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表演》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75 KB
- 文档页数:2
《跳伞表演》教案设计优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起跳、降落、旋转、翻滚等。
2.跳伞表演的技巧:空中造型、空中对接、空中救援等。
3.跳伞表演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教学难点:空中造型和空中对接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跳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跳伞表演的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如起跳、降落、旋转、翻滚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3.技巧学习(1)教师讲解跳伞表演的技巧,如空中造型、空中对接、空中救援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重点解决空中对接的技巧。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技巧奖。
4.安全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跳伞表演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设备、检查设备、注意事项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5.团队协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集体起跳、集体降落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团队奖。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技巧掌握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及进步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跳伞表演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邀请专业跳伞表演团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跳伞表演的魅力。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跳伞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伞表演的乐趣。
《快乐跳伞表演》是一篇针对小学生心理和实际水平编写的跳伞教案。
跳伞运动是一项高空尖端运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想象,然而,《快乐跳伞表演》却展现了一种快乐、安全、易学的跳伞方式。
本教案以游戏体验为主,将跳伞的技巧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学习形成正确动作,以便顺利完成跳伞运动,又能保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孩子们了解跳伞的基本概念、认识跳伞的过程、学习跳伞的基础技能,以及感受和享受跳伞的乐趣和刺激。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教案PPT(2)跳伞器材2、学生准备(1)运动服和运动鞋(2)安全帽三、教学步骤1、导入跳伞是一项高空运动,许多成年人都没有尝试过,而我们的幼小心灵又如何能承受这种刺激和冒险呢?不用担心!今天我们的课程就是让你感受顶级运动的魅力和乐趣,带你跳上云霄,翱翔天际。
你们准备好了吗?2、讲解器材(1)绳索:固定器材,根据人体重量调整弹性。
(2)安全带:固定在绳索上,让人员在跳伞时能够牢牢系住线圈板。
(3)线圈板:悬挂在绳索上,供人员站立,不会滑落。
(4)安全帽:保护头部。
3、操作手续(1)身高测量:为了选择正确长短的绳索,需要对身高进行测量。
(2)配带安全带和安全帽:将安全带系好,头戴安全帽,并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姿势。
(3)跳伞操作:以较小的高度为跳伞基地,练习跳伞技能。
4、注意事项(1)不要私自操作跳伞器材,遵守教练和场馆工作人员的指令。
(2)避免举高器材或拉伸绳子,以免发生意外。
(3)避免互相拍打、推搡,保持距离,切勿在设备上乱跳。
5、学习方法学习跳伞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遵循教练的指令,一步一步地学习,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循序渐进,形成正确动作就能轻松学会跳伞。
四、教学结构本教案以游戏体验为主,将跳伞的技巧分解为多个小动作、环节,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学习形成正确动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模拟正确动作,并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动作,以便顺利完成跳伞运动,又能保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跳伞表演》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80页—81页“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2、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索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铅笔、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
(出示实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1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2-1=1)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板书课题:跳伞表演)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师:欣赏了精彩的跳伞表演,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有7只蜗牛,11只蚂蚁参加跳伞表演。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跳伞表演?生:跳伞的蚂蚁比蜗牛多几只?2、解决问题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机灵狗想考考你们,参加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算出来吗?试试看。
(板书:谁多、多几)①尝试解答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②整理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整理。
(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板书:11–7=43、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11—7的吗?(板书:退位减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理解退位减法的各种方法。
跳伞表演(一)解放区幸福街小学蔡红艳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红黄蓝3根水彩笔。
学习过程: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10-9= 13-9= 15﹣9= 19-9=12-8= 14-8= 16-8= 18-8=11-7= 13-7= 15-7= 17-7=10-6= 11-6 = 13-6 = 15-6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回答的又对又快,老师奖励大家一起去看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板书课题)好不好?生:好。
师:瞧,蓝天白云,天气晴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们已经准备好了,大家掌声欢迎它们。
(课件播放)(生仔细观察大屏幕)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取数学信息。
师:看完了精彩的跳伞表演,我要找出最细心的孩子。
在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到的孩子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我知道了:红色降落伞有14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
(师随生回答板书)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声音也很洪亮。
谁能根据黑板上老师写得数学信息,提出减法问题?请开动你的小脑筋,组织好语言,用坐姿告诉老师我准备好了。
生1: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生2: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3、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师:大家提出了很多减法问题,老师选择了其中的2个问题写在了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解决第一个问题“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生思考)(1)画图解决“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师: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新方法---画图法。
我们用红色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用黄色圆表示黄色降落伞,用蓝色圆表示蓝色降落伞。
跳伞表演:一堂轻松有趣的数学课—一年级优选教学教案前言数学这门学科还是有很多人害怕的,尤其是小朋友们,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繁琐、枯燥、难以理解的学科。
但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创造了人类许多奇妙的发明和科技成果。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让小朋友们爱上数学的学习方式:跳伞表演。
一、教学目的1、提高小朋友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2、让小朋友们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
3、运用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让小朋友们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跳伞表演来锻炼小朋友们的勇气和胆量。
二、教学内容1、如何计算跳伞表演的高度、速度、时间等数值?2、如何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跳伞飞行轨迹的计算?3、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确定跳伞飞行轨迹?4、如何合理地计算跳伞表演中的重心和平衡点?5、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装备的负载计算?6、如何降低跳伞着陆时的着陆速度?三、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铺垫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向小朋友们讲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如:运动、速度、力、质量等,这些基本知识能够为后期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习跳伞表演的数学知识什么是跳伞表演?跳伞表演是以跳伞为基础的一种表演型运动,它需要跳伞者在空中进行各种表演,通过跳伞中运用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可以计算出各种数据和表演轨迹。
计算跳伞表演的高度、速度、时间等数值通过使用高度计和速度计等装置可对跳伞表演的高度、速度和时间等数值进行准确测量。
跳伞表演中运用的数学公式通过运用数学公式可计算出跳伞飞行轨迹的各种数值,如飞行距离、高度、速度等等。
实际操作确定跳伞飞行轨迹在实践中,跳伞者需要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跳伞动作,这需要跳伞者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小朋友们对跳伞表演的各种技巧进行学习和掌握。
计算跳伞表演中的重心和平衡点跳伞表演中的重心和平衡点的计算尤为重要,这能够确保跳伞者在跳伞表演中保持平衡,并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跳伞动作。
实际装备的负载计算跳伞装备需要注意负载计算,跳伞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装备重量等来选择合适的跳伞装备,这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计算。
1.4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学习内容分析:本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此类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此类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2.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算一算。
(2)看图填一填。
2.导入新课师:今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学生:想。
师: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
板书课题:跳伞表演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交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1:我看到天上有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降落伞。
学生2:我数了数,发现有14个,有6个,有7个。
师:这三种降落伞中,谁最多?学生独自比一比,然后回答:最多。
师:用与和比一比,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1:比多,比少。
学生2:比多,比少。
让学生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再比一比,初步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跳伞表演两课时教案及反思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跳伞表演基础动作。
1. 热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转头、摇臂、扭腰等,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训练。
2. 基本动作训练,学生们将进行基本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包括跳伞的打开和收拢、姿势的调整等。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反馈,教师将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跳伞的基本动作,包括打开、收拢和姿势调整等。
2. 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跳伞表演技能。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动作。
4. 培养学生们的勇气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跳伞表演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训练。
2. 基本动作训练,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跳伞表演的基本动作,包括打开、收拢和姿势调整等,然后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动作训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动作。
4.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跳伞表演高级动作。
1. 热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进行跳伞表演高级动作的训练。
2. 高级动作训练,学生们将进行跳伞表演的高级动作训练,包括翻滚、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3. 实际操作,学生们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跳伞表演高级动作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反馈,教师将对学生们的表演动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跳伞表演的高级动作,包括翻滚、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2. 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跳伞表演技能。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高级动作表演。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精选4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减8的减法基础上创设了跳伞表演这一情景来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2.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是蚂蚁队和*降落伞是蜗牛队在比赛;蚂蚁有11只、蜗牛有7只在比赛;大树上有一些小动物在观看跳伞表演……(师板书:蚂蚁和蜗牛的数目)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蚂蚁和蜗牛一共有多少只?)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6.谁多?(生:蚂蚁多)多几只?(多4只)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1-7=4【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先摆了11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4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学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来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由于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以及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情境,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关于跳伞的短视频,让学生对跳伞运动有直观的了解。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在探索解决“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等数退位的减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3教学难点:求谁多,多(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跳伞表演评论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在探索解决“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求谁多,多(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2、激趣导入新课。
《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2、出示图片:跳伞表演3、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2)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3)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4)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5)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跳伞表演……二、探究解题策略。
1、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2、研究11减几的算式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
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3、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1-2=911-9=2 11-3=811-8=3 11-4=711-7=4 11-5=611-6=5 11-6=511-5=6 11-7=411-4=7 11-8=311-3=8 三、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2、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说说你是怎样填的?又是怎样想的?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跳伞表演11-7=4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