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814191833.html,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作者:姚战琪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05期

摘要: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划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和机理,并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虽然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但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吸收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发资本存量;国际技术溢出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7)05-0022-09

一国技术进步途径有二:国外研发溢出和国内研发活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国外研发溢出受到更多企业关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能否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值得关注。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连续快速增长,沿线国家OFDI存量占比明显提升,2014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合计已达到912.68万亿美元。据统计,沿线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比重达44%,GDP规模占全球总量的17%,我国对沿线国家OFDI存量占

总存量的比重接近四成,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建立中国OFDI及沿线国家OFDI的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和机理。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国际技术溢出理论最早始于Grossman和Helpman以及Coe和Helpman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只是侧重国际贸易对进口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他们认为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研发溢出效应能提升进口国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约束性决定了靠近技术资源是分享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Jaffe 等,1993;Fosfuri和Motta,1999)。首先,早期的学者关注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认为一国从他国获得的R&D溢出不仅受到进口规模的影响,而且相关于两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利用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13个国家1971—1990年的面板数据,对通过进口、FDI、对外直接投资等三种渠道溢出的国

外R&D 资本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确实能够获得他国的技术溢出,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证明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大量学者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行业差异

2012年第12期 /自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各行 业的企业纷纷开拓国外市场,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上千家境内投资者设立了 OFDI(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地 区),其中制造业的OFDI企业最多。 由于不同行业的OFDI存在规模和分布的显著差 异,因此技术外溢的差距也很大。鉴于此,本文对国内不 同行业OFDI技术溢出的差异进行研究。国内外研究结果概述国外学者Kogut&Chang(1991)对1976~1987年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和美国的研发密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找出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真正动 机。研究结论证明了技术寻求型FDI(外国直接投资)存 在,并提出技术溢出效应的猜想。[1]Lichtenberg&Potterie (2000)通过对1971~1990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 家样本的分析,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 重要渠道。[2]Braconier等(2001)对瑞典的FDI和OFDI数据进行面板分析后证实,瑞典的FDI规模和OFDI规模 都促进了国内获得的技术外溢。[3] NigelDriffield&JamesH.Love (2003)对英国制造业数据分析显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研发密集型产业中尤为突出。[4]Branstetter(2006)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对象,对日本子公司在美国投资的数 据进行分析,证实存在双向外溢效应。即日本到美国投 资不仅对美国本土企业存在知识外溢,而且美国企业对 日本的投资企业同样存在知识外溢现象。[5] 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赵伟、古广东、何元庆 (2006 )采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构建了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逆向FDI 能促进国内TPF增加,并且分析了逆向FDI促进国内技 术进步的机理。[6]刘凯敏、朱钟棣(2007)采用了1985~ 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数 据,通过实证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使国内全要素增长率提高的结论,即不仅获取TFP是对外投资的动机,而且提高TFP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额。[7]王英、刘思峰(2008)借鉴C-H模型,采用1985~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与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成正相关关系,但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效果小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8]邹玉娟、陈漓高(2008)采用 1987~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和国内全要素 生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同步性, 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对国内全要素增长率的贡 献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尚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强度 不大、规模较小的阶段。[9]白洁(2009)采用了1985~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但效果不明显。[10]刘明霞(2010)利用2003~2007年我国各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构成面板 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验证了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但省级 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11]虽然有这些研究成果,但是对行业之间技术溢出差异的研究却很少。李蕊(2003)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了制药业和电子业,初步得出我国企业进 行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12]欧阳艳艳、喻美辞(2011)也尝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差异进行分析。[13]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主体及海外并购显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进行分析。计量模型和数据来源1.建立模型生产函数Y=ALαKβ,并且假定国内各行业技术进步来源于OFDI和FDI,则:TFP=A=B(OFDI)θ(FDI)ξ(1)其中, OFDI和FDI分别代表FDI流出和FDI流入,θ、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对行业差异的分析■浙江宁波/任艳君 摘要:本文运用DEA模型计算出2004~2009年我国各行业的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 将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行业层次上看,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大的行业,Malmquist指数高,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更加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行业差异;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 经管研究JINGGUANYANJIU 72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 要 当今软件系统不断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缓冲区溢出漏洞、格式化字符串漏洞、SQL注入漏洞和跨站脚本漏洞等。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改变程序原来的执行流程,执行攻击者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破坏用户程序或者偷取用户敏感信息。鉴于漏洞攻击所造成的强大破坏力以及对信息安全的威胁,国内外在漏洞攻击检测方面已有了一些较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这些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编译时期动态跟踪污点信息的检测技术,不能检测针对用非类型安全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基于源代码分析的检测技术,不能检测针对第三方库的漏洞攻击,并且缺少运行时信息的支持,有较高的误报漏报率。 本文在对漏洞攻击原理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技术的大量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该方法动态的跟踪程序运行时对数据的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中数据的传播,找出目的数据结果与源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达到检测漏洞攻击的目的。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实现了基于控制流的污点信息传播方法。本文不仅实现了基于数据流的污点传播过程,同时也考虑到了信息流的控制依赖关系。提出了启发式的CFG动态构建,通过指令映射、基本块组合和postdominate树构造,建立起信息流之间的控制依赖关系,并且通过控制流分析算法实现了基于控制流的污点传播过程。 (2)实现了更为严谨的安全检测策略。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漏洞攻击原理的深入分析,提出使用MBSL语言结合正则表达式更为严谨的定义了安全检测策略,解决了宽松的安全检测策略所带来的漏报问题,能够检测出更多种类的漏洞攻击。 (3)实现了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原型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跟踪二进制目标程序运行时的信息流传播,检测并阻止外部不可信数据用于非安全的数据操作,从而扼制了攻击的源头。该系统不需要对目标程序源代码进行分析,能够适用于商业软件,并且在漏洞攻击检测上有着较低的漏报和误报率。本文最 I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形象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 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两年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拉迪预言,“2004年,中国将成为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经济。” 他指出,中国的贸易迅速增长,对亚洲造成尤其重大的影响。 拉迪说:“其他亚洲国家认识到中国是它们的头号出口市场,又因为中国的进口增长也很快,所以中国对亚洲国家,包括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正因为近十年中国在区域和国际经济、贸易和外交层面的角色日益显赫,打破了国际间原有的势力均衡,由此引起各方的不同反应,中国威胁论是其中最明确的一种。 未知数但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室的东北亚事务专家季北慈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因为还有不少未知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国际社会和中国是否能互相容纳和适应对方。 他说:“世界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国际间出现一个新的力量时,有时会造成破坏,因为现有体系中的力量需要接纳和适应新的力量,而新的力量,现在是中国,显然要寻求更大的影响力,要扮演更大的角色。至少历史表明这个过程不会一直顺

总:浅析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浅析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蔡思良2013301040078 摘要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孕育出的一系列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现代的政治、经济都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科技发展 (一)中国古代文化(狭义)对世界的影响[1] 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中国文化对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邻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历法、医药、货币、语言文化及音乐戏剧都对这些国家造成了深远影响。从周秦时代发展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商船携带大量丝绸和黄金开往今天的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以丝绸换取各国宝石等特产返航。 (二)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科技史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科技历史上,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出现真正利用磁铁的磁力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到宋代后,指南针的技术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间接地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当代与中国来往密切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也因此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将其传到了欧洲,并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哥伦布航海壮举。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指南针,新大陆的发现至少要往后推几十年。同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在炼丹的过程中,方士发现了火药,火药最初的使用并非使用在军事上,而是用在杂技演出上,慢慢的人们意识到火药的用途并不局限于杂耍之上,于是在今后的军事战争中,也有了火药的气味,也是的加快了冷兵器战争时代的结束。印刷术始于隋唐的调班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在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一本一本手抄的,成本和耗时都是非常巨大的,印刷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来谈谈发明于我国的造纸术。蔡伦将制纸的方法加以改良后,人们才开始大量的使用纸作为书写工具,我们可想而知,此后书写的速度与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造纸术也传至了我们的几个邻近国家——朝鲜和越南,这也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其上下五千年的思想与文化蕴育出的科技精髓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我们中国的古代科技史感到自豪。

外国直接投资R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R 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 业的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际经济学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初稿) 黄烨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内容摘要:论文在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文献,归纳出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方法,选取了中国四个高技术产业下的18个小产业为分析对象,对这些产业从1997年至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指出外商投资企业的雇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有正的影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是外资溢出效应的来源。 关键词:外商投资溢出效应技术 一、有关溢出效应含义和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外资对于东道国经济发展间接效应研究中的一个主题。在有关外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间接效应的研究成果中,大量论文都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这些在直接的外资投资收益之外的积极影响成为溢出效应的来源,主要表现在本地企业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扩大和企业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其中有论文从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角度对外资的这个间接技术效应作过分析(陈国宏,1997;李平,2001)。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而言,由于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有关溢出效应的存在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1974年到2001年期间国外学者正式发表的有关外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中,14项研究得到了溢出为正的结论,13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不确定的结论,4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负的结论。就中国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在许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研究,溢出效应都作为一个积极效应被提出,但是,同时也有论文分析了外资给当地企业带来的负面的间接效应。就相关的实证研究而言,不同的研究项目对于溢出效应的检验的视角、数据的来源和检验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也因此不同。 (一)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内涵 首先,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定义而言,由于溢出效应的具体内容和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很难精确定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伴随着外资为源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而产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08 年第5 期社会主义研究No.5 , 2008 (总第18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81 改革开放30 年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赵长峰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 强, 但距离名符其实的大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国际形象逊于国家形象, 但并非只有消极的一 面;中国的国际责任应该随着实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不能超出实力范围之外。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责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8)05-009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合作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全球视角的解读”(批准号: 07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长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讲师。 30 年前的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历史航程。30 年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 价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 而且也影 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胡锦涛主席在2008 年新年贺词中说, “2008 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 是十 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 年。”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国际 形象以及国际责任的变化, 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 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基于这些深 刻的认识, 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 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而且对 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 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 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 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 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 制约,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

WindowsDNS服务器远程栈溢出漏洞的应用研究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10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75 收稿日期:2008-03-17 作者简介:汤蕾,1983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汤蕾,薛质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上海 200240) 【摘 要】文章介绍了系统安全漏洞和针对系统安全漏洞攻击的基本实现原理,通过对具体漏洞的分析,提出了Windows系统中基于DNS服务远程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也给出了针对系统安全漏洞的一些防御和避免措施。 【关键词】DNS服务;寄存器;堆栈;缓冲区溢出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54(2008) 10-0075-02 Analysis of Stack Overflows on Windows DNS Server Tang Lei, Xue Zh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ystem security leak and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specific leak, the paper provides an implement of an attack on Windows system, exploit-ing the stack overflow,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ome means to avoid such attacks based on system security leaks.【Keywords 】DNS service; Register; Stack; Buffer Overflow Windows DNS 服务器 远程栈溢出漏洞的应用研究 0 引言 系统安全漏洞是在系统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是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一些特殊的异常处理,导致攻击者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特定的权限访问甚至是破坏系统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及支撑软件、路由器、防火墙等。但是漏洞的存在具有实效性,系统漏洞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相应的补丁软件也会不断地更新推出。在原有漏洞得到纠正的同时,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也会被引入。因此,漏洞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对漏洞问题的研究必须跟踪最新的系统漏洞,分析其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系统安全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漏洞,攻击者所使用的攻击方法虽然针对特定的漏洞有所不同,但是攻击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堆栈和系统调用的特性,构造特定的、超过正常长度的数据包,造成缓冲区溢出,破坏程序正 常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的指令,达到攻击的目的。因 此,对堆栈和系统调用的特性的掌握,对于攻击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攻击方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1]。 1 缓冲区溢出漏洞实例分析 缓冲区溢出漏洞有很多,漏洞原理基本一致,MS07029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下面就这个具体漏洞的成因和利用方法加以介绍。 Windows DNS服务器的RPC接口在处理畸形请求时存在栈溢出漏洞。该漏洞出现在RPC监听端口代码段,该端口是为DNS服务器管理所用,在DNS服务主线程监听端口53的编码上没有出现问题。Name_ConvertFileName ToCountName ()函数使用固定的本地缓冲区转换Lookup_ZoneTreeNodeFromDottedName()字符串,尽管在写入缓冲区时进行了一些边界检查,但对于Name_ConvertFileNameToCountName() 表1 Unix方式和系统指令方式的比较

中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人物

NO.1孔子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就是说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嘲笑说:怪不得三皇五帝时代的人们白天都点着蜡烛在走路。评语:“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得最佳的地区。” NO.2秦始皇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评语:“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NO.3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评语: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NO.4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评语:“与秦始皇的功绩最相当的是毛泽东,两者都是中国人,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实行一系列革命改造的掌舵人。” NO.5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评语:“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分子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NO.6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评语:“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摘要:获得充分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产业关联则是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扩散的一条有效路径。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效应较弱,我们通过该路经来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有效。因此,如何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关联,提高我国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效果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产业关联技术溢出一、产业关联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必然参与该国的产业分工。由于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或信息上的优势,当与东道国的供货商或客户发生联系,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效应。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称为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后向联系效应。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购买加工原料或零部件是其间接影响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后向联系,可以使东道国上游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为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跨国公司往往会为供应商提供诸如技术援助、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以帮助供应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这种后向联系,可促进东道国上游产业技术重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前向联系效应。东道国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较先进的技术产品,能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跨国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维修和操作等技术)也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这种前向联系对东道国下游产业技术水平将产生影响。 产业关联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明。在理论研究方面,Markusen和Venable(1999)建立了一个包括两种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和三类企业(东道国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企业以及仅生产最终产品的跨国公司)的局部均衡模型。在模型中他们分析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认为跨国公司创造了对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供应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促使新的国内供应商进入上游部门,从而增强了下游最终产品生产者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都对生产中间产品的国内供应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具有正效应。Blomstr和Kokko(1996)在研究企业间联系的情形也指出,当地企业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前向或后向联系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关于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也较多。如Lall(1980)在研究印度卡车制造业时认为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技术溢出的产生:如通过帮助当地潜在的供应上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支持或信息帮助以提高供应商产品品质或促进创新;在组织管理上提供各种培训和帮助等产生产业关联效应,提升当地企业的标准,有助于技术溢出。Handfieldetal(2000)对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各行业84家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开发活动改善了当地供应商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方面的表现以及产品周期时间。Gorg和Strob(2002)在研究爱尔兰的制造业过程中,运用总进入率作为联系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下游部门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对处于上游部门的爱尔兰企业的进入和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活动能产生正的产业关联效应,然而,也有一些文献认为这种产业关联效应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存在负的关联效应。这表明跨国公司虽然能够与东道国的企业建立产业关联带来技术溢出,但这种效应是潜在的,是有条件的。Smarzynska(2002)在对立陶宛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当地购买程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产业关联,当地市场采购型的跨国公司比出口导向型的更容易发生关联效应,同时,产业关联效应要受到东道国供应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关联模式就是OEM合作和零部件配套生产合作。中国沿海的电子产业大都采用这两种关联模式。如沿海城市的一些小型IT企业已经成为跨国电脑厂商国际供应网络中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在上海IT业内,本土企业大约60%的生产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30.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和发展前景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变化之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次,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经过改革开放30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居民消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中国正在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世界多数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相对实力稳步上升,成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稳步上升的重要基础。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有关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

十位影响世界的中国人

十位影响世界的中国人 2010-07-16 10:08:51 来源:现在网综合 中国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曾经深受儒家天下封建专制主义旧社会礼教(儒教)的愚弄和残害;在19世纪被打开国门后吸收了大量西方文明成果,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文明进步,以中国共产党为先进代表的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进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NO.1孔子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十位影响世界的中国人 2010-07-16 10:08:51 来源:现在网综合

NO.2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赵正)、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NO.3成吉思汗

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他能够激励创新活动的发生,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关于技术溢出[1]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已经有了较为深入与完备的研究。例如2007年张倩肖等[2]证实:FDI知识溢出是促进本土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2007年赵克杰等[3]以江苏省为例,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 计算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 并给出了技术进步综合溢出效应较大的产业。2007年张杰等[4]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2009年赵骅等[5]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 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 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 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2011年杨秀文[6]基于Feder 两部门模型分析框架,采用静态面板数据门槛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经济结构五类吸收能力角度分析外资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外资部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边际要素生产率优势,且存在微弱的负向溢出效应。除人力资本及人均GDP外,其他四种吸收能力与外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2011年宋宝香等[7]选取外部技术获取模式、转移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技术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以苏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战略、学习文化和技术学习

过程对提升技术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12年艾兴政等[8]提出一个基于一个供应商和生产可替代产品的两个竞争制造商的模型, 研究无合作创新、无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和有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3种模式的均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 强势制造商和供应商选择合作创新是占优策略。进一步还发现, 在下述3 种情况下强势制造商会与零件供应商达成技术溢出合作创新机制。范如国等[12]采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分析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可行性,揭示FDI、R&D 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3个投入要素之间以及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复杂关系。Young Bong Chang等[13]研究发现在IT服务行业从技术溢出效应获得的收益较大,有长期的影响作用。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萧琛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l:48~50. [2]张俏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 工业经济,2007(11). [3]赵克杰,刘传哲.产业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 [4]张杰, 张少军, 刘志彪. 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 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 [J].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 3) . [5]赵骅,丁丽英.技术溢出对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模拟题及解析(5)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模拟题及解析(5) 一、选择题 1)信息安全属性中,含义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的是 A )机密性 B )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答案:B 2)下列关于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安全是网络时代国家生存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 B)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健康发展和信息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 C)信息安全是网络时代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基本条件 D)信息安全无法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答案:D 3)下列关于密码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码学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两门学科 B)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单密钥密码体制或传统密码体制,基本特征是发送方和接收方共享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 C)密码体制的安全既依赖于对密钥的保密,又依赖于对算法的保密 D)对称加密不易实现数字签名,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答案:C 4)两个不同的消息具有相同的消息摘要的现象,称为 A)攻击 B)碰撞 C)散列 D)都不是 答案:B

5)除去奇偶校验位,DES算法密钥的有效位数是 A)64 B)128 C)56 D)168 答案:C 6)下列关于身份认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身份认证协议分为单向认证协议和双向认证协议 B)基于动态口令认证的方式主要有动态短信密码和动态口令牌(卡)种方式,口令一次一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C)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身份认证技术中最常见、最安全的技术 D)静态密码机制是一种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答案:C 7)下列关于消息认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统密码只能提供保密性,不能用于消息认证 B)公钥密码既能提供保密性,又能用于消息认证 C)消息认证是验证所收到的消息确实来自真正的发送方,并且未被篡改的过程D)哈希函数的输入是可变大小的消息,输出是固定大小的哈希值 答案:A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集中式访问控制协议的是 A)TACACS 协议 B)RADIUS 协议 C)D iameter 协议 D)K erberos 协议 答案:D 9)下列关于访问控制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强制访问控制通过分级的安全标签实现了信息的单向流通,因此 它一直被军方米用 B)BLP安全模型利用“不下读/不上写”的原则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C)BLP模型不允许低安全等级的用户读高敏感度的信息,也不允许高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