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推荐)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推荐)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推荐)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5)病原体检查阳性

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劳,PaCO

2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

2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乳酸、血气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

2

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清醒患者介绍带气管插管、有创血压监测、留置尿管等有创性操作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3.告知患者活动方式,避免导管滑脱或意外事件发生。

4.告知清醒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方式,如使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等,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大为,邱海波.2014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佩燕.国际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5):385-400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概述】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以致细胞代谢障碍、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临床表现】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 1. 休克早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 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 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3. 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

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评估要点】 1.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 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体温脉搏、呼吸型态,意识状态。 3. 尿量、尿比重,皮肤粘膜颜色及温度。 4.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量。 5. 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诊断】 1. 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 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 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治疗有关。 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1. 执行危重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对病人疾病及此评估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评估病人的刺激及行为,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在最后,将对选择此评估法的积极面及消极面进行讨论。 二、病例摘要 1、病史 患者罗XX,男,64岁 9月16 日因“肺癌化疗后6天,伴腹泻、血小板低下3天”于入住我院呼吸科,入院诊断:①左肺非小细胞癌非特殊型;②急性胃肠炎;③血小板低下;④心律失常;⑤脑梗塞;⑥前列腺增生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评估】 1、症状: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湿冷,少尿,神志障碍和全身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2、体征:皮肤苍白,生命体征变化。 3、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一、症状护理: 1. 体位:取休克卧位(头躯干抬高15-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心源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2. 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扩容是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对于严重的病人,应建立2〃3条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 3. 给氧:建立和维持呼吸通畅,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二、一般护理 1、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2、休息和运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3、环境和安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焦虑,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等,须加强防护,防坠床。 4、做好口腔、皮肤、管道和褥疮护理。注意四肢保暖,改善末梢循环。 5、病情观察:持续监测意识、瞳孔、皮肤温度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尿量,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液体出入量。监测心、肺、肾、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

6、置尿管:严重休克的病人早期一般有尿失禁的情况,而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的病人则有尿潴留的可能,及早插尿管,可有助于排尿。记录尿量和尿比重,了解肾功能。 7、抽血备血:根据临床表现,血压,CVP酌情输入全血或血浆制品。 8、镇静止痛:烦躁不安给予适量镇静剂。疼痛者予哌替啶50-100mg 或吗啡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但必须在诊断不需要做精神系统体征观察使用。 8、用药护理: (1)输液量与速度的安排 (2)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3)激素应用的护理 (4)用于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药物护理 9、心理护理: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教育 1、饮食、休息及运动、用药等。 2、指导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抬高头部和下肢 3、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高热的病人采取物理降温法,以免药物降温引起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 4、心脏病史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5)病原体检查阳性 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试题

1.下列关于休克护理不妥的是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保暖,给热水袋 D.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l5min测血压、脉搏l次 2.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心功能衰竭8.肺问质水肿 C.DIC D.肾小管坏死 E.MSOF 3.反映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的指标是 A.血压 B.脉搏 C.神志 D.尿量 E.肢端温度 4.反映休克病人的危重征象的指标是 A.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 B.伴代谢性酸中毒 C.脉搏细速120次/分 D.神志淡漠 E.皮肤出现多处瘀点、瘀斑 5.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表情淡漠 B.皮肤苍白 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 E.全身广泛出血 6.微血栓形成在 A.微循环痉挛期 B.微循环扩张期 C.微循环衰竭期 D.休克早期 E.休克期 7.休克的实质是 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心脏指数下降 E.微循环灌流不足 8.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主动脉内的压力 B.肺动脉内的压力 C.左心房内的压力 D.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E.左心室的压力 9.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正常 C.补足血容量 D.先用血管收缩药 E.与皮质激素同用

10.休克早期的表现是 A.脉压3kPa(23mmHg) B.皮肤发绀 c.神志淡漠 D.全身淤点 E.尿量40ml/h 11.休克扩容治疗时,反映器官灌流情况的简单、有效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A,型题 12.一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量减少、脉压小。此时治疗上应 首先给予 A.血管收缩药 B.血管扩张药 C.全血 D.强利尿剂 E.平衡盐溶液 13.一病人严重创伤,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治疗时重点应注意 A.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B.及时扩充血容量 c.及时使用甘露醇 D.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 E.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 14.一人外伤后出血、烦躁,肢端湿冷,脉搏105次/分,脉压低。应考虑为 A.无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中期 D.休克晚期 E.DIC形成 A,型题 15~16题共用题干 男性,40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准备手术。 15.在等待配血期间,静脉输液宜首选 A.5%葡萄糖液 B.5%葡萄糖等渗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林格液 E.5%碳酸氢钠 16.在下列抗休克措施中,错误的是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加温 c.平卧位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兼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数的药物。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数,用药后随时记录。 (3)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4)快速输液时,应注意有无咳红色泡沫样痰,防止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以调整输入量。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并详细记录。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①意识表情:若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循环改善。 ②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较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③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度。若脉率进一步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④血压与脉压: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⑤尿量:能反映肾脏血流灌注。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比重。尿量<30ml/h时报告医生,若每小时尿量稳定在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⑥中心静脉压(CVP):若血压降低,CVP< 0.49kPa(5cmH 2 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CVP> 1.47kPa(15cmH 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1.96kPa(20cmH 2 O)时,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 (1)体位:应取中凹卧位,下肢抬高15~20°,头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 ②均匀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至血压骤升骤降。 ③扩血管药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 ④若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⑤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3)监测病人精神状态及心律。 (4)每日监测肝、肾功能,了解肝、肾功能损害情况。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_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 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

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

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休克护理查房讲解学习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的主要护理诊断以及休克的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3、了解休克微循环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评估。 2、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学习难点 休克的评估。 本章内容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晕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索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莺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穿孔等情况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体积的40%),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及严萤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最扩大。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严密观察病情 1.评估患者病情、辅助检查结果、身心状况、社会支持情况等并注意保护其隐私;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计划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3.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O2、CVP、尿量、专科症状及体征等,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观察排泄物的量、色、性状;观察面唇及皮肤色泽、有无出血点及皮温变化等 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加强临床护理 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补液和药物治疗; 2.取中凹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利下肢静脉回流 且不影响脑部血流; 3.根据体温变化,及时给予增加或减少室温、衣物、被盖等措施,以提高或降低 病人体温(尽量避免体外用热,因败血症所致的体温过高不可使用低温疗法); 4.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取下活动性假牙、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等; 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正确调整吸氧流量;必要时,遵医嘱给与机械通气,并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3)根据护理计划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道吸痰; 5.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减少 不必要的活动,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6.根据病情需要,提供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7.关心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患者相关护理情况,给予其心理支持; 三、保障护理安全 1.评估患者安全风险,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用保护性措施,如给予床档、防压 疮气垫等,严防跌倒/坠床或压疮发生;必要时经家属知情同意后予以约束具保护; 2.严格执行查对及医嘱执行制度,准确给药,保证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 反应; 3.做好管道护理,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严格无菌技 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4.医护团队及时沟通,做好患者病情及其他情况的交接; 5.备齐急救物品及药品,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护理部 2012-8-21

休克病人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组织低灌注 2.低效型呼吸形态 3.有感染的危险 4.有误吸的危险 5.体温过高或过低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⑴神志清的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昏迷病人根据病 情遵医嘱给与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⑵避免误吸。 ⑶必要时禁食。 2.休息与活动 ⑴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限制探视。 ⑵体位: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 3.治疗护理 (1).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③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④动态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①快速补液:应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扩容,另 一条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必要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样既可提供快速补液通路,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治疗。 ②准确记录二十四小时液体出入量、种类及每小时尿量。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 ③如从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应严防药液渗漏。 ④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的波动调整药 物的用量。 4.观察要点 (1)意识与瞳孔 (2)肢体温度和色泽 (3)血压 (4)心率、脉搏 (5)呼吸、SpO2 (6)尿量 (7)体温及全身状况 5.维持体温的护理 (1)要注意保暖,可以加盖棉被,并提高室内温度,以利复温。不可使用热 水袋或电热毯进行体表加温。 (2)高热应采取措施(擦浴、冰袋、降温毯)降低体温。 6.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或意外拔管 7.心理护理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法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医护人员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的处理,否则会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为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对救治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我们通过演练,强化医护协同作战意识,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 二、演练时间:2017-09-01 三、演练地点:门诊综合楼一楼 四、演练内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五、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六、演练组织: 组织者:吴琼 参加人员:医生1人、护士3人、患者(假)1人 评审人员:朱向阳吴琼马传华 观摩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七、背景设置: 患者王敏,女性,27岁、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护士遵医嘱给予%氯化钠50ml+头孢呋辛静滴,用药前询问病人无过敏史,给予头孢呋辛皮试阴性,于15:30给予头孢呋辛输液治疗,15:35门诊护士A巡视输液室发现病情突变,请看现场演练。 场景一: 护士A:王敏,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患者:我脖子发紧,气不够喘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护士观察输入药物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已输入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

1. 护士A:立即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呼叫护士B:“患者王敏输入头孢呋辛钠5分钟后发生呼吸困难,通知医生,准备抢救”。立即和患者家属将患者搀扶至抢救床,取平卧位,安慰患者:你不要紧张,医生马上就来。测量脉搏、呼吸。 2. (护士站)护士C:江医生,门诊患者王敏输入头孢呋辛钠5分钟后发生呼吸困难,请您马上过去。护士B推抢救车,准备抢救。护士C准备治疗车(车上备监护仪,车下备医疗垃圾桶及锐器盒)立即推入病房。 3. 江医生到病床旁下达口头医嘱:更换输液器,保留好原输液器和液体,%氯化钠250ml静脉输入。查体:呼叫患者王明,无应答,神志淡漠,口唇紫绀,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及压眶反射存在,听诊心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脉搏细速,四肢皮肤湿冷,考虑过敏性休克。同时护士A汇报测量呼吸脉搏数值,P110次/分,R28次/分。准备吸氧物品。护士B准备血压计,护士C打开抢救车,准备液体。 4. 医生查体后,医嘱:吸氧4升/min,汇报测血压数值。 5. 护士A复述医嘱:吸氧4升/min,%氯化钠250ml静点。给予吸氧;护士B:血压 80/50mmhg。护士C准备%氯化钠250ml液体,并在瓶签上写床号姓名,瓶口消毒,记录医嘱。 6. 护士A: 核对%氯化钠250ml静滴,更换通路,打钩签字。护士B写输液卡。 7. 医生下达口头医嘱:肾上腺素 1mg皮下注射,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注意保暖,给予中凹卧位。 8. 护士A复述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1mg。与护士C 核对,准备药物,给予皮下注射。护士C记录医嘱。医生协助按压注射部位。 9. 护士B给患者心电、血氧、血压监护,中凹卧位。监测示P 110次/分,R 28次/分,BP 70/50mmhg,Sp02 75%。 10.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地塞米松针10mg静脉推注、 11.护士A复述医嘱:地塞米松针 10mg静脉推注,与护士C 核对,准备药物。护士A给予静脉推注。护士C记录医嘱。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最新整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没有休克、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3、给氧,鼻导管给氧2-4L/分,每4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提升血压,一般维持在80-100/60-70mmHg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血管扩张药,如异丙肾、苄胺唑啉等。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密切观察P、R、BP的变化,根据病情15-30分钟测量一次。 (2)体温每四小时测一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温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乏氧时,病员表现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4)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考试,大收集整理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 (6)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测中心静脉压,可做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休克期CVP在10厘米水柱以下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cm水柱,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如CPV高于15cm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药。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 二、病情观察 1.看神志、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通过神志可以反映中枢神经血液灌注和缺氧情况;通过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休克,当皮肤苍白范围扩大表明休克加重,当皮下瘀斑,针眼渗血,提示有DIC可能;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反映患者有无酸中毒,有无休克肺的发生。 2.听呼吸音、呼吸道通畅情况,反应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痰堵,有无误吸。 3.摸脉搏。皮肤温度、冰凉范围扩大、温度降低表明休克加重;休克代偿期,脉搏增快,但血压正常,因此脉搏是判断早起休克的可靠依据。 4.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均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经皮氧饱和度、体温、尿量和肛指温差,对于患儿尿量的监测,应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正常小儿尿量为2~3ml/(kg·h),如 <1ml/(kg·h),即为少尿,提示有循环血量不足,肾脏低灌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扩容后休克仍未纠正,或者原已存在心功能不全难以掌握扩容液量时,应进行CVP监 O如动脉血压和CVP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如血压低而CVP 测。CVP正常值为5~12cmH 2 高于正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 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休克概念〕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 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低血容量休克 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2.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3.大量体液丢失引起。由于剧烈呕吐。 4.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病的原因。 (二)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 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三)心源性休克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四)神经源性休克 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五)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 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2O 。 二、填空题 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答:皮肤粘膜苍白,四肢发凉,神志清楚但精神紧张,口渴,收缩压正常或略有升高,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差缩小,尿量基本正常。 19.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皮肤粘膜显著苍白,四肢青紫、冰冷,神志尚未清楚但神志淡漠,非常口渴,收缩压降低,脉搏压差进一步缩小,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 20.简述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无创血压降至<90mmHg 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3、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 1、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配血、输血准备。 3、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等监护。 4、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6、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8、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9、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 10、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精编WORD版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 二、病情观察 1.看神志、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通过神志可以反映中枢神经血液灌注和缺氧情况;通过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休克,当皮肤苍白范围扩大表明休克加重,当皮下瘀斑,针眼渗血,提示有DIC可能;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反映患者有无酸中毒,有无休克肺的发生。 2.听呼吸音、呼吸道通畅情况,反应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痰堵,有无误吸。 3.摸脉搏。皮肤温度、冰凉范围扩大、温度降低表明休克加重;休克代偿期,脉搏增快,但血压正常,因此脉搏是判断早起休克的可靠依据。 4.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均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经皮氧饱和度、体温、尿量和肛指温差,对于患儿尿量的监测,应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正常小儿尿量为2~3ml/(kg·h),如 <1ml/(kg·h),即为少尿,提示有循环血量不足,肾脏低灌注。中心静脉压(CVP)监

测。扩容后休克仍未纠正,或者原已存在心功能不全难以掌握扩容液量时,应进行CVP 监测。CVP正常值为5~12cmH2O如动脉血压和CVP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如血压低而CVP高于正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min测1次脉搏和血压。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医护人员应了解其特点,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变化。 3)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详细记录尿量: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1)溶液选择及用量:轻型病例输1/2张液(2:3:1液)每小时8~10m1/kg,休克纠正后减慢速度,以后用1/3~1/5张维持液,直到病情稳定。重型病例采用三批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