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试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
(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城的壮观和新疆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积累文中描写景观的短语,会用“告诉”说句,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
一、复习检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出示课题)你们学得真好。
2.读词语游戏:出示苹果树,果子上有生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苹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苹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3.课件出示:北京、壮观、广场、非常、想念、升旗、天山、告诉、走出、天安门、小路。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
通过课前几分钟的激趣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
二、了解首都北京,理解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多想去看看,主要内容讲什么?齐答,揭开板书纸出示(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去看看。
)2、师创设情境:北京和新疆相距遥远,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两位小朋友要去玩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朋友的步伐,到北京和新疆去看一看吧!3.让我们一起开车到北京旅游吧!(出示山中藏生字,生认读出来)4、(北京到了)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1)我们先来到了万里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
通过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他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本课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学生: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说研究目标: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研究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说教法和学法: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研究,让学生学会合作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设置同桌合作、集体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合作研究,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过程:首先播放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激情导入。
然后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最后设置同桌合作、集体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合作研究,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认识生字,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山里的孩子住得离北京很远,他从未踏足过北京城。
但他听说在天安门广场上,有一场壮观的升旗仪式。
这让他非常向往,他多想亲眼看一看这场仪式。
让我们一起朗读,表达他内心的强烈愿望。
为什么这位孩子会说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因为他非常渴望去看升旗仪式,这种愿望在他心中非常强烈。
现在,我们一起练朗读,试着表达出“多想”的感觉。
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位孩子内心的渴望和向往。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11 说教材《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充满童趣和向往的课文。
本文语言质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山村孩子对遥远北京城的向往,以及城市孩子对美丽天山的渴望。
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词,会写要求写的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文中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孩子的愿望,体会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
12 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21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孩子的世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情。
122 朗读指导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13 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识字、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32 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和天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14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指导认读。
14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两个孩子的愿望,体会他们的心情。
144 朗读指导教师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示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145 识字写字重点讲解生字的写法和结构,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146 总结拓展让学生交流自己想去的地方,并说一说为什么。
15 说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
《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说课稿:1. 教学背景:《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祖国美丽风光的诗歌,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篇诗歌展开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美丽风光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朗读与理解。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4.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5. 教学过程:(1)导入:a.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学习诗歌:a. 自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
b.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内容,讲解生词生句。
c.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朗读练习:a. 个人朗读:让学生个人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
b. 集体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拓展活动:a. 绘画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展示。
b.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二、同步练习:1. 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诗歌中提到的美丽风光有:____、____、____、____。
A. 蓝天白云B. 绿水青山C. 雪花飘飘D. 鲜花盛开答案:B A D B2. 判断题:(1)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诗歌中的美丽风光是作者亲眼所见的。
答案:√√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诗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朗读节奏、语音语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精品教案)《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也许需要举行讲课稿编写工作,讲课稿有助于学生明白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讲课稿应该如何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讲课稿(精选5篇),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具人人都憧憬的地点。
本文以一具山村小孩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说述自个儿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青年儿童憧憬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依照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事情,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办法:经过朗读、看图等方式明白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采纳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明白。
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
然后经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明白。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憧憬之情,教学中经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如今谈谈我怎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很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非常自然地就咨询:“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啥想去这个地点看看呢?我紧抓那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办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咨询:“多想”啥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
读了课题后,你想懂些啥?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
提出的咨询题能别能自个儿解决呢?认真读读课文,试试自个儿行不好,好吗?学生非常想证明自个儿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精选3篇)《我多想去看看》篇1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十三个生字、两个偏旁“心、方”。
学会写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难点:是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教法、学法: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然后通过“吃水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指名2—4位)。
2、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出(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并组词、造句。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2我多想去看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材简析】《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课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
茫茫的大山阻挡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我”的情。
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一年级一班共有12名学生,个个聪明活泼。
对于语文的学习,他们大部分在幼儿园已有接触,有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认字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去学习朗读,自然背诵,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想、告、诉”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告诉、北京城”等词语。
②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并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①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②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读、自读、表演读、展示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我”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情感与态度方面:。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另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看天山,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认识足字旁,会写“广、会、门”等6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短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体会“多想看看”的情感.三、说教学重点重点:识字和朗读练习.难点:积累偏正短语,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得教学效果。
在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识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小口诀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情境演读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
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
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较浅显,在结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课伊始,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新疆和北京,然后通过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北京和新疆景点,简述了课文大概内容,从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并随之讲解题目中的生字“想"?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依据直观性的教学原则,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2我多想去看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通过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
第1 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
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
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想、告、诉、路、能”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看一看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经验,多种方法识字。
2、自由读、同桌读、比赛读、分组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感情。
3、欣赏北京、新疆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北京和新疆,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十三个生字、两个偏旁心、方。
学会写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难点:是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教法、学法: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然后通过吃水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指名2 4位)。
2、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出(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并组词、造句。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分清字形。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试讲稿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试讲稿1、导入之趣美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里?试着说1说:
我去过,那里有。
2.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很多。
你还想去哪里? 我还想去,那里有。
3.这是大家的欲望。
有两个小男孩,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愿,他们想去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1起走进《我多想去看看》,来了解1下他们的心愿。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想”:这是今天要学习的第1个生字,为何是心字底呢?
2、互助之和美
1.师范读,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也可小声跟读。
2.自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也能够请教学习火伴,注意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诞生字,画诞生词,学习火伴相互读1读、听1听,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3、展现之丰美
1.(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多种方式朗诵:
(1)指名读,其余学生做评委,如果正确,全部跟读两遍;如果毛病,及时纠正后再齐读两遍。
(2)开火车读。
(3)男女生赛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我抢我答。
3.游戏:摘星星。
(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
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
4、点拨之妙美
(1)读好句子,读懂句子
1.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还认识它吗?快来读读课文吧!
2.出示长句子,指点朗诵。
遥远的北京城,有1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1)读好短语:
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2)把短语放进句子,读好句子。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从天山到北京,相隔千山万水,如果坐火车就得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用1个词来讲,就是——遥远。
4.借助视频,理解“壮观”。
(1)播放视频,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2)看到广场上人隐士海,大家从4面8方来到这里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场面非常——壮观。
(3)给“非常”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4)再读短语:非常壮观壮观的升旗仪式
(2)了解首都北京
1.到北京去,除非看不可的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北京还有很多美景。
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1回导游,小朋友们,1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海公园,这里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全的皇家园林之1,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3)再来看看8达岭长城,它像1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你想说甚么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穷酷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5、指点写字
1.教师导学:书写“北京”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学习任务。
2.教师强调怎样记住“北”“京”各笔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学生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点。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甚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
集体展现,共同评价。
6、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2.带着满满的收获,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北京之旅。
下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坐上旅游大巴,沿着宽宽的公路,去游x。
同学们再见!
7、作业超市
1.正确、流利朗诵课文。
2.搜集天山的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下节课介绍x美丽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