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乐学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例如,在教学“周长”前,可安排这样的视频片段:出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和物品来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周长。
并提出问题,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可能有学生回答:“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也有学生回答,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
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学生会感到很有趣,数学也应用语文的知识,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二、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让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学生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
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摘要: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设计数学教学中渗透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乐学、好学,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激发兴趣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163-01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激发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设计数学教学中渗透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乐学、好学,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巧妙的设障质疑,创设强烈的求知情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
例如,教学“比-----多(少)------”的逆向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引入新课:“小红今年13岁,比弟弟大3岁,比妈妈小25岁,请同学们算一算,弟弟今年几岁?妈妈多少岁?”……悬念犹如“助燃剂”,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逆向应用题的强烈求知欲望。
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新课学习,以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学得愉快、主动、自觉,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思维兴趣情景,促使学生成功参与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主动与热情的学习状态、启迪智力的动力。
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中激趣,培养学生动中思考,动中获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教学成效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为一门基础课,其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常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力就明显呈下滑趋势。
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老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疲倦的学习为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
孔圣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让学生“乐之”,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凡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者,则会全神贯注地学习,千方百计地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
”反之,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丧失了信心就没有学习效率,成绩下降。
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去诱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人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形成一种教与学的需求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目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兴趣发展的动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欢乐、主动地学习,体验数学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三、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数学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发展思维、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摘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动力。
而学业上成功的快感又产生新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大洋中带入“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从而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的启发、传授和指导才有意义,才能真正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气氛。
民主与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气氛有别于无组织无纪律的吵吵闹闹,它是围绕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质疑问难,把数学知识学得更广、更活。
主要形式有:当老师。
有些数学知识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认为“我”已学会的同学上台当老师,传授他所学到的知识,由其他学生逐步把知识补充完整。
除此之外,由学生评价同学的数学作业,包括正误、书写格式、解题方法等方面。
在课堂里,能质疑问难的学生应该说是很少的,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不懂不肯问,才成了学习上的“差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
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主体乐学的心理,有效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师生人格平等,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
”教师切忌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对学生无端斥责、横眉冷对。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
比如我每天放学总是重复同一句话:“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虽然是习惯性的叮嘱却温暖了他们的心。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
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
浅谈如何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
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要从教学抓起。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教学,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里激发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环节,一堂课的头开的好能激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如何导入,应以课堂为实践出发,去精心设计每节数学课的导入。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出20朵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小花,对学生说:“老师不看黑板,只要你告诉我第几朵,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
”学生几次报数都被我说中,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接着我适当诱导,学生自觉平均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以趣生疑,以趣质疑,以趣解疑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求知兴趣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节课都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
如教学“看图列加法算式”时,采用直观演示法,先在黑板上贴出1个苹果(图片),在外面画一个圈,再贴出2个苹果(图片),在外面画一个圈,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边讲边在两个圈的外面画一个大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合并的过程,又可以看到合并的结果。
又如在教学“9加几”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先摆“9+2”的计算过程,开始把小棒摆两堆,一堆是9根,另一堆是2根,然后让学生从2根的那堆中拿出1根和9根捆成一捆凑成10,最后加上剩下的1根得11。
再让学生摆“9+3、9+4……9+9”学生通过反复动手操作,有了兴趣很快就学会了9+几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哪些1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连一些两位数的加减都不能准确计算。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
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3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
浅谈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数学是人们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教学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学习中寻求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和方式。
从而体验生活和数学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只有把数学教得“有趣”才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开展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愉快教学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数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如果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对教学内容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影响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要灵活设置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开了一个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每一堂课的导入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恰当交流,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课堂中,教师要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一些激励的语言,如:“你的答案和老师想的一样。
”“你说的不错。
”等。
如果学生站起来,没有回答问题或结结巴巴说不上来,这时,教师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换别人回答,要恰当地给予评价,如:“这个问题本身就很难,你勇敢的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已经很棒!你可以再想想。
”三、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折一折、猜一猜和实验等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数学乐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从苦学中彻底解脱出来,变“苦学”为“乐学”。
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变“我不学”为“我要学”,挖掘学生快乐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学习;师生和谐;实践活动;探知乐趣;陶冶情操;提高成绩
数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数学教学既要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兴趣就是心理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进行了数学乐学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所谓乐学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乐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数学知识,学在乐中,乐在学中。
一、创设数学的乐学氛围
实施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乐学的习惯。
因此不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为学生创设乐学氛围。
经常利用课内外时间,给学生多讲中外数学科学家的故事,以及趣味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经常告诉学生数学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只要你踏进它的大门,随时随地的都会发现许多趣味无穷的东西。
经常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乐学数学带入日常生活。
在学表的认识时,可以引入一些趣题,如:请画一条线把钟面上的
字分为两部分,使两部分的和相等。
犹如一座时钟,几点敲几下,每半点敲一下,一昼夜共敲几下。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加法的练习,又开发了智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钟表知识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中,由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了教育教学活动追逐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教学必然把学生导入书山题海之中,甚至于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勉强学生去学,收获是甚微的。
倒不如引导他们自愿去学。
更不如把他们沉浸在乐学之中。
要达到之一目的,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情感来源于认识,理达则精通,乐易去学,定能学好。
二是要有感,体验是情感之本,要不断地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多用肯定语,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甜头,有获得知识之后的自我体验,其乐趣自然而生。
三是要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定的课堂游戏、小活动等,将枯燥的文化知识,变成富有乐趣的文化艺术活动,在宽松而富有游戏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时多安排实践活动,促使知识的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应用水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乐趣。
二、引题导趣,诱发动机
引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湛巧妙的引题艺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引进课题时,教师以简明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揭示课题。
兴趣动机可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采取积极的进取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课题的
引入。
教学的开始,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最佳时机。
应用简短的导言、游戏、故事、直观、观察等形式引入,如讲“轴对称”时教师先举例,如我们国家的国旗上的五星是轴对称图形,首都北京天安门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分组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轴对称图形,在提示让学生说出哪些汉字是轴称图形,大家激情很高,全班学生说出很多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和许多汉字。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教师趁机引导,运用这种方式,创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因此,本节课的效果很好。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探知乐趣
加强数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落实数学活动,突出于教于乐就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的。
这些数学实践活动,紧密集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探知乐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一次函数”时,开展参观商场,有意让学生到a、b
两个商场,“我是一名顾客活动”,两个商场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相同的商品,在过节时,让利酬宾,a商场所有商品按8折价格出售,在b商场消费金额超过200元后超出部分可在这家商场按7折价格购物,试问如何选择商场购物更合算,有的说b商场,有的说a商场。
刹时,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由厌学到能学-想学-爱学-要继续学,充分领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小组,陶冶学生情操
在数学活动小组中,通过介绍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生平路传及其艰苦的自学精神,学生是深受教益的。
如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卓越成就,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国际领域的伟大贡献等。
学生的心情是振奋的,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很好教材,机会是难得的。
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有其内在规律,而且更大的教益感到祖国的可爱,我们的先人更加可亲可敬,也更感到中华名族不愧为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使学生为有这样的中华民族而感到骄傲、自豪。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为实现四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对学生进行在国主义教育。
总之,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玩”是学生的天性,将知识教学寓于数形结合之中,学生乐学、愿学、学习积极性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