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9、10教案(郑六春)
- 格式:pdf
- 大小:15.08 KB
- 文档页数:1
周易教学设计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经典之一。
它是由先秦时期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创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和卜筮文化的文化瑰宝。
周易被广泛应用于人生哲学、卜筮术和决策分析等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周易,本文设计了一套周易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周易基础知识概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周易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我们将讨论易经的起源、作者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引导学生了解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阴阳、五行等概念来解读八卦。
第二部分:周易的哲学思想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周易的哲学思想。
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易经中的关键概念,例如天人合一、阴阳互动和无极而太极等。
通过讨论这些思想,我们将帮助学生理解周易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和人生哲学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周易卜筮术介绍卜筮术是易经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周易卜筮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示范如何通过投掷三枚硬币或使用蓍草等工具进行卜筮,并解读卜筮结果。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卜筮术的神奇之处。
第四部分:周易与决策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周易如何应用于决策分析。
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并通过运用周易的思想和方法来辅助决策过程。
我们将介绍决策卦象的概念,并教授如何使用卦象为不同的决策问题提供指导。
第五部分:周易与人生哲学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周易与人生哲学的关系。
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重要问题,例如道德、命运和人生目标等。
通过对周易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将能够从易经的智慧中汲取灵感,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周易。
通过学习周易的基础知识、探索周易的哲学思想、了解周易卜筮术和应用周易于决策分析和人生哲学等方面,学生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和人生智慧。
[收稿时间]2020-02-09[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农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BUA2019JG006)。
[作者简介]李佳(1982-),女,北京人,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易学与教育。
通信作者:姜代勋(1978-),男,山东青岛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易学与教育。
[摘要]古代教育以“道”的传承为先,“业”的传授为次,而现代教育似乎反其道而行之,重“业”而轻“道”。
现代学生心理疾病及校园问题多发,可能均与现代教育忽视“道”的传授有关。
《易经》是研究天体运行规律进而引申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之理的古代哲学著作,向称百科之母、万事之则、群经之首、学问之宗。
《周易·大传》中举出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作为人在逆境中当坚持和奉行的德行,可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寓“道”的重要内容。
九卦对人的培养德才并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修养,对帮助一些学生克服心理疾病、缓解校园问题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要想在教学中娓娓“道”来,教师须怀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进取意志,不断增益学识和德行,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道理;教育;易学[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2-0146-032021年2University Education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学道习德的优良传统。
古代对教师的称呼有师长、夫子、师傅(父)、先生、教授等,表达了对教师地位、学识和文化底蕴等的认可和尊敬。
正是这些传道授业的教师,使中华文明得以兴盛、延续至今,如《荀子·大略》中所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指出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各种疑问的人。
古代教育经典著作《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即学“道”。
《周易》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主讲人: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胡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透彻理解《周易》乾卦的意思并培养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教授,让学生明白《周易》乾卦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达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②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2、透彻理解《周易》乾卦的意思并培养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电脑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迷信的事情?我们怎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迷信的事件或者活动?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周易》中关于国学的常识问题以及周易中表现出来的文明时代来临之际,当时人的智慧。
二、《周易》简介《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
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
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
《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
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而《易传》有十翼即:彖(tuan)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易经》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掌握《易经》的基本卦象和卦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略《易经》的哲学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0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易经》原著或相关教材3. 笔记本、纸笔等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一、导入1. 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案例引入《易经》的起源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易经》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概述1. 介绍《易经》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
2. 解释《易经》的“易”字含义,阐述其哲学思想。
3. 简述《易经》的六十四卦及其结构。
第二课时:卦象与卦辞一、卦象1. 介绍八卦的基本卦象及其象征意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卦象。
二、卦辞1. 解释卦辞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卦辞中的哲理。
2. 以实例分析卦辞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卦辞的智慧。
第三课时:六十四卦解析一、第一卦:乾卦1. 介绍乾卦的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乾卦的卦辞,引导学生理解其哲理。
二、第二卦:坤卦1. 介绍坤卦的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坤卦的卦辞,引导学生理解其哲理。
(以此类推,依次讲解第三至第六十卦)第十一课时:综合应用与讨论一、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与《易经》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卦象或卦辞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全班共同讨论。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易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其综合运用《易经》知识的能力。
周易第六十卦《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周易,积累文学常识,理清生字词,掌握重点字词并学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疏通文意,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节制,学会在为人处事中做到适度节制。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学会在为人处事中做到适度节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格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听过这样一句格言吗?幻灯片展示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恶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
”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两个学生站起来谈感想)教师明确:没错,就像每天都吃山珍海味一样,当一个人享受得太多时,就会慢慢地感到厌恶,感到没有快乐;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要珍惜生活赐予的一切,否则,就永远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周易》第六卦——节卦就是说这样一个做人道理的。
2、了解《周易》《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1],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2]。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易》第六十卦——节卦,看它是怎样阐述节制与做人的关系的。
【板书课题】3、听录音,理清生字词。
4、齐读课文5、梳通文意课文原文及译文: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不可以的,应当持正、适中。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译文:《象辞》说:《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坎(水)上为泽上有水之表象,象征以堤防来节制。
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的。
《周易》第9、10卦
封开县江口中学郑六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国学;2、简单了解《周易》的第9、10卦内容;3、学习《周易》第9、10卦;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公民道德修养。
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了解《周易》第9、10卦要旨,能流利背诵《周易》第9、10卦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国学课,什么是国学呢?老师认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学,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史的大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翻开我们的国学经典,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庄子》等无不闪耀着华夏祖先智慧的光芒,铸就了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
这些经典之作有的如浩荡奔流,告诉我们历史演变,有的像潺潺流水,给我们展示了生活实例,还有的仿佛丝丝细雨,沁透我们的心灵。
品读这些经典之作就如醇厚的香茗萦绕在舌尖,就如动听的乐曲回荡在耳边,久久不会消失。
所以,老师希
望这节课能够让大家初步感受国学殿堂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易》中的第9、10卦。
二、课前准备检测
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前搜集《周易》里第9、10卦的名言。
三、教师整体感知《周易》第9、10卦主要要旨
四、诵读知大意、品鉴得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面卦九(小畜)和卦十(履),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卦九(小畜)】
卦辞:耐心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初九:重复前面第三卦到第八卦这六个方面的做法。
九二:经过前面五个步骤有了一点积累,但还不够,带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创业。
九三:要注意有了钱财要避免出现矛盾。
六四:继续上爻说明,互相信任不要有患得患失与互相戒备的心理。
九五:要与人共同富裕,不能独自享受富贵。
上九:物质条件满足了,但要有高尚的德行来承载,如果没有足够的德行就需要修身。
古
语讲“富不过三代”就是没有足够的德行来承载。
【卦十(履)】
卦辞:有了小的积累也要小心谨慎的做事。
初九:首先要端正心态,这样去做才不会有危险。
九二:在顺境中也要保持好冷静的头脑。
六三:处在逆境中的时候不能强求盲目做事。
勇猛顽强的人等待时机一定会被有作为的君
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