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子宫韧带悬吊术
- 格式:ppt
- 大小:456.00 KB
- 文档页数:57
阴道残端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重度脱垂并阴道壁膨出以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后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行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两根10号丝线分别于阴道残端左右两侧中外1/2处“8”字缝合阴道残端各一针,尽可能地不穿透阴道黏膜,自膀胱两侧经腹膜、腹直肌及前鞘出针,每端两根线距离约1 cm,拉近打结。
结果:阴道前后壁及阴道残端上提,腹压增大后原阴道壁及阴道残端脱垂消失。
术后观察6个月~2年无复发。
结论: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应用于子宫重度脱垂并阴道壁膨出以及阴式全宫及阴道壁修补术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尤其是重度脱垂,效果好,操作简单,不易复发,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腹式全宫;阴式全宫;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94-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vere prolapse of the uterus and vaginal wall surfaces and Yin type total hysterectomy and vaginal wall bulging w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postoperative vaginal vaginal stump rectus sheath before the suspension in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two 10 silk respectively in vaginal stump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2 "8" sutureof vaginal stump each stitch, not as much as possible through vaginal mucosa, on both sides of the bladder via the peritoneum and the rectus sheath before and the needle, two thread about 1 cm from each side, knot closer.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vaginal wall and vaginal stump, increased abdominal pressure after the original vaginal wall and vaginal stump prolapse.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6 months to 2 years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vaginal stump before rectus sheath in suspension applied in severe prolapse of the uterus and vaginal wall surfaces and Yin type whole palace and vaginal wall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postoperative vaginal wall surfaces, especially severe prolapse, the effect is goo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not easy to relaps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Key words】abdominal palace Yin type whole palace Vaginal stump rectus sheath beforethe suspension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子宫切除后阴道脱垂发生几率大约为20%-45%,其主要原因就是手术过程中切断了主韧带、骶韧带,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腹腔镜下高位子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7-03-23T14:40:16.8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作者: 严金艳[导读] 子宫脱垂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目前仍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妇科;四川江油621700)
【关键词】子宫脱垂;子宫悬吊术;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子宫脱垂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目前仍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治疗子宫脱垂的手术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阴式子宫切除术、骶骨阴道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本院自2015年运用腹腔镜行高位子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23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子宫脱垂并行腹腔镜下高位子宫骶韧带悬吊术患者32例,年龄50~74岁,平均(65.4±2.7)岁。盆腔器官脱垂分度采用1996年美国Bump教授提出并被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1],其中Ⅱ度子宫脱垂25例,Ⅲ度子宫脱垂7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阴道壁膨出;18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10例合并高血压,4例有心脏病史。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手术前准备 2.1.1 阴道准备 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手术前3天每天2次使用0.5%碘伏溶液阴道擦洗,积极预防及治疗生殖道炎症。 2.1.2 肠道准备 术前3天进食半流低渣饮食,术前1天进食清流饮食。手术前1天口服磷酸钠盐清理肠道,必要时用肥皂水清洁灌肠。 2.1.3 皮肤准备 由于该手术需在脐孔部穿刺后建立人工气腹,然后在坐骨棘中点1.5~2.0cm处用缝线将宫骶韧带对折缝合拉紧;再用不可吸收缝线将宫骶韧带悬吊至宫颈周围环后侧,修复其他盆底部位特异性缺陷,重建前后阴道壁筋膜在顶端的连续性,防止术后肠膨出。因此该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应按腹部、阴部手术准备,还要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2.1.4 心理支持 由于该病大多病程较长,该手术方式开展时间相对较短,治疗费用较高,导致病人对该手术有较多顾虑,因此术前应该与病人做好充分沟通和宣教,排除患者顾虑。 2.2 术后护理 2.2.1 饮食护理 术后6h患者清醒后可进食流质食物,次日可改半流低渣饮食,术后适当延缓大便时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通便药口服。 2.2.2 活动护理 患者术后卧床5~7天,术后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预防便秘、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有内科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后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2.2.3 尿管护理由于术中容易损伤输尿管或造成输尿管梗阻[2],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及是否出现尿漏现象;术后保留尿管5-7天,停留尿管期间应注意避免尿管脱落,落实防感染措施。 3 讨论
腹腔镜下圆韧带腹壁悬吊治疗子宫脱垂15例发布时间:2021-04-08T15:23:43.85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胡小翠[导读] 探讨腹腔镜下圆韧带经腹壁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的应用胡小翠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湖北孝昌 4329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圆韧带经腹壁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的应用价值。
方法:10例为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脱垂,5例为子宫脱垂合并宫颈延长,均采用腹腔镜下圆韧带腹壁悬吊术,行双侧圆韧带7号丝线Z字形缝合,将7号丝线两端牵出腹膜外,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2、4、8、18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术后复发率,恢复时间。
结果:15例患者术后判定均为有效,有效率100%,术后阴道平均长度6.5cm,可正常性生活。
结论:腹腔镜下圆韧带腹壁悬吊术能有效地阻止子宫脱垂,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脱垂腹腔镜腹壁悬吊圆韧带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子宫脱垂是由于盆腔底部肌肉,筋膜,子宫圆韧带等支持功能减退引起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脱垂是经产妇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过早生育及多次生育妇女①,患病妇女十分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子宫脱垂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传统手术有经阴道子宫切除,前后壁修补术,曼氏手术,阴道封闭术等,现代手术方式有骶棘韧带固定术,补片悬吊术等。
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活质量要求,子宫脱垂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案②及手术方法,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我院根据患者要求及子宫脱垂程度,采用腹腔镜下圆韧带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获得显著效果,现将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用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患者,子宫脱垂II度合并阴道前壁脱垂10例,子宫脱垂I度合并宫颈延长5例,患者要求保留子宫,年龄38岁至60岁,平均45岁,平均产次2次,术前阴道擦洗,绝经年龄妇女阴道壁涂雌激素软膏,术前血液学检查,B超,TCT、HPV、妇检了解盆腔情况。
腹腔血肿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3 讨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脾脏切除术国内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4K腹腔镜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膜解剖理论的兴起,腹腔镜脾脏切除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在临床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也逐步扩大,但在门脉高压症治疗领域仍存在诸多瓶颈。
其原因在于:(1)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质软且脆,血运丰富,且脾脏血管存在诸多变异,脾脏与毗邻脏器存在交通支。
(2)巨脾手术操作的空间有限。
(3)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风险高。
(4)部分患者合并脾周围炎,局部粘连严重。
(5)缺乏有效手术路径,团队配合缺乏经验。
其中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是制约腹腔镜手术的主要因素。
万赤丹教授团队[3-5]采用“隧道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有效降低了手术出血风险,但由于各医疗中心技术水平的差异,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胰尾隧道不易建立,且少数胰尾后隧道阻断带阻断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胰腺损伤导致术后胰漏。
基于以上问题,本手术团队在传统手术方式及相对成熟的几种腔镜脾脏切除术术式经验及技巧的基础上,设计了“N”字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流程:(1)所有患者术前必须完成上腹部CT增强扫描,确定脾动脉位置及走形,必要时行三维血管重建。
(2)按照设计的“N”字手术路径及流程,先裸化大弯侧胃壁,有效暴露、结扎脾动脉控制出血,再处理脾蒂上下极。
自脾脏下极向上充分游离脾肾韧带,可充分暴露脾门,有效降低Endo-GIA(白钉)切闭脾门血管时出血。
目前已成功应用于52例患者,未发生胃瘘、肠瘘、胃瘫、肾挫伤、胸膜损伤、腹腔血肿等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临床实践中我们亦体会到,良好的团队配合是保证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成功的必备条件;术前准确进行肝功能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灵活应用各种腹腔镜器械,是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的重要保证[6]。
综上所述,“N”字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脱垂子宫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后,施加阴道顶端悬吊的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Ⅲ度子宫严重脱垂合并阴道膨出的患者30例,采用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并施加阴道残端悬吊治疗,对30例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时间均处于(117.9±11.9)min,出血量均为(120.5±21.9)mL,术后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为(47±4)h,住院时间均为(6.9±2.5)d,30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为0,术后随访0.50~1.25年,无一例出现阴道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并发症发生,性生活满意度提高。
结论子宫脱垂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施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手术较为彻底,术后疼痛感低,疗效较为显著,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标签:子宫脱垂;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阴道顶端悬吊;疗效分析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过早结婚怀孕、过早生育,过多生育使得盆腔肌肉组织松弛,分娩时造成损伤,及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致正常位置的子宫沿阴道下降,造成的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严重者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据有关报道,高达50%的经产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而子宫全切术后阴道脱垂的发生率仍达2.0%~4.5%,主要原因是在手术过程中切断了主、骰韧带,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发展,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应用为改善患者的症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院对2009年8月~2012年2月的30例Ⅲ度子宫脱垂的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顶端悬吊于主韧带和圆韧带上,降低了阴道脱垂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09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脱垂患者,病例符合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诊断及分度标准:患者平卧用力下屏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度,30例患者均符合Ⅲ度标准,均为配偶健在,有性生活要求,没有恶性病变,年龄35~67岁,平均(50.2±3.5)岁,其中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为21例,属于后壁膨出的为9例。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LLS要点解析)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Laparoscopic I ate r a I suspens i on , LLS) 是修复前壁和顶端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一种新方法⑴。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是一种替代舐骨固定术的新型手术技术。
它的特点是在腹膜下通过腹膜外侧壁,使皮肤留在骼骨上方,该手术方式没有血管、神经、肠损伤的风险⑶。
并且在一项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发现,LLS是阴道舐骨固定术的合适替代方法,可在保留子宫或不保留子宫下进行。
可运用于性生活频繁和超重妇女群体的POP治疗中,是合适且安全的舐骨固定术替代方法⑶。
同时,在一项采用机器人辅助的侧悬吊术治疗重度多盆腔脱垂的中期结果研究中,参与研究的115例连续病例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手术和临床结果显示,POP-Q分数的改善均显著,前盆腔的客观治愈率为88. 7%,顶部的治愈率为93. 1%(p <0.0001 )手术步骤介绍一、分离阴道膀胱间隙:准备举宫器或者阴道侧壁拉钩将阴道展开,使阴道保持张力。
从子宫宫颈连接处往下分离至膀胱尿道连接处。
可以把导尿管的气囊作为参照点,左右分离5-6公分至可以平铺网片。
三、放入网片并固定顶端:顶端固定时使用不吸收缝线,网“舌”使用可吸收缝线。
缝合:规范平铺,3*3防止挛缩,不要穿破阴道壁。
四、打隧道:从骼前上棘上4公分,往外3公分处,做穿刺。
穿过腹部脂肪层和肌肉层,沿着腹膜外往圆韧带方向潜行。
隧道在圆韧带下,并与圆韧带保持40-45度夹角。
保留子宫五、将网臂从隧道拉出:将网臂从隧道拉出至皮肤外六、调整网臂,根据脱垂的情况调整顶端高度:剪掉多余部分,皮下无需固定七、关闭腹膜,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总结1、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
2、手术主要指征为,11-111度膀胱脱垂、11-川度子宫/穹窿脱垂、11-111度膀胱合并子宫/穹窿脱垂。
3、手术的关键步骤仅在于分离阴道-膀胱间隙及打隧道(隧道穿刺点:骼前上棘上4cm,外3cm)。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骶骨前端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盆腔脏器脱垂(POP)成为高发疾病。
发病率达40%~60%,需二次手术者达29%[1]。
POP的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各有不同。
盆腔脏器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问题,但在年轻妇女,尤其是产后妇女中也有发生。
未产的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的概率在2%左右[2]。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子宫脱垂患者尤其希望能够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性功能,同时避免大的手术创伤。
现我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骶骨前端固定术,故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发现盆腔脏器脱垂半年,排尿困难3月”收入院。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用力时可见前壁膨出,宫颈,常大,子宫中位,萎缩,活动可,压痛(-),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POP-Q Aa 2cm Ba 1cm C 1cm Ap -1cm Bp -1cm D 0.5cm 生殖道裂孔 4cm 会阴长度2cm 阴道总长6cm。
患者孕6产3,54岁绝经,有高血压病史5年,有绝育手术史。
1.2方法:1.2.1术前准备:常规行各项化验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宫颈细胞学检查,妇科B超检查,以除外宫颈病变及子宫病变。
60岁以上患者行心功能、肺功能检查。
术前阴道准备3 d,老年患者阴道雌激素凝胶预用药。
1.2.2手术方法:全麻气管插管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术野及外阴、阴道、宫颈。
进气针,充气后取头低脚高位。
脐孔切口置入10mmTrocar管,充入CO2,建立气腹,置腹腔镜。
于两侧下腹部麦氏点及反麦氏点,侧脐韧带外侧分别置入5mmTrocar 管,左上腹置入10mm?Trocar管,放置举宫器把子宫平行举起,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近宫颈处下方注射生理盐水形成水垫,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暴露宫颈前壁。
探查右侧输尿管走行,于直肠子宫反折腹膜近宫颈处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下推直肠,暴露宫颈后壁,外推输尿管,于右宫骶韧带外侧打开侧腹膜,范围自宫颈内口水平向上,分离出右侧宫骶韧带至骶骨,找到骶岬,暴露骶岬前无血管区。
子宫脱垂的腹腔镜悬吊手术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子宫脱垂在育龄妇女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导致的最终结果都是盆腔功能和神经肌肉功能出现障碍。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进行疾病的治疗,传统的阴式手术多为将出现障碍盆底组织和子宫同时切除。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迅速发展,临床开始开展腹腔镜技术进行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标签:子宫脱垂;腹腔镜;悬吊手术;研究进展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偏离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完全脱出阴道口。
该疾病以老年妇女为高发人群。
子宫脱垂后盆底组织发生改变,患者同时出现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
女性出现子宫脱垂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临床进行疾病的治疗时,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盆底肌肉锻炼、放置子宫托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疗效最为显著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治疗。
传统的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及会阴修补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存在较大问题,治疗将阴道的支持韧带切除,阴道上段仍存在缺陷,疾病复发几率高,后续易出现阴道残端脱出。
开腹手术治疗则对患者伤害较大,且术中易损伤患者肠道,术后住院时间长。
腹腔镜治疗则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行腹腔镜治疗子宫脱垂时,手术创伤小,术中可清晰看到子宫的解剖位置,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阴道功能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可有效提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文现就腹腔镜悬吊手术治疗子宫脱垂进行如下综述。
1子宫脱垂的发病原因①产伤:分娩时软产道及盆底组织过度扩张,将肌纤维拉长甚至撕裂,产后难以恢复至原有张力,导致未复旧子宫下移。
②卵巢功能减退: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分泌量减少,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从而变薄。
③先天发育异常:盆底组织先天薄弱,张力不足。
④腹内压升高:产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长期慢性咳嗽、长期负重等因素均会导致女性长期腹压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