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

一、活动目的:

灯谜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京剧、书法、国画并称为“四大国粹”之一。通过灯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带动班级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二、活动过程:

(一)、寒假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灯谜的知识。

(1)一条灯谜包括哪几部分?

(2)灯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猜灯谜最主要的规则是什么?

(4)猜灯谜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附:

2005级三班2011年寒假特色作业(灯谜)

同学们好!再有半年,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五年半的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最常用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百科知识面。为了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检验一下大家对语文知识、百科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并加深同学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六年级下学期初,我们班将择机举办一次猜灯谜活动。为此请大家利用寒假做些准备,简单要求如下:

1、通过互联网或书籍,了解一点灯谜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1)一条灯谜的基本组成(谜面、谜目、谜底,有时谜目含谜格);

(2)“灯谜”的别称(文虎、春灯等);“灯谜”和“谜语”的区别;

(3)灯谜的基本特点(即“别解”)是什么意思;

(4)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规则(谜面和谜底不能重字、大概念不能导出小概念等)。

(5)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方法(会意、离合、象形、拟声、综合);

2、结合以上知识,找5~10条具体的灯谜看看,弄明白是怎么扣合的。

3、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元宵节的课文吗?对了,猜灯谜就是我国元宵节、春节、中秋节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了解一下附近的图书馆、超市、社区等,元宵节前后有没有猜灯谜活动,如果有,让大人陪着(或同学结伴)一起过去观摩、体验一下。如果没大人陪着不要走远哦。

计划举办的猜灯谜活动的大致题材:小学学过的常用字、词、各科名词术语,特别是六年级课本上的;少量与潍坊及我们育才学校概况有关的;少量我们班级同学姓名谜。这就看谁平时学得好、知识面广喽。

灯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文学性、民俗性于一体,是和汉语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之一,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灯谜具有教育、宣传、娱乐等功能,雅俗共赏,是一项很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大学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娱乐活动。

祝同学们快乐、充实地度过小学的最后一个寒假!

(二)具体学习灯谜知识:

(1)灯谜的构成

一条完整的灯谜一般有四个要素构成:

a.谜面:是一条灯谜的主体内容。

b谜格:是为了扣合谜底而设计的辅助规则。

c.谜目:是指所要猜物的属性、范围和数量。

d.谜底:由谜面猜出的底,出就是谜的答案。

(2)谜原理

灯谜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灯谜的规律,就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灯谜与谜语分支以来,经过不断地发展,由原来单从文字的离合形式发展成文义别解等多种形式。即除了用离合形式构成灯谜外,还利用汉字中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语句中的字词不做原意解释而是引出歧义(这叫做别解),从而产生谜趣。

(3)灯谜的规则

a谜底不能“露面” 即谜面中已经有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

b、谜底和谜面不能“倒吊”.

c、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d谜底不能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除外).

(4)灯谜的格

a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

b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排列.

c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

(三)除了搜集的灯谜外,还要自创灯谜,家长共同参与。

附:自创谜语

●学校题材(4+2)

41.云遮月(字)育

(注:这里的“云”,用的也是近似笔画哦)

42.戏剧解说(学校特色课程)演讲

43.希望白头偕老(学校用语)期终

45.全家和睦莫打架(5字学校用语)一门不及格

(注:这是本次灯谜会谜底最长的一个,其实也不难猜……)

(四)开展班级猜灯谜活动

附:猜灯谜活动规则

1、本次活动分悬猜(又叫挂猜)、抢答两部分。悬猜88题,抢答20题。各约45分钟。先进行悬猜。

2、悬猜:都有编号,大家随便找个猜,猜出了就记下编号上前报谜底;如果猜中了,就去在猜中的灯谜上用铅笔打个勾。平均每位同学猜1个,能力强的可猜2个,最多3个。自己猜不出可以跟别人合作。猜过之后要明白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由顾问老师解答。

3、抢答:两位同学来主持,一位展示灯谜条,一位读灯谜,每题读两遍。谁猜出了就举手,由主持人点名后回答。按举手顺序回答。后面看不清的同学可以往前凑一下。

如果时间有余,悬猜没中的也拿来提示、抢答。

●小贴士:

关于谜目的一些默认规则,大家要知道:

△“猜”、“打”这些字眼可以省略,没标猜几个就是一个,没标外国就是中国的,没标古代或近现代就是当代的。

△谜底1字、2字,一般不标字数;谜底3字、4字,如果是成语、大家很熟的词语,一般也不标字数,其它一般标;谜底5字及以上,一般要标字数。

附:灯谜语内容

2005级三班“拥抱春天”猜灯谜活动底稿(注释版)

●六年级上学期课本(20)

○语文(8)

1.关东旗帜飘(字)郑

(注:“关”字东面,按地图方位即右面。旗子→阝。谜底取材:郑成功)

2.将相和(字)斌

3.扎根边疆(陕西地名)安塞

4.跑旱船(中国古代诗人)陆游

5.学习汉高祖(外国音乐家)肖邦

6.笑声震天让人怕(外国著名船长)哈尔威

7.守株待兔(字)柳

(注:这里要用到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对应了……)

8.麋鹿绝迹(字)米

○数学(6)

9.一一清点(数学名词)分数

10.小刀会(单字数学名词)比

11.北京区号写歪了(数学符号)%

12.园中独行(数学符号)π

(注:“园”字中间为“元”,去掉一横得谜底)

13.盼望团聚(数学名词)圆心

14.姬发建国八百年(数学名词)周长

○其它(6)

15.Good morning(字)谭

(注:谜面是西方语言问候早的意思,所以扣谜底。关于英语谜,就出这一个。这是清朝文学家张起南作的,是最早的英语谜。较早的著名英语谜还有:banana(花卉名)美人蕉,取“美国人所说的香蕉”之意扣合谜底)

16.广植树,不急成(中国近代名人)林则徐

17.小平时代多兴旺(中国近代名人)邓世昌

18.除夕之梦,正月一过(美国历史名人)林肯

(注:“梦”去掉“夕”,“正月”去掉“一”,得谜底。一般离合谜都不是这样一句话对应一个字,这样太简单;都要打乱一下扣合次序。这里,主要考虑到同学们是初学)

19.又到国庆节(字)圣

20.普通话(字)谱

(注:第15~19的谜面或谜底是《品德》课本上的题材,第20谜底是《音乐》课本上的题材)

●六年级下学期课本(12)

○语文(8)

21.烽火墩(中国城市)烟台

22.一二得二(中国城市)三亚

(注:“一二”→三,得二→亚)

23.长江之歌(3字音乐名词)流行乐

24.秋色满神州(浙江城市)金华

(注:这里要用到我们曾经讲过的借代了……)

25.太白举头望明月(中国古代词人)李清照

26.恰似南柯一知县(词牌名)如梦令

27.三顾茅庐(字)闫

(注:茅庐,借代“门”、“家”等意思)

28.点水蜻蜓款款飞(字)汗

○数学(2)

29.庞士元巧献连环策(数学名词)统计

(注:《三国演义》人物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赤壁之战前,他用连环计诱使曹操把战船锁起来,从而为周瑜火烧赤壁创造了条件)

30.啤酒厂出酒(字)碑

(注:谜面自行抵消掉“酒”字。谜面取材于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上用到的例题)

○其它(2)

31.两个人哆哆嗦嗦(世界历史名词简称)二战

32.安全周(中国国策简称)环保

(注:第31~32的谜底是《品德》课本上的题材)

●潍坊题材(8)

33.水土保持法(中国城市名)潍坊

(注:把谜底拆成“维水土方”扣合谜面。这是一个著名的离合体灯谜,作为潍坊人咱们要知道哦)34.大街中心相遇(字)奎

(注:“街”字中心为“圭”……)

35.生日的火花(山东地名)寿光

36.孔子之墓(山东地名)安丘

37.“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潍坊河流名)白浪河

(注:谜面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前让同学们看过)

38.赤壁如何破曹兵(潍坊名吃)火烧

39.虎虎有生气,个个争上游(潍坊工艺品名)风筝

(注:这是关于“风筝”的一个著名灯谜,采用综合法。俗话说“龙行从云,虎行从风”、青年人“虎虎有生气”,所以谜面上句按会意法扣“风”。谜面下句采用离合法:“个个”扣竹字头,加到“争”字上边,得“筝”。作为风筝都的人,咱们也要记住这个灯谜哦)

40.后宫佳丽三千人(潍坊现代名人)王尽美

(注:谜面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王尽美,诸城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百科(50)(这部分都是些古今著名灯谜或谜语)

59.丰衣足食(字)裕

60.一块豆腐切四块,放进锅里盖上盖(字)画

61.有马能跑,有水能游,说来真怪,你无他有(字)也

62.一边会蹦,一边会跑,一边水中游泳,一边山坡吃草(字)鲜

63.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字)米

64.有耳可以听到,有口可以请教,有手可以抚摸,有心反而烦恼(字)门

65.两个日字肩并肩,两个山字尖对尖,两个王字转又转,四个口字紧相连(字)田

66.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自然现象)下雨

67.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人体器官)眼睛

68.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地底下(蔬菜)萝卜

69.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食品)花生

70.两只小船,实在能干,白天运人,晚上靠岸(日用品)鞋子

71.看时有节,摸时无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物品)年历

(注:含义:看时有节日,摸时无竹节,两头是冬天,中间是夏天)

72.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遇到谁,总爱叫妈妈(动物)羊

73.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动物)鹅

74.远看像座亭,近看有窗棂,上边常流水,下边有人行(日用品)雨伞

(注:窗棂,指伞下面的支撑条)

75.没到手抢它,抢到手扔它,越是喜欢它,越是要打它(体育用品)篮球

76.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裳就扯破(蔬菜)大蒜

77.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自然物)月

78.没人时用到它,有人时不用它,出门时要用它,进门后不用它(日用品)锁

79.两个瘦子白又长,扭在一起下池塘,有人拿叉来救起,瘦子变得胖又黄(食品)油条

80.一朵芙蓉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都说它是英雄汉,一唱千门万户开(动物)公鸡

81.破格选人才(字)财

82.自大一点讨人厌(字)臭

(注:自大一点→臭,“讨人厌”用会意法强调谜底的特性)

83.人人树立四化志(字)德

(注:四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时髦的名词,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很多不知道的)

84.游子方离母牵挂(字)海

(注:“游”去掉“子方”,再加“母”,得谜底)

85.好姑娘好媳妇到处有(字)女

(注:这是一种有趣的灯谜方法。“好姑娘好媳妇”这些字所共有的偏旁或部首是……)

86.天没它大,人有它大(字)一

87.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字)徐

88.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

89.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字)慧

(注:这是一个著名的象形体灯谜,也是清朝文学家张起南作的。有关构件的象形,我们已经基本讲过……)

90.接一半,断一半;接起来,还是断(字)折

91.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字)日

(注:这是唐朝或宋朝的某位大文学家作的,已经流传千年啦)

92.一钩残月带三星(字)心

93.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字)翠

(注:项羽……关羽……)

94.他去也,怎把心儿放(字)作

95.古城墙头听蛙声(字)凹

(注:古城墙头,象形;蛙,拟音。这是本次灯谜会唯一的一个拟音谜。因为这种谜不常遇到,所以只选用了这一个。再举个例子:明日要去听音乐(字)月,“明日要去”离合,“乐”拟音)

96.写点东西留人间(字)火

97.添个小数点,加减乘除全(字)坟

98.泻痢停效果好(文娱形式)卡拉OK

(注:泻痢停是用来治什么的……)

99.尔虞我诈(冰上运动项目)双人滑

10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节气)立夏

101.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网络通讯工具)QQ

102.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不念旧恶

103.生产必须出正品(成语)不可造次

(注:以上两谜,用的就是“反扣法”)

104.良药苦口利于病(宋代人名)辛弃疾

105.“问君能有几多愁”(成语)对答如流

(注:用承上启下法。谜面出自五代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下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6.“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无与伦比

(注:用承上启下法。谜面出自李白的《赠汪伦》,这个大家都学过,下句是……)

107.太阳出来喜洋洋(祝贺用语)生日快乐

108.春江水暖鸭先知(新病名)禽流感

(注:谜面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补充一组与六年级(下)课程有关的灯谜,供练习、机动使用:

●六年级下学期课本(8)

○语文(6)

1、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2笔字)暂

(注:谜面出自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六年级《语文》、《品德》课本上都讲到抗日战争题材。谜目标笔画数,是为了避免多底,否则也可以猜“白”)

2、好像天女,却是魔怪(字)妖

(注:谜底“妖”右边好像“天”字)

3、渔歌子(甘肃地名)舟曲

(注:谜面是词牌名。猜这个谜,要提示一下:2010年8月,我国有个地方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4、房中男孩(昆虫名,徐妃格)螳螂

(注:徐妃格,用得较多的几个谜格之一,谜底具有相同的偏旁,去掉偏旁后扣合谜面。广义的徐妃格,也可用于谜底具有相同的部首,比如“莲花”)

5、早晚双泪流(海洋学名词)潮汐

(注:这个谜,也可采用徐妃格制谜面,但这里没用,而是采用“双泪流”来化解了徐妃格。制作灯谜,尽量不用谜格)

6、阴间战争(字)魁

○数学(1)

7、相见费周折(数学名词)曲面

(注:谜底字出现的次序,和谜面的意思不一定严格对应,只要整体意思扣合就行,这就叫整体会意扣合法)

○其它(1)

8、可以用尺子测一下(科学名词)能量

(注:《科学》课本上的一个名词)

附:竞猜活动场景

(五)带动班级文化活动

1、学校办公室主任为班级活动题词:

2、弘扬传统文化书法比赛:

3、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

4、弘扬传统文化演讲比赛:

附:演讲稿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体现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的源泉,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闪烁着光的珍宝,都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的资本。

中国正在与时俱进,中国也在成长。在这个世界中,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

古筝、葫芦丝、二胡、扬琴、圆琴、琵琶等都是中国文化。

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学,从炸药到现在的军火。神六、神七陆续上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祖先的荣耀中,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进步,我们要成为新中国的领导者!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明天就是更美好的一天。今天我为祖国骄傲,明天祖国为我骄傲!

5、猜灯谜茶话会:

6、弘扬传统文化联欢会:

三、活动总结:

灯谜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了班级文化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了翅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后记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序言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 ?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 风土人情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中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经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承德: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承德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一)唐诗宋词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详解

传统文化进校园

风土人情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承德: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承德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

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23) 节选(十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4)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国家课程的学习为主体。由于国家课程整齐划一,又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及各种考试的压力,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明显不够。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的现实。无论是全体学生共修的校本课程还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选修课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寿光五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一、指导思想 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动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继承传统和谐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会懂得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 三、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民间艺术,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形象。(二)具体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由来与渊源。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4、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开展各种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内涵。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4、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实施的内容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下来的包括古典文学、民风民俗、传统历史、传统意象、汉语言文字等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主题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问题 与学科知识,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统整融合形成校本课程。本课题 主要研究对象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小学传统文化主题课程整合的 思考和探索,设计和实施主题式校本课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 次改革,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化 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些 参考。本文拟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课程整合的理念,通过对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整合的思考和探索,设计和实施主题式 校本课程。首先在绪论部分说明课题提出的背景、有关课题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其次对课题研究的依据、意义和创新点进行 的说明;进而针对小学语文教师主题式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学生传 统文化知识水平测试分别进行结果分析,依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课程设 计与实施;包括确定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以及课程设计理论依据、课程设计流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课程设计;最后分别从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具体案例 对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并针对实施效 果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习得了学习方式、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了

文学审美。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家校合作为主要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课程开展,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二、组织领导 组长:李倩 成员:各班班主任传统文化教师 三、教育内容 1、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校以《中华诵》读本为诵读主要内容,坚持以读为主,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坚持分层施教,有选择地诵读经典,确保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边读边思考规范自已言行。且寓教于乐,不断丰富诵读方式,运用读、讲、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同时,鼓励师生共诵、家长与子女共读,使诵读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手抄报及绘画比赛等活动。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

育活动,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 3、积极开展“翰墨飘香书香润人”书写活动。我校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修身养性的书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谐美,由此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4、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施途径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常规工作,落实到各时段、各环节,结合早读、午写、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2、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邀请优秀民间团体及个人来校授课等方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3、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适当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4、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使校园变得典雅,做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 一、活动目的: 灯谜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京剧、书法、国画并称为“四大国粹”之一。通过灯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带动班级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二、活动过程: (一)、寒假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灯谜的知识。 (1)一条灯谜包括哪几部分? (2)灯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猜灯谜最主要的规则是什么? (4)猜灯谜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附: 2005级三班2011年寒假特色作业(灯谜) 同学们好!再有半年,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五年半的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最常用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百科知识面。为了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检验一下大家对语文知识、百科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并加深同学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六年级下学期初,我们班将择机举办一次猜灯谜活动。为此请大家利用寒假做些准备,简单要求如下: 1、通过互联网或书籍,了解一点灯谜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1)一条灯谜的基本组成(谜面、谜目、谜底,有时谜目含谜格); (2)“灯谜”的别称(文虎、春灯等);“灯谜”和“谜语”的区别; (3)灯谜的基本特点(即“别解”)是什么意思; (4)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规则(谜面和谜底不能重字、大概念不能导出小概念等)。 (5)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方法(会意、离合、象形、拟声、综合); 2、结合以上知识,找5~10条具体的灯谜看看,弄明白是怎么扣合的。 3、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元宵节的课文吗?对了,猜灯谜就是我国元宵节、春节、中秋节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了解一下附近的图书馆、超市、社区等,元宵节前后有没有猜灯谜活动,如果有,让大人陪着(或同学结伴)一起过去观摩、体验一下。如果没大人陪着不要走远哦。 计划举办的猜灯谜活动的大致题材:小学学过的常用字、词、各科名词术语,特别是六年级课本上的;少量与潍坊及我们育才学校概况有关的;少量我们班级同学姓名谜。这就看谁平时学得好、知识面广喽。 灯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文学性、民俗性于一体,是和汉语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之一,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灯谜具有教育、宣传、娱乐等功能,雅俗共赏,是一项很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大学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1

谷亭街道中心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

导全校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千家诗》(一) 一、经典回放: 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风土人情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承德: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承德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贾罕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贾罕小学

前言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 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目录 前言…………………………………………………………………开发纲要……………………………………………………………第一课春节…………………………………………………………第二课清明节………………………………………………………第三课端午节………………………………………………………第四课重阳节………………………………………………………第五课中秋节………………………………………………………第六课国庆节………………………………………………………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训课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中小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在长文化之根,铸文化之魂,塑文明之形,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培育合格人才。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培养打造了一支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经常性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现将我们的具体作法汇报如下: 一、开发系列教材,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 我省采用的是人教社统一印发的中小学标准教材,在各学科教材中含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友爱、孝敬父母、历史文化等等。同时,我省地方教材着眼于本地风土人情、当前的教育主题以及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等,开发了诸如《美丽中国》、《凤舞九天》、《文明湖北》、《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等教材。我县宣传文化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黄香三字经解读》、皮影画册《汉孝子黄香》、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连环画《孝子贤臣黄香》,一些中小学校选用这些书本作为校本教材。义堂中心小学编印了黄香故事等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孝道传统文化教育;实验中学等学校编印了《习惯养成教育篇》等校本教材,其中收录了《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对学生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占领课堂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生根 我县保证每周1课时教学时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炼、升华,开展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另一方面,我们以班团队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课堂活动进行集中的专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校情班情,精心打造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班团队会,其观摩课及案例多次在省市展示及比赛中获奖。2013年5月实验小学六5班的班会课《拿什么爱你我的父亲母亲》在德育工作现场会上展示,全班家长应邀参加班会,在互动环节,家长、师生全都热泪盈眶,出现十分感人的情景,通过这样形式新、内容实、打动人的班会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心、殷切的期望,从而发自内心身体力行地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三、搭建活动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成长 除了注重创建有品位的校园环境,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各中小学校还注重开展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活动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围绕孝文化,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美德少年”、“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组织收看全国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感受这些先进典型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

六年级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程庆林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1、“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名人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艺术园林”:主要选取文化长河中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继承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6、“风土画卷”:主要选取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