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时值十月之交,落叶缤纷。2008年开始的温州市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已按照规划实施了两年。在此时走访各帮扶民族村,将有利于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配合省委统战部做好帮扶实施绩效的总结评估和其他工作。

天时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2008年6月3号出台的《中共省委统战部关于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按照一个重点、两个阶段、五年完成工作目标的规划蓝图。紧接着,温州市委统战部也拟出《温州市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并印发至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市级统战系统各单位,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帮扶项目,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阶段和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低收入村调查、帮扶村确定;宣传发动、资源整合。

第二阶段:2009年。民族村帮扶项目申报,帮扶项目对接、实施。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帮扶工作指导、督导,帮扶项目评估。

第四阶段:2011年下半年。效果反馈、总结评估。

温州的少数民族帮扶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

“凤凰”的翅膀——

畲族是一个勤劳淳朴、风俗独特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全国现有人口80余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的丘陵地带。

对温州而言,畲族也是温州少数民族迁入最早、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隋唐之前畲族先民已居住在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凤凰山区,并把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其民族的发祥地。畲族大量迁入温州,当在明清之际的万历至乾隆年间200余年里,共159支。其中明代38支,清代121支。迁徙路线由广东经闽东北罗源、霞浦、福鼎、福安等地迁入,迁徙形式是一家一户或几个支族结伴同行。随后,又从温州各地迁往本省景宁、桐庐等20来个县及福建福鼎、霞浦,安徽宁国,江苏宜兴等地。

历经数百年繁衍变迁,畲族遍及温州山山水水。从雁荡山麓到瓯江、鳌江、飞云江畔,与汉族人民杂居共处,共同致力于地方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共同感。

丝绸之路的回音——

温州的回族大多在元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建泉州登陆,后辗转移居至瑞安和洞头等地定居。

寮顶回族村是洞头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归属东屏镇,地接东南大龙山尾,与岱仔、后寮村相接。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05人,其中回族人口350人,占总人口34.9%,全村面积0.76平方公里,村民大多在外从事铝合金安装行业,留守的以海水养殖业为主。

瑞安市马屿镇后姜村式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后姜村地处飞云江南岸,交通便捷,56省道从村北贯穿而过。全村村民268户,共1029人,其中丁姓回民占总人口的73.7%,村里至今仍保留着过节回福建祭祖的习惯。1993年7月后姜村集资建立“回族乐馆”,后经不断扩建和修缮,至今面积已达28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等,其中图书室内的报刊、书籍等藏书已达千余册。村民通过在馆中的娱乐互动增强了族群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回汉两族百姓的交流。

如今,回、汉两族人民和谐共处。正是这种民族之间的团结融洽,才能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少数民族的各项建设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地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少数民族村在帮扶期间充分利用帮扶机遇,在巩固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经济作物,旅游等多种特色产业,各地纷纷涌现出不少生动的先进例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九岱村是温州最大的纯畲族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季节较明显,雨水阳光充沛。常年有鲜嫩的天然坡地绿草,具备生态养殖牛羊的有利条件。

雷顺迎早年当过代课教师,后曾外出经商。拥有中专学历且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看起来颇具沧桑感。在对九岱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往养殖物种进行细致的研究后,雷顺迎于2008年冬天大胆的引进原产山东的优良种牛——鲁西黄牛,放养到九岱村的山头上,并在同年冬天购进了一批亚洲黄羊,这些外来物种对九岱村的气候环境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力,雷顺迎试养首获成功。

2009年在乡镇府的帮助下,雷顺迎共投资50万元,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以1000元每股的低入股门槛吸纳8户低收入农户,成立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养殖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雷顺迎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规划着把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并增加养殖的种类,如毛兔、油茶等。目前存栏改良生态亚洲黄羊150只、鲁西黄牛30头,对九岱村的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永不言弃,有志者事竟成——

提到平阳畲族民族企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雷金翠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位企业家。她所创建的平阳县兴顺畜禽养殖场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还为帮扶项目提供了新的模式。

种鸽养殖最初是政府决定的帮扶项目之一。1999年,顺溪村合作社向每户农户提供50对种鸽进行养殖。在度过两年的蜜月期后,2003年的种鸽收购市场大幅下滑,收购价格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五。这种颓势一直持续了两年,不少刚开始与雷金翠一样怀着致富憧憬的农户开始动摇,纷纷退出种鸽养殖市场,另谋他路。

压力即是机遇。雷金翠大胆的逆市而上,投入五万扩充厂房,并购空置鸽舍,前后筹资三十万对种鸽养殖技术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机遇总是提供给随时准备着的人,种鸽市场在2005年下半年全面回暖,收购价格比往年的鼎盛时期还高出百分之二十。到2009年中期,雷金翠的种鸽养殖基地占地面积达到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内建有种蛋鸽场合养鱼池,成为集种鸽繁育推广、蛋鸽生产、观赏鸽经营、淡水鱼养殖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748.6万元。

饮水不忘掘井人。雷金翠推广“鸽场+基地+农户”模式,带动顺溪山区1000多农户发展养鸽生产,使800多农户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在雷金翠的带动下,蛋鸽养殖业目前已成为顺溪山区畲族广大村民的一条重要致富门路,雷金翠自己也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实践出真知,创新出效益——

碑排乡苏北村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当地广为人知,特色产品“毛花”和“红阳”以出色的口感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占领着猕猴桃市场的一席之地。

据村支书彭尚进介绍,苏北村的猕猴桃养殖可回溯至1986年。早期的猕猴桃养殖以村民的自发行为为主,市场行情最好时价格能达到10元一斤。力量分散和抗灾害性低下导致

产品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能摆脱困局,带领全村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彭尚进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1994年彭尚进从嫁接技术中得到启发。在查询药书的过程中得知山上的一种野生水果“毛发”具有和猕猴桃相似的药用价值,于是萌发了把猕猴桃与该野生水果嫁接的点子。在经过一系列不懈的试验努力之后,成功的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猕猴桃品种,“毛花”应运而生。

“毛花”的绿色基因迅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仅内销,还外销至新西兰等国家。苏北村为此特意开辟了五十亩的“外销产区”,同时另设五十亩进行旅游采摘活动。到2009年底,苏北村新增猕猴桃基地220亩,集体投资经营50亩,其余170亩采用农户投资投劳为主的方式分户经营,涉及少数民族农户68户,其中低收入农户35户,项目投资50多万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2005年,得益于市场对保健油的需求增大,小源村组织325户,共937人成立了“苍南县山野茶油专业合作社”,对原有的油茶进行了低产林改造,建成了苍南首个10000多亩连片的茶油核心基地。

苍南籍在外温商林允华和李悌仲也闻讯加入了油茶树“复活”队伍。2005年7月,在吉林开办仲兴食品有限公司的李悌仲,回到苍南桥墩镇小源村对2000多亩低产林进行改造,2007年果子收成达到1万斤。华州集团总裁、华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允华也到小源村投资1000万元,用于开发油茶产品。

经过各方努力,小源村的油茶基地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实现了以深加工(榨油)为主,苗圃出口为辅的产业链,荣膺省级定点良种基地。合作社规模也相应的进一步扩大,并作出十年规划,力争一年增收一万公斤。

到2009年底,基地收成油茶干果20多万公斤,加工纯茶油6万多公斤,并投资280万建成油茶加工厂一座,产能可达每年加工油茶籽1000吨,产油250吨。在油茶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以我美景,惠尔嘉宾——

我不在西坑,就在去西坑的路上。

西坑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刘基故里、铜铃山峡、百丈飞瀑和龙麒源四大旅游景区的中心枢纽。西坑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婚俗、畲族药膳等民族传统文化。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西坑提供了发展绿色旅游经济的绝好条件。

2009年,西坑畲族镇党委以“打造生态旅游强镇”为战略目标,以“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为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化、旅游主导化、集镇精品化、文化特色化、社会协调化”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特色文化旅游作为西坑的主要产业进行扶持。

2010年4月25日上午,第二届“三月三”畲乡风情节暨“印象西坑、美丽畲乡”大型画展在龙麒源景区拉开帷幕。西坑把这次风情节作为展示畲族文化魅力,对外宣传的一个契机。著名画家陈冰心教授历时一年创作的《印象西坑》组画用国画形式全景展示了畲乡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及“和谐”之美,秀美豪放、气势磅礴,成为了西坑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业的一张金名片。

西坑镇经济在2008年突破亿元大关后继续高歌猛进,在确立特色文化旅游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在4930元基础上以每年14.2%的速度递增,年度综合考核一跃从文成县第28位上升到第6位。

人和

一方扶持,八方支援——

在帮扶行动开始后,温州全市的统战系统,包括市、县(市、区)各级统战部、民宗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侨办、台办、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海外联谊会、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少数民族联谊会、市宗教团体等纷纷对口帮扶对象,从帮扶民族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出谋划策,提出新兴项目。

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充分发挥智力财力优势,积极向民族同胞奉献一己之力。他们或出资建设,或引进新产业,帮助低收入村民进行创收,更派出技术人员,全程提供养殖、维护方面的援助工作。

除了结对援助,村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募股集资等方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村委会大多实行村民合股与外来扶持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使扶持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路与水,光与影的合奏曲——

由于历史原因,畲族同胞从平原居住地往山上搬迁,山区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居住条件,严重制约了畲族同胞的生产发展。

要富庶,先修路。苍南县霞关村全村200多户、888人村民生产以海上作业为主。2009年在温州市侨联的帮助下修建了小码头,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养殖生产。同样,洞头的寮顶回族村原本也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环境面貌较差的村。为了提升村庄品质,从2008年至2009年在外界的帮助下寮顶村前后共投入200多万元,建成硬化路面1.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达2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水是生命之源。洁净的用水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在本次帮扶行动中,对基本的民生工程改造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

鹿城区委统战部工商联与罗阳镇白溪村结对,2009、2010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4万元,其中政府对村民每户补贴8000元。罗阳镇的四个自然村通过下山脱贫和危房改造,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用水工程等。其中完成危房改造25户,修建防洪堤730米,蓄水池1个。

文成县周山畲族乡周垟村的饮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悬而未决,其中有一个100多人口的自然村,村民共用一条小塑料管道直接引用山泉水来作为该自然村村民饮用水,缺乏起码的澄清、消毒等措施,给全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在本次帮扶行动中,太平寺慈善功德会与该村结对帮扶,改建全村饮水工程。该工程由输水管网、配水管网及水池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水池由净水池、澄清池、过滤池组成,总投资达到了37.76万元。该工程建成后,及时解决了当地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改善村民的饮水质量,从而提高当地村民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快了当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除了对道路和饮水工程的改造,本次帮扶行动同样在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力量。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关注下一代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鹿城区委统战部民宗局与泰顺县仙稔乡民族村结对,2009、2010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2万元,用于毛竹低改、饮用水改造、学生补助、困难慰问等。其中用于学生补助、困难慰问资金1.5万元。

苍南县桥墩镇小沿村在温州农工民主党的鼎力支持下,对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翻新改造,并积极引入新产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救助郑许修一家3盲人。郑许修父子在做了复明手术后,父亲已经能正常生产,但是儿子郑瑞树仍然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需要进一步治疗,温州农工民主党准备继续对郑瑞树的眼睛健康状况保持关注,并通过

持续医疗来根治眼疾。

畲歌畲语入学堂——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弱势的一方将渐渐被同化。畲族和回族独有的民俗文化在一代一代的无声流逝。各民族村的领导人无不忧虑的表示,新生代的畲族人大部分已经不会讲畲语,畲族文化正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为了挽救日渐消亡的民族文化,各县市纷纷建立民族学校。其中苍南县民族中学和文成县富岱乡培头民族小学最具特色。

苍南县民族中学创办于1986年8月,是一所正在茁壮成长且蕴含民族特色的初级中学,2008年该校被命名为“温州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目前,学校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特色发展之路,在开发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1年成立的校蹴球队在省内外各项大赛上屡创佳绩,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传承和发扬。

苍南县民族中学开展剪纸艺术特色教育活动已有十年之久,苍南点色剪纸已成为该校颇具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校本课程。学校不仅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还创建了剪纸主题网站,对濒临灭绝的点色剪纸工艺进行保护、挖掘、推广和普及。在历经数年的努力下,剪纸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品牌,剪纸工作室也成为该校的展示窗口。2009年上半年,苍南县点色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苍南县民族中学被评为温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在语言教学方面,富岱乡培头民族小学首创特色双语教学。学校从在校学生70%为畲族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设畲语课程,采用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

由于在畲族聚居区以奢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学生进入学校后,用的是全新的汉语言授课,学生在接受一种强势语言的同时有可能会对母语产生疏离。自从富岱乡培头村开始学校教育以来,学校针对生源的特殊性,在畲族聚居区小学低年级教学用语都采用“双语言”辅助教学,让畲歌和畲语继续在下一代身上流传下去,这就是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双语言”辅助教学在发展畲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具有帮助畲族儿童巩固母语,提高教学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为贯彻落实南办发〔XX〕5号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抓紧布置相关整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总结报告如下: 一、制定方案,成立机构 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忍水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黄兴文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岳军、副镇长杜超同志任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指导、推动等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1、确定了本年度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并于XX 年4月3日下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将实施方案下发至各村委会及辖区各驻镇单位,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部署,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全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镇各村分别相应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成

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实施到位。重点加强了对全村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时间安排表和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专人,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辖区各重点单位采取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发动。在9个村委会、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集区等地方悬挂了30余条宣传横幅。各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张贴标语170余张,让全镇干群了解和参与美丽乡村共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明确创建目标,稳步推进实施。 1、按照XX年全镇重点建设程扁、黄河、陈湾3个美丽乡村启动村,同时其余各村要抓好美丽乡村前期相关建设工作任务。针对3个村存在的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于4月15日,组织了全镇干部、村两委成员近60余人,对3个村主要道路、对新勉公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地集中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筹措了XX元资金,在公路沿线新添置了6个垃圾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张营、汪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 留守儿童一般都存在着一下的一些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道德行为差。 (3)心理发展不健全。 (4)安全意识差。 而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大致有: (1)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导致学习质量滑坡。 (2)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 (3)学校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 (4)代理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违法违纪问题多。(5)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学校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 再次,有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多提供些就业岗位,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出门就能“赚到钱”。 最后,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我就个人的理解和想法写了上面的文字,其中有很多考虑不足的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用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实用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1 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局为20__年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后,我局上下闻风而动,3月底由局领导率领工作人员进驻到村,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局认真执行《县20__年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帮扶规划。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

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 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二、结合水利职能,落实帮扶项目。 一是根据该村地处城郊,农民没有种菜习惯的现状,引导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在水泥厂附近建设100多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并从项目资金中挤出40万元支持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优秀本土创业人才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推广科技的典型,进而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在水利建设项目上对帮扶村倾斜,年内安排该村小农水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延伸灌溉渠道5000多米,全面改善该村灌溉条件,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0__年在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广东省电白县目力村为例 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二班周文勇 指导老师:叶长茂 [摘要]:由于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在心理、思想行为、人身安全和性健康方面存在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一、家长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强化家庭教育;二、学校要完善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三、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为学生寄宿创造条件,并为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提供便利;四、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建设托管中心、辅导中心,以及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也逐步扩大,进城务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谋求经济利益的最优选项之一。而在此条件下,大量儿童被外出务工的父母遗留在家乡,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对于什么是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从理论上说,留守儿童指农村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外谋生,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一类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后被留在家中的儿童[1]。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008年由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全国约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留守儿童[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广东省电白县是一个沿海小城,虽说是沿海小城,但经济相对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农民朋友还是选择到外地打工赚钱,这就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为了研究电白县留守儿童问题,找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本人对该县目力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一、二、三批试点村庄名单

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名单 (2017年) 一、南京市 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林陵街道元山社区观音殿、湖熟街道和平社区钱家渡、东山街道余村社区王家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小茅山脚、东坝镇青山村垄上 二、无锡市 惠山区:阳山镇桃园村冯巷、阳山镇桃源村前寺舍、阳山镇阳山村朱村 三、徐州市 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 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倪园 四、常州市 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礼诗圩、上兴镇余巷村牛马塘、别桥镇塘马村塘、戴埠镇戴南村杨家村 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陡门塘 五、苏州市 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黄墅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锦溪镇朱浜村祝家甸

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 六、南通市 如皋市: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顾庄社区顾家庄、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大明社区大镠马、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钱长村夏家庄 七、连云港市 赣榆区:黑林镇芦山村小芦山、班庄镇前集村前集 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新民 八、淮安市 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黄庄 九、盐城市 东台市:三仓镇兰址村、三仓镇联南村、三仓镇官苴村 十、扬州市 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 仪征市:月塘镇四庄村 十一、镇江市 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还青洲、世业镇世业村永茂圩、世业镇先锋村一组 十二、泰州市 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东罗、海南镇刘泽村、陈堡镇唐庄村唐堡

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 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祁家庄 十三、宿迁市 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新袁镇灯笼湖村堆上组、卢集镇郝桥村时杨组 宿豫区:新庄镇振友村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村庄名单 (2018年) 一、南京市 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东龙 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大仁凹 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李巷 二、徐州市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马庄 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姚庄、港上镇北西村北西 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陈油坊 三、常州市 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龙王庙 溧阳市:上黄镇浒西村南山后 四、苏州市 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东山镇杨湾村西巷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蒋巷 五、连云港市 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前集 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周庄、杨集镇小乔圩村刘庄 六、淮安市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导读:设计意图:这次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时,可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领悟写景文章的行文布局,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来写,与此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写作的技巧,最后在习作欣赏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并深化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成本次作文的宗旨──热爱乡村,歌颂田园。 教学目标: 1、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 2、领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以及抓特点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特点。 4、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走近田园。 1.比一比谁最棒,猜一猜下面三个关于农作物的谜语。 (1)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鼻香。──打一农作物 (2)奇怪奇怪真奇怪,腰里长出胡须来,脱下几层绿衣裳,颗颗珍珠一排排。──打一农作物 (3)冬天蟠龙卧,夏天枝叶开,龙须往上长,珍珠往下排。──打一水果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走进田园。】【谜底:稻米玉米葡萄】 2.带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田园,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二)图片引入,走进田园。 师:同学门,在乡间开满野花的的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瓜果的芳香;夜晚躺在静静的瓜棚里,青蛙会唱着催眠曲陪你进入梦乡;如果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你会看到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还有那一群群悠闲自在的牛羊……同学们,这么多美丽的乡村景色,你最想描绘哪一幅呢? 1.学生发言。 2.那具体写什么?怎么写呢?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触吗?下面把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领学生走进乡村田园,使学生在视觉盛宴的感染下,感知乡村田园的美丽。同学们彼此间心灵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习作展示,激趣引路。 师:我们有那么多想写的内容,可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

XX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XX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XX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1】南溪镇XX年被列入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的村有3个,分别是国家级示范点丁埠村、省级示范点横畈村、县级自主建设点石寨村。自 4月8日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下达XX年度第一批建设项目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积极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镇长一线指挥,除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外,每个示范村还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驻村镇干配合,镇村组三级联动,相互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选准带头人,成立理事会 在宣传发动阶段,各示范点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认真组织召开了一个户主大会、选好一个理事会、签订一个承诺书、制定一个建设章程、组建一个建设班子。通过理事会强化了群众与镇村两级的交流与沟通,将我们的想法转化成了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最终达到群众受益最大化的目的。村民理事会的参与极大地减缓了镇村干部的工作压力,更能直接客观地反映群众的需求与意愿,是美丽乡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三清四拆”到边到拐

“三清四拆”是村容整洁的前奏,是各类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所以各村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三清四拆”工作,由理事会牵头,以农户为主体,以拆危拆旧为重点,全面推进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泥和拆危房、拆违建、拆旱厕、拆旧猪圈等工作,为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各示范点实行“一户一档”明确每户需拆需清的任务,将镇村干部直接包保到户并限期完成,决不留死角死面。村有档案、公开栏有每周序时进度、镇每月有奖惩考评细则,对率先完成“三清四拆”任务的农户可优先享受卫生改厕、房屋立面改造、入户道路、集中式猪舍等项目,在理事会的带动下,农户积极配合各示范点“三清四拆”进展迅速,效果明显,为中心村庄项目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项目谋划,科学合理 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各示范点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两个搬迁及中心村庄建设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与项目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予以实施,在“三清四拆”的基础上,各示范点第一批首先实施了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道路、卫生改厕、猪舍、污水管网、立面改造和入户道路等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初步提升了村容村貌,群众十分拥护并积极参与,下一步各示范点将实施以广场、停车场、供电、排水、池塘清淤、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村庄标识、健身步道等为主要内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深度剖析,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 (1) 第二节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温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其次,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缺少关怀,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作者:沈贵银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通过试 点引领,全面部署实施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完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解决,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江苏分别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在扎实推进3批、136个试点村庄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创建。总体来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特色产业引领。如南京江宁区徐家院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以茶产业为主导,打造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慢村。二是深耕乡村特色文化。如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大力挖掘冯梦龙文化,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乡贤文化引领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三是做足自然生态文章。如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在采煤塌陷地最严重的区域上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使生态伤疤变身城市景观,重构了一个生态系统,再从生态旅游业态拓展文创综合体建设,继而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经济,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样板。四是注重吸引资本、技术及人才等要素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如溧阳市别桥镇塘马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塘马美田农业公司,打造“我家自留地”产业项目。 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处于“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重塑城乡关系,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新时代的乡村多元价值,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发挥乡村的独特功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优化资源要素,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动力”。重点是“守根、塑形、铸魂”,统筹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风貌塑造与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一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守住乡村的“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把握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创造更多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切实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加值和收益、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尽量留给农

(完整word版)走进田园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四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材分析: “走进田园”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在学习了《乡下人家》一课后的一个综合性学习题目,目的是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田园生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孩子们都有过在乡村生活的经历,但没有刻意去调查了解过。因此在资料的采集上就相对地会缺少一些实地调查,多数资料需要通过采访父母、上网收集、回忆过去等方式汇集。 三、活动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观察、了解田园不同季节的景物、农作物和农家的生活、变化等。 2、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体验田园生活,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 增强自主性、发挥创造性、重视实践性、加强合作性,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活动准备: 分图片组、诗歌组、采访组、习作组、畅想组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六、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田园风光无限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展示田园四季的风光及农家生活劳作等方面的图片,在了解一些农业常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评价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农作物(水稻、玉米、萝卜、蚕豆等)、劳动生产工具(犁、锄头、簸箕等)、家禽家畜(鸡、鸭、鹅、狗、猪等)、田园风光(梯田、菜园、果园、毛竹林、杉树林、葡萄架等)第二环节:“田园诗歌韵味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在感受诗的意境美的同时,增进对田园风情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评价〗 过故人庄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 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温州市市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温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日期:2009-01-12]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老铁[字体:大中小]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 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共同负起教育"留守学生"的责任。 (一)各级政府要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1、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大力构建"留守学生"五大关护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加强宣传监督。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强化对农民工子女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城镇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落实。要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综合性学习方案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理念】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了解乡村景物特点和乡村各方面生活情况。 ⑵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过程、方法目标: ⑴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⑵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田园景物特点。 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重点】 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 过程的见闻。 2、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难点】 激发城市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围绕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2、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综合性学习。 3、第二课时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学生对田园的认知情况,设计建议学生活动范围和形式;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 2、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中了解各方面田园资料,发掘自己感兴趣题材,收集资料。 3、准备表演汇报时的各种用品。 【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乐──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 一、导入 1、师生比赛田园诗接龙。 2、(课件展示一段优美的田园风光,师配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诗人苏轼带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我们轻轻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会闻到瓜果的芳香;我们静静地坐在夜晚的池塘边,就会听到青蛙的歌唱;我们快乐地躺在辽阔的草地上,就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 丽田园,(板书)奏响田园的交响乐吧。 课前,各小组积极地准备,有的采访家人,有的亲身体验,有的 上网收集资料,今天把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诗情画意话田园(清新组展示) 过渡:我知道清新组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习古诗,还收集了很多关于田园的诗歌和我们分享呢!下面掌声欢迎他们为我们表演的节目相声《诗情画意话田园》 1、相声《诗情画意话田园》──本组其他组员背诵其他诗歌

温州市 城市基本状况分析

一、 城市基本状况分析 1. 温州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 ● 总人口数和总户数呈现逐步稳定上升趋势,生育高峰偶有出现:温州市总人口和总户 数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预示着未来对于住宅的刚性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且温州在1998年和2000年分别出现人口生育高峰,随着此批儿童入学,近期温州市区靠近学校、交通便利的住宅需求或呈放量增长。 温州人口/户数变化趋势(2001-2005) 100 2003004005006007008002001 2002 20032004 2005 (万人/户) 温州历年自然增长人数 51015201995 1996 1997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万人 ● 城居人口居多,城市聚集效应初显:温州城区已形成人口聚集效应,在农业人口占据 较大比重的前提下,城居人口明显多于非城居人口。截止到2005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8.95万人,占总人口的52.5%,为城市住宅开发营造了必要的条件。 温州人口构成2005年 200400600800城居人口 非农人口 非城居人口 农业人口 万人 ● 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温州正处在逐步城市 化进程之中,与省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见图)但与此同时,温州城市化水平也具有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见图),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空间。 省内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比较2005年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温州 杭州 宁波 绍兴 温州历年人口构成比较 2004006008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温州城市化水平增长趋势 17.00% 18.00%19.00%20.00%21.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口流动规模较大,租、售住宅市场需求旺盛:在温州外出人口与外来人口之和接近 总人口半数:如下图所示:户籍总人口740.85万人;来自市区、县(市)以外人口133.97万人,对房屋租赁有着较强需求;外出人口190万人,其中约有40万人常年居住海外,但他们中多数仍然会选择在家乡置业投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X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第二阶段: 推进创建阶段(201X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第三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X年10月至201X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上级将给予精品村、特色村一定的资金补助。此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篇三: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

走进温州

走进温州 走进温州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 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

“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非金属矿产资源有明矾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始终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量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洞头、乐清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开发前景很好,可建20万吨级码头泊位10个。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温州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3平方公里,在旧城出现一个功能齐全、辐射全市、面向21世纪的繁华商业中心区。在5.2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中心区,十大标志性建筑建成:广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展中心、人民大会堂、科技馆、博物馆、行政管理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已经建成,歌剧院正在建设之中。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从1979年的3.8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33.52平方米。 珊溪水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用水环境,市区饮用水源地28个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全部达标。珊溪水库电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