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急救知识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8
关于大学生对运动性疾病预防与急救认知的调查研究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对运动性疾病预防与急救认知的调查研究关于大学生对运动性疾病预防与急救认知的调查研究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与急救认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沉迷于网络、游戏,运动量较以前直线下降,且趋势明显,再加上相关急救方面知识的缺乏或认识不深,使得运动过程中受伤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现象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急救认知研究对象:大学生正文:(一)运动性疾病及预防所谓运动性疾病,指的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异常,常见的有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某些心律失常运动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运动性贫血、运动性高血压、低热、运动员肝脏疼痛综合症及停训综合症等。
我调查了50位大学生,发现如今许多的大学生平时缺乏运动,平时更多呆在寝室造成运动量下降,身体机能运转明显不如往常,等到突然要打比赛或者需要运动时就会有发生运动性疾病的危险,特别是进行足球赛、篮球赛等剧烈对抗时。
在进行这样的运动时,相对与往常的运动量,机体自然而然会出现不适,加之一场比赛下来的疲劳累积、运动量过大。
而对于一些院队、校队的队员来说,受伤过后恢复性训练不当也是原因之一。
即使是职业球员伤愈也是小心谨慎,以足球运动员为例,某球员十字韧带撕裂,伤停半年,伤愈之后首先进行的就是恢复性训练,如慢跑、压腿等,等到机体差不多恢复之后开始进行力量训练,使得肌肉能够跟上机体运转,最后才能进行有球训练,这里的有球训练只能包括一些基本的跑动、带球、射门、传球等,且不能太过于剧烈,痊愈之后才能进行分组对抗训练、正常训练直至上场比赛。
因此,在恢复过程中如果出现运动量过大、过于剧烈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运动性疾病,延缓伤愈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度训练,这也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它与之前提到的过度运动类似,它早期表现为身体机能障碍,晚期除机能紊乱外可有形态学改变。
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及调查问卷分析在国外许多中小学生都懂得一些基本急救知识,而在国内却有一大批大学生并不了解,甚至是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急救技能的也不多。
大部分同学已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1)渴望了解急救知
识的医学生占x%,非医学生占x%。
(2)认为有必要开设急救课程的医学生占xx%,非医学生占xx%。
(3)表示愿意上急救课的医学生占xx%,非医学生占xx%。
急救课程本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多实践,并进行考核。
大学里可以开设急救的选修课,供非医学生选修。
在中小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
通过同伴教育使其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
在传授急救知识时尽量生动化,并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习的兴趣。
经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对日常的急救知识了解太少。
许多发达国家,即使有非常健全、快速的医疗急救系统,也依然十分重视伤病现场的自救和互救。
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急救知识的教育。
2024年大学生急救培训调研报告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急救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
为了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本调研旨在通过对2024年大学生急救培训的调查,分析当前急救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研背景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够挽救生命,还能减轻伤害和痛苦。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急救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了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5000份有效问卷,并针对部分学生和急救培训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急救培训的需求、目前急救培训的覆盖情况、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大学生对急救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1.急救培训需求普遍存在:调研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急救培训对他们来说是有必要的,这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2.培训覆盖率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学生有接受急救培训的意愿,但实际参与过系统急救培训的学生比例不足50%,这说明急救培训的覆盖率有待提高。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的急救培训内容偏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和情境模拟,导致他们在面对真实急救情况时感到无从下手。
4.培训方式单一: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且效果有限。
学生更倾向于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的培训课程。
5.缺乏定期复习和实践机会:即使接受过急救培训,由于缺乏定期复习和实践机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逐渐减弱。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急救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急救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未能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
2.培训资源不足:高校急救培训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培训需求。
三年制医学生对海姆立克急救法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技术,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三年制医学生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调查方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三年制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共有200名三年制医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一、基本信息统计:1. 性别:男性占比51%(102人),女性占比49%(98人);2. 年龄分布:18-20岁占比60%(120人),21-23岁占比35%(70人),24岁以上占比5%(10人);3. 学历:大专占比30%(60人),本科占比70%(140人);4. 高中生物成绩:优秀占比40%(80人),良好占比30%(60人),一般占比20%(40人),差占比10%(20人);5. 对急救知识渴望程度:非常渴望占比40%(80人),比较渴望占比30%(60人),一般渴望占比20%(40人),不渴望占比10%(20人)。
二、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情况:1. 知晓程度: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有80%的参与者(160人),不知道占比20%(40人);2. 掌握程度:了解急救法基本步骤占比70%(140人),能很好地操作占比25%(50人),无法操作占比5%(10人);3. 学习途径:通过课堂学习占比60%(120人),通过自学占比30%(60人),其他途径占比10%(20人)。
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三年制医学生对海姆立克急救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基本步骤。
这可能与其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相关知识有关,也说明了他们对急救知识的渴望程度较高。
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无法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能是由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需要加强实训环节。
调查结果也显示,一部分学生还需通过自学等途径提高对急救法的认知。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 增加实训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实践急救法,提高操作技能;2.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对于无法操作急救法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来提高认知水平;3. 多元化学习途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急救法,如参加培训班、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等;4. 定期培训更新知识:急救法的知识更新较快,建议医学生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历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1.2调查方法本文笔者共同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选择12 名校医院医护人员为本次问卷调查者,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
12 名医生护士分成6组,于2016年3月7日(周一)11 : 30〜12 : 30在我校3 个学生食堂共6 个出口随机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200 份,回收1200 份。
问卷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及技能、急救培训意愿、心肺复苏等方面,共16 个问题,具体包括本市急救电话、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时的急救反应、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既往是否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参加急救培训的意愿、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心肺复苏的自我评价、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自我分析以及按照20 1 5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具体心肺复苏要求设计的8 个专业问题。
1.3问卷结果汇总及数据录入本文笔者共同进行了问卷结果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15 份,包括空白问卷、乱填问卷、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问卷。
有效问卷1185 份,有效率为98.8%。
双人核对进行有效问卷数据录入,录入结束后按照20%比例进行数据抽查,抽查正确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 2检验,以P 0.05 );但与学生心肺复苏自我测评比较,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273.883,P3.2对策及建议要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匮乏的现状,提高高校安全事故处理水平,需要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急救体系。
全面统筹高校与社会医疗体系力量,充分发挥校医院的职能,调动志愿者团体与大学生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急救事业发展。
3.2.1 学校重视急救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大学安全是大学办学的重中之重。
急救措施培训问卷前言急救技能是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它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问卷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达到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请认真阅读以下问题,并作出选择或填写。
一、选择题1.当心脏骤停时,怎么办? A. 给患者喝水 B. 打电话叫救护车,然后开始心肺复苏 C. 等待医生来救治2.当突然出现严重的切断伤情况时,怎么办? A. 用手掌捂住伤口,并迅速送往医院处理 B. 直接将伤口涂抹酒精或碘伏等口服药物 C. 迅速拿出剪刀进行止血处理3.突发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是多少? A. 110 B. 119 C. 1204.当发生心脏骤停时,施救者需要做哪些动作? A. 按压胸骨 B. 吸氧 C.飞跑5.当意外感染后,怎么处理? A. 随意使用抗生素 B. 直接使用清水进行冲洗 C. 使用医生开的药物进行治疗二、填空题1.伤口处理的正确步骤为:清洗伤口,涂抹伤口消毒药水,使用医用敷料进行覆盖。
2.心脏骤停突发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下1/2的位置处。
3.急救电话是:120。
4.具有救助能力的员工在遇到急救情况的时候需要展现出专业性和冷静性。
三、问答题1.什么是心肺复苏?该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心跳停止的紧急措施。
它包括心跳复苏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先进行心脏复苏,按照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持续进行2分钟或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2.何时需要进行CPR? CPR通常是在突发状况时使用的,例如心脏骤停、呼吸突然停止、淹溺、电击等。
任何时候没有脉搏或呼吸时,都应该尽快开始进行CPR,以保持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总结以上就是急救措施相关知识点的问卷调查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能够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应对各种状况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交流探讨JIAOLIUTANTAO119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以X医学院校为例孙雪王琼张梅梅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摘要:本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整体来说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较低,知晓率偏低。
为此,需要创造参与急救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学生应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等。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在事故发生时,院前急救可谓争分夺秒,尤为重要。
在我国医疗急救资源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目击者群体,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急救社会化的重要群体。
一、对象本调查采用自编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收回率为97.7%。
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6份,非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1份。
二、结果1.人口学特征此次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生45名(35.4%),女生82名(64.6%),年龄在2224岁。
医学专业66名(52.0%),非医学专业61名(48.0%)。
2.急救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对于黄金四分钟和第一目击者概念了解程度较差,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均仅有4人(3.1%)。
心肺复苏概念掌握情况略好,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有18(14.2%)、基本了解的为53(41.7%),具体详见表1。
3.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中的急救知识共22道题,将每道题赋值为1分,答错为0分,总分为22分。
试题分为急救基础知识题、肢体骨折、止血包扎、中毒抢救(3题)、溺水急救、心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共7部分(除心脏复苏4题外,其余均为3题),每一部分总分除以题数即为平均分,各部分平均得分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比较情况详见表2。
其中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每一题的正确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心率范围、呼吸频率、一处骨折固定关节数量、煤气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心脏呼吸骤停的人安置体位、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用的方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频率的P 值均<0.05,有显著差异。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救技能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医学生作为专业人才,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
对我校医学生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医学生在急救方面的实际水平,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医学生的急救能力。
一、调查方法针对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医学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操作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医学生对自身急救技能的自我评价、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平时的急救培训情况等;实际操作技能测试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急救知识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学生对急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基本急救技能,但对具体操作流程和细节掌握不够精准。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培训和实操。
2. 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在实际操作技能测试中发现,部分医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操作。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时间把握不准确等问题。
3. 急救培训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急救培训课程,但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层面,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往往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模拟演练才能得到提高。
三、问题分析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2. 急救培训的持续性不足急救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而目前学校的急救培训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时期,缺乏持续性的培训和反复练习,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 急救意识不够强烈部分医学生对急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缺乏相关急救意识的培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的反应不够迅速和果断。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急救实操训练学校应该通过举办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急救操作能力。
急救问卷
一、基本信息
您的年龄范围是?
儿童(0-12岁)青少年(13-18岁)成人(18岁以上)
您的性别是?
男女
您的职业是?
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其他(请注明)二、急救知识了解
您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
是否
您通常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急救知识?(多选)
互联网搜索书籍阅读培训课程朋友/家人传授
您认为哪种急救知识最重要?
心肺复苏(CPR)止血技巧骨折固定呼吸难点处理其他(请注明)您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是否
您是否愿意参预急救培训,提升自己的急救技能?
是,非常愿意可以考虑参加没有时偶尔兴趣三、急救经验与培训您是否曾经参预过急救?
是,有多次经验是,仅有1-2次经验没有经验
您是否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培训?
是,接受过多次培训是,仅接受过1-2次培训没有接受过培训
您认为急救培训应该由谁来提供?
专业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组织私人培训机构
您觉得急救培训应该多长期进行一次?
每年至少一次每两年一次仅在需要时进行培训
您认为什么形式的急救培训最有效?
现场摹拟演练视频教程理论授课和问答环节其他(请注明)。
校园急救知识普及问卷
1、您的身份是?【单选题】
○ 小学教师
○ 初中教师
○ 高中教师
○ 中专教师
2、您认为现在学校关于急救知识普及程度怎么样?【单选题】
○ 远远不足
○ 只有在部分课程有提到
○ 课程完备实践充分
3、您认为现在在校教师急救技能掌握怎么样?【单选题】
○ 不足
○ 仅能处理简单问题
○ 技能掌握良好
4、学校可能遇到的急救问题有哪些?【多选题】
□ 烫伤
□ 触电
□ 跌伤
□ 摔伤
□ 异物窒息
□ 猝死
□ 眼睛进异物
□ 食物中毒
□ 其他
5、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单选题】
○ 人工呼吸
○ 心脏复苏
○ 海姆立克法
○ 外伤处理
○ 其他
6、校园普及急救知识有哪些渠道【多选题】
□ 开设课程
□ 主题班会
□ 校园宣传
□ 急救演练
□ 医护人员来校讲座
□ 其他
7、对于急救知识进校园,您有什么建议?【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调查报告组员:聂梦妮陈媛王笑啸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应对灾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
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调查对象为大学本科学生。
调查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概况1、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总体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机会接受这方面的训练。
有57%的人认为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较低”,1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很低”;对于大学生出现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低的原因,有59%的人选择“没有机会接受这方面训练”,有19%的人“认为灾害离我们很远,不必杞人忧天”,还有22%的人选择“社会、学校不够重视”。
而对于应急自救训练,只有24%的人“听说过,并且训练过”,62%的人“听说过,但没训练过”,还有14%的人“没听说过”。
图1您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总体怎么样?2、大学生获取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通过向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家庭教育和自主学习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大。
在大学生获取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中,有76%的人选择“学校教育(讲座、课堂、户外模拟培训等)”,51%的人选择“社会宣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展览、广告等)”,只有36%的人选择“自主学习(图书、网络等)”和26%的人选择“家庭教育”。
图2 您获取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二、大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具体情况1、大学生应急自救意识不高。
有47%的人“大概知道”宿舍里灭火器的类型及使用方法,33%的人“不曾留意”,而只有20%的人“认真留意过”;在公共场所,有23%的人“不知道有逃生线路图”,55%的人“知道有逃生线路图,但不会认真看”,只有22%的人“只要到室内公共场所就会马上先认真看逃生线路图”;在寝室里,只有17%的人备有急救箱,71%的人“知道急救箱,但没有”,还有12%的人“没听说过”急救箱。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危重急症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场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
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将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但同时他们也是院前急救的生力军,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他们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然后通过他们对其周围人群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促进,逐渐向社会推广,则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的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提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培训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6份,回收率为99.4%,其中男生1067名,女生1419名,年龄为18~25岁,平均为(21.45±3.5)岁。
临床专业893人,护理专业645人,公管专业251人,药学专业234人,检验专业228人,康复美容专业235人;一年级586人,二年级567人,三年级607人,四年级726人。
1.2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中国急救网站的研究与建设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经专家审核后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级、专业等;②急救知识,常见急救电话的使用、心肺复苏术、日常伤害急救技术等;③急救知识来源的途径,电视、书籍、互联网等;④急救知识学习的态度,是否需要;⑤急救知识的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培训、健康教育课、选修课等。
并采用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急救技术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年級为单位,采用电化教学方式诉知填表方法,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字2检验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程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于急救知识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问卷调查,请您花几分钟时间填写,谢谢!
1. 您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
A. 很了解
B. 了解一些
C. 不太了解
D. 彻底不了解
2. 您认为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如何?
A. 非常重要
B. 普通重要
C. 不太重要
D. 不重要
3. 您是否曾经参加过急救培训课程?
A. 是
B. 否
4. 您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CPR)?
A. 是
B. 否
5. 您是否知道如何处理突发伤害或者疾病的急救方法?
A. 是
B. 否
6. 您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首先做什么?
A. 拨打急救电话
B. 进行急救处理
C. 寻求医疗匡助
D. 其他
7. 您是否愿意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课程?
A. 是
B. 否
8. 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希翼我们在急救知识方面提供哪些匡助?谢谢您的参预!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
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一、引言急救技能是医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我校医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医学生急救技能的提升。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5份。
问卷主要包括医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经验、在校学习情况以及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急救技能掌握程度问卷结果显示,69%的医学生自认为对常见的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较高,但只有42%的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使用AED进行心肺复苏,仅有35%的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这表明虽然医学生自我评价较高,但实际急救技能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
2. 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7%的医学生参与过医院急诊科的实践操作,其余医学生多数只有一些模拟操作的经验,缺乏真实场景下的急救操作经验。
3. 学校急救技能培训情况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急救技能培训内容不够丰富,仅有基础急救知识的授课,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机会。
4. 急救技能培训需求近90%的医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增加急救技能的培训课程,特别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加强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的训练。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校医学生的急救技能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自我评价不够客观:虽然大部分医学生自认为对急救技能掌握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存在一定的自我膨胀现象。
2. 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医学生缺乏真实场景下的急救操作经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3. 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学校提供的急救技能培训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真实场景的模拟操作训练。
4. 急救技能培训不够全面:学校培训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够全面,导致医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欠缺。
五、解决措施1. 开展实际操作训练: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际急救操作训练机会,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的操作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急救技能。
急救知识调查问卷一、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受访者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应对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通过此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将能够评估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宣传和教育。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题。
三、调查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请您提供以下基本信息:- 年龄:____岁- 性别:男 / 女- 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及以上2. 急救知识问题请您回答以下关于急救知识的问题:1) 在浮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步骤是什么?- A. 打电话报警,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术- B. 先进行心肺复苏术,然后打电话报警- C. 先打电话报警,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D. 先进行人工呼吸,然后打电话报警2) 当遇到烧伤患者时,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A.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 用热水冲洗烧伤部位- C. 直接涂抹药膏- D. 用冰敷烧伤部位3) 当遇到窒息的婴儿时,下列哪种急救措施是正确的?- A. 用手指清除婴儿口腔内的异物- B. 把婴儿抱起来拍背- C. 给婴儿喂水- D. 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4) 如果您在路上遇到有人昏倒,您会怎么做?- A. 即将拨打急救电话- B. 将昏倒的人扶起来- C. 给昏倒的人喂水- D. 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5) 当遇到大面积出血时,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A. 用纱布直接包扎伤口- B. 用手直接按住伤口- C. 用清水冲洗伤口- D. 用消毒酒精擦拭伤口6) 当遇到意外触电事故时,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A. 直接用手触碰触电物体- B. 用水泼洒触电物体- C. 用绝缘物体将触电物体与受电者分离- D. 用湿布擦拭触电物体四、调查结果保密您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调查结果将被严格保密,仅用于本次调查研究之目的。
在数据分析和报告中,我们将对数据进行匿名处理,不会透露您的个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