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47
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知识测试科室:姓名:成绩:一、单选题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 D )年内A.1-2年B.2-5年C.3-5年D.5-10年2、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 C )A.妊娠期妇女B.绝经后妇女C.青少年D.老年人3、下列哪项属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可控因素( B )A.增龄B.体力活动少C.女性绝经D.脆性骨折家族史4、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的计算方法是( A )A.[体重(kg)-年龄(岁)]×0.2B.[体重(kg)-年龄(岁)]×0.3C.[体重(kg)-年龄(岁)]×0.4D.[体重(kg)-年龄(岁)]×0.55、OSTA指数评价骨质疏松风险,指数数值多少代表风险级别高?( D )A.>1B.>-1C.<4D.<-46、OSTA所选用的指标过少,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判断,且仅适用于( A )。
A.绝经后妇女B.70岁以上老年人C.青少年D.40岁以上人群7、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IOF)的所有问题中,只要其中有( A )题回答结果为“是”,即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A.1B.2C.3D.58、FRAX评估是世卫组织推荐的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的预测工具,结果判读时,若FRAX预测的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性≥( C ),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
A.5%B.15%C.20%D.25%9、下列哪项不属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B )A.腰背疼痛B.骨刺C.脊柱变形D.肌肉痉挛10、( A )是检出脆性骨折,特别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A.X线平片B.CT和MRIC.B超D.核医学检查11、( A )是临床和科研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A.DXA骨密度检测B.外周双能X线吸收仪C.单能X线骨密度D.定量超声12、DXA测量的骨密度通常需要转换为T-值(T-score)用于诊断,T-值在多少范围内,诊断为“正常”( B )A.≥1.0B.≥-1.0C.≤2.5D.≤-2.513、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值表示。
绝经后骨质疏松机制一、什么是绝经后骨质疏松1、你知道吗?骨头居然也能“老”!这个话题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到了中年,骨质疏松这个问题就像是悄悄靠近的“敌人”。
没错,它的名字就叫“骨质疏松”,说白了就是骨头变得越来越脆弱,不仅容易骨折,而且恢复起来也慢。
这可不只是小问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朋友,骨质疏松的风险特别大,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2、要知道,骨质疏松可不仅仅是“骨头变松”的简单问题,它还关系到身体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荷尔蒙水平的下降。
别看咱们平时都不太关心荷尔蒙的事,但它们可是默默维持着我们的骨骼健康。
当女性步入绝经期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这可直接影响到骨骼的强度。
咱们的骨骼就像一座座桥梁,需要有足够的“支撑力”,可一旦没有了雌激素的帮忙,这座桥梁就容易“塌陷”了。
3、而且啊,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是悄无声息的,像一只偷偷爬上来的“大灰狼”,开始时你根本察觉不到。
你可能没什么感觉,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摔倒,或者轻轻一碰,骨头就骨折了。
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哦,原来骨质疏松已经悄悄来到了自己身边。
骨头的“脆弱”已经悄然升级成了一个大问题。
所以,了解骨质疏松的机制,早做预防,才是保护自己健康的关键。
二、骨质疏松的机制,为什么骨头会“松”呢?1、咱们得从骨头的“生产线”说起。
你知道吗?骨骼不仅仅是用来支撑身体的,它们还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人体的骨骼就像一座正在建设的工地,每天都有新的骨头细胞“生产”出来,而老的骨头细胞则会被“拆除”。
这是一种非常精密的平衡过程。
我们每天的活动、运动,甚至是饮食,都会影响到这个平衡。
而一旦平衡打破,骨骼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2、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拆除”与“生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进入绝经期,体内的雌激素减少,导致骨骼的“建设者”——成骨细胞,数量减少了;而“拆迁队”——破骨细胞,却依然活跃,甚至有时候还会加速拆除工作。
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降低,可导致低估骨量、骨结构组织出现损伤,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疼痛、骨骼变形等情况,还易增加骨折发生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
二肽基肽酶-4(DPP-4)属于一种外肽酶,近年来的报道显示,DPP-4抑制剂可通过较多途径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质疏松发生风险,但对于骨代谢的影响机制尚处于探讨阶段[3]。
尿酸(UA)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既往多用于辅助诊断痛风、高尿酸血症、肾炎等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发现,其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参与[4]。
孕酮(P)不仅可调节女性内分泌过程,且在维持骨骼健康过程中也占据着关键作用。
25羟维生素D3[25(OH)D3]主要反映机体维生素D水平,而维生素D在维持钙磷代谢平衡、调节骨密度(BMD)方面中起着关键作用[5]。
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DPP-4、UA、P、25(OH)D3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6]诊断标准;(2)绝经年限≥1年;(3)年龄45~65岁。
排除标准:(1)近6个月内服用过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糖皮质激素等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2)合并对骨代谢有影响的其余疾病;(3)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功能异常等;(4)合并其余组织器官功能障碍;(5)合并恶性肿瘤;(6)合并痛风、泌尿系统结石等;(7)近1年内接受过骨转换治疗。
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300名健康绝经女性作为对照组,该组受检者经血尿常规、性激素检查、骨密度检查等结果均显示正常。
两组受检者的年龄、绝经年限、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替勃龙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低有效剂量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是绝经后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造成骨折的风险增加。
随着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PMO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因此预防和治疗PMO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勃龙(alendronate)是一种常用的治疗PMO的药物,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骨重吸收细胞(osteoclast)的活性,减少骨质破坏,提高骨密度,从而预防和治疗PMO。
剂量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确定勃龙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低有效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早期的研究表明,勃龙以每周70mg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大剂量药物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食道炎症和骨坏死等。
寻找最低有效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非常重要。
近年来,一些研究研究探讨了勃龙的最低有效剂量。
一项研究比较了每周70mg和每周35mg剂量勃龙的疗效,发现两个剂量组的骨质疏松程度都显著减小,但每周35mg剂量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更低。
另外一项研究对每周70mg、每周35mg和每周5mg勃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在骨密度提高和骨折风险降低方面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更少。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勃龙的用药方案。
每隔一天服用5mg勃龙的方案被证明具有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每周单次大剂量勃龙(如70mg或35mg)与每日小剂量勃龙(如5mg)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
勃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选择最低有效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周35mg或每日5mg勃龙可能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低有效剂量,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一结论。
勃龙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低有效剂量的探讨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相信我们会找到更加准确和安全的剂量方案来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董松林教授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验总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生活。
董松林教授作为骨科专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经过临床实践,董松林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董松林教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总结。
首先,董松林教授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恶化至关重要。
董教授建议绝经后妇女每天有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鸡蛋等。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稳定性和力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其次,董松林教授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董教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绝经的女性,尤其是有明显骨质疏松表现的患者,董教授推荐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补充雌激素缺乏,提高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
对于一些具有雌激素禁忌证或者不适合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董教授则推荐治疗使用基础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骨质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除了药物治疗,董松林教授还强调了积极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重要性。
他提倡绝经后女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董教授强调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再次骨折的风险。
董松林教授的治疗经验总结为广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预防康复措施,可以使患者减轻疼痛、增加生活质量,并有效预防和控制骨折的发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微观分子生物学论证一、说到骨质疏松,大家都知道,到了中老年,骨头就开始“松动”,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骨头疏松”。
尤其是女性朋友,过了50岁,绝经后,身体里的一些变化就会让骨骼开始慢慢变得“空洞”。
没错,听起来就像是骨头里的“充气”变成了“漏气”。
说到骨质疏松症,真不是“骨头不坚固”这么简单。
其实这背后有很多的微观“战斗”。
咱们的传统中医早就提到过,“血瘀”是其中一个大敌。
这个“血瘀”究竟是怎么与骨质疏松作对的呢?它的“武器”是什么?这就得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聊聊了。
二、血瘀到底是什么呢?中医说它是血液在体内流动不畅,像堵车一样,血液不能正常流通,就容易让某些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甚至是功能下降。
就像你家的水管堵了,水流不通,周围的管道就会受影响。
骨质疏松的患者,往往会有骨质密度下降的问题,而这种变化,实际上与血瘀密切相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骨骼的健康不仅仅取决于钙的摄入量,还需要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时送达骨细胞,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就是血液中的细胞和分子。
如果血液循环不畅,这些营养成分就不能顺利到达骨骼,骨头自然也就没法“吃饱喝足”。
而这时,骨质就会逐渐变薄、脆弱,最后形成骨质疏松症。
三、我们就得看看血瘀到底怎么影响骨骼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血瘀不仅仅是让血液流动变慢,还会影响到很多分子的活性。
比如在骨质疏松中,最重要的“骨代谢”过程,也就是骨骼的更新换代,会受到血瘀的干扰。
我们都知道,骨骼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每天都有新骨生成,旧骨被吸收。
这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骨骼依赖的就是这种平衡。
但是,血瘀一来,这个平衡就容易被打破。
原本应该参与骨重建的“骨形成细胞”,在血瘀的影响下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甚至会变得懒惰。
相反,那些负责骨吸收的细胞——骨吸收细胞却会变得异常活跃,导致骨骼的吸收速度远远超过了新骨生成的速度。
这样一来,骨质就越来越薄,疏松症就来了。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相关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妇女健康领域的一大难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组织的大量流失而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的疾病,容易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
氧化应激也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活性氧物质产生过量,超过机体清除能力所导致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绝经后女性身体内,卵巢功能停止使得雌激素水平骤减,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雌激素在体内对抗氧化应激有重要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对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氧化应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氧化应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方面,过量的氧化应激会破坏骨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骨形成,加速骨吸收,从而导致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氧化应激还会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发展。
氧化应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氧化应激诱导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不仅会影响骨细胞的功能,还会诱导骨细胞发生凋亡。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如JNK、p38 MAPK和NF-κB等,促使骨细胞发生凋亡,加剧骨质疏松的进展。
减少氧化应激对骨细胞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综合治疗策略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关联,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干预和体育锻炼等方面。
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类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但是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增加,目前并不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姑婆今年已经63岁了,背已经有点驼,脸上也长了好多斑.以前的时候姑婆身体很好的,家里很多事情都可以做,而且自己也不用别人照顾.就是去年开始,姑婆总说自己老了,做不得事了,总感觉自己腰酸背痛的,手脚还会经常的发麻.后来家人感觉不对,就带她到医院检查,经过检查才知道是得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步骤/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先单独使用雌激素或与孕激素联合应用预防骨量的丢失。
如果疗效不是太明显的话,可以加大使用的剂量.因为雌激素的剂量与疗效有明显关系。
不同种类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不同,强调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以避免其副作用。
2、
补钙:吸收适量钙对保持骨髂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已经绝经的妇女,那么最好第天服用1000~1500mg元素钙。
此外还可通过钙制剂补充,如美信钙,每片含柠檬酸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3、
维生素D:补充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
食物中的维生素D包括含维生素D的牛奶,麦片粥、蛋黄、海鱼及鱼肝油等。
一些钙剂及多种维生素片剂内也含有维生素D。
4、
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应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鱼、虾皮、紫菜及深绿色叶菜等,这是从食物中补钙的有效措施之一。
绝经后为什么会全身痛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博览》 2019年第3期
四川李女士
我今年50 岁,已绝经,最近全身疼痛,无法安眠,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没有精神,去医院检查发现有明显的骨质丢失,是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呢?
简萍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密度、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受到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病因尚不明。
李女士提到的全身疼痛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其可能出现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骨痛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通常是因骨小梁发生微骨折,活动时肌肉及韧带牵拉引发骨痛,如坐痛、行走痛、翻身痛、前屈后伸痛、卧位痛。
根据疼痛等级可分为4种程度0分是无痛,1分是偶尔疼痛,2 分是经常疼痛,3 分为疼痛:难忍。
身高缩短当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易发生驼背、身材变矮等症状。
局部疼痛局部压痛、敲击时产生疼痛,不伴随局部红肿及发热。
骨折绝经后骨质丢失易导致骨折。
存在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使用绝经期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
MHT 可作为预防60 岁以下及绝经10 年以内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线选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绝经,在绝经之后,身体中的雌激素水平就会有所下降。
这时女性各方面的机能就会有所衰退。
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样的?1、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与衰老有关系。
这种疾病经常会发生在绝经后的妇女当中。
发生疾病主要是因为雌激素缺乏,从而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以致骨脆性增多,很容易发生骨折。
2、女性在出现骨质疏松症时,发生骨折后,就会引起骨骼变形以及疼痛,还会出现一些合并症,这样就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严重的会缩短寿命。
3、在绝经之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要比男性多四倍。
骨质疏松症出现,一般是在双能x线下骨的密度会低于正常值的2.5个标准以上,这时就可以判定出现骨质疏松症。
4、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或者是在平时多进行调养。
骨质疏松症很容易使患者发生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绝经后的女性在出现骨质疏松症时,通常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
这些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女性在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中的各项机能下降以及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出现骨质疏松症具体的原因有哪些?1、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缺乏,是主要原因。
雌激素能够促进在早期的成果细胞分化,并且可以刺激到胶原蛋白并且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在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的水平严重不足,这样就可以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
2、如果身体中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就会导致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骨转化率,就会影响到钙盐的沉积,这样就会导致骨消融增加。
如果出现大量的骨质丢失,最终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症一般会分为两种。
一种是女性在绝经后早期出现的骨质疏松症。
这种症状主要是以骨量迅速丢失为主要特点,同时也和绝经后的雌激素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一种是在绝经后晚期发生的骨质疏松,通常在绝经后的10到20年后才会发生,这时骨量丢失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