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比较
- 格式:pptx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28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
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
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
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
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
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
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
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
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
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
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在乙肝慢性感染的过程中,肝脏受到持续的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治疗乙肝肝硬化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核苷
类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减少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可以显著减少肝纤维化的
进展,降低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提高生存率。
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预后效果方面,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核苷类抗
病毒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患者的肝炎病毒DNA水平,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长期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有约50%的患者可实现肝功能的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硬化的进展速度减慢。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脏炎症损伤,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核苷类抗病
毒药物治疗后,应保持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肝炎病毒DNA水平,以监测疗效
和调整治疗方案。
还应进行相关的肝癌筛查和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你选哪一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核苷类药物的历史,拉米夫定于1998年上市,阿德福韦酯于2002年上市,恩替卡韦于2005年上市,替比夫定于2006年上市,替诺福韦于2008年上市,当然,前面4种都己在中国广泛临床应用,替诺福韦目前在中国还没上市,但是通过外购的途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己在应用中。
在这十几年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切切实实地让非常多的乙肝病人获益,大部分的临床肝病科医生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的多。
用核苷类药能得到什么效果?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故预期你能得到:能很快控制病情发展:极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几个月血清转氨酶就能正常,失代偿的肝硬化控制病情较慢,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如果已用核苷类药6个月,极大多数病人可以逃过这一次的劫难了。
能较快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但不同药物有较大差异,也因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而异。
然而,核苷类药不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1年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
用核苷类药治疗的病人,常常肝功能试验正常了,血清HBV DNA检不到了,但还是“大三阳”。
病情控制了,但如果不转换为“小三阳”,病情很不稳定,一停药多半早晚要复发。
能稳当的控制病情发展:因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与病人的免疫状态关系较小,有免疫虚损的病人同样有效。
除了很少数不适应的病人,极大多数病人都能稳稳当当的控制病情发展:肝内炎症逐渐消散,肝纤维化停止发展,甚至已有一些结节的早期肝硬化也能逆转,据临床试验的数据,认为是最好的抗纤维化治疗。
用核苷类药要有什么思想准备?核苷类药对人体免疫几乎没有作用,最终能达到的一般也只是“小三阳”。
此时血清中检不出病毒,而肝内仍有少数病毒存在,因缺少免疫控制,停药后病毒又可能开始复制,病情会复发,甚至出现反弹而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在较长时期中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但也并不是说需要终生治疗,可能五六年、也可能十年八年后才能停药,你能接受吗?老年纪的人不少慢性病都需要长期用药,年轻人长期用药怕会影响生育,即使已经有孩子了,长期不断药有的病友在思想上也不大好接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控制这一传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1. 核苷类似物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乙型肝炎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HBV DNA合成来减少或清除体内的HBV载量。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并根据患者的血液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剂量。
2. 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干扰素通常需要使用更长时间(至少6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发烧、头疼和肌肉酸痛等。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乙型肝炎感染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HBV感染血液学指标、肝功能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肝脏病变以及是否怀有妊娠意愿等特殊情况。
三、改善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 戒酒戒烟:长期饮酒和吸烟会对肝脏造成更大损害,因此最好戒酒戒烟以减轻肝脏负担。
3. 适度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定期随访和监测: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B超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控制除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预防控制也是减少感染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这一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79基层医生·互动交流乙肝抗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怎么选□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 邓如兵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曾是引发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新生儿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等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我国HBV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仍有HBV感染者约7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
而在我国的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经乙肝恶化发展来的比例约为30%~45%。
可见,积极治疗乙肝是避免其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的重要途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推荐,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 B V -D N A )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①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②年龄>30岁,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但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药物较为有限,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保肝类药物等。
其中,核苷(酸)类似物在进入身体后,可转化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并与机体天然的脱氧三磷酸核苷竞争性结合到H B V 聚合酶上,以发挥抗病毒作用。
该类药物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此类药物具有强效病毒抑制性及高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双特点,如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就选择本药,可获得更高HBV-DNA 抑制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从而缩短用药周期,提高远期疗效。
但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替比夫定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增高、关节痛、横纹肌溶解。
阿德福韦酯这是一种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通过与HBV-DNA聚合酶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并整合到病毒DNA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来达到抑制HBV-DNA复制的效果,但它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治疗中间不能随意停药。
在治疗乙肝患者时,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将乙肝病毒(HBV)清除,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当前,国际上已知的有效抗HBV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扰素类,另一类是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这两种药“各有千秋”,前者的药效持续时间长,耐药率低,但副作用更大,需要注射。
后者只需要口服,副作用小,但疗程不固定,耐药性较高。
干扰素类药物干扰素抗病毒无须亲自动手,只需要在细胞外充当“指挥者”就可以杀灭细胞内的HBV。
当干扰素与肝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之后,就可以把干扰素想要传达的指令传到细胞核中,激活干扰素想要激活的基因,表达出干扰素想要表达的蛋白,再由这些蛋白代替干扰素完成抗病毒的任务。
它们的作用包括: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直接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病毒蛋白的转录;抑制病毒蛋白的组装等。
除此之外,干扰素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体对抗病毒。
干扰素是一种注射剂,一般在一定的疗程内,有30%~50%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脱发、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
它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干扰素,另一种是聚乙二醇干扰素。
一般干扰素:成人5~10MU次,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一般疗程为24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成人:180微克/1.73平方米体表面积,最大用显180微克/周,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至少48周,但是费用远高于一般干扰素。
使用干扰素需要特别注意,有可能会发生感冒样症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乏力,在睡觉之前最好打一针干扰素,或在打针的时候吃一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如果患有抑郁、焦虑、偏执等精神疾病,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所以禁用于妊娠、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性肝硬化等情况,同时包括未戒掉的酗酒、吸毒者。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是一种与DNA合成原料核苷酸相似的分子,但没有核苷酸的作用。
国内常用慢性乙肝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效差异性比较杜夏玮;谭俊;周波【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0(16)11【摘要】Objective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Nucleoside analogues. Methods Search nearly 3-year clinical efficacy reports about 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 like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Entecavir,and analyze the inner of the difference. Resaula In different reports, the effects of Nucleoside analogues br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cluding the HBV-DNA negative rate, Serum conversion rate of HBeAg, and Normalization rate of ALT. Conclusion When dealing with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Entecavir have great different in effect, Doctor should t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drug combination treatment.%目的比较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效差异.方法检索近3年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的临床药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报道中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52(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00%~85.00%、38.50%~94.00%和74.00%~87.50%;HBeAg血清转换率(或阴转率)为18.00%~35.50%、9.80%~43.60%和0~38.90%;ALT复常率为69.00%~94.70%、64.10%~100.0%和87.50%~91.00%.结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差异很大,需将药物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进行治疗.【总页数】5页(P1287-1291)【作者】杜夏玮;谭俊;周波【作者单位】510060,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510060,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510060,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逍遥散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李洪2.慢性乙肝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J], 胡善联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J], 付贵化4.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J], 付贵化5.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护理分析 [J], 李孟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乙肝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缺点分析(全文)概述核苷类或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
由于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损害,因此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预后,推迟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每天口服1片,非常方便,其不良反应轻微,服用期间患者没有明显不适,这类药物可以较快使乙肝病毒DNA载量降低甚至转阴。
但是这类药物无法彻底清除和消灭乙肝病毒,只能起到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目的,因此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直至病毒被清除干净。
药物存在的共同缺点①用药周期漫长,有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②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病毒变异而耐药,必须更换治疗方案,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得日后治疗再次发生变异的概率显著增加,各种病毒变异株出现,加大了治疗难度。
③这类药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乙肝病毒DNA转阴,但是却很难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消失、e抗体形成的有利局面,若要达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更是难上加难。
④这类药物一旦使用,不能随便停药,一旦停药,有可能引起病情反弹和复发。
有些患者停药后甚至出现了肝功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这些共性问题之外,这4种药物又有自己特有的一些缺点。
拉米夫定耐药率高拉米夫定具有较强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疗效确实,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一定作用。
此药病毒的耐药变异率高,应用1年的耐药率高达24%,而且平均每年增加15%~20%。
服用4~5年后,将有70%~80%的患者发生耐药。
耐药后可发生病毒学反弹,肝脏功能再次受到损伤,转氨酶升高。
目前已有拉米夫定耐药后发生病情加重的报告,一旦变异耐药发生,需要及时改用恩替卡韦,2片/d;或是加用阿德福韦,长期服用,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加重。
由于拉米夫定发生变异耐药的概率较高,如果作为治疗首选要慎重。
拉米夫定每天1片,每片15元左右。
阿德福韦早期效果好,后期效力不足该药耐药发生率较低,服用1年为0%,服用2年为3%,服用3、4、5年分别为11%、18%和29%。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作用机制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替比夫定(Tenofovir)是两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逆转录酶是乙肝病毒在感染细胞后所激活的酶,它负责将病毒的RNA基因组转录为DNA,从而使病毒能够在细胞内复制。
拉米夫定通过与逆转录酶结合,干扰其活性,阻止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从而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
此外,拉米夫定还能够嵌入到病毒基因组的DNA链中,导致链的延伸终止,进一步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拉米夫定对乙肝病毒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宿主细胞的DNA链延伸活性影响较小。
替比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tRTIs),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两个途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首先,替比夫定与病毒的逆转录酶结合,阻断了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其次,替比夫定作为核苷酸类药物,可以被细胞酶解为活性形式,嵌入到病毒DNA链中,从而阻碍其延伸。
与拉米夫定不同的是,替比夫定不仅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还能够抑制病毒的传播,因为它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内外壳蛋白产生。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拉米夫定常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初期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
替比夫定则常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长期治疗,尤其适用于那些对拉米夫定治疗出现耐药或疗效不佳的患者。
对于乙肝病毒耐药的患者,替比夫定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变异和耐药的风险。
除了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外,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还可以用于预防母婴传播乙肝病毒。
孕妇感染乙肝病毒时,存在将病毒传给胎儿的风险,这可能导致新生儿乙肝感染。
通过给予孕妇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降低乙肝病毒在胎儿体内的传播风险,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全网发布:2011-06-23 19:55 发表者:黄星244075人已访问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保证肝功能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
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
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大类,共五种,分别是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这里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
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
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
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
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 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比较(全文)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内容,从1992年~2005年共有5种抗病毒药物在国际组织上获得批准用于乙肝治疗,这5种药物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2b、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扰素a-2a、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
其中普通干扰素。
a-2b使用时间最长,已经超过10年,拉米夫定使用已有7年,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和阿德福韦使用已2年余,恩替卡韦使用不足1年。
普通干扰素a-2b对于非亚裔乙肝患者疗效较好,使用半年后,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大约为40%左右,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大约为18%,一旦获得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时间较长,不易复发。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治疗乙肝是目前国内外均比较认可的药物之一,该药疗程为6~12个月,大约有65%的患者出现乙肝病毒DNA转阴,其中,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者约占50%,个别病例发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但是该药药费昂贵,难以普遍推广使用。
干扰素治疗亚裔人种的乙肝患者疗效远不如非亚裔人种,这是因为亚裔人种的乙肝患者多数是由围生期垂直传播而来,乙肝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但是肝功却趋于正常,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较高,感染30~40年后才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感染40年后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随访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用干扰素治疗后,即使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仍有91%患者的血清中用PCR可测到乙肝病毒DNA,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较高。
拉米夫定在我国使用已超过7年时间,累计治疗病例数超过10万人次,该药抑制乙肝病毒速度较快,一般80%以上的患者使用该药2个月以内可以出现乙肝病毒DNA载量明显下降,1年时乙肝病毒DNA 阴转率达到60%左右,但是乙肝病毒,DNA转阴之后,发生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比较困难,1年转换率只有39%左右,继续服用拉米夫定,有可能引起病毒变异而发生耐药现象,发生变异的现象主要为YMDD、YIDD和YVDD突变,病毒变异可能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和恶化,发生变异的病例数以每年15%~25%的速度递增,因此,目前拉米夫定已经退出美国最新修订的乙肝治疗规范一线选择药物,比较推荐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理由是这两种药物长期使用,不易发生病毒变异,疗效较为持久。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摘要】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毒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等并发症。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治疗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替诺福韦也能有效减轻肝损伤。
两者在逆转乙肝肝硬化方面的疗效比较表明,恩替卡韦可能更具优势。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治疗逆转乙肝肝硬化时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联合使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可能具有更大的意义,有望提高疗效。
结论指出各自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的优势,以及综合疗效的表现。
未来研究应关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逆转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疗效对比、逆转、联合应用、优势、综合疗效、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乙肝肝硬化的严重性乙肝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的晚期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乙肝病毒感染持续时间长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肝脏组织的进行性损伤和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出现严重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肝脏功能逐渐受损,影响体内代谢、解毒、合成等多个重要功能,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
乙肝肝硬化严重性的表现包括肝功能受损、腹水积聚、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极大影响。
乙肝肝硬化具有潜隐性、进展快速的特点,容易出现急性加重或者恶性转归,给治疗带来挑战。
及早干预、有效控制乙肝肝硬化的进展,逆转肝脏的纤维化和损伤,保护肝功能,对患者至关重要。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将对二者的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1.2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作用机制恩替卡韦(Entecavir)和替诺福韦(Tenofovir)是目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两种常用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少病毒在肝脏中的数量,达到控制病毒感染和逆转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治疗乙肝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缺点分析作者:刘士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1期概述核苷类或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
由于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损害,因此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预后,推迟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每天口服1片,非常方便,其不良反应轻微,服用期间患者没有明显不适,这类药物可以较快使乙肝病毒DNA载量降低甚至转阴。
但是这类药物无法彻底清除和消灭乙肝病毒,只能起到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目的,因此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直至病毒被清除干净。
药物存在的共同缺点①用药周期漫长,有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②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病毒变异而耐药,必须更换治疗方案,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得日后治疗再次发生变异的概率显著增加,各种病毒变异株出现,加大了治疗难度。
③这类药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但是却很难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消失、e抗体形成的有利局面,若要达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更是难上加难。
④这类药物一旦使用,不能随便停药,一旦停药,有可能引起病情反弹和复发。
有些患者停药后甚至出现了肝功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这些共性问题之外,这4种药物又有自己特有的一些缺点。
拉米夫定耐药率高拉米夫定具有较强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疗效确实,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一定作用。
此药病毒的耐药变异率高,应用1年的耐药率高达24%,而且平均每年增加15%~20%。
服用4~5年后,将有70%~80%的患者发生耐药。
耐药后可发生病毒学反弹,肝脏功能再次受到损伤,转氨酶升高。
目前已有拉米夫定耐药后发生病情加重的报告,一旦变异耐药发生,需要及时改用恩替卡韦,2片/d;或是加用阿德福韦,长期服用,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加重。
由于拉米夫定发生变异耐药的概率较高,如果作为治疗首选要慎重。
拉米夫定每天1片,每片15元左右。
阿德福韦早期效果好,后期效力不足该药耐药发生率较低,服用1年为0%,服用2年为3%,服用3、4、5年分别为11%、18%和29%。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比较及选用之马矢奏春创作全网发布:2011-06-23 19:55 发表者:黄星244075人已访问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保证肝功能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要到达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招致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的根来源根基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年夜类,共五种,分别是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这里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登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黄星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有人将干扰素的呈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识表记标帜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年夜约有35%以上能到达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方便.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获得一定水平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另外,病程短、非母婴传布、肝纤维化水平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另外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份人的乙肝概况抗原转阴,不外这个数量不年夜,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竭加年夜,以及疗程的不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外,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即可消失.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失落.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城市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呈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不外,这些不良反应只是在部份病人身上呈现,而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应即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应的呈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即可根据不良反应的水平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肝功能失代偿(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一旦用了干扰素,肝功能将发生急剧的损害,呈现严重黄疸.高志良教授特别强调,使用干扰素者应密切监测副反应,要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惯例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好,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另外,应按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呈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不良反应较多,是限制干扰素广泛使用的一年夜瓶颈.价格昂贵,则是干扰素的另一年夜缺点.普通干扰素70块钱左右一支,隔天打一支,一个月下来就耗去一千多块钱.长效干扰素贵得更是惊人,一支的价格在1000~1400元之间,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要5000多块,优势是一个星期打一次就行了,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干扰素的疗程至少半年,这半年下来普通干扰素年夜约要六七千元,长效干扰素年夜约要三万五.这还仅仅是抗病毒花失落的钱,算上保肝降酶药等其他药物,还有一系列的检查费用,这不是一个普通收入的病人可以轻易接受的.何况,有些病人疗程还不止半年.2:拉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被全世界普遍认可的乙肝抗病毒药物,除干扰素之外,还有另一年夜门派——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广泛用于治疗乙肝.这一门派的年夜师兄即是赫赫有名的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拉米夫定被誉为乙肝抗病毒第二个里程碑性的药物.昔时,拉米夫定刚出道时风光无限,呼声很高,在很多乙肝病友的记忆中也许还依稀能记起那时的媒体给了拉米夫定怎样的评价——“(拉米夫定)的面世为无数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福音”.拉米夫定进入肝细胞内通过抑制HBV过程中必需的酶――HBV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的合成和复制,适用于HBV活动性复制的慢乙肝成年病人(16岁以上).拉米夫定起效非常快,很多病人用药年夜约1周后就后显现疗效,HBV-DNA平均阴转时间比干扰素治疗提前2个月.拉米夫定第二个优点是HBV-DNA下降幅度年夜,阴转率高,在使用的头2~3个月,DNA一般能下降2~3个对数级,如从107下降到105~104,用到半年左右有超越一半的人DNA 都能阴转.拉米夫定第三个优点是适应范围广,由于其毒副作用低,一些病情危重不宜使用干扰素的病例在使用拉米夫定后能够获得较好疗效,加上拉米夫定只需每天口服一粒,较干扰素年夜为方便.然而,拉米夫定好是好,可是用久了容易使乙肝病毒发生“审美疲劳”,居然可以在拉米夫定的眼皮底下,不服不挠茁壮生长.是什么让病毒不再惧怕拉米夫定?科学家们仔细分析后发现,原来病毒的基因已呈现变异,对拉米夫定已不再“感冒”.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乙肝患者发生病毒变异的比例增高,第一年为14%,也就是说使用拉米夫定满一年的病人中,有14%的人再用拉米夫定已经无效;第二年这个数字酿成38%;第三年酿成49%;第四年酿成66%.高变异率限制了拉米夫定的长期应用.有些乙肝病人在发生病毒耐药变异后会呈现病情加重,少数甚至发生肝功能失代偿.3:阿德福韦:拉米耐药后的新希望拉米夫定的病毒耐药变异问题一直让医生和病人们非常头疼.拉米夫定耐药后该怎么办,人们迫切期待着新的药物呈现,阿德福韦(有两种产物,包括国产的“代丁”和进口的“贺维力”)的上市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病毒株重新垂头.其实,阿德福韦在抗病毒能力方面其实不比拉米夫定强,甚至可以说弱于后者.这体现在其抗病毒速度没有拉米夫定快,起效时间慢,而且抗病毒的强度不够高.阿德福韦一般使用3个月后才起效,很少在1~2个月DNA就能阴转的.所以阿德福韦一度被列为二线药物,只有在拉米夫定耐药时才替补退场.然而,专家们认为,阿德福韦同样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只不外患者需要有更久的耐心,等候疗效的呈现. 阿德福韦同样会发生耐药,但呈现的机会比拉米夫定更小,呈现耐药病毒变异的时间也更晚一些.由于“代丁”和“贺维力”都是2005年才刚刚在国内上市,年夜大都病人用药尚不满一年,所以关于阿德福韦的耐药问题,国产还缺乏相关资料.贺维力在国外使用较早,参考国外的研究资料,阿德福韦耐药发生率数据是第1、2、3年分别为0%、1.6%、3.1%.阿德福韦还个缺点,就是可能会招致肾功能的损害.阿德福韦上市之前做临床试验时,曾有4种分歧的规格和剂量用在分歧的病人身上,有些用量较年夜的病人(30mg/天)中有部份呈现肾功能损害.为此,医生们现在将每天应用的剂量减少到10mg,这个剂量被认为是比力平安的.尽管如此,对长期应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按期监测肾功能.在药店的随访过程中,记者留意到,在拉米夫定的药盒中有这样一句警示性文字:“请遵医嘱用药和停药.”这样一句话,与一般药品的说明有所区别:一般药品只强调了“请遵医嘱用药”,而拉米夫定,则特别地强调了“停药也需遵医嘱”.拉米夫定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停药指征之前不能随便停药,否则一停药就容易反跳,轻重水平纷歧.有的人反跳症状比力轻,只是暗示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可是有年夜约8%的人反跳症状比力严重,呈现黄疸和肝功能失代偿,拉米夫定近年来惹出的纠纷和官司基本上都是出在这些病人身上.高志良教授也指出,由于病人依从性较差,经常吃吃停停,停停吃吃,这也是加速拉米夫定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维也要遵医嘱停药.4:恩替卡韦:令人惊喜的一匹黑马乙肝新药上市的法式,其实不是到阿德福韦便嘎然而止,如果说2006年乙肝抗病毒药物带给人们最年夜的惊喜是什么,那非恩替卡韦(商品名“博路定”)莫属.恩替卡韦于2005年底通过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批,并于2006年初在中国上市.高志良教授说:“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力是拉米夫定的300倍.”.据介绍,恩替卡韦的生产厂商、制药界巨头施贵宝公司做了一项世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即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结果无论是肝组织学、e抗原转阴还是病毒DNA数量转阴,恩替卡韦均优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抑制病毒速度快,亦不反弹,组织学改善显著.固然,抗病毒效力是否真有宣传的那么强,我们还需拭目以待.恩替卡韦抗病毒效力既然如此之强,那医生们岂不是都“情不自禁”用上恩替卡韦,那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岂不是通通成了过眼云烟?“恩替卡韦价格太高,根据中国国民的经济情况,它近几年都不会取代拉米夫定.”高志良教授分析道.是的,恩替卡韦的价格简直高得令人咋舌——39.2元/片(每天口服一片),足足是拉米夫定的2.5倍.他们的差价太年夜,对国内大都老苍生来说,这个分歧是难以接受的.虽然恩替卡韦DNA转阴的速度较快,一般是一周左右,而拉米夫定年夜约要三四周,为了省钱,很多人还是不在乎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较恩替卡韦缓的事实.况且对很多初治乙肝病人,拉米夫定还是有效的,而且很多医生习惯用拉米夫定,而且积累了相当的用药经验. 也许很多人要问,难道中药就不能用于抗病毒吗?这也正是目前中药抗病毒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中药抗病毒的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很多医生和病人所接受.如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素,已制成静脉内和肌肉内注射及口服制剂,对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及抗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高志良教授委婉而客观地指出:“这些中药里的大都药物缺乏严格的随机对比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世界各年夜药厂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他乙肝药物的研制和各期临床试验,不要过多久,市场上还会呈现更多的乙肝新药,如韩国的克拉夫定,等等.到时,医生和病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五种药物,有没有绝对“年夜腕”?也许很多人要问:“乙肝抗病毒药物现在有这么多,我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抗病毒药物并没有谁是真正绝对的“年夜腕”,它们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治疗前应做肝穿.患者在进行抗病毒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水平,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以上几种抗病毒药物,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治疗都可以.可是需要和病人密切协商,医生应充沛了解根据病人的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等情况,选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年夜,治疗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具体选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有明确家族乙肝布景(垂直传布,即母亲在妊娠分娩时传给孩子)者,干扰素效果欠安;如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黄疸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拉米夫定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可以选择拉米夫定和恩替卡维.”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最好和医生探讨病情,包括病毒复制指标,肝脏功能状态,肝脏组织病理暗示,简直需要抗病毒治疗,不要轻易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同时患者也因清楚利害轻重:第一,抗病毒治疗要冒一些风险,如有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钱可能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第二,有一部份即使做了抗病毒治疗,病情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担心的声音对“真正的”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了解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种种的疑虑,主要是以下三种,这使得他们在抗病毒治疗年夜门外徘徊不定,担心不已.“应用拉米夫定最可怕的就是发生乙肝病毒变异,一旦变异病情将加重甚至死亡.”变异却其实不是洪水猛兽,专家们研究发现,发生变异后可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已获疗效(DNA转阴),病人没有不适感,转氨酶也不升高.这时可继续用药,不用停.②转氨酶轻度升高,但低于用药前水平,病人没有症状.也可继续用药.③除转氨酶轻度升高外,病毒指标如HBV DNA也有轻度升高,但仍低于用药前水平.还可继续用药,不用停.前3种情况多见,占变异病例的70%.④转氨酶明显升高,HBV DNA也明显升高,这时需要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许多乙肝病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多年后呈现了乙肝病毒变异,这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呈现异常,此时不要轻易停用拉米夫定,防止野生毒株的反跳,此时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一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呈现病毒变异的概率很小.“拉米夫定用了就停不失落,停了就复发”.这不是事实.所有抗病毒药物都是有疗程的,不会一辈子用下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可以如期停药.停药后有可能复发,但不是肯定复发.乙肝复发问题简直没有解决,复发率可到达30%~50%.不外,复发后再度应用抗病毒药继续有良效,这就是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反复性.怎样看待乙肝的复发?复发是指康复阶段后病情又反复了,你不能小看这个“康复阶段”,有了这一阶段,就阻止或推迟了向肝硬化的进展,为防止发生肝癌立了功.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的药物,不用抗病毒药物,真正的“康复阶段”都没有,况且,其实不是人人城市复发.实际上,很多复发者存在用药不规范、滥用药、过多用药、饮酒、生活不规律等问题,如注意到这些问题,复发是可能减少和预防的,有许多慢性乙肝病人就没有经受“复发”的波折.“用了拉米夫定耐药,再上阿德福韦,阿德福韦不成绩上恩替卡韦,以后抗病毒药真的就不能停吗?那岂不是陷入到一个无底洞之中去了吗?”这个顾虑反映了乙肝病人的普遍心声,很多人担心现在的抗病毒药物“能上不能下”,不能随便停药,要求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等哪天病毒变异了,还得上下一个.这悲凉的场景就好像没抗病毒的时候,属于老老实实呆在岸上的平安者,抗了病毒则就是上了抗病毒药物的“贼船”:上得去,下不来,以后不能不抗……于是,各种称号就出来了:拉米夫定那阵就叫“上了拉米夫定的贼船”,以后可能还有“上了阿德福韦的贼船”,或是“上了恩替卡韦的贼船”……高志良教授对“无底洞”一说亦不完全否认,简直有相当多的乙肝病人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之间不竭轮换,抗病毒治疗始终停不下来.迄今为止,还没有抗病毒药物能够理想地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就必需换药,我们只能慢慢等候更好的抗病毒药物的呈现.但他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将这么多钱砸向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是为了为抑制病毒、呵护肝脏、延缓肝硬化肝癌争取更多的时间.有部份病人吃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等)已经胜利地抑制了病毒;另一部份病人不幸呈现耐药情况,这些人就不能纷歧直治疗下去,用更先进更高级的药物继续维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与否,其重症肝炎发生率、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其实不是所有的病人城市失落到无底洞中去.”高志良教授如是说.而这,相比于将钱砸向那些毫无保证,未被证实效果的保健品、乱七八糟的药品上面,要明智很多.那么,抗病毒,抗到什么时候才到头?高教授告诉记者,这其实就是治疗终点的问题.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都有停药的指标.“年夜三阳”要转到“小三阳”,“小三阳”要治疗到乙肝病毒DNA连续两年阴性,到达这个目的后还是有一部份病人可以停药的.有治疗指征的年夜三阳病人酿成小三阳后,再连续使用半年抗病毒药就可以把药停失落,如果其病毒DNA观察一年都是阴性的,这种病人今后复发的机会较少.不论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还是恩替卡韦,如果没转到小三阳,那就得一直吃下去,否则停药后病情就可能反跳.若已转成小三阳,一般不反跳.对有治疗指征的小三阳病人,DNA转阴后至少还要服用两年的抗病毒药. 高教授最后指出,抗病毒虽是乙肝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其实不是治疗的全部,一般在抗病毒的同时也要结合1~2种护肝降酶药,以求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1. 引言1.1 乙肝肝硬化的严重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患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乙肝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癌。
乙肝肝硬化是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最终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所致。
肝硬化的严重性可导致肝功能障碍,体征明显者表现为黄疸、腹水、蛛网膜下出血等,甚至发展为肝性脑病或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乙肝肝硬化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患者常常需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经济负担沉重,社会支持不足。
及时有效地治疗乙肝肝硬化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面对乙肝肝硬化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当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接下来将着重介绍这两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对比研究的结果。
1.2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的治疗作用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由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慢性感染引起。
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两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抑制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替诺福韦也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干扰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过程,阻止病毒的生长和扩散。
这两种药物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中都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脏病变情况,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的疗效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支持来进一步比较它们的优劣势。
2. 正文2.1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机制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