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 第 2 课时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2
1.2认识毫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1.2 认识毫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章,主题是“认识毫升”。
我们将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入毫升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毫升作为容积单位来测量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学会使用毫升作为单位来测量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3. 能够将体积单位从升换算成毫升,反之亦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毫升的概念,以及如何将体积单位从升换算成毫升,反之亦然。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毫升单位进行实际的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量筒和滴管,用于测量不同容器的体积。
2. 实物模型,如水果和液体瓶子,用于实际测量和估算。
3. 练习题纸和笔,用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你有一瓶500毫升的饮料,你想要将它分成两个250毫升的杯子,你该如何操作?”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毫升的概念,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并通过示例来展示如何使用毫升作为单位来测量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3. 实践:学生们将分组进行实践,使用量筒和滴管来测量不同容器的体积。
他们会亲自动手操作,记录测量结果,并互相交流分享。
4. 练习:在实践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或者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不同的容器中,然后换算成升或毫升。
六、板书设计1. 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1升 = 1000毫升2. 测量和估算物体体积的方法:使用量筒和滴管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3. 练习题的解答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饮料瓶的容量是500毫升,如果你想要将它分成两个250毫升的杯子,你该如何操作?2. 计算一个苹果的体积,并将结果换算成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毫升》二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毫升》的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毫升单位,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毫升这个单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毫升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毫升单位,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毫升单位,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毫升单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毫升单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计量单位模型。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瓶水、一把尺子、一张白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计量单位,如饮料瓶、油桶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样计量这些物品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升单位的定义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对毫升单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然后用尺子量一下量筒的高度,记录下来。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毫升单位。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对毫升单位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毫升单位?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1.2认识毫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1.2 认识毫升(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关于容积单位“毫升”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升”,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的单位。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什么是毫升,以及毫升和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毫升的概念,理解毫升和升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大家理解和掌握毫升的概念,以及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毫升的大小,并进行实际的换算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毫升,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杯、水壶、量筒等,让大家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容积的物品。
同时,我还会给大家发放一些练习题,以便大家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大家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哪里可以用到容积单位,让大家能够意识到容积单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毫升的例题,让大家能够通过实际的题目来加深对毫升的理解。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大家能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容积单位:升、毫升1升 = 1000毫升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实际的物品,尝试用毫升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5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毫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操作的练习。
在课后,我可以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同学们进行实际的操作,以提高大家对毫升的理解。
同时,我也可以给大家发放一些额外的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在家里进行巩固。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容积单位的应用,让大家能够了解容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
(出示例3)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
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三、教学“1升=1000毫升”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四、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3.填空:4升=()毫升 2000毫升=()升9升=()毫升 5000毫升=()升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认识毫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能够运用毫升作为单位来描述和比较液体的容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毫升进行计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毫升的概念,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测量液体的容量。
3. 能够运用毫升作为单位进行计算和描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升的概念,毫升与升的关系,使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容量。
2. 教学难点:毫升与升的换算,实际操作中准确测量液体容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液体的容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毫升的概念,展示毫升与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量筒、量杯的使用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使用毫升作为单位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毫升的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毫升的认识和应用。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与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毫升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毫升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毫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学会使用量筒和滴管,能够准确地量取和转移液体。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学习使用量筒和滴管,掌握量取和转移液体的方法。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毫升的概念,学会使用量筒和滴管。
2. 教学难点:准确地量取和转移液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2. 新课导入:讲解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量取和转移液体。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量取和转移液体,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认识毫升的概念,掌握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毫升的概念和量筒、滴管的使用方法。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一次量取和转移液体的实践活动,加深对毫升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毫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不够,不能很好地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分工、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认识毫升》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认识毫升》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毫升这一体积单位,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毫升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毫升,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毫升的大小,从而加深对毫升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积单位的知识,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毫升作为一个比较小的体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毫升的大小,从而加深对毫升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够运用毫升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毫升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够运用毫升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感受毫升的大小,能够运用毫升进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毫升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毫升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毫升尺、液体容器、计量工具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毫升尺,液体容器,计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妈妈给小明准备了250毫升的牛奶,让小明喝。
让学生思考,250毫升的牛奶是多少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1升的容器,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毫升,就是计量这个容器里面液体多少的单位。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毫升毫升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毫升的概念,理解毫升的一般用途。
2.能够运用日常中见到的物品来理解毫升的大小和数量。
3.能够辨认毫升的符号,学习与毫升相关的量词。
4.能够用毫升进行不同物品的比较和量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认识毫升毫升2。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毫升的概念和大小。
2.学生能够用毫升进行不同物品的比较和量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拿出一个瓶子和一些小球,让学生估算瓶子里可以放多少个小球。
然后让学生喊出自己的估算结果,并手动算一遍。
最后,老师拿出一个计量容器,向学生展示毫升,解释一下毫升的概念。
2. 理解毫升老师拿出一些透明的不同大小的瓶子、勺子,让学生分别用勺子往瓶子里倒水量,并向学生展示瓶子里的水量有多少毫升。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瓶子里倒水量,并比较不同瓶子的容量和不同物品的水量。
3. 学习毫升的符号老师向学生展示毫升符号,并解释一下毫升符号的含义,提醒学生在写作业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毫升符号。
4. 量的换算老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品来理解毫升的大小和数量,并引导学生进行毫升和升的换算。
5. 练习与检查老师给学生发一些练习册子,让学生进行毫升和升的换算,并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在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毫升的概念和掌握毫升的应用,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题目的难度,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毫升的概念和应用。
最后,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作业答案的检查,确保学生的答案正确。
《认识毫升(第2课时)》(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毫升的意义和基本单位;2.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3.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毫升单位。
二、教学重点1.毫升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毫升与升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2.通过实例理解毫升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入门引导通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介绍用到毫升的场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对毫升的兴趣。
2. 学习新知首先,教师展示一瓶米酒,问学生其中有多少升,大家可以通过猜测方法进行估算。
然后,教师测量出瓶中液体的毫升数,让学生猜测之前估算升数的正确与否。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毫升的概念和基本单位,以及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换算方法后,教师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毫升使用实例,如测量食盐、酱油等的用量。
3.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强化学生记忆与应用。
4.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或者厨房中做关于毫升的实验,如通过测量自来水的流量并计算出洗手需要几毫升水等。
五、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掌握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毫升单位。
六、教学反思毫升作为一种较小的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毫升的概念、基本单位和与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领略到了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然而,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难以刺激学生对于毫升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需要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加强拓展和延伸。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课题: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及掌握毫升的概念、认识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毫升的概念。
2. 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掌握换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展示图片、演示计算方法。
2. 实物道具:瓶子、水杯、塑料容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水杯和瓶子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容器中哪个装的水更多吗?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大小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Step 2:引入概念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把小勺子,向学生展示并说明这个瓶子中装有多少水。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瓶子中的水有多少毫升吗?3.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刻度,以及使用勺子将水倒入空瓶中进行估测。
Step 3:毫升与升的换算1. 准备一个装有500毫升水的塑料瓶,以及一个有刻度的升的容器。
2. 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的刻度,并与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500毫升等于几升。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向升的容器中倒水,并观察和感受500毫升水变成升的过程。
Step 4:运算练习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运算符等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利用学过的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完成。
Step 5:实验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容器中的水的容量。
2. 每组从教室中带来一种容器,并使用才子勺子将水倒入刻度在升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3. 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之前的估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认识毫升第 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对于1毫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并且提出注意点。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自学例题3 明确例题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
结合观察各自的容器,自学书上第3页的例题3,认识1毫升这一容量单位以及字母表示方法。
2.自学。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
2.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上,小组同学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3.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动手试一试)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情况,适时引导和点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字母怎么表示?
2. 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大约有多少滴?
3.利用量杯倒水,你发现升和毫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导学要点: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
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比1升少得多。
1升=1000毫升
三、巩固练习(预设: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第4页试一试
先看看1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1~3题
练一练中的第2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做,1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当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再次操作。
(二)比较练习
练习一的第4~6题
(三)创编练习
把1升果汁倒入2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
你能算出1个大杯和1个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吗?
点拨:根据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可以求出2个大杯可以换4个小杯. 总共就有10个小杯。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的第2、4、6、7、8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1杯500毫升的牛奶,莉莉先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又喝掉半杯,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
莉莉喝的水多还是牛奶多?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2页第一、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