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枪击案迭出,美国人权状况堪忧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何以枪支泛滥文/窦 洁枪支问题是美国一个极富争议的社会问题。
早期的历史积淀,使得美国民众拥有和使用枪支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民众的持枪权利,同时为枪支管制运动增添了无形的阻力。
枪支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民众对枪支有着特殊的感情。
美国50个州中,44个州的宪法都明确保护公民的持枪权利。
据统计,美国民间拥有枪支超过2.8亿支,32%的家庭拥有枪支。
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枪口下,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何以枪支泛滥,枪害横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历史传统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再到西部大开发,枪支在美国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诞生之时就有一支来复枪在手中”。
初抵北美新大陆的移民,面临十分险恶的生存环境,不但要开疆拓土,建设家园,更要时刻防御猛兽袭击。
许多人最初还靠打猎为生,枪支成为必备的工具。
他们暴力驱赶印第安人离开家园,与反抗征服的印第安人作战,防范印第安人袭击定居点,都需要随时携带枪支,甚至去教堂时也枪不离身。
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相互厮杀,没有政府或社会组织为移民提供有效的防卫措施,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身的力量。
最初的移民依靠坚定的信仰、无畏的精神,以及手中的枪支,在北美大陆恶劣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拥有和携带枪支是公民的天赋权利。
枪支不仅是工具,更是权力的象征。
欧洲早期移民为了追求自由与平等,飘洋过海来到北美,私人拥有枪支就成为美洲文化的一部分。
起初,英国允许甚至鼓动他们这样做,大多数殖民地都制定法律要求男性移民拥有枪支并且组建民兵队伍。
但后来,英军与殖民地民众摩擦不断、冲2012年12月14日,美国一所小学发生枪击案,29名死者中的20名是儿童。
美国民众为死于枪击的无辜者祈祷,也要求政府严格控枪。
突升级。
1775年4月,英军要求民兵解除武装。
次年,独立战争爆发,北美民众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枪支变成美国人捍卫独立与自由的象征和符号。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全文)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2年3月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肆意歪曲,大兴讨伐之师,而对其自身的人权问题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正是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
一、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美国社会充斥暴力犯罪,人民的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据2001年美国驻华使馆出版的《交流》杂志第四期报道,1998年,美国共发生犯罪案件1247.6万起,暴力犯罪153.1万起,谋杀案约1.7万起;每10万人中发生犯罪案件4616起,发生暴力犯罪案件566起。
1977年至1996年间,有40多万美国人遭谋杀,几乎是越南战争中美国死亡人数的7倍。
1997年以来又发生了约48万起杀人案件。
而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2年1月22日报道,目前美国每10万人中的谋杀比率为5.5人左右。
根据美国18个主要城市警察局提供的资料,2001年美国许多大城市的凶杀案比上年急剧增加。
其中,波士顿和凤凰城增加最快,截止到12月18日,这两个城市的凶杀案均比上年同期增加60%以上。
此外,圣路易斯的凶杀案增加了22%,休斯顿增加了17.5%,圣安东尼奥增加了15%,亚特兰大增加了11.6%,洛杉矶增加了9.2%,芝加哥增加了5.2%。
与此同时,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2年1月22日的报道说,2001年美国大学校园的谋杀案比2000年增加了近一倍,纵火案增加了约9%,入室盗窃的数量增加3%。
美国是世界上私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
一方面,对暴力威胁的担忧导致许多人为求自保纷纷购枪,另一方面,枪支泛滥又是造成暴力犯罪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统计数字,2001年9月、10月和11月份美国境内武器和弹药销售量的涨幅在9%至22%之间,仅10月份登记在案的枪支购买量就达102.9691万支,为近年来的最高月登记量。
美国枪支问题的困境作者:蒋畅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9期摘要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因此,美国民众拥有持枪权,该权利一度成为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
但是,美国逐渐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私人持枪的正当性,美国民众在对待枪支的态度上逐渐分化。
美国多数普通民众是介于“护枪派”和“禁枪派”之间的“限枪派”,他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加强枪支管理,他们害怕枪支泛滥、痛恨枪害频发,但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持枪权。
美国在枪支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关键词持枪权枪支泛滥枪支管理作者简介:蒋畅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94-02美国民众的持枪权是受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的,而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出现是有历史正当性的。
美国建国者们出于对政府、军队(尤其是常备陆军)和联邦会异化的担心,希望由民兵组织来承担很多本应由专门的武装力量承担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希望当出现政府、军方和联邦异化的状况时,人们可以拿起武器保障自己的权利,而制定了规定“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
“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已经被正当地认为是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因为它提供了强大的制衡,避免统治者的篡夺和专制权力,并且一般而言,即使这种篡夺和专制在起初成功了,该权利使得人民能够进行抵抗,并且获得胜利。
”然而,社会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美国这个建立在北美新大陆的高扬自由和民主的国家,逐渐成为了犯罪高发的国家,其枪支问题困境重重。
“宪法第二修正案涉及携带武器的权利。
自从该修正案在1791年被批准生效后,美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枪支是一种高效的犯罪工具,根据宪法,美国公民可以持有枪支,即使是普通百姓都常常拥有好几支枪,更不用说那些犯罪分子了,因此美国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
枪击事件案例及分析
简介
枪击事件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国家的枪击事件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案例一:美国枪击案
案件概况:2018年,在美国一所学校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枪击事件,导致多名学生和教师丧生。
原因分析:该案例引发了社会对美国枪支控制政策的讨论。
支持者认为,的松散法规和普遍的持枪文化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反对者主张保护公民持有枪支的权利,认为个人责任和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要。
影响评估:这起案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呼声,要求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枪支管控政策。
然而,由于各方观点的分歧和复杂的立法程序,改变当前的枪支政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案例二:新西兰枪击案
案件概况:2019年,新西兰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一名者在两座清真寺开枪袭击,造成多人死亡。
原因分析:这起案件展示了和仇恨犯罪的威胁。
虽然新西兰的
枪支控制政策相对较严格,但枪击事件仍然发生了。
这表明,在防
范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方面,仅仅依靠法律限制是不够的,还需要
加强社会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影响评估:此案件震惊了整个国家和全球社会,引起了对新西
兰枪支管控政策的再思考。
政府加强了对枪支持有人的背景调查和
枪支销售的监管,以及加强社会团结和反教育。
结论
枪击事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原因和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措施、社会教育和心理
健康支持等手段,以确保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美国的不安因素
美国目前面临的一些不安因素包括:
1. 社会不公:美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分化问题,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经常面临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2. 经济下滑: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导致失业率飙升,许多企业面临倒闭或裁员。
3. 移民问题:美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针对非法移民的政策变得更为严厉,引发了国内外的激烈争议。
4. 枪支暴力: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一直存在,频繁发生校园枪击案和社区暴力事件,导致人们对安全和公共秩序的担忧。
5. 政治分裂:近年来,美国的政治氛围越来越极化,两之间的分歧日益加深,政策制定和决策变得困难,造成政府运转问题。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都构成威胁,但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分裂,导致国内相关政策的推进受阻。
7. 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恐怖袭击和网络攻击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对公众的安全感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不安因素共同造成了美国社会的紧张和不稳定,国内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缓解这些问题的影响。
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频发:枪支控制的紧迫性与困境观后感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频发:枪支控制的紧迫性与困境观后感近年来,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频发,每一起案件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震惊和悲痛。
作为一个外部观察者,我不能不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反思和观察。
枪支控制问题在美国社会中一直备受争议,既有人坚决主张加强管控,也有人坚信个人自由权益,这使得枪支控制的议题变得极为复杂而困境重重。
首先,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频发凸显了枪支控制的紧迫性。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枪击案,给无辜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和丧生。
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枪击案更是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人们对于自身安全的担心不断增加,对社会和政府的信任也相应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强化枪支管控的呼声日益高涨。
人们认为,通过限制人们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渠道,可以减少枪击案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然而,枪支控制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其一是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干扰。
枪支产业在美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它涉及到庞大的产业链,从制造商到销售商,从警察局到军队,都有枪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量的就业和税收与枪支产业紧密相连,这让政府在考虑枪支管控问题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枪支问题也牵涉到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很多人把拥有和携带枪支视为一种自保的手段,甚至将其视为宪法赋予的权利。
这使得在政府和大众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争议。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阻碍枪支管控的困境之一。
美国的社会结构多样且复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某些地区和社区对于枪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例如,农村地区往往以狩猎和自卫为理由,对枪支的需求量较大。
此外,团结一心、保卫家园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这也让很多人对于拥有枪支抱有支持的态度。
因此,在实施枪支管控政策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社区的特殊需求,既要保证公共安全,也尊重社区文化和权益。
尽管美国面临着困境和挑战,但枪支控制问题的紧迫性是不容忽视的。
美国是否应该实行全民枪支管制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美国应该实行全民枪支管制。
首先,全民枪支管制是保护公民安全的必要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每年都发生大量的枪支暴力事件,导致大量无辜人员伤亡。
例如,2017年拉斯维加斯的枪击案造成5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样的悲剧事件屡屡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可以有效减少这类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全民枪支管制有利于减少犯罪率。
据统计,大部分的枪支犯罪都是由合法拥有枪支的人所犯下的。
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可以减少非法枪支的流通,减少犯罪分子获取枪支的渠道,从而有效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那些有心人士获得致命的武器。
”。
最后,全民枪支管制有利于减少意外伤害。
据统计,美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意外枪击事件发生,其中包括儿童误伤和自杀等情况。
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可以减少这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对于保护公民安全、减少犯罪率和意外伤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美国应该实行全民枪支管制。
反方观点,美国不应该实行全民枪支管制。
首先,全民枪支管制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公民有权拥有和携带枪支,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将剥夺公民的合法权利,对个人自由构成了威胁。
其次,全民枪支管制不能根本解决暴力问题。
即使实行了全民枪支管制,犯罪分子仍然可以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枪支,甚至使用其他武器进行暴力行为。
因此,全民枪支管制并不能根本解决暴力问题,只会限制了合法公民的权利。
最后,全民枪支管制会导致社会不安定。
许多美国人视枪支为自我保护的手段,他们担心实行全民枪支管制后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
这种不安定的情绪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的蔓延。
综上所述,全民枪支管制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根本解决暴力问题,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安定,因此美国不应该实行全民枪支管制。
美国枪杀案评论前几天一件震惊世界的消息从美国传出,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的重大伤亡,其中大多数是5到10岁的儿童。
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知道在美国,美国公民是可以合法持有枪支的。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能够自由持枪呢?其实美国人视枪如生命般重要,恰是为了抵抗暴力。
早在独立战争时,争取自由的美国人就懂得,公民持枪是对抗暴政、捍卫公民权的最后依仗。
用鲜血换来自由的建国先驱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有推翻暴政的自由”之重要性。
所以在随后的宪法修正案中,专门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尽管已经有宪法条文明确了公民的各项自由,但在美国人心里,这些都还不足以保证一个政府不会变坏。
因此,个人拥有枪支武器,是保卫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
根据一项调查,美国枪支暴力居发达国家之首。
人口3亿的美国民间拥有2.5亿多支枪支,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枪口下,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
面对枪击惨案频频发生,无论总统、议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人生命都有可能面临威胁。
然而大规模枪击事件时有发生,美国公众是否对合法持枪表示怀疑呢?事实上,枪击事件似乎并没有影响公众对枪支法的看法。
美国公众更多地认为,这些枪击案为“孤立的事件”,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科罗拉多州图森市的一家影院发生重大枪击案后,根据皮尤中心所作的调查,67%的公众表示,这不是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证据,只是孤立的行为。
2000年至2011年,美国受访者普遍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执行现有的法律,而不是通过新的法律以减少。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中有一种趋势,基于个人权利的观点总是胜过提倡社会责任的呼吁。
这种趋势是美国人的生活中固有的。
人们日益增强的个人主义,以及倡导权利的讨论战胜了其他形式的道德和政治观点。
所以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很难与公众的言论比拟,所以禁枪还要从公众做起。
由于这起枪杀案的独特性质——死伤主体为学校中的小学生,全美各地不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处于在恐慌和焦虑中。
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会VS不会让美国民众更安全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辩词一辩,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会让美国民众更安全的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3万人死于枪支暴力,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
而且,枪支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这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枪支暴力事件的发生。
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得出结论,比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它们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澳大利亚实施枪支管制政策后,枪支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是可以有效地保护公众安全的。
最后,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民意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于枪支暴力事件的厌恶也日益加深。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保护公众安全,这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心声。
综上所述,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是可以让美国民众更安全的。
我们应该倡导这种政策,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安全。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辩词二辩,今天我将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为大家阐述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会让美国民众更安全的观点。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是符合宪法的。
宪法第二修正案确立了公民持有枪支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是有限制的。
宪法规定,政府可以实施必要的管制措施,来保护公共安全和福利。
因此,政府有权制定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为公众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从道德角度来看,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是符合道德规范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个人兴趣或者利益,就牺牲公众的安全和福利。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是有限制的,不能妨碍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史上最严重枪击案发生了,美国该不该禁枪?据新华国际10月2日报道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市发生了严重的枪击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50人死亡,另有200多人受伤。
这次枪击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案件。
因此这次枪击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这个新闻也在中国被报道了,但这个新闻在中国报道后,我看到很多人对此案件的评价是这样的:1、美国发生枪击案,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烂国家?从上面的评论中,你会发现一些被顶的很高的评论,评论者们的逻辑是这样的:美国发生枪击案= 中国是一个安全的国家;美国发生枪击案= 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美国发生枪击案= 美国人不幸福,中国人幸福;美国发生枪击案= 美国很可能是一个烂国家。
......首先声明,我不否认中国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也不否认中国是一个和平国家,更不否认中国人不幸福,也不反对别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烂国家。
但是关于这些被顶的很高的评论,最让我注意的,是这些评论者以及对这些评论点赞者们的逻辑。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通过什么论据推出这些结论的,也不在乎这些人的心态是怎样的,我最在乎的,是为什么许多中国人的逻辑能力竟然丧失到了这种程度。
稍有一点逻辑的人都能发现,这些逻辑是完全没有因果关系的,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却有那么多人会给这种逻辑点赞,并追捧这种神逻辑。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否认,美国是如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人均GDP位于世界前列,而且美国目前还与180多个邦交国享有免签证待遇,美国人的幸福指数也在中国之前...只要是一个会上网的正常人,基本上在哪个搜索引擎中都能搜到这些信息,但是在中国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会认为美国很烂呢?通过一个枪击案,便认为别人很烂,自己很好,只能说,对于一些中国人这种一叶障目的逻辑,我表示很遗憾。
2、美国为什么不禁枪?中国为什么禁枪?导致数十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枪击案的发生,不管这个案件发生在那个国家,我认为只要是人,都应该首先持有同情心。
单社评:血腥枪击案迭出,美国人权状况堪忧
纽约曼哈顿卡车撞人恐袭的死难者们尸骨未寒,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座小镇的教堂又成了杀戮场。
不过新的袭击看来与恐怖主义无关。
当地时间5日中午,一名26岁的白人男子持枪闯入教堂大开杀戒,至少打死26人,另造成20多人受伤。
这让人立刻想起10月1日拉斯维加斯露天音乐会上的惨案,当时一名白人枪手一下子打死58人,造成500多人受伤。
美国枪击案的频发和整个国家体制的无所作为真是让全世界难以思议。
尤其是,一些“疯子们”显然在相互模仿,对“轰轰烈烈地死”产生了向往。
他们的准备越来越充分,制造的轰动越来越大,他们似乎在做比谁杀人更多、谁制造的刷屏时间更长的竞赛。
我们惊叹于美国公众的好脾气,他们竟能忍受生活中存在突然挨枪子、来不及反应就会死去的风险。
相信世界大多数国家如果以这样的频率出恶性报复社会案,老百姓的唾沫早就得把政府“淹死”了。
而美国除了新闻报道得快,高官和议员的口头反应来得快,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却始终付诸阙如。
美国媒体虽然长于即时提供图文,但它们并没有真正动员美国社会对枪击案紧盯不放,它们今年的注意力显然向“通俄门”分配得更多。
所有人都知道控枪在美国很难,而政客和媒体人先打了退堂鼓,老百姓除了随波逐流,其实别无选择。
为抵御枪击案的危害,美国民众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低概率的确能够绕开自己,自己会成为幸运的大多数。
其实大多数人对政府不作为的默许纵容了悲剧的一再发生,美国社会总是对枪击案的无辜死者抱以形式主义的同情,但并没有对未在它发生之前做阻止它的努力而有所愧疚。
整体上看,美国在控枪问题上有些“一根筋”,现在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美国社会才会集体起来“造现有体制的反”,形成压倒性的政治督促力。
美国的政客们大多是老滑头,他们很少有人愿意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冒险挑头与反对控枪的力量开展政治决斗。
美国人出不来一个权威人物或者一支力量,力排众议地把一个好的控枪安排献给社会。
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客们不会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议员们喜欢在政治正确的方向上做激进表演,捞取选票对他们来说越来越“技术化”。
幸亏美国在现代治理的道路上早迈了一步,打下了基础。
如果美国带着它的现有机制与新兴国家同台竞争,它多半是要输给印度的。
美国的制度建设基本在“吃老本”,什么都改不动。
如果美国的枪击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有必要在某个时刻通过谴责美国对这方面改进无所作为的议案,从外部向华盛顿施压。
华盛顿别不承认枪击案造成的杀戮就是严重人权问题。
枪击案直接威胁美国普通人的生命,毁了很多美国家庭,它的危害比一般人权问题严酷得多。
如果说这不是人权问题,美国持有的一些价值标准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希望美国的舆论和政治精英们好好帮全社会做一次价值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