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李秋;王珊【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类(如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核苷(酸)类(如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如肌苷单磷酸脱氧酶抑制药利巴韦林、干扰素诱导药盐酸阿比朵尔、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地拉韦定、依非韦伦等).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新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毒药物面临抗药性突变株的挑战,为克服抗病毒药物存在的缺点,应尽可能寻找有效的新化学实体药物,并对已有的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新的衍生物;寻找有效的药物载药释药系统,提高抗病毒药的疗效是目前研究重点.【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6【总页数】4页(P732-735)【关键词】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作者】李秋;王珊【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435000;黄石理工学院高职学院,湖北,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R969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甲型H1N1和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 virus,SARS-CoV)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世界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抗肝炎病毒药物抗HBV治疗的重要目标是HBV-DNA不可测、氨基转移酶水平恢复正常和肝脏的组织学改善。
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interferon,IFN)和核苷(酸)类似物。
分析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张立杰发表时间:2019-07-02T09:29:29.39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作者:张立杰[导读] 建议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给予核苷类药物,肝功能改善明显,HBV-DNA载量得到降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和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药物对比,恩替卡韦的疗效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3组讨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A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B组40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C组4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持续治疗1年,观察其肝功能状况、并发症等,并比较。
结果: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7.50%)、B组(10%)、C组(7.50%),P>0.05。
对比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且P<0.05。
对比治疗前HBV-DNA指标,P>0.05;治疗后,C组HBV-DNA指标低于B组、A组,且P<0.05。
结论:建议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给予核苷类药物,肝功能改善明显,HBV-DNA载量得到降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和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药物对比,恩替卡韦的疗效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字】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类;肝功能临床肝炎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乙型肝炎,各医院肝病科室内的主要住院群体则为此疾病患者。
我国临床尚可将乙型肝炎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大约为7%左右[1]。
但因人口众多的特征,估计携带HBsAg的患者大约有2千万左右。
此疾病导致肝硬化后可出现多个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
既往临床治疗疗效暂不太理想,疾病死亡率较高。
而近年来发现核苷类药物可有效清除人体所携带的乙肝病毒。
陈词丁向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感染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委员、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夏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国家重大专项评审专家。
《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肝博士》和《宁夏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和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宁夏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主攻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抗病毒药物、病毒耐药机制、肝纤维化发生、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慢性肝病的新型诊断及救治技术等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自参加工作以来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收录十余篇。
丁向春:乙型肝炎核苷类经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2记者:丁教授,您好!虽说随记者:有些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着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可能身体不适,部分会猜想是不是提高,乙型肝炎在我们国家的感染药物引起的,可能会去询问医生要率也在逐渐下降,但是已有的乙肝不要换药,对此您怎么看?患者仍然很多,甚至包括一些未发现的乙型肝炎携带者,而且因为十丁向春:几年前的医疗条件有限,治疗方式和可选择的药物也没有现在多样化。
对于这些经治患者,要怎么继续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治疗?丁向春:其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经治患的共识,对于拉米夫定以及替比夫者,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耐药程度定耐药的患者,主要还是推荐替诺比较高,拉米夫定5年治疗的耐药福韦单药;对于多样耐药的问题也率达到70%,阿德福韦5年的耐药有一些相关的文献,以替诺福韦为率也在40%-50%以上,所以说问基础联合其他的核苷(酸)类药物题非常严峻。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0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临床效果、肝功能指标、HBV-DNA。
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HBV-DNA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爽颗粒;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疗效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病情较为严重情况下,还会转变成为肝癌[1],因此在出现情况后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从而防治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一般是最大限度长期的抑制HBV,减轻肝细胞坏死以及肝纤维化情况[2],同时抑制病毒的复制,控制肝纤维化,以免逐渐转变成为肝癌。
此次研究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效果,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0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医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知情了解此次研究且当面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沟通障碍;临床资料不全。
观察组中,平均年龄值为(47.56±4.25)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0例(60.00%)、20例(40.00%);对照组平均年龄值为(46.66±4.58)岁,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31例(62.00%)、19例(38.00%)。
2组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选择0.5mg恩替卡韦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
观察组: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选择3g肝爽颗粒,口服,每天3次,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把他们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结果在随访的一年后,发现治疗组的hbv dna 和alt复常率的下降幅度都比对照组高。
结论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bv复制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为了避免耐药性和病毒变异,应第一选择低耐药和强效核苷类药物。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根据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很大的下降。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仍然有很多。
当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入到失代偿期后,会出现许多危害生命的并发症。
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炎症活动,甚至可以起到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我院就诊的60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女不限,年龄21~75岁,按照child-pugh的评分标准,a级患者18例,b级20例,c级22例。
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把他们分为核苷类药物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1.2 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组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经济情况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在治疗前让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一年。
1.3 检测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3~6个月内,需要对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bv标志、b超等进行检测。
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相关的配套试剂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对hbsag、抗-hbc、抗-hbs、hbeag使用第二代试剂微粒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核酸荧光定量pcr 检测hbv dna。
附件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广东省药学会2015年4月15日印发)摘要:大多数接受核苷(酸)(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治疗,而且患者个体间通常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NAs类药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NAs类药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数据进行回顾总结,加强广大临床医师对相关安全性问题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性Safety of Long-Term Anti-Viral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bstract: Most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need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NAs), whereas part of them even need life-long treatment. However, due to heterogeneity of human beings, it is great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long-term safety of NA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the safety data of long-term anti-viral treatment with NAs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linicians to these issues and support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nucleos(t)ide analogues; safety目前,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选择,具有疗效强、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服用方便等优势[1]。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金艳杰【摘要】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4例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安络化纤丸口服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治疗后乙肝病毒(HBV)DNA、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Child-Pugh 评分、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观察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下降(P<0.05),HBeAg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脾静脉内径缩小、脾长径缩小、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的患者比例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可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周期.【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年(卷),期】2018(010)005【总页数】4页(P229-232)【关键词】安络化纤丸;恩替卡韦;慢性乙肝;肝硬化;联合治疗【作者】金艳杰【作者单位】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 ,辽宁本溪 11700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长期迁延不愈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
慢性乙肝目前无法根治,且发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经常容易被忽略而耽误治疗。
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具有快速、强效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且耐药率较低,对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1]。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益处和风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缪晓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核苷类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给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带来的益处非常明显,但药物副作用亦不可忽视。
我国感染科医师和肝病科医师对核苷类药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核苷类药物的处方量仍然在增加。
临床上抗病毒方案的决定,包括初始用药的选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治疗后用药方案的修改、药物副作用的处理等,也日趋规范。
但是,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如何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核苷类药物的受益与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核苷类药物的优势,最大可能地规避其潜在风险,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预后关系的启示中国台湾学者开展的持续时间长达13年、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乙肝病毒基因载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慢乙肝转归关系的REVEAL(risk evaluation of viral load elevation and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研究[1、2],其结果引起了全球感染病和肝病学者的高度重视。
该研究揭示了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所谓自然状态下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尤其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饮酒、吸烟、E抗原状态、转氨酶水平和HBV DNA载量等,在这些因素中乙肝病毒载量的基线水平以及持续维持水平是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HBV DNA 载量<300拷贝/mL和≥等于106拷贝/mL两组人群的累计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5%和36.2%;肝癌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3%和14.9%;同时还证实,无论是肝硬化还是肝癌的发生率,都与HBV DNA的拷贝数呈载量依赖关系。
还尤其指出了,HBV DNA载量为300~9999拷贝/mL的人群,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于300拷贝/mL的人群,这对欧美指南确定的E抗原阳性慢乙肝患者HBV DNA载量≥105/mL作为启动抗病毒治疗标准是否合适提供了借鉴资料。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汤雁波;李卓荣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核苷类药物在病毒类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此文综述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状况、作用特点及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策略等.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汤雁波;李卓荣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
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7
【相关文献】
1.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的研究进展 [J], 张菊;方峰
2.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的研究进展 [J], 房舒舒;张帅;曹国颖
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J], 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梁建新
4.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J], 张继明
5.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张选军;苏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532800 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格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药物;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世界有3.5亿慢性携带者,最高可达25%的人将死于乙肝或其相关并发症。HBV慢性感染导致了世界性的巨大疾病负担,包括高达半数的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1]。
自乙肝疫苗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相继问世以来,HBV已经是可防可治[2]。但最终的彻底治疗目的目前仍难以达到。目前乙肝的治疗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为最终治疗目的[3]。核苷(酸)类似物由于抑制病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核苷类抗HBV药物,综述如下。
1 拉米夫定(Lamivudine) 拉米夫定为L型双脱氧核苷类似物。该药1995年首次在美国上市,1999年1月拉米夫定作为一类新药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贺普丁。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拉米夫定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临床研究表明,口服100 mg/d 拉米夫定,治疗1、2、3、4和5年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6%、17%、23%、28%和35%。一项拉米夫定对1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可以明显改善CHB患者的症状、ALT及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5]。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较轻且短暂(主要是胃肠反应);而且对终末期肝病效果较好,肝硬化患者仍可以用。
但拉米夫定短期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且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使用者(>3年者)近50%会出现耐药(HBV DNA聚合酶的YMDD编码区容易出现变异)[6],所以拉米夫定常常需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2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药物,2005年5月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上市,商品名为代丁,同年9月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在中国全面上市,商品名为贺维力。
该药可与腺苷酸竞争性掺入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的终止物抑制DNA 聚合酶,终止DNA链的合成,而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临床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CHB重度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表明阿德福韦醋的长期疗效是可靠、稳定的,对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纤维化发展有阻断作用[7]。该药的特点有:(1)对拉米夫定相关的YMDD变异株HBV仍有作用,强度与对野生株的作用类似;(2)长期用药后耐药变异少见,与拉米夫定不存在交叉耐药;(3)起效慢,但持续有效率高;(4)未达到停药标准而停药者,易复发;(5)应用时注意监测肌酐和血磷。
3 恩替卡韦(Entecavir) 恩替卡韦为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2005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5年11月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博路定,是目前最有效的抗HBV药物。
该药有极强的抑制HBV-DNA的作用。动物离体和在体实验中对抑制HBV-DNA聚合酶有显著效果。在美洲旱獭的肝炎模型上,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持久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细胞癌发生[8]。
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能有效选择性抑制HBV DNA复制,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治疗CHB 12周,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而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9]。国内一项恩替卡韦对治疗拉米夫定失效CHB患者的3年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抑制HBVDNA复制,HBV DNA水平降低迅速且持久;能促进ALT复常,使用安全,耐受性良好[10]。另外,恩替卡韦本身也很少引起耐药的发生,使用超过一年时,发生率还不到1%(既往已出现拉米夫定耐药者再耐药发生率约5.8%)[6]。恩替卡韦的安全性也是提倡应用的优点之一,临床实验显示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拉米夫定相似,症状以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为主,症状比较少见且较轻。
4 替诺福韦(tenofovir) 替诺福韦为5一单磷酸腺苷核苷类药物,是阿德福韦的同系物,于2001年在美国获准上市,对HIV也有效。其抗病毒能力优于阿德福韦,常用作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替代治疗,而且常常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临床证实联合用药后不仅可以提高抗HBV疗效,还可以减少诱导YMDD变异株的风险。对53名高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替诺福韦具有较阿德福韦更好的治疗效果[11],在不远的将来,替诺福韦可能成为治疗CHB的重要选择。
5 替比夫定(Ttelbivudine) 替比夫定是天然的β一L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2006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替比夫定为第四个治疗CHB的核苷类药物,也是其中唯一一种属于妊娠分类B级的药物。它对抑制HBV-DNA第二条链的合成具有独特的效果。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相比,经替比夫定治疗后,患者血液中的病毒水平显著下降,更多患者的体内病毒得到清除。 2006年美国肝病学会公布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CHB治疗药物的全球性注册试验一GL0BE研究的104周结果。结果显示替比夫定治疗CHB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在国内也开展了一项覆盖了北京、上海等18家医院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治疗中国患者1年后,替比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和临床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总体安全性与GLOBE研究结果十分接近[12]。
6 依曲西他平(Emtricitabine) 依曲西他平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2003年7月在美国获准上市,对HBV和HIV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是拉米夫定的4~10倍。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依曲西他平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能够被CHB患者很好的耐受,并且产生有效的抗病毒作用[13]。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依曲西他平有较好的降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效果,未观察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7 克拉夫定(Clevudine) 克拉夫定是一种嘧啶类核苷类药物,于2006年11月在韩国上市,其作用机制不同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因其3位上有羟基,形成了三磷酸酷L-FMAU-TP结合在活性部位,诱导聚合酶构象发生变化,使病毒DNA链的合成不能顺利进行,体外研究显示其有抗HBV活性而无抗HIV活性。
在临床前实验中,该药对各种动物模型及其细胞株模型均无明显毒性作用,临床研究结论是:克拉夫定是有效的抗HBV药物,且服用药物后至少6个月内仍然有持续性的抗病毒效果,有良好的患者耐受性,该临床试验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报道。Ⅱ期临床研究公布的试验结果表明,克拉夫定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抗HBV活性[14],有望进入Ⅲ期临床研究。
8 帕拉德福韦(Pradefovir) 帕拉德福韦进入肝脏后,转化成阿德福韦,但与阿德福韦酯不同的是,阿德福韦酯转化后的活性成分主要在血浆中,而帕拉德福韦转化后的活性成分主要在肝脏内,因而肾脏内浓度低,肾毒性低,而抗病毒活性有可能更好。
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四个国家、21个地区的242名病例参与的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帕拉德福韦比阿德福韦有更好的抗HBV活性和更少的肾脏毒性[15]。这些病例中大概有一半的人以前使用过干扰素或其他抗病毒药物,并被认为较难获得抗病毒应答,其中70%的病例e抗原呈阳性。
9 其他 其他的核苷类药物还有LY582563(MCC-478),这是一个由日本首先开展的新核苷酸类似物,结构与阿德福韦相似,是1个含氟的磷酸甲氧基乙酯嘌呤核苷类似物。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LBA80380,这是一种由韩国首先开展的口服磷酸化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已证实LBA80380对老鼠和狗具有安全性,对人体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16]。2’3’双脱氧-3’含氟鸟嘌呤核苷酸(FLG)该药为一种能抑制HIV和HBV的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FLG的特异性在于其D-对应体的抗病毒活性高于L-对应体。体外试验发现对LAM 耐药的HBV对FLG仍敏感[17]。
10 小结 当前已进入一个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新时期,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抗HBV核苷类似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其抗病毒共同点:(1)迅速抑制病毒DNA的逆转录过程,对蛋白的合成影响较慢;(2)易于诱导DNA 多聚酶的突变形成耐药性;(3)停药后易于复发。一些新型核苷类似药进入临床应用,显示良好前景。
将来,开发高效低毒且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核苷类药物,以及如何预防和减少耐药发生率,是抗HBV感染药物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预防HBV多重耐药毒株的出现,联合治疗将是未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果将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起来,那么不仅可以增强疗效,还可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Lavanchy D.Hepatitis B virus epidemiology,disease burden,treatment,and current and emer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J Viral Hepat,2004,11:97-107.
[2] Jay H.Hepatitis B-Preventable and Now Treatable.N NngJ Med,2006,354:10.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6:12.
[4] Lau GKK,Piratvisuth T,Luo KX,et al.Peginterferon alfa-2a,lamivudine,and the combination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N Engl J Med,2005,352:2682-2695.
[5] 黄越前,符业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河北医学,2007,13(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