卤水主要成份为
MgCl2溶液;根据题述信息,可知“强水”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四个选项只有硝酸符合,
故选B。
3、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 C
解析 硅胶、植物纤维均是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A、D项正确;
无水CaCl2具有吸水作用,而CaCl2·6H2O无吸水作用,不可用作干燥剂,C项错误;P2O5+
3H2O===2H3PO4,而H3PO4既有酸性又有腐蚀性,因此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项正确。
4、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 D
解析 CuSO4·5H2O→Cu是由化合物转化成单质,肯定发生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铁矿石中的铁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炼铁时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烧结粘土
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的
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符合题意。
2
5、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气化、煤的干馏
B.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锈、食盐水导电
C.焰色反应、石油的裂化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煤的气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锈是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焰色反应
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项正确;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
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都是物理变化。答案选C。
6、现有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油脂的硬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 ⑤蛋白质的变性 ⑥橡
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③⑥
【答案】B
【解析】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
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是化学变化;油脂的硬化是将油加氢成为脂肪,是化学变
化;蛋白质的盐析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使固体析出的方法,是物理变化;蛋白质的变
性是化学变化;橡胶的老化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水和空气等作用,使原来的分子中有旧键的断
裂和新键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7、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
C.用糯米饭、酒曲等自制甜酒酿
D.用烧碱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A.向出现水垢的热水瓶中倒入
适量的食醋,其中醋酸能把水垢溶解而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用
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用糯米
饭、酒曲等自制甜酒酿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用烧碱清除炊具
3
上残留的油污,油脂在烧碱溶液中发生彻底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8、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据此你认为下列
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对空气进行降温加压 ②金刚石变成石墨
③NaCl熔化 ④碘溶于CCl4中
⑤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 ⑥电解熔融的Al2O3制取Al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②⑥ D.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的知识。①对空气进行降温加压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错误;②金刚石变成石墨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
变化,正确;③由于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断裂离子键,熔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但没
有新物质产生,错误;④碘是分子晶体,溶于CCl4 中破坏的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没有新
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⑤HCl溶于水电离出H +和Cl −,没有新物质产生,发
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⑥电解熔融的Al2O3制取Al,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正确;故选C。
9、下列颜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D.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辨析。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使溶液呈黄色,A
不符合题意;KI久置被氧气氧化为碘单质,使溶液显黄色,B不符合题意;氯水中含有的次
氯酸见光易分解,促使氯气和水的反应进行彻底,导致氯气量减少而变为无色,C不符合题
意;点燃氢气时温度高,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其燃烧的火焰呈黄色,这是物理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i→SiO2→H2SiO3→Na2SiO3
B.Al→Al2O3→Al(OH)3→NaAlO2
4
C.N2→NH3→NO→NO2→HNO3→NO2
D.S→SO3→H2SO4→SO2→Na2SO3→Na2SO4
答案 C
解析 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A项错误;Al2O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Al(OH)3,B项错
误;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NH3,NH3的催化氧化可生成NO,NO与氧气化合生成NO2,NO
2
溶于水生成HNO3,HNO3分解可生成NO2,C项正确;S不能一步反应生成SO3,D项错误。
10、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选项 W X
A 盐酸 Na2CO3溶液
B Cl2 Fe
C CO2 Ca(OH)2溶液
D NaOH溶液 AlCl3溶液
答案 B
解析 Fe与Cl2反应只能生成Fe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