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统称,其概念在不同时期随着对疾病认识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2001年防治COPD的全球策略—COPD全球创意[1](简称GOLD)将COPD定义为:“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新定义在强调COPD气流受限的基础上,将以往没有包括在内的无气流受限的慢支也列入其范畴。
COPD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就我国COPD 的流行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以便为制定有效的疾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COPD的流行现状需要说明的是,在GOLD标准提出之前,COPD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调查由于标准不同而使患病率结果难于比较,也使同一人群中可有不同的患病率。
基于2001年GOLD颁发的COPD定义,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有COPD,其中中重度COPD患者8000万,2005年死于COPD者300万,COPD已成为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因。
美国疾病监测资料显示,成人中COPD患病率为8.2%[2]。
通过吸烟率估计45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者的数量,英国为300万、德国为270万、意大利和法国均为260万[3]、西班牙为150万。
COPD亚洲区域工作组应用模型估计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30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COPD的患病率为6.3%,香港和新加坡最低,为3.5%,越南最高,为6.7%[4]。
肺部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了解其引发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首先,细菌感染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比如肺炎链球菌,它常常潜伏在我们的呼吸道中,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可能大肆繁殖,引发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捣乱分子”,这种细菌毒性较强,容易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
还有像流感嗜血杆菌等,都可能乘虚而入,侵袭肺部。
病毒感染同样不容忽视。
流感病毒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流感季节,如果防护不当,病毒就可能侵入呼吸道,进而影响肺部,引发肺部感染。
此外,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时常“兴风作浪”,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这些病毒的侵害。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也是肺部感染的常见诱因。
支原体肺炎在年轻人中较为多见,它的症状可能不像细菌感染那么明显,但也会逐渐损害肺部健康。
衣原体感染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也会给肺部带来麻烦。
除了这些微生物,真菌也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比如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长期接触鸽子粪便的人,可能会感染隐球菌,从而引发肺部炎症。
还有像曲霉菌等真菌,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也可能侵入肺部。
吸入性因素也是引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吞咽过程中,如果食物或异物不小心进入气管,然后到达肺部,就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
长期吸烟的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和黏膜,使得肺部的自我清洁和防御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另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其肺部本身就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更容易受到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也是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衣原体肺炎的病因导语:在现代社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病菌细菌生长更新速度飞快,一些厉害的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容易患肺炎。
一些抵抗力比较弱,或者呼吸在现代社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病菌细菌生长更新速度飞快,一些厉害的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容易患肺炎。
一些抵抗力比较弱,或者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的时候,容易引发肺炎,如果患肺炎要重视,切不可大意。
严重时需要消毒隔离处理。
那么什么是衣原体肺炎的病因呢?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
肺炎衣原体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人-人传播。
因此,在半封闭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军队以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可存在小范围的流行。
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还可能与哮喘、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和恶化有关。
目前,肺炎衣原体已是继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之后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与嗜肺军团菌和肺炎支原体一起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三种非典型病原体,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20%。
起病多隐袭,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临床上与支原体肺炎颇为相似。
通常症状较轻,发热、寒战、肌痛、干咳,非胸膜炎性胸痛,头痛、不适和乏力。
少有咯血。
发生咽喉炎者表现为咽喉痛、声音嘶哑,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双阶段病程:开始表现为咽炎,经对症处理好转,1~3周后又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咳嗽加重。
肺炎衣原体感染时也可伴有肺外表现,如中耳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体格检查肺部偶闻湿啰音。
1.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常正常,但多数血沉增快。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修订版)重点梳理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与疾病进展的主要诱因。
AECOPD诊治专家组依托近4年来相关文献,第4次更新了共识核心内容,提出AECOPD新的定义、严重程度分级与分级诊疗方案,细化了抗菌药物经验性选择建议,对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呼吸支持与氧疗策略等方面也进行了更新调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由于慢阻肺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和人口老龄化,其经济负担将逐年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该病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部分。
例如,2006年美国AECOPD住院死亡率为4.3%,人均次住院费用为9545美元。
王辰等报道的AECOPD住院死亡率仅为0.1%,主要原因与中国患者住院及时、治疗积极、病情相对较轻有关。
因AECOPD死亡的患者末次住院费用显著增加,与生命支持和高端抗菌药物使用有关。
因此,AECOPD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临床上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一、AECOPD的定义AECOPD是慢阻肺自然病程中经常发生的临床事件,与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下降、劳动力丧失、肺功能减退、医疗支出增加、死亡风险提高密切相关。
慢阻肺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少和预防急性加重。
准确、及时诊断AECOPD非常重要。
但由于慢阻肺的高异质性,目前缺乏AECOPD特定生物标志物,许多并发症、合并症与AECOPD本身症状相似,而AECOPD又是患者报告的临床事件。
因此,2022年版的Murray & Nadel呼吸医学认为「要定义AECOPD并不容易」。
1、AECOPD定义2023版GOLD提出AECOPD新定义:AECOPD是一种急性事件,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或)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症状恶化发生在14 d内,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和(或)心动过速,通常是因为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造成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或者因损伤气道的其他原因所致。
西藏常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因分析目的探讨西藏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并由此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察隅地区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本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所有符合COPD症状的425例现患病例,其中吸烟导致患病198例(46.59%),粉尘接触58例(13.65%),感染38例(13.29%),遗传因素22例(5.18%)其他109例。
结论西藏察隅地区COPD的主要病因有吸烟、粉尘接触、感染以及遗传因素。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指一常组慢性、为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和气道阻塞等,各种疾病之间尽管有关联,但不是同一病因。
本次在西藏察隅地区进行的常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从新患者人数,回顾性病因学分析等两个方面开展。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对象2006年至2009年西藏察隅县各区的常住人口。
新患者的標准为经询问有,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咳嗽并伴有浓痰,痰的脓性增大以及屏性增多,有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导致的FEV1下降,对于某些经常接触粉尘的职业,由于哮喘症状与COPD比较相似,因此应排除哮喘;对于某些不确定的结果,取痰并观察痰培养结果。
1.2 调查设计的内容①有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和气道阻塞的病史;②是否使用过针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抗生素(如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③有无吸烟史;④是否是接触粉尘(如氮的氧化物、充满烟尘和污染物的高危职业);⑤亲属有没有患有COPD;⑥对COPD的认识。
1.3 抽样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竹瓦根镇、下察隅镇、上察隅镇、古玉乡、察瓦龙乡、古拉乡抽样,将各点的人群分为10~20岁、20~40岁、40~60岁、60岁以上4个年龄组,从这4个年龄段各抽取一定比例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和检查对象,确保抽取人数占总人数的1/12~1/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作者:伦志勇 梁景强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索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行健康检查的3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衣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对痰液中肺炎衣原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IgG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阳性率为84.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聚合酶链反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pneumonia choamydiae infection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There were 63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current 33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Detection were made on serum chlamydial antibody immunoglobulin (Ig)A, IgM, IgG and pneumonia chlamydia desoxyribonucleic acid (DNA) in sputum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gG positive rat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IgA positive rate as 84.13% than 42.4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neumonia choamydia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 并且病情反复发作。目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上不明确, 目前普遍认为吸烟、空气污染等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具有明确关系。根据最新研究显示[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此, 本院对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 探索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7例, 年龄47~73岁, 平均年龄(63.47±4.34)岁。观察组中男33例, 女30例, 年龄51~79岁, 患者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均年龄(69.62±6.28)岁;其中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7例, 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例,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行血清衣原体抗体IgA、IgM、IgG以及对痰液中肺炎衣原体DNA进行检测。对照组于体检当日进行采集静脉血2 ml, 采用普通抗凝收集管收集并保存血样, 并采咽拭子或收集痰液标本。观察组患者与入院后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 对患者采咽拭子或者取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采咽拭子后将其于1 ml生理盐水中进行洗涤, 并于-30℃进行冻存。患者采集痰液标本后将其加入2 ml液化剂后进行混匀离心, 弃上清后用生理盐水将沉淀清洗两遍之后加入0.5 ml磷酸盐缓冲液后于-30℃环境进行冻存。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抗体(MIF)检测患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IgA抗体。并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肺炎衣原体DNA进行检测。对标本进行PCR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 并通过紫外分析仪观察是否有衣原体特有的荧光带判断是否存在衣原体感染。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患者IgG、IgM、IGA水平进行检测, 根据患者血清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其中根据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将双份血清抗体( IgG 或 IgM 或 IgA) 滴度升高四倍及以上及IgM≥1:32;IgG≥1:512的患者诊断为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3]。根据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排除急性肺炎衣原体患者中双份血清IGA≥1:32的患者诊断为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4]。另外, IgG≥1:16为IgG阳性, IgA≥1:16视为IgA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肺炎衣原体抗体比较 两组IgG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阳性率为84.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痰液或咽拭子PCR比较 对照组中有2例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为6.06%,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9例患者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为30.16%;观察组肺炎衣原体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衣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衣原体是常见的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肺炎衣原体感染能够引起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以及咽炎在内的多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相关报道[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为2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为55.5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 说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存在明显联系。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病原体, 通常肺炎衣原体感染后表现为慢性感染, IgM水平通常作为肺炎衣原体感染急性期的主要参考指标, 而IgG由于半衰期较长, 患者感染后数年内IgG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因此临床中多不采用IgG作为评价肺炎衣原体感染单独指标。IgA半衰期较短(5~6 d), 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之后IgA迅速下降, 目前主要将IgA作为评价慢性感染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IgA阳性率为84.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咽拭子或痰液进行PCR检查, 结果显示, 对照组中有2例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为6.06%,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9例患者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为30.16%;观察组肺炎衣原体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说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大。本次PCR结果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说明采用PCR检测肺炎衣原体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次研究结果中, 两组患者IgG阳性率均比较高, 由于肺炎衣原体感染后IgG水平可以持续数年,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IgG水平可能随之增加, 因此对于病程较长以及老年患者中, IgG参考价值较小。
综上所述,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但是两者间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良法, 王丹凤, 曹励强, 等.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0):1072-1074.
[2] 周海英, 胡志雄, 余竹元, 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临床内科杂志, 2013, 30(10):679-681.
[3] 姚桂飞, 梁国安, 林健, 等.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11):56.
[4] 杜海涛.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6):648-649.
[5] 梁云娴, 陈坚华, 潘燕芳, 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IL-6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46-47, 49.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