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7.97 KB
- 文档页数:4
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摘要:了解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及学习意愿,提出加快对大学生实施技能培训的对策,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社会化普及的效率。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大连理工大学5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被调查者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结论:理工科大学生需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高校应创造学生学习的条件。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调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意外伤害的威胁。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约70万人,位居居民死亡原因第5位[1]。
事实上,很多伤者如果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抢救,他们存活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技术。
研究表明[2],心脏停止跳动4分钟内开始有效复苏将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因此,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有效CPR至关重要,必须依靠全民参与。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阶段,对大学生进行CPR的培训教育,再通过大学生对其周围的人进行知识传播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现状,笔者于2011年3月~4月对大连理工大学50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和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大连理工大学在校理工科大学生500名进行现场调查。
1.2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2.1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3份,回收率96.6%。
其中男生397人(82%),女生86人(18%)。
大三学生406人(84%),其余为大一、大二、大四学生77人(16%)。
受调查的483人中有423人(87.6%)从来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60人(12.4%)是通过媒体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大学生因突发状况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加强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急救技能培训是指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受训者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初步救治,为后续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部分高校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对急救技能的认知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上关于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往往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救或互救。
1. 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急救技能是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伤势,减少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
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外,都可能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
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或互救,降低伤害风险。
急救技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具备急救技能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
通过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大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能在关键时刻为他人提供帮助,展现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急救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2024年大学生急救培训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掌握急救技能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还能为他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因此,对大学生急救培训的需求和现状进行调研显得尤为必要。
一、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2024年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包括大学生对急救培训的需求、目前急救培训的覆盖面、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大学生在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为未来大学生急救培训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0份。
深度访谈则针对部分高校的急救培训负责人和参与急救培训的大学生进行。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急救培训的需求调查显示,92.3%的大学生认为急救培训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其中,85.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急救培训课程。
这表明大学生对急救培训有着较高的需求和积极性。
(二)急救培训的覆盖面目前,急救培训在大学生中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仅有56.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所在高校提供急救培训课程,且课程多为选修性质。
此外,急救培训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宣传力度也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参与。
(三)急救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生普遍认为急救培训应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急救电话拨打等基本技能。
在培训方式上,78.5%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
(四)急救培训的效果评估调查显示,参与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对其效果表示满意,其中59.3%的学生表示通过培训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培训课程的时间过短,实践机会不足,影响了技能的掌握。
(五)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总体而言,大学生在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交流探讨JIAOLIUTANTAO119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以X医学院校为例孙雪王琼张梅梅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摘要:本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整体来说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较低,知晓率偏低。
为此,需要创造参与急救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学生应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等。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在事故发生时,院前急救可谓争分夺秒,尤为重要。
在我国医疗急救资源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目击者群体,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急救社会化的重要群体。
一、对象本调查采用自编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收回率为97.7%。
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6份,非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1份。
二、结果1.人口学特征此次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生45名(35.4%),女生82名(64.6%),年龄在2224岁。
医学专业66名(52.0%),非医学专业61名(48.0%)。
2.急救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对于黄金四分钟和第一目击者概念了解程度较差,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均仅有4人(3.1%)。
心肺复苏概念掌握情况略好,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有18(14.2%)、基本了解的为53(41.7%),具体详见表1。
3.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中的急救知识共22道题,将每道题赋值为1分,答错为0分,总分为22分。
试题分为急救基础知识题、肢体骨折、止血包扎、中毒抢救(3题)、溺水急救、心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共7部分(除心脏复苏4题外,其余均为3题),每一部分总分除以题数即为平均分,各部分平均得分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比较情况详见表2。
其中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每一题的正确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心率范围、呼吸频率、一处骨折固定关节数量、煤气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心脏呼吸骤停的人安置体位、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用的方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频率的P 值均<0.05,有显著差异。
高校大学生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及对策分析目的: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现状并且对其提出相应的培训对策及意见。
方法:随机选取某地区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共400名,根据年级级别,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大学生组和高中生组,两组实验研究对象均200名,采用自编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调查表对其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和高中生对于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水平都不高,均需要进行相应技能的培训。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组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水平16.41%明显优于高中生组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水平5.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水平都有待提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就此提高自身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认知水平。
标签:高校大学生;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对策分析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我国高校大学生对于在校讲授的知识掌握程度良好,但是除在校传授的知识以外,大学生对于社会别的知识认知掌握程度均处于低下的状态,这对于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以及全面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灾难救援中最常发生的情况即为心脏骤停,其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就此,掌握全面系统的灾难救援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实验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全面系统,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某地在校就读大学生和高中生共400名,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按照年级级别将这40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即大学生组和高中生组,两组实验对象均200人。
大学生组最大年龄为25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1.5±1.3)岁;高中生组最大年龄为19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17.5±2.1)岁。
甘肃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调查为了摸清甘肃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以及急救培训现状,我们在该省15所高校随机抽样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36份,女性464份。
以下是问卷主要问答部分的分析。
1.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受访者能清楚地区分心肺骤停和糖尿病酸中毒;60%以上的受访者知道装上心脏起搏器的人突然晕倒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50%以上的受访者知道遇到溺水者需要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施救。
但是在面对紧急状况时,仅有不到50%的受访者能做到正确的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掌握急救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很重要。
其中,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他们很有意义,60%的受访者认为急救能够挽救生命。
然而,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信心在紧急情况下实际操作急救技能。
3.急救培训现状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接受过急救培训,而且大多数人是在学校内接受的。
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接受急救培训,其中有30%的人表示他们已经在进行相关的网络自学。
二、实地观察我们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进行实地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
1. 大多数高校虽然设立了急救站,但是急救站的入口位置不够醒目,不易寻找。
2. 急救站内的设备和药品齐全,但注意到设备和药品并没有实质性使用。
3. 分发急救药品的教练或志愿者不够专业,有些不具备急救技能。
4. 急救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大多数培训都是介绍基本的急救技能,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绝大部分甘肃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更需要深入的培训。
2. 大多数学生对急救知识持积极的态度,他们意识到具备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3. 学校内的急救站应该提高知名度并加强培训,确保救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我国急救科普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急救科普在提高民众应急救援能力、预防意外伤害、保护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的急救科普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急救科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现状分析1. 急救科普知识普及率低我国大部分民众对急救科普知识的了解有限。
很多人对常见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缺乏知识,甚至存在错误观念。
这导致救援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人无法正确进行急救,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2. 急救科普渠道不畅目前,急救科普渠道相对有限。
虽然一些机构、媒体会定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但覆盖人群较少,传播效果不明显。
在学校教育方面,虽然有些学校会安排急救教育课程,但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3. 急救科普资源不足急救科普资源在我国相对匮乏。
目前,急救科普资料、视频、手册等较少,内容也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急救培训机构和专业人员也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庞大的需求。
4. 急救科普宣传手段单一当前,大多数急救科普宣传途径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而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急救科普方面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这导致急救科普信息无法广泛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
建议面对我国急救科普现状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急救科普水平,推动科学、全面的急救科普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个体。
1. 加大急救科普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急救科普的支持力度,提高急救科普的覆盖率。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制作相关急救科普视频、动画、微信公众号等,将急救知识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
2. 优化急救科普教育学校应加强急救科普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课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外,可以通过与急救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3. 增加急救科普资源加大急救科普资源的投入,制作更加丰富、深入的急救科普资料、手册、应急包等。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危重急症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场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
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将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但同时他们也是院前急救的生力军,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他们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然后通过他们对其周围人群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促进,逐渐向社会推广,则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的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提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培训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6份,回收率为99.4%,其中男生1067名,女生1419名,年龄为18~25岁,平均为(21.45±3.5)岁。
临床专业893人,护理专业645人,公管专业251人,药学专业234人,检验专业228人,康复美容专业235人;一年级586人,二年级567人,三年级607人,四年级726人。
1.2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中国急救网站的研究与建设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经专家审核后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级、专业等;②急救知识,常见急救电话的使用、心肺复苏术、日常伤害急救技术等;③急救知识来源的途径,电视、书籍、互联网等;④急救知识学习的态度,是否需要;⑤急救知识的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培训、健康教育课、选修课等。
并采用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急救技术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年級为单位,采用电化教学方式诉知填表方法,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字2检验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程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分析【摘要】目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程度较低,存在着培训课程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识不足。
为了加强急救技能的普及,建议加强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急救培训活动。
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命救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展望未来,希望更多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社会上的急救力量,提高整个社会的应急救助能力。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建议、培训课程、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的意外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溺水、心脏病突发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而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及时的急救往往能够有效挽救生命。
我国大部分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
他们缺乏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应对突发意外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急救技能的普及和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开设急救技能课程,但普及程度仍然有限。
有必要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急救技能普及的建议,以推动大学生急救技能的培训与提升。
1.2 研究意义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的普及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目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急救技能,面对突发意外时常常不知所措,导致事故处理不当和损失扩大。
加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的普及意义重大。
通过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和培养其急救技能,可以有效减少突发意外事件的伤亡,并提高社会的安全水平。
荆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市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学习需求及掌握现状,探讨对院前急救培训意义及实施有效的普及方法。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中专院校学生1100名进行调查。
结果:市大中专院校学生获得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及广播(30.3%)、学校和家长(26.1%),学生获取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途径较单一。
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结论:如何为市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提供有效、持续、多方面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大中专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伤害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还会给社会及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1]。
为了解市大中专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途径,以进一步提高我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水平,特做此调查。
资料与方法选取荆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1100人,男525人,女575人;年龄:21岁及以下338人,21~23岁558人,23岁以上150人,学历中专以下104人,中专216人,大专(高职3+2)625人,本科及以上101人,医学类348人,非医学类698人。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第2部分为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第3部分为问卷题型,分院前急救知识及院前急救技能两部分,由32个单选题组成,其中院前急救知识有20个,院前急救技能有12个,总分32分,答对1题1分,答错不计分。
第4部分为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
调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者及同伴统一解释后,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1100份,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率95.09%。
统计学处理:通过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甘肃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调查
近年来,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人,面临各种潜在的伤害风险,急救知识的普及非常必要。
本文旨在调查甘肃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态度以及培训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态度,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对甘肃省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对急救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意愿、对急救培训的需求等内容。
通过对3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救助他人并保护自己。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学校期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只有少数人曾经在社会实践或志愿活动中接触过相关培训。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表示愿意参加有关急救知识的课程或培训班。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大学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急救知识的传授和培训,可以将急救知识纳入到校园教育课程中,同时可以在学生社团或志愿者队伍中开设急救培训班。
可以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邀请专业急救医生来校园进行讲座和示范,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举办急救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参与急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态度及培训现状调查显示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持有积极的态度,并呼吁加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校园安全。
急救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急救是一种紧急处理和保障生命的行为,旨在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迅速的救援。
然而,急救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急救的效果和急救人员的工作。
为了保障急救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急救存在的问题1. 急救知识普及不足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然而,当前很多人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完全不了解。
这导致在紧急情况下,大部分人无法提供有效的急救处理。
另外,部分人对于急救知识的错误认识也会导致错误的急救操作。
2. 急救设施不完善很多场所缺乏必要的急救设施,如急救箱、消防器材等。
这使得在急需要急救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及时获取到必要的急救工具和物资。
同时,急救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存在问题,大部分设施陈旧且功能不全。
3. 急救人员素质不高急救人员是提供急救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急救人员的素质不高,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存在不足。
有的急救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慌乱失措,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4. 急救现场安全措施不完善在急救现场,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很多急救现场没有很好地设置安全措施,如紧急救援标识、警戒线等。
这使得现场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时会因为不恰当的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5. 急救协调和信息共享不畅急救事故往往需要多方协作才能顺利进行,然而目前急救协调和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互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这可能导致急救事故处理的延误和不顺利,影响救援的效果。
二、急救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1. 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程度应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可以通过举办急救培训班、开设急救课程等方式,提高社会大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在学校教育中应将急救知识作为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2. 完善急救设施各个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修。
急救箱中的药品和器材应根据特定场所的需求进行配置,同时要确保其有效期和完好度。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建议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
在多种因素之下,社会之中突发急救状况相较于以往更加频繁并且众多老年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更加完备的急救体系、更专业的急救人员需求成为人民的需求。
世界上各大发达国家先后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不仅是追求建立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果,更符合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的诉求[。
其中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不仅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更对于争取救援的“黄金时间”、拯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因此,更加专业、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破解急救窘境的正确方式之一,更加普及、精准、专业化的急救知识宣教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建议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意外伤害不断发生。
近年来,大学运动会和日常体力活动中的事故以扭伤、骨折、距离、高温、运动性昏迷和运动性猝死为主。
在猝死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内,因为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不可逆转地死亡,超过10分钟几乎没有生存机会。
临床数据表明,如果患者的心跳在4分钟内停止,则可以达到50%或更高的有效抢救率。
因此,及时、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是降低事故伤亡率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传播急救知识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
毕业后作为主要学徒进入工作的学生将影响他们在处理关键事件的许多领域的概念和急救知识水平。
因此,加强对学生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能广泛便捷、有效地宣讲急救知识技能从我国国情来看,即使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建立完善应急救治体系的倡导更加突出,社会中急救意识、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逐渐增高,我国并未在中小学阶段大范围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大学生所受到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十分有限,我国应急救治系统也不完善,政府不够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也十分有限。
甘肃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调查甘肃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中包括了许多大学和高校,如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
大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主要人群之一,其健康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人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了解甘肃省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以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急救培训的态度以及实际参与急救培训的情况。
一、急救知识了解程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常见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60%以上的大学生知道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流程,8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和包扎。
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常见的急救知识了解不够,甚至存在误解。
有10%的受访者认为用力给患者灌水会有助于解决吞咽困难的情况,这显然是错误的观念。
二、急救培训的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急救培训持积极态度。
近9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急救培训,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技能。
他们认为通过急救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救和他救能力,帮助他人获得及时救治。
也有一部分受访者提出了对于急救培训的需求,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
三、实际参与急救培训的情况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急救培训持积极态度,实际参与急救培训的人数并不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仅有不到40%的受访者曾经参加过正式的急救培训课程。
主要原因包括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课程时间冲突以及个人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参加急救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机会,导致无法及时进行培训。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甘肃省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态度及培训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有所了解,并且持积极态度,但实际参与急救培训的人数并不高。
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3月第14卷第9期 ・调查研究 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尹秀秀 陈红艳 肖秀茹 刘晓峰 华北电力大学医院内科,北京102206
【摘要】目的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 查法.对118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98.0%的学生知道至少一种 本市急救电话,但仅11.4%的学生知道我校急诊科电话。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5.1%的学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 办;52.6%的学生会n, ̄nq 120或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心肺复苏自我测评中,65.8%的学生回答了 解,但在专业测评中,仅8.9%的学生回答正确,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视频、新闻 报道,书籍,他人告知,讲座,其他,分别占45.3%、19.0%、17.8%、12.0%、5.9%。调查人群中,93.9%的学生认为很有 必要掌握急救知识,92.4%的学生愿意参加急救培训,但仅13.2%的学生参加过急救培训。结论我校大学生急 救知识掌握较少,急救培训意愿强.应尽快大力开展急救培训。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急救;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3(c)一0055—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knowledge in college students YlN Xiuxiu CHENHongyan XIA0 Xiuru LIUXiaofe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Hospit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a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know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Noa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our school”for short).Methods 1 1 85 stud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SPSS 1 8.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Results At least one of the city's emergency phones was known by 98.0%of students.but the telephone number of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known by only 1 1.4%of them.As a witness of the emergency scene.5.1%of the students were nervous and did not know what to do;52.6%of the students called 120 or 999.but did not dare to rescue the patients or did not know how to rescue.In the self-evalu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CPR),65.8%of the students chose“understanding”, but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only 8.9%of them answered correctly,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 tween the two groups <0.05).First aid knowledge was acquir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videos and news reports (45-3%),books(19.0 ̄/4,told by others(17.8%),lectures(12.0%)and others(5.9%).Among the investigated students, 93.9%of them believ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master first aid knowledge.92.4%of them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but only 13.2%of them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Conclusion Our school stu・ dents master little first aid knowledge,but have a strong will to first aid training.The results prompt that should vigor— ously carry out emergency trai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First aid;Current situation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造成 36人死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一起非常 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强调“没有安全,一切都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5QN26)。 、 【作者简介】尹秀秀(1984.12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高校急诊急救及慢性病管理。 【通讯作者】陈红艳(1975.1一),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临床医疗及保健。 无从谈起”lll。本次事件遇难者中包括9名在校大学 生,主要死因是窒息及心脏骤停。近期发生的几起大 学生猝死事件更加凸显了大学生急救及自救技能缺 乏。在猝死事件现场,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没有及 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错失了心肺复苏黄金时间【2J。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救及急救能力,迫 在眉睫 。为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 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能力(主要涉及心肺复苏) 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急救培训,特进行了本次调
CHINA MEDICAL HERALD Vo1.1 4 No.9 March 201 7 ・调查研究・ 查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校学生,包括本 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历学生进 行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1.2调查方法 本文笔者共同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选择12名 校医院医护人员为本次问卷调查者,负责发放及回收 问卷。12名医生护士分成6组,于2016年3月7日 (周一)11:30~12:30在我校3个学生食堂共6个出口 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 问卷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及技能、急救培训意 愿、心肺复苏等方面,共16个问题,具体包括本市急 救电话、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 者时的急救反应、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既往是否参 加过现场急救培训、参加急救培训的意愿、掌握急救 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心肺复苏的自我评价、急救知 识缺乏的原因自我分析以及按照2015版《美国心脏 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具体心肺复苏要求设计的8 个专业问题。 1.3问卷结果汇总及数据录入 本文笔者共同进行了问卷结果分析,剔除不合格 问卷15份,包括空白问卷、乱填问卷、字迹潦草无法 辨认等问卷。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为98.8%。双 人核对进行有效问卷数据录入.录入结束后按照20% 比例进行数据抽查,抽查正确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 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 检验,以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185名调查对象中,男558人,女627人;年龄 17~47岁,中位年龄22岁;本科生678人(57.2%),研 究生含博士489人(41.3%),其他学历18人(1.5%)。 2.2急救知识及技能 2.2.1本市急救电话120及999均为本市急救电话. 72人(6.1%)回答正确,1089人(91.9%)仅知道其中 一种急救电话,24人(2.O%)回答错误。 2.2.2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我校校医院实行24 h值 班制度,但本次问卷调查中仅135人(11.4%)知道急 诊科电话,1050人(88.6%)不知道。 2.2.3急救反应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61人(5.1%)很 紧张,不知道怎么办;623人(52.6%)选择呼叫120或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74 No.9 March 201 7 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3月第14卷第9期 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501人(42.3%)选 择呼叫120,在等候救护车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2.2.4心肺复苏自我测评780人(65.8%)回答了解, 405人(34.2%)回答不了解。 2.2.5心肺复苏专业测评题目正确率较低,8个题目 之间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67,P>0.05); 但与学生心肺复苏自我测评比较,正确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X2=273.883,P<0.05)(专业测评回答正确人数 选取最高值105人,正确率8.9%)。见表1。
表1 心肺复苏专业测评结果
2.2.6知识获取途径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显 示,视频、新闻报道701人次(45.3%),书籍290人次 (19.0%),他人告知275人次(17.8%),讲座186人次 (12.0%),其他92人次(5.9%)。 2.2.7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1113人(93.9%)认为 很有必要,72人(6.1%)认为无所谓。 2.2.8参加急救培训意愿1095人(92.4%)愿意参加 急救培训,69人(5.8%)无所谓,21人(1.8%)没兴趣。 2.2.9既往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156人(13.2%)参加 过至少一种急救培训,而1029人(86.8%)从未参加任 何形式急救培训。 2.2.10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588人次(49.6%)认为 没有实际练习,555人次(46.8%)认为没有专业人员 讲解,135人次(1 1.4%)认为没有时问参加学习及培 训,66人次(5.6%)认为其他原因导致。 3讨论 3.1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少,但 急救培训意愿强。我校在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中反复强 调了校医院急诊科电话,学生手册应急电话目录也备 有校医院急诊科电话,但仍有88.6%的学生不知道急 诊电话,甚至有2.O%的学生不知道本市急救电话.这 与吴国华等}5J报道结果相似。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大 部分学生不敢也不会进行现场急救,并且不具备正确 心肺复苏的能力。类似问卷调查表明嘲,尽管大学生急 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缺乏,但是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