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何总是暴涨暴跌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股价中的涨跌原理1、股价中的涨跌原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股票更需要知道股价涨跌的原因。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底吸高抛以及做到"心中有底" 下面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践阐述"涨跌原理"。
涨跌原理,股票上涨是因为有资金的介入,反之股票下跌是因为资金的出逃"所至。
主力资金的进出决定着股价的运行趋势。
趋势舞庄理念,把握趋势,与庄共舞。
主力大的资金进出影响指数、影响大众的投资者,小的则影响个股。
所也会出现熊市中有牛股 牛市中有熊股的现象。
所对于主力资金动向的检测准确与否将会决定投资者的成功与否。
绝地反攻是按资金流入和流出计算所得,且准确率为92%以上。
同时将此理论简单化 用一个红箭头表示主力资金介入,并结合红与绿的主力意愿线以及"风险"文字提示,直观地反应出现盘面资金动向。
目前市场上好多的软件都是以趋势的上下来反映股价涨跌的 但这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出市场信息,如某日大盘向好市场中就会有好多个股上涨,但你能知。
道哪些是主力见机拉上来的,哪些又是跟风大盘上涨的呢?所能真正发掘主力行为的才是好工具。
大家可以发现一点,趋势舞庄发现主力吸筹并发出信号的当天都是下跌的较多还是跌停的。
这时不管在Level-2中还是赢富数据中都是提示资金流出的,可我们所看到才是主力真正的吸筹行为。
2、股价为什么涨跌?一 股价为什么涨?因为基本面有值得投资的地方 股价为什么会跌?因为。
股价已经透支基本面 而大众才知道该股基本面好。
二 股价为什么会涨?有资金持续买入自然会涨,股价为什么会跌?有资金持续卖出自然会跌。
三 股价为什么会涨?形成上涨趋势自然会涨,股价为什么会跌?形成下跌趋势自然会跌。
四 基本面、资金运作、趋势,这三者谁决定股价的涨跌?这三者究其根本原因是基本面决定股价可能会涨会跌 而只有基本面加上资金的运作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才能达到量变引起质变 这样才会改变股价的运行趋势 才会最终造成股价涨跌的事实。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及发展建议
钟莹;艾昕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5(000)030
【摘要】中国的股市至今已走过了25个春秋,经历了10次暴涨暴跌。
至去年6月份开始,A股一路暴涨至5000点,之后开始剧烈回调。
暴涨暴跌已成为A股的常态,这种“新常态”加大了投资者们投资的不确定性,对股市市场化进程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结合中国股市之前的经历和当前环境,从杠杆资金存量,政府干预,投资者心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近期股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钟莹;艾昕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刍议与反思 [J], 龚秀国
2.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与监管缺位问题探析 [J], 傅佑全
3.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J], 王聪聪
4.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前有迹象吗 [J], 万谍;王军波;杨晓光
5.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或过度波动的原因及治理理论综述 [J], 谢世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啥最近的股票跌得那么惨呢
最近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放缓,主要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欧洲经济不景气、英国脱欧不确定性等因素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情绪,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导致股市大幅下跌。
二、金融政策调控:一些国家的央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息以及缩减资产负债表,这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紧张,股市资金供给减少,推动了股价下跌。
三、市场情绪的转变:过去几年里,股市一直处于牛市,投资者普遍持乐观态度。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局势的紧张、政府监管的增加以及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投资者情绪发生了转变,出现了恐慌减仓和抛售的现象,导致市场下跌。
四、公司盈利预期的调整:一些公司的盈利预期出现调整,导致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产生了疑虑。
此外,一些行业的超额供给和产能过剩也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公司的担忧,使得股票价格大幅下挫。
五、资金面压力:近期出现的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不少机构投资者为了平衡资金面压力而割肉回笼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面对当前的股票市场行情,投资者应秉持理性的投资思维,不
盲目跟风,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长期关注基本面和盈利能力,避免过度悲观或乐观情绪的干扰,以稳健的策略迎接市场的波动。
制度性调整是中国股市2001年以来暴跌的原因
刘世庆
【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4
【摘 要】作者认为,中国股市2001年下半年以来的惨跌,是股市制度发生强制性调
整的原因所致.虽然在深幅下跌后或救市下随时可能出现反弹甚至较强反弹,但下跌
的运动还不会停止.这种制度调整的后果近乎于"推倒重来",虽然政府并没有声明选
择"推倒重来"的政策,但阻止下跌和稳定股市需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合理的制度
安排.
【总页数】4页(P48-51)
【作 者】刘世庆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0.91
【相关文献】
1.中国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制度性原因及对策 [J], 赵红;赵延君;项桂芳;彭花燕
2.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J], 王聪聪
3.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及发展建议 [J], 钟莹;艾昕
4.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或过度波动的原因及治理理论综述 [J], 谢世飞
5.内部原因是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 [J], 贾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股市大跌的真正的背后内幕! 已查明!一直以来,不管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上市公司遭遇股东减持,往往会对股价造成沉重的压力。
为何今年5月创业板面对堪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减持潮,依然可以高歌猛进?对此,胡青认为,前阶段的创业板股票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主板涨不动。
我们的主板市场主要是周期性公司,当经济偏弱的时候,周期股难以上涨。
而创业板主要集中了新兴产业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预期比较高,场内的存量资金大量涌入,造就了创业板的一轮牛市。
但击鼓传花终有人会接到最后一棒,投资者必须提高警惕。
创业板股票6月开始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估值偏高,炒作难以为继。
创业板指数整体市盈率已达50倍,而主板只有11倍,估值溢价达到4.5倍,已超过2010年10月份创业板指数最高点时的溢价率。
这波行情大盘股基本上没有上涨,而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并没有主板的4倍以上,显得创业板泡沫成分过大。
我们认为创业板已经见顶,未来热点有望切换到低估值蓝筹。
创业板5月份暴涨,6月份是否会持续下跌?面对投资者的这个问题,胡青指出,创业板刚刚见顶,未来风格将切换,建议短期跌下来也不要买。
他认为这次下跌与之前的调整不一样,之前调整幅度不大就有资金逢低买入,而这次跌幅已不小,但仍然缺少资金抄底,更多的资金还在持续流出。
与此同时,大盘将通过调整来完成风格转换,资金将从创业板中流出,流入到主板市场中。
所以,目前关注低估值的金融和地产更好,行业景气度回升的电子、家电和纺织服装,还有受益政策的环保和传媒等也可以关注。
而面对创业板当前的调整,胡青认为下跌才刚刚开始,抢反弹不宜过早介入。
不过,个别公司确实成长性非常好,估值也不高,还是可以关注的。
总体看,胡青认为创业板下半年会跑输大盘。
中国股市何日出头! 底是跌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一味的认为跌了50%就不会再跌的想法是很不理智的,在信心接近崩溃的情况下,每次小反弹否会引来更大的止损盘(包括机构),将反弹行情葬送掉,这是一种趋势,在资金量足以托起股市前,在信心有所恢复前的一切抄底行为都是疯狂的,冒着巨大的风险,逆趋势而动冒的风险比顺趋势而动的风险不止大一点点。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股票价格指数(CSI)是反映中国股市整体行情的重要指标,其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投资者心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1.1 国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企业盈利增长等数据良好时,投资者会更加乐观,股票价格指数也会随之上涨。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盈利下滑,市场信心会受到打击,股票价格指数也会下跌。
1.2 宏观政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等都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股价波动。
二、市场供求因素2.1 投资需求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是决定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最直接因素。
如当市场投资需求旺盛时,股价也会随之上涨,市场交易量也会增加。
相反,投资需求减弱时,市场交易量减少,股价也会受到较大压力下跌。
资金供求也是决定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投资者的资金量增多时,市场的资金供应会增加,进而增加了市场总市值,股票价格指数也会上涨。
反之,资金紧缺时,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也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负面影响。
三、投资者心理因素3.1 投资者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增强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等金融产品,进而推高市场需求和股票价格指数上涨。
反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时,他们会选择低风险较稳健的投资方案,导致市场交易量减少和股票价格指数下跌。
3.2 市场心理预期市场心理预期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上市公司业绩更为出色,市场供求状态良好,这都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积极影响。
反之,市场心理预期偏悲观时,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下降,也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因素复杂而多样,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个方面。
一支股票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宏观经济情况、公司业绩、政策变动等。
一支股票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和供给会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
当市场需求超过供给时,股票价格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股票价格下跌。
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在涨势中将股票抛售以获利,导致供给增加,进而引发价格回落。
2. 公司业绩:一家公司的业绩是股票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当一家公司发布好的业绩报告时,投资者会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但长期而言,如果公司的业绩出现问题或者未来预期不佳,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
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业绩报告的解读不同,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3. 宏观经济情况:宏观经济变动对整个股市有重要影响。
当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好转、通货膨胀率低时,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更加乐观,股票市场也会表现较好。
相反,如果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高,投资者对未来不看好,股票市场可能下跌。
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不一致,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4. 政策变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
例如,降低利率、放宽货币政策、鼓励投资等政策有助于提振股市信心,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相反,加息、收紧货币政策、限制投资等政策可能导致股市下跌。
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政策的解读不同,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综上所述,一支股票每天先涨后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公司业绩、宏观经济情况和政策变动等。
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解读不一致导致市场情绪波动,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一季度7%的GDP增速。
如以上各项指标所示,例如零售业销售收入、汽车销量、铁路运输、工业生产等,都可以用作反应中国真实经济状况的参数。
按照IMF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
但其1.6%的增速却刚好可以用来解释过去6个月里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事情。
提示:这跟寒冬没什么关系。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衰退。
中国经济正在迎合其股票市场,而后者就美元计价却是2015年里表现最好的市场。
人们是怎么协调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容的概念的?
答案很简单,Gavekal今天在一篇题为《暴跌的经济,蓬勃的市场》的文章中解释了这一切。
中国股市的表现主要是靠政府政策的驱动,而不是对经济数据的反应。
中国经济增速在进一步放缓,而中国股市却在经历自2007年以来的最大反弹。
A股市场出现暴涨,并相对港股有溢价。
上周的资金流动相当巨大,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对货币市场进行干预,以抵消大量资金流入对港币汇率带来的冲击。
美元走强通常意味着港股疲软,但这次,这一关系却因为来自本地的大量资金而不能成立。
是的,是来自本地的资金,而非国际炒家在驱动这个牛市。
实际情况比这简单多了。
正如我们一个月前所解释的,“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
当然,这也是好消息。
因为中国加入量化宽松行列,意味着全球没有国家被排除在外。
接下来,真正的大戏就会上演。
中国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制度性原因及对策作者:赵红赵延君项桂芳彭花燕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暴涨暴跌给中小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影响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制度性原因有基金公司的收入机制不合理、股权分置改革导致A股估值体系混乱、新股发行制度不公平、上市公司再融资圈钱行为等,A 股市场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A股市场;暴涨暴跌;制度性原因;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 F8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8)05-0046-中国的A股市场从2005年6月6日在998点探底,又于同年7月19日在1004点做了双底之后,终于终结了长达4年、跌幅达55%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此后,中国A 股市场以气吞山河、直插云霄的气势扶摇直上,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到2007年10月16日本轮牛市便将红旗插到6124点的高位上,股指暴涨了500%。
此后,A股便掉头朝下,几乎又呈现了一泻千里的姿态,仅10个多月的时间就从6124点暴跌至2008年8月19日的2284点,最大跌幅达62.7%。
根据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沪深 A股总市值为人民币15.23万亿元,与今年1月14日的历史高位(自去年牛市见顶后两市在不断发行新股,总市值在不断增加)34.47万亿元人民币相比较,在本轮调整中有高达19.24万亿元股票市值从高位蒸发了,相当于2007年全国GDP的78%,市值损失甚至比深受信贷危机困扰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还多了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历史上全球股市跌幅第八,给全体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为什么A股市场会这样暴涨暴跌,大起大落呢?当然影响股票市场涨跌的因素是复杂的。
过去两年股市暴涨的推手有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资产溢价、国民对奥运经济的过度预期、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新股民大量高位入市对股市风险认识不足等;今年股市下跌受到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雪灾与地震自然灾害及美国次贷危机等不利因素对我国股市的冲击。
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动因分析一、股市涨跌的根本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股市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影响等等。
这些因素都对股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如果把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一般原因(间接原因)两种,那么这些因素都只是股市涨跌的一般因素(间接原因)。
这些一般因素(间接原因)都必须通过影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才能对股市起作用。
股市涨跌的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法则。
第一个法则:价值法则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的含金量和真正价值,股票的波动总是以价值为中枢,围绕价值中枢上下波动。
第二个法则:供求关系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与资金的供求关系,当资金供给超过筹码供给的时候,股票就会上涨;反之,股票就会下跌。
一只股票,当买股票的资金大于卖股票的筹码,股票就会被买入资金推动而上涨;当卖股票的筹码大于买股票的资金,股票就被筹码打压而下跌。
这就是股市里的供求关系。
买股票的资金量比卖股票的筹码量多,“求大于供”,股市就会上涨;卖股票的筹码量比买股票的资金量多,“供大于求”,股市就会下跌。
这种供求关系也可以称为“资金原理”。
所有的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都必须能够影响价值关系和供求关系。
因此,凡是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凡是不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不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下面我们着重从供求关系的法则来分析一下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的原因。
二、股市行情回顾(c此段主要用股市图展示,再加以解说即可)从200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在遭遇了长期的低迷之后,出现了持续的上涨,上证指数在2005 年6达到998 点的低点后,一路攀升,2007年10月达到6124.04 点的高点,然后回落至2009年的3000 点左右,基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中国股市为何总是暴涨暴跌
作者:时寒冰
来源:《新财经》2008年第09期
管理层一直在强调“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但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现状,使这种愿望化为泡影。
那么,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根源在哪儿?
回顾中国股市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次股市的大涨与大跌,都是人为干预造成的。
在股市上涨时,有关部门及官员如坐针毡,担心形成巨大的泡沫,便出台调控措施打压,抑制股市上涨。
如1996年10月起,监管层连下“十二道金牌”,抑制股市上涨。
但是,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泡沫有多少?有关部门及官员,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和判断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并以此出台干预股市的调控政策,这种草率态度,在全世界都难找出第二个。
世界上所有的证券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都是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关注的是游戏规则的刚性和合理性,确保每一个交易者都在同一规则下博弈。
而我们的证券监管机构及有关部门,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功能——确保游戏规则的公平和刚性。
把“不务正业”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一方面,政府干预股市的冲动极其强烈,而这种干预本身不受外界的监督与制约,导致老鼠仓在暗中顺利完成嫁接过程——每次干预政策出台之前,股市异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政府忽略了对市场交易公平、公开、公正制度的构建,导致市场漏洞百出。
而这些漏
洞被强势利益集团充分利用,敛取钱财,掠夺普通投资者。
因此,每一次权力干预股市的过程,既是股市剧烈波动的过程,也是散户投资者受损的过程。
在政府认识到股市有泡沫后,出台强硬措施,但因此造成股市持续暴跌后,有关部门又会心生恐惧,担心股指持续低迷,担心融资功能丧失,又出台救市措施,导致股市暴涨……中国股市发展至今,一直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沉浮。
政府痴迷于干预股市所带来的快感中不能自拔,而有关官员则因为有幸成为干预政策信息的提前获得者,通过老鼠仓,通过提前买进或卖出操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因此,在股市暴涨暴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潜在的巨大的腐败行为。
对权力持有者而言,这种腐败较之于接受几十万元、几百元的贿赂,显得更为诱人。
如果没有去年“5?30”对股市的重创,就不会有6124点的报复性上涨创下的历史高点;如果没有新股的密集发行与解禁的“大小非”对股市的重创,也就不会导致中国股市此轮超过50%的大跌。
股市的暴涨暴跌,从根源上看,是权力不当干预的结果。
权力的职责是营造一个公平交易场所,让内幕交易者付出远远超出其收益的巨大代价。
但是,当权力痴迷于调控与救市,当权力通过调控与救市获取巨大利益,不仅导致并加剧了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而且,导致了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彻底丧失。
因为,在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政府其实也成为市场中的一个利益主体,当它携带强大的权力资源与其他市场主体展开竞争,谁会是对手呢?谁又有资格充当政府的竞争对手呢?
中国股市要避免大起大落,必须规范政府随意干预股市的行为,它必须重回自己的职责,即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让所有的投资者公平博弈。
同时,依法严厉查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不法行为,勒令那些不遵守股改承诺,在财务报表中造假的上市公司退市并承担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才能真正避免大起大落,中国的投资者才能真正分享股市发展带来的收益。
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的市场才会受到投资者欢迎,也只有这样的市场,才有希望和明天。
时寒冰《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