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上节知识回顾(10*10)

1、根本原因:________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____年

3、沙皇________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

4、性质:____________

5、历史作用:(积极)(1)废除了____,为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俄国____进程;(2)使俄国走上________道路。(消极)(3)这次改革____,________仍大量存在。

二、自主探究

(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下,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构成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

2、内部危机:_________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新兴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

外来危机:______年,______国舰队入侵日本,随后,迫使日本签订《》条约,随后,英法俄等国也强迫日本签定类似不平等的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的严重危机。

3、19世纪50年代,日本下级武士发动了“”运动,后随着形式的变化,该运动发展为运动,矛头对向将军,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日本的明治维新

1、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时间:人物:

2、内容:(四个词归纳)

3、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性质:

(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1、书上划出,明治维新改革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考虑)

三、合作探究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性质相同,也都发生在19世纪.结果却一成一败,原因是什么?(从封建力量对比、领导力量、措施实施情况、国际背景四个方面分析)

2、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共同作用?19世纪的美、俄、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日本历史上经历过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试说出这两次改革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想想日本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四、基础训练:复述日本明治维新(背景10分,根本原因10分,直接原因10分,过程20分,改革内容20分,影响30分)组长评分组长签字

五、巩固训练

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D.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2.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A.天皇B.将军C.大名D.武士

3.19世纪中期,构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高潮B.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

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4.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六、提升练习

1.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

A.农奴制改革B.地主阶级改革C.资产阶级改革D.社会主义改革

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设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努力发展教育

3、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设县

B、努力发展教育

C、允许土地买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4、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出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设县

B、发展近代企业

C、建立近代化军队

D、文明开化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维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

(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人教版选修1《明治维新》学案

人教版选修1《明治维新》学案 泰州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摸底考试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5答:(1)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3分) (2)经济: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2分)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3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7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学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提纲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自学导航】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之下。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 手中。德川幕府推行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二、明治维新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实现;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为口号,大力发 展;社会生活上,提倡“”,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的道路。 【合作探究】 1、归纳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2、列举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点

【当堂检测】 1.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 A.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皇要求改革 2.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19世纪后期,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明治维新,其中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 4.经由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度,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犯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树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例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5.“……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A.武装倒幕B.明治维新C.签订《美日亲善条约》D.迁都东京 6.“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吸收外来文化 B.摆脱落后状态 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0.阅读下列材料: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到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语为了实现材料中日本官员所说的“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亚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治维新 一轮复习导学案

专题六日本明治维新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日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内外交困的产物 (一)幕府统治内部危机四起,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自然经济解体阶级分化加剧,而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大名和武士因经济地位恶化对幕府统治不满,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3)人民不满幕府统治起义反抗和抗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激化,幕府统治摇摇欲坠; (4)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不甘大权旁落意图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幕府统治外部危机 (1)1853年佩里叩关,黑船来航事件使日本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日本,中国战败的前车之鉴,部分日本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高涨。 (三)前提: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形成了倒幕派,1868年倒幕运动 的成功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政治前提,是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关键步骤。 二、日本明治维新重大举措 第一.政治上废藩置县“除旧布新”,建立新体制 除旧布新表现:1871年“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派人出国考察,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影响:结束了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第二.经济上大力实行“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用国家政权力量暴力手段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大力扶植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军事上实行富国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目的:为了防止和抵制外敌入侵,对内加强镇压和对外实行扩张 影响:富国强兵政策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第四.实行文明开化: 在教育、文化生活、生活方式等方面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学习西方文明,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武士道精神,“求知识于世界”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采取“断发”“易服”等措施; 三、日本明治维新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明开化等方面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由封建落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消除了国内封建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使日本保留有大量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很快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典型问题分析: 中日两国门户被打开有哪些相似之处? 背景相似: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为原料和市场殖民扩张;封建统治面临危机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方式相似:都被列强通过武力打开大门,都被迫签了不平等条约

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21-24课导学案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边读边想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导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qù zhūang shì shùn xù shuaì lǐng ( ) ( ) ( ) ( ) mì shí guī cháo h? xie ( ) ( ) ( ) 2、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结( )瓜鸡冠()花场()地几场()春雨率()领3、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时令: 捣衣: 向晚: 天高地阔: 二、合作、交流、探索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3、找找课文哪一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乡村的哪些生活场景?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迁移训练: 1、这个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出来。 2、本文主要抓住了小镇早晨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水乡小镇的 ( ) 。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探究 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全班交流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迁移训练: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2.《乡下人家》一文围绕()这句话写的,按照()顺序和()顺序,写了屋前的(),门前的()屋后的(),院里的(),河中的(),门前的(),夜静时的(),展现了()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 3、填写关联词。 A、()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B、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C、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种南瓜,()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4.读一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 最美乡下人家。 学习收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二、自主预习 1、原因: (1)内因: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外因:以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运动。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 (2)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在“”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3)社会生活:提倡“”,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影响: 三、小组合作 1、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2、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倒幕的结果怎样? 3、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四、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成果 1、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五、巩固拓展 1.十九世纪中期,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列强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世纪60年代”“天皇”“武士”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 3.20世纪初,大量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干部、理论等迅速传人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 A.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C.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彻底铲除封建残余 4.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先进退”。对福泽谕吉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D.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德川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性质。 分析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作用。 感悟改革自强和“与时俱进”对一个民族的振兴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重要历史概念:德川幕府、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自主学习: 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国家实权掌握在手中。 2.幕府统治危机: 内部危机:的封建统治阻碍了的的发展。新兴的和 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深受封建剥削的和不断起义。 外来危机:年,国舰队入侵日本,迫使日本签订了,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民族危机加重。 3.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家、商人、新兴地主对社会现状有何要求 4.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爱国人士一致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挽救这个国家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5.明治初年的改革: (1)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的改革。(2)明治维新的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3)明治维新的影响: 进步性:

局限性: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政府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大批工厂,为了“求知与世界”,日本请来了大批外国的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而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袭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强搬硬套。 (1)材料一反映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2)日本政府在对外关系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该怎么做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阅读)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维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美、英、法、俄、荷先后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驻扎军队、开设领事馆,这些条约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明治维新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建立(1868年)。本部分要注意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维新运动从权力之争向学习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斗争的主力是地方大名,后下层武士走上前台,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对内推翻幕府,以天皇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统治。攘夷失败促使尊攘派调整策略,打出了“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动吸收西方技术,发展经济。1868年幕府统治终于被推翻,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建立。 第二阶段从明治政府建立到《帝国宪法》颁布。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的措施以破旧为特点,通过“奉还版藉”、“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实行新的身份制,废除士族的特权,允许族间通婚(皇族除外),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进行土地改革,废止了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建立起土地私有制。后期改革以“立新”为特点,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 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这些政策虽然是新政权为维护统治而制定的,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政策使日本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的实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前者主要依据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后者则依据改革的措施和实际效果。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更能认清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维新在形式上是权力之争,但实际上使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 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 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 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 学习方法:分组练习 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 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 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 Send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 四、反馈练习 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 2、展示各组成果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 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方法:实践练习 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 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 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 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4、回答问题 (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 5、我会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3课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福泽谕吉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册第24 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10-2 【学习目标】 1.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如《战争与和平》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3.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自学提示: (一)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学生自学教材 (三)预习检测: 1.列夫?托尔斯泰最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因此被誉为“”。他的最著名的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3.终身与“命运”拼搏,以其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最终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英雄”的“乐坛雄狮”是,他是古典音乐派的终结者和的开拓者。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及作品 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及作品 乐坛雄狮――贝多芬及作品 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 (一)巩固训练: (二)检测反馈: 1.俄国有位伟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主要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这位作家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果戈理 D.屠格涅夫 2.他在26岁时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则完全失聪,他一生中创作交响曲最著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李斯特 3.世界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A.达?芬奇 B.凡?高 C.莫耐 D.拉斐尔 4.贝多芬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伟大业绩的作品是()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悲怆奏鸣曲》 D.《月光奏鸣曲》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下列作品中,哪些是他的作品() ①《复活》②《战争与和平》③《钦差大臣》④《巴黎圣母院》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右图人物是() A.莎士比亚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D.贝多芬 7.右图人物是一位伟大的() A.思想家B.音乐家C.文学家D.画家 8.“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这就话是谁说的()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贝多芬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正义、法律、宗教、上帝等等话都是空话,用来掩盖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 ——《复活》1)该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 2)请写出他的另外两部名著。 3)怎样评价他? 下节课堂展示任务: 学习后记: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预习学案)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1.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如果说《红楼

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3.《红楼梦》原名《》,该书以、 和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给加点的字注音。 潇.湘篾.片发怔.砒.霜 蓼.溆岔.气促.狭戗.金 5.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②这场“笑”剧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寿阳一中352课堂教学导学案 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思维拓展】 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3、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4、《开罗宣言》: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中正、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 5、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6、《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第 1 页共4 页

明治维新导学案

监利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导学案 2014/12/9 编制:周光 审核:张林春 包科领导:谢育武 班级:高二( )班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历史地位。 1. 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史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探 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 :明治维新的内容 理解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而这样的道路具有日本特色 预习案 阅读教材104页-118页,回答下列问题(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划出来)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 表现:(1)政治: (2)经济: (3)对外政策: (4)阶层: 2.民族危机: 年,美国武力叩关,幕府被迫开国。 3.前提:武装倒幕和明治新政府的建立。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废旧制 (1)废藩置县: (2)土地改革:废除 所有制,承认 。 (3)四民平等: 作用: 2、殖产兴业——促进工业化 (1)措施: (2)作用 (3)特点:政府主导;扶植私人企业 3、文明开化 内容: 意义: 4、1889年宪法(1)背景: (2)内容: (3)意义: 5.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常备军。 (三)分析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探究案 探究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2011年江苏高考24题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评价等级: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第八单元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讨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我的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5分钟) (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划出) ◆知识点1:德川幕府的统治 阅读教材153页—154页,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背景:① ② ③ ◆知识点2:倒幕运动 阅读教材第155页,知道倒幕运动原因、结果和影响。 (2)原因: (3)结果: (4)影响: ◆知识点3:明治初年的改革 阅读教材第156页—157页,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5)内容: (6)影响: 三、迁移应用训练技能(5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在19世纪60年代,有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资产阶级

的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1)在19世纪60年代,那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最 高统治者是谁? (2)在这两次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 四、分层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 (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共性问 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学完本课,你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5分钟) (小组讨论解决我们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老师点评、归纳) 六、系统总结(5分钟)(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得好) 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8分钟) 1、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 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义国家的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意大利 4、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5、对桌互相检查: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2019年高三复习专题岳麓版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语文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概念阐释】农奴: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洲。在农奴制度下:农奴人身属于地主,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农奴租种地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无偿向地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背景知识】17世纪末,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欧化改革。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使俄国国力不断壮大,打败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并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不过,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基础知识梳理】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一)军事:在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二)经济: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三)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 (四)思想:19世纪中期,“知识分子”群体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抨击和揭露,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五)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六)国际: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化进程加快。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一)“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2.内容:(1)政治: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2)经济: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保留哪些地块。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3.影响: (1)历史进步性: 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②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掠夺性:改革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因土地赎金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剥削。 【知识拓展】村社: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农民的份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占有,按每户人数分配给各户使用。农民向国家和地主交纳租税和负担各种义务,也由村社向各户摊派。村社是页1 第 俄国封建主用来统治和奴役农民的工具。“解放”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含答案)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3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纲要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背景 2.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学习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1.认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可以从改革的内容上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改革的局限性要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改革结果的不彻底等方面来探究。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1861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4.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5. 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资产阶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6.改革主要内容有: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队,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在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农奴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沙皇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渡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农民。 2.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明治维新宣扬“忠君”、“爱国”,客观上增强了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忠君”即绝对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天皇,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这就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