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尿沉渣镜检尿沉渣镜检(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尿沉渣镜检尤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有参考价值。
但是,尿沉渣检查结果仍应与尿理学、化学检查结果相到参照,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1]。
一、尿沉渣检查历史1千年前,波斯名医Ismail,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臭味、泡沫及沉淀物作了观察。
显微镜发明后,Bright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Bird于1854年,Purdy于1900年,进一步证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
Addis建立的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1948年用于肾脏疾病的病程观察[2]。
近年来,Brody采用相差显微镜鉴别红细胞与脂肪滴等。
Haber用干涉显微镜从三个方位仔细观察沉渣成分。
Rutecki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颗粒管型中的血浆蛋白。
认为部分管型的颗粒是血浆多种蛋白的聚集。
有些学者用偏光显微镜鉴别尿中结晶。
Linder等结合免疫荧光技术,酸性磷酸酶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颗粒管型进行分型。
不少学者应用巴氏染色或Sternheimer-Malbin(SM)等染色观察尿管型、脱落细胞等。
最近几年,流式细胞仪技术进入了无需离心检查的新时代[3]。
二、尿沉渣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应用[4](一)尿沉渣检查内容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在患者尿中还可见细菌、滴虫、肿瘤细胞、病毒包涵体等。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5]。
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①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②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③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检查⽅法 尿沉渣是尿有形成分经离⼼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
这些成分可来⾃肾脏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物、寄⽣⾍等。
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理、化检查不⾜造成的漏诊,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前,尿有形成分检查常⽤的⽅法除了传统⼀般光学显微镜检查法和仪器检查法之外,还有特殊显微镜的检查,主要有: 1.相差显微镜法:是以光的衍射和⼲涉现象照整理射标本,产⽣明暗不同的反差进⾏识别,有助于辨别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新鲜尿中⾎⼩板。
2.偏振光显微镜法:利⽤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鉴别,如可显⽰盐类结晶的精细结构。
3.透射电镜法:利⽤电⼦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在电⼦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念珠菌管型、⾎⼩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法学评价 1.显微镜检查:⽬前,尿沉渣检查虽可⽤尿沉渣分析仪进⾏定性或定量检查。
但迄今为⽌,仍⽆任何⼀种仪器可以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种⽅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检查⽅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同时也是最重要参考⽅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仅适⽤于急诊有明显混浊⾎尿、脓尿的检查。
(2)离⼼法:敏感阳性率⾼,但操作较整理繁琐费时。
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Sternheirner-Malbin(SM)染⾊法:为常⽤的染⾊⽅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2)巴⽒染⾊法: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3)其他特殊染⾊: ①尿沉渣结合细胞化学染⾊、荧光抗体染⾊和酶免疫化学染⾊法:可清晰地辨别各种细胞、管型的形态结构。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其检验结果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尿液检验常见的两种方法是尿沉渣检查和尿常规检查。
尿沉渣是通过离心机离心,将尿液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并观察下沉物的形态和性状进行分析。
尿常规检查是通过根据尿液的颜色、酸碱度、比重、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糖、酮体等多个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 检测指标不同:尿沉渣检查主要是观察下沉物的形态和性状,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体、细菌和寄生虫等。
而尿常规检查则包括了多个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上皮细胞计数、比重、PH值、亚硝酸盐、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
2. 检测方法不同:尿沉渣检查是通过离心机离心,将尿液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并观察下沉物的形态和性状进行分析。
尿常规检查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尿液分析仪器等来测量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含量和性质。
3. 检测对象不同:尿沉渣适用于各种尿液异常情况的检测,如血尿、脓尿、管型、结晶等。
尿常规则适用于各种尿液疾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如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糖尿病等。
4. 结果解读不同:尿沉渣检查的结果主要是根据观察到的下沉物的形态和性状来判断异常情况,如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出血,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是根据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来判断的,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尿液异常。
尿沉渣和尿常规是尿液检验中两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尿沉渣适用于观察尿液中的悬浮物的形态和性状,对尿路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尿常规则适用于对多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尿液异常情况的初步筛查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两者可以互相配合使用,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尿沉渣检查科普知识来了尿沉渣检查主要是指在基于显微镜的前提下,检查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即尿中有形成分,这一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如男性尿道癌、肾动脉闭塞、过敏性紫癜、尿路感染等。
那么如何开展尿沉渣检查,具体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多少呢?尿沉渣有形成分检查在检查有形成分的过程中,临床大多会使用非染色标本的检查方法,而传统尿沉渣检查方法则为玻片法,特点主要体现于定性,抑或是半定量。
值得注意的是,定量计数池结果报告存在一定的可比性,但受显微镜、计数池本身误差的影响,就极有可能导致实时误差的出现。
相较于玻片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更优,是由计数池法衍生而来。
另外,尿液自动分析仪也是常用设备,在检查红细胞、白细胞方面优势主要体现于快速、灵敏,但偏差问题较为常见,极易与显微镜检查结果不符,而显微镜检查结果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准性的提高,减少了显微镜复查的工作量,为检查效率提供了保障。
此外,为确保尿沉渣有形成分识别的准确性,临床上往往会使用活体染色法达到鉴别的目的,以涂片干燥后予以瑞氏染色常见。
尿沉渣微生物检查针对常规尿沉渣细菌检查而言,主要是在基于Gram染色前提进行,在女性尿沉渣的检查中,沙眼衣原体发挥着关键性的意义,而对于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在其尿沉渣标本中也可检测到沙眼衣原体,值得注意的是,展开淋球菌的检测,就要落实对尿沉渣的培养及聚合酶反应-杂交梳检。
在对邻近抗原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诊断时,DOT-ELISA法具有快速优势,完成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有利于及时的发现泌尿道真菌感染。
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检查针对脑卒中红细胞形态检查而言,在血尿来源定位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肾性血尿及非肾性进行有效区别时,以尿棘红细胞>5%为主要特征。
有研究指出,在对尿液中红细胞进行测定时,血小板分析仪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在基于MCV、RDW测定结果的前提下,可实现对血尿俩元的鉴别,相较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MCV值,肾小球形血尿的MCV值显著较低,且通过与健康人群运动后尿MCV值的比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尿沉渣检测尿沉渣的成分主要有两类,即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
无机沉渣多为各种盐类结晶,有机沉渣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尿圆柱)及微生物等。
一、尿沉渣标本的制作及镜检:将尿液静置或离心(2000Mmin)沉淀3~5min,取其沉淀物涂片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辨认。
光线应用弱光,强光可使透明管型漏检。
检查细胞至少应观察ln个高倍镜视野,管型至少应观察2.0个低倍镜视野。
二、有机沉渣的镜检尿液有机沉渣的检查,有助于肾脏及尿路疾病的确定诊断。
对发现的细胞以高倍镜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或(+→++++)符号表示,如白细胞+(2~6个/高倍视野)、++(7~20个/高倍视野)、+++(21~50个/高倍视野)、++++(50个以上/高倍视野);管型以低倍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
1.红细胞:鲜尿红细胞形态正常,呈淡黄绿色,在高渗尿内可皱缩成桑椹形或星状;在低渗透尿内则胀大,甚至使血红蛋白溢出,成为大小不同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
正常尿中很少见到红细胞,若超过4~5个稿倍视野,而尿的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肾盂肾炎等。
2.白细胞:尿中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清晰整齐,在新鲜酸性尿中,或加1%醋酸,则可见清晰的细胞核,白细胞退化变性后,外形多不规则,胞浆内充满颗粒,将核覆盖而看不到时,称脓细胞。
正常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如超过5~8个/高倍视野时,说明泌尿器官有炎症。
如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说明泌尿器官有化脓性炎症。
3.上皮细胞肾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比白细胞略大1/3或近似,含有一个大而圆形的核,胞浆内含小颗粒。
肾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肾小管,正常尿中可能有少量出现,当肾小球肾炎时可大量出现,其细胞内可含有脂肪滴。
尿路上皮及肾盂上皮:尿路上皮约比白细胞大2~4倍,呈梨形、梭形或带尾形,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较大的核。
肾盂上皮呈典型的高脚杯形。
3种检测方法对尿红细胞、白细胞、细菌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目的探讨HT-2000干化学分析,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镜检这三种方法对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细菌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住院患者2014年4月到5月之间新鲜中段尿500份,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菌这三项参数进行检测,每种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结果HT-2000、UF-1000i、尿沉渣镜检分析三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3.2%、26.0%、24.6%;检测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14.3%、26.8%、22.1%;检测细菌的检出率分别是:7.2%、16.3%、13.2%。
结论联合应用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提高尿液分析质量,减少检验误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标签: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镜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液分析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显微镜镜检。
本文中应用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它是继UF-100之后由Sysmex公司生产的最新尿沉渣分析产品,不但具备了与UF-100相同的前向散射光和荧光的测量,而且增加了侧向散射光、荧光强度、电子基团等多个参数[1]。
UF-1000i采用红色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技术,除了具有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测通道,还增加了细菌检测专用通道,因其特别配置的细菌检测专用通道,所以能够检测出微小细菌并计数[2]。
为了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本人对上述三种方法在临床上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南京高淳区医院2014年4月~5月随机收集500例住院患者中段尿,尿量15~20ml,即时送检。
1.2仪器与试剂HT-2000全自动尿11项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品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普通双目生物显微镜(日本Olympus),离心机等。
1.3方法①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取患者混匀的中段尿10ml于洁净的刻度离心管中,首先在UF-1000i上进行自动尿液分析,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每天开机后先做质控,质控结果在控时方可分析;另外,做质控时质控品应摇匀后放置30s测定,避免时间过久沉淀物分布不均匀现象导致测定误差。
对比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11-15T06:22:18.80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8期作者:赵苗苗周梦星[导读] 的研究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常规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我院赵苗苗周梦星延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716000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常规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分别用三种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比较其检出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情况。
结果显微镜检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检测结果更加精准,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显微镜检测法;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尿常规检查作为泌尿系统临床重要的检查项目,可把肾脏、膀胱和输尿管的各项功能准确反映出来,也是临床检验泌尿系各病症(如出血、感染、炎症等)的重要的依据。
当前临床尿常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检测法、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等,三种检测方法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
本文从我院近半年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为例,分组分析了其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具体阐述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选择的130例研究对象是我院泌尿系2021年1月—6月收治的,男女患者比例为73:57;年龄平均值为(41.35±1.38)岁。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尿常规检验。
1.2方法在接受尿常规检验之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标本质量,划分尿液标本为三等分并做好标记。
显微镜检测法:取1号尿液标本在离心机中按照每分钟1600r的速度离心处理20min,结束后把上层清液去除,留取尿沉渣2-5ml,均匀混合后置于载玻片中制作成标本,在显微镜下对标本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进行观察和记录,该项检查要在收集尿液标本后24h内完成,避免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刘兴莉;伊长英;王玲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4(015)006
【摘要】@@ 尿沉渣镜检是肾脏病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常规检查,在疾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尿液中的各种细胞和管型是患者尿沉渣
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这些成分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的关键.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尿液检测方法主要有干化学分析、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以及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关于这三种方法对尿液细胞成分和管型定量检测的准确率
是否完全一致、各自优缺点等尚无一致的结论.本文随机检测我院住院患儿320例,同时用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及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自在对这三种方法
进行比较以及探讨如何更合理的利用其各自的长处为临床服务.
【总页数】1页(P45)
【作者】刘兴莉;伊长英;王玲
【作者单位】济南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济南;济南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济南;济南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三种常用DIF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J], 董圣鸿;马世晔
2.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尿沉渣比较 [J], 李玲;郑定容
3.临床常用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实验室比较 [J], 刘新平;周方红
4.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J], 郑瑞卿;陈德东;林丽珍
5.三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J], 甄珠;刘克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
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重要排泄物,通过尿液检验可以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
尿液常规检查是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之一,其中尿沉渣检查和尿常规检查是比较重要的检查项目。
虽然二者都是从尿液中获取信息,但是其检查方法和结果分析还是有所不同的。
尿沉渣是指将尿液在试验管中离心,将离心后的沉淀物进行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主要涵盖了尿液中形态学方面的信息,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晶体等。
在临床上,尿沉渣检查主要用于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等的诊断。
尿沉渣提供了不同于尿常规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
而尿常规检查则是对尿液中物理、化学、生化参数进行检测,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葡萄糖、蛋白质、亚硝酸盐、酮体等。
尿常规检查能够反映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水平和生理状态,如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并且,尿常规检测是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临床诊断中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进行尿液检查时,尿沉渣和尿常规应该相互补充,以获取更全面的尿液信息。
尿常规可以为尿沉渣提供影响因素,如PH值、红细胞酯酶等,以更准确地反映尿沉渣检查结果。
同时,尿沉渣检查可以为尿常规提供较为准确的定量数据。
综上所述,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查中有其不同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
两者应该相互为补充,以完整反映尿液中的信息,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临床诊断。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和传统镜检的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将三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泌尿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300份尿液,采用三种方法检测,分析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管型检测情况。
结果: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出率、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管型的检出率均比传统镜检的检出率高,P<0.05。
结论:仪器检测不能完全取替镜检,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检验结果才能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传统镜检;检测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91-02尿液检测是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对于很多疾病诊治与鉴别有着重要意义[1]。
目前临床尿液检测通常应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传统镜检。
本文探讨了将三种方法应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效果,详解为:1.研究资料和检测方法1.1 研究的资料选择 2016年1月至8月于我院诊治的泌尿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300份尿液,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传统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尿液有形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与管型的检测情况。
1.2 仪器和试剂仪器:AVE-761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ritest-150 型尿液分析仪、Olympus-CH显微镜、LD4-2A台式离心机。
试剂与使用材料:配套试剂、尿十一联试纸条、尿杯、试管、吸管、载玻片等。
1.3 检测的方法患者采用一次性专用尿杯取中段尿,要求2小时内完成检测工作。
干化学法:提取混匀后的尿液标本10毫升,把试纸条上每一试剂块完全浸入标本之中,浸入时间为两秒钟,将多余尿液吸去,把试纸条放于尿液分析仪传送带上,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尿沉渣法是通过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用自动吸样、自动定量分析尿液标本;传统镜检法:取混匀尿液10毫升,以1500r/min 离心5分钟,去上清液,留沉渣0.2毫升,混匀后涂片,用低倍镜观察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高倍镜观察细胞成分和数量,取所见的最低值和最高值,记录结果[2]。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是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展望了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快速、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而显微镜检测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表现更出色。
在适用场景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适用于大规模检测和快速筛查,而显微镜检测法适用于病情复杂、需要高精度检测的情况。
未来,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有望在尿常规检验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加完善和全面。
【关键词】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尿常规检验、应用效果比较、优缺点分析、适用场景、应用前景、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引言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对尿液中沉淀物的形态、数量和性质进行观察,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而传统的尿沉渣检测方法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测,操作繁琐,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问世给尿常规检验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能够实现对尿沉渣的快速、准确、自动化分析,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显微镜检测作为传统的金标准,其在尿沉渣检测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显微镜能够提供更为细致的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微小的结构或异常细胞,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两者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尿常规检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为医学实验室提供更准确、快速、方便的尿液检测方法。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检查联合检测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的方法和优势。
首先分别介绍了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和显微镜检查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在尿白、红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随后分析了联合使用这三种方法的优势,包括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的影响等。
最后结论指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检查联合检测对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检查、尿白细胞、尿红细胞、联合检测、结果分析、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是常见的指标,对于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尿液分析方法包括尿液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这些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存在着主观性较强的因素。
研发自动化的尿沉渣分析仪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尿白、红细胞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准确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尿液检测技术,提高尿白、红细胞的检测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
了解和探讨这些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终,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尿液检测方法,提高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的准确率,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针对于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社会价值的阐释。
本文旨在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对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的价值,通过系统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快速、便捷的尿液检测方案。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而尿常规和尿沉渣是尿液检验中的两个重要部分。
我们来了解一下尿液检验中的“尿常规”和“尿沉渣”的含义。
尿常规是指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的一系列常规检测,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以及尿中的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的检测。
而尿沉渣是指将尿液进行离心、过滤或沉淀后,观察并检测尿液中的各种细胞、结晶以及微生物等颗粒物质的一项检查。
1. 检测对象不同尿常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比重法、试纸法、显微镜检查等。
而尿沉渣的检测则主要是通过显微镜检查,分析尿液中的各种细胞、结晶以及微生物等颗粒物质。
尿常规主要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泌尿系统的疾病、全身性疾病与其他不能直接检测的疾病。
而尿沉渣则可以反映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输尿管和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等。
尿常规能够及时了解病人体内的液体代谢状态,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尿沉渣主要用于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输尿管和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等的辅助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尿常规与尿沉渣的检测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在理论和工作中,尿液检验中的“尿常规”和“尿沉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尿常规和尿沉渣是尿液检验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尿液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尿常规和尿沉渣的检查结果,医生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尿液检验中的“尿常规”和“尿沉渣”进行差异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尿液检验这一临床检查手段的重要性和作用,为临床医生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
尿沉渣和尿常规都是尿液检验中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和尿常规虽然都是对尿液进行检查,但它们在检测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尿沉渣是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尿液后,观察或镜检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进行分析。
通常需要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作为检测样品。
尿沉渣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能够检测到尿中的颗粒物、细胞、细菌等。
可以通过观察沉渣物的形态、颜色、数量和性质来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的状况,如是否存在尿液中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还可用于检测尿液中的结晶、粘稠度、黏液等特征。
通过研究尿沉渣,还可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结石等疾病。
而尿常规则是通过对尿液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镜检结果进行分析。
尿常规主要检测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亚硝酸盐等化学成分。
尿常规还通过镜检分析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管型等微观结构,以判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尿常规可以早期发现尿液中的异常情况,如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
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方法上。
尿沉渣主要通过观察或镜检尿液中的沉淀物来提供信息,而尿常规则通过分析尿液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镜检结果来进行评估。
尿沉渣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尿液成分信息,而尿常规则更加全面评估尿液的整体情况。
两者在尿液检验中常常是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互协助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结合尿干化学分析法在尿沉渣检测中的价值对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液分析已经成为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尿液中的沉渣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
而在尿沉渣检测过程中,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对这两种方法在尿沉渣检测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提高尿液检验的效率和精确度。
一、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特点及优势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一种在尿液检验中自动分离、计数和鉴定尿沉渣中元素和结晶的设备。
它能够实现尿沉渣中各种类型颗粒的高效分析和鉴定,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和主观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等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容量,适用于大规模、多样性的尿沉渣检测。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还能够提供尿沉渣图像,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这种仪器还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工作。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成为了现代化临床检验的重要辅助工具。
尿干化学分析法是指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对尿样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或物质的含量,包括葡萄糖、蛋白质、尿素氮、肌酐等。
尿干化学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简单易行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尿液中的各种代谢产物或物质的含量,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和身体健康状况。
尿干化学分析法还能够实现多种指标的同时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临床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尿干化学分析法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适用于各种不同水平的实验室和医疗机构。
尿干化学分析法在尿液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三、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结合尿干化学分析法的应用及意义尿沉渣检测是尿液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适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尿沉渣检查一、尿沉渣检查的内容正常人尿中可有很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罕见有透明管型。
但如果有过多的血细胞和异常上皮细胞和管型,以及细菌,滴虫,肿瘤细胞和病毒包涵体,那就提示有肾脏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或损伤。
其中,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1)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2)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3)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
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
二、尿沉渣检查的指征1、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凡有下述情况的应进行显微镜检查:(1)医生提出镜检要求的,(2)检验科规定的患者(如泌尿科,肾病科,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妊娠妇女),(3)任何一项利理学,化学检验结果异常的。
2、我国检验学会规定凡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四项干化学检查中有其中任何一项不正常者都应进行显微镜检查,并以显微镜检查报告为准。
那也就是说,只有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四项检查均阴性(正常)时,检验人员可不做显微镜检查(复查)。
三、尿沉渣检查的方法(一)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操作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500r/min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结果判断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参考值1、细胞成分: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值至最高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形(透明):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二)、染色尿沉渣镜检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液的配制:溶液I:结晶紫3.0g95%乙醇20.0ml草酸铵0.8g蒸馏水80.0ml溶液II:沙黄0.25g95%乙醇40.0ml蒸馏水40.0ml将意识哪个两种溶液分别置冰箱保存。
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郑瑞卿陈德东林丽珍
【摘要】目的比较IQ200尿沉渣分析仪、AX 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方法的尿沉渣检测结果。
方法分别检测已确诊为肿瘤患者的新鲜尿液1 080份,对尿液中RBC、WB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IQ200全自动尿沉渣仪与尿干化学法无显著差异(P>0.05),与显微镜镜检法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IQ200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镜检。
【关键词】 IQ200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对比
经典的尿沉渣检测方法为显微镜镜检,由于它的不足为速度慢,目前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我院引进了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一套使整个尿液分析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的系统,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直观的优点。
我们将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方法及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对该仪器的性能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美国IRIS公司的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IRIS公司,美国),AX 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尼康电光学显微镜。
1.2 标本采集随机抽取2006年1~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胃、肝、肺等肿瘤患者1 080例,采集新鲜晨尿,分别进行3种方法
的检测。
1 080例中男性678例,女性402例,年龄30~70岁,平均52.8岁。
用一次性无菌尿样采集杯收集新鲜晨尿,充分混匀后分为二管,每管10 ml,一管用于AX 4280尿干化学法和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另一管用尿常规沉渣显微镜镜检。
1.3 方法每日工作前对IQ200分析仪进行清洗,调焦并进行高低两种质控检测,确保其在控后,进行标本检测,全部标本必须在收到后2 h内完成。
显微镜镜检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方法操作,取尿10 ml,1 500转/min,相对离心力400 g,离心5 min,吸弃上清液,沉渣残留量为0.2 ml,轻轻摇动,混匀后镜检。
用一次性吸管吸取,充入尿沉渣定量板行常规的沉渣镜检[1],2 h内检测完毕。
1.4 判断标准 IQ200尿沉渣分析仪参考值:男性 RBC 0~12个/ml,WBC 0~12个/ml;女性:RBC 0~24个/ml,WBC 0~26个/ml,超过此值均为阳性。
AX 4280尿干化学法为RBC阴性,WBC阴性。
显微镜镜检RBC 0~3个/HP,WBC 0~5/HP,超过此值为阳性。
资料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 080份晨尿三种方法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本组1 080份尿标本检测中,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IQ200与尿干化学测定尿RBC的阳性率分别为25.6%、28.0%,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镜检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Q200、尿干化学法检测
WBC的阳性率为26.9%、29.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显微镜镜检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显微镜检测为金标准,则IQ200与干化学法对RBC、WBC 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现象。
3 讨论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组合了流式细胞分析仪和成像技术两种方法[2],通过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尺寸、外形、对比度及材料等特性,对每种微粒成分进行分类。
其具有简单、快速、自动进样、自动分析等优点。
但它所提供的各类成分中,有假阳性观象,非晶形结晶是RBC假阳性的主要因素,还有酵母菌、细菌、粘液丝等。
尿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完整的RBC和游离的Hb,它的假阳性数比IQ200还高。
在WBC方面,由于IQ200仪器的成像部件像素较低,未能清晰区分分叶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造成尿有形成分判别错误。
而尿干化学法检查尿内WBC的原理基于中性粒细胞质内含有特异性酯酶,可作用于模块中的吲哚酚酯,并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3]。
试剂只与中性粒细胞反应,而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
尿液被甲醛、氧化型清洁剂污染时,可产生假阳性。
综上所述,干扰尿检结果的因素甚多,仅靠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是不够的。
传统的显微镜沉渣镜检,具有直观、经济的特点,不仅能区分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还能在定量板上定量分析,使尿液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所以我们建议采用IQ2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时,只有当尿中RBC、WBC、亚硝酸盐、蛋白全部为阴性时,可以省去显微镜镜检,对其中一项阳性者,应结合传统的沉渣镜检,防止漏检,以便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尿常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叶应妮,王毓之,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33135.
2 朱翔,殷贤斌,张向民.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使用探讨.安微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31,66.
3 李焱鑫,钟亚玲.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取代镜检.临床检验杂志,2005,2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