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8
98中国处方药 第20卷 第2期·疗效评价·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细胞合成以及生物转化功能发生障碍,以肝性脑病、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慢性肝病基础上发展的急性肝衰竭,具有发病迅速且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因素有过度劳累、饮酒、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状态改变等,其中HBV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的主要原因[2]。
抗病毒是目前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是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恩替卡韦要求避孕,替诺福韦有骨、肾系统副作用。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是替诺福韦的升级版,具有病毒抑制率高、耐药性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只需1/10的剂量就可达到相同的抗病毒效果[3]。
本研究旨在探讨恩替卡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改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0~60岁,平均(40.22±5.12)岁;体重指数19~25 kg/m2,平均(21.18±1.53)kg/m2。
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9~60岁,平均(40.56±5.20)岁;体重指数19~26 kg/m2,平均(21.25±1.50)kg/m2。
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4]中关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③入院前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④既往无肝移植病史;⑤临床资料齐全者等。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0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临床效果、肝功能指标、HBV-DNA。
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HBV-DNA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爽颗粒;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疗效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病情较为严重情况下,还会转变成为肝癌[1],因此在出现情况后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从而防治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一般是最大限度长期的抑制HBV,减轻肝细胞坏死以及肝纤维化情况[2],同时抑制病毒的复制,控制肝纤维化,以免逐渐转变成为肝癌。
此次研究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效果,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0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医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知情了解此次研究且当面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沟通障碍;临床资料不全。
观察组中,平均年龄值为(47.56±4.25)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0例(60.00%)、20例(40.00%);对照组平均年龄值为(46.66±4.58)岁,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31例(62.00%)、19例(38.00%)。
2组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选择0.5mg恩替卡韦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
观察组: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选择3g肝爽颗粒,口服,每天3次,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出现升高,白蛋白、凝血酶活动度(PTA)均下降,病毒定量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停药后检验e抗原转阴,1例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脏器衰竭,死亡率为1.43%。
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值得推荐。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乙肝也被称之为乙型肝炎,大部分患者都为慢性乙型肝炎,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病症,要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工作。
乙肝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而乙肝肝硬化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严重的话还会使患者出现肝脏功能衰竭等,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近八成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之中所发挥的治疗作用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中男/女=35/35,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均(46.22±12.13)岁,BMI最小18.7kg/m2,均(25.89±5.22)kg/m2,最大36.9kg/m2,乙肝病程最长38个月,最短6个月,均(18.47±5.26)个月。
本文病例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治疗,根据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控制,感染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经过静脉对患者输入血浆和白蛋白等。
附件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广东省药学会2015年4月15日印发)摘要:大多数接受核苷(酸)(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治疗,而且患者个体间通常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NAs类药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NAs类药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数据进行回顾总结,加强广大临床医师对相关安全性问题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性Safety of Long-Term Anti-Viral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bstract: Most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need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NAs), whereas part of them even need life-long treatment. However, due to heterogeneity of human beings, it is great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long-term safety of NA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the safety data of long-term anti-viral treatment with NAs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linicians to these issues and support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nucleos(t)ide analogues; safety目前,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选择,具有疗效强、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服用方便等优势[1]。
阿德福韦抗病毒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在治疗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不良反应发生。
阿德福韦在现有五种治疗药物中,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下面我们就以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为例,和大家来一起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
阿德福韦以良好的安全性领衔核苷类阿德福韦3年时的hbv dna转阴率(<1000 拷贝/ml) 分别为28%、45%和56%,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29% 和43%;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1.6%和3.1%;治疗hbeag 阴性者1、2、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3.0%和5.9%~11%。
在抗病毒治疗中可谓疗效甚佳。
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已获中国S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适应证为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国外临床研究中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痛、腹痛、恶心、(胃肠)胀气、腹泻和消化不良。
国内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为乏力、白细胞减少(轻度)、腹泻(轻度)、脱发(中度)、尿蛋白、肌酐升高及可逆性肝脏转氨酶升高。
因此,对应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
阿德福韦酯等口服药物的安全性比较研究发现,当慢性乙肝患者停止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等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炎的急性加重。
因此,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抗病毒患者的停药后应当严密监测肝功能,若必要,应重新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潜在肾功能风险的病人,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必须密切监测肾功能并适当调整剂量。
总体来讲,目前中国上市的四种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都经过了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临床使用都很安全。
但由于病人个体差异,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替比夫定使用过程中,曾有部分患者发生肌酸激酶水平进行性升高。
如未及时发现,又参加了重体力劳动,甚至一些过量的运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肾衰竭等。
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禁止抗病毒药物滥用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守适用范围,避免药物滥用。
分析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张立杰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3组讨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A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B组40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C组4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持续治疗1年,观察其肝功能状况、并发症等,并比较。
结果: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7.50%)、B组(10%)、C组(7.50%),P>0.05。
对比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且P<0.05。
对比治疗前HBV-DNA指标,P>0.05;治疗后,C组HBV-DNA指标低于B组、A组,且P<0.05。
结论:建议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给予核苷类药物,肝功能改善明显,HBV-DNA载量得到降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和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药物对比,恩替卡韦的疗效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字】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类;肝功能临床肝炎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乙型肝炎,各医院肝病科室内的主要住院群体则为此疾病患者。
我国临床尚可将乙型肝炎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大约为7%左右[1]。
但因人口众多的特征,估计携带HBsAg的患者大约有2千万左右。
此疾病导致肝硬化后可出现多个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
既往临床治疗疗效暂不太理想,疾病死亡率较高。
而近年来发现核苷类药物可有效清除人体所携带的乙肝病毒。
现纳入3组患者进行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用1:1随机数字法分3组讨论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每组40例。
A 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63岁,平均为(46.2±10.3)岁,病程时间6-20年,平均为(12.3±2.1)年;B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63岁,平均为(46.3±10.2)岁,病程时间6-19年,平均为(12.5±1.9)年;C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4-62岁,平均为(46.5±10.3)岁,病程时间6-19.5年,平均为(12.6±1.9)年。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吴桂生【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7(014)008【摘要】目的:观察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2012~2016年门诊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 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对照组(D组)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复常率、HBeAg、HBVDNA转阴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记录治疗后每12周检测1次的肝功能、HbeAg、HBV-DNA及HbeAg/HBeAb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肝功能、HBeAg、HBV-DNA及HBeAg、HbeAb检验数值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以48周作为评价终点.结果:治疗组:A组:HBV-DNA转阴率为50%,肝功能ALT复常率65%,AST复常率70%,HBeAg/HBeAb转换率为30%;B组:HBV-DNA转阴率为85%,肝功能ALT复常率75%,AST复常率80%,HBeAg/HBeAb转换率为50%;C组:HBV-DNA转阴率为95%,肝功能ALT复常率90%,AST复常率85%,HBeAg/HBeAb转换率为60%.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0%,肝功能ALT复常率20%,AST复常率15%,HBeAg/HBeAb转换率为5%.三组均未见明显相关性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乙型肝炎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拉米夫定可出现病毒变异而产生病毒耐药,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从改善肝功能生化学指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页数】1页(P87)【作者】吴桂生【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民医院内科修武 454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51例随访2.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核苷类药物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4.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观察5.临床护理路径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