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0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简案——中国古代史部分3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授课人:授课时间: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复习内容】:七上一单元三、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四、复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特征;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五、复习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特征;六、考点分析:七、自主识记检查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北京人距今约______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______最多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用______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生活俭朴,克己爱民,______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八、知识梳理九、课内训练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A、200万年B、170万年C、80万年D、70万年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埃及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2课复习提纲【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诸子百家的众多领域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3——5课复习提纲【课标要求】: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3、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③西汉中期,王国势力膨胀,匈奴为患,当时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①宣扬“大一统”思想(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宣扬“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天下人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认为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天谴论)。
③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归纳和整理1、孔子:(1)名,晚期鲁国人,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人们相互,反对。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2)孔子整理了《》,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
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一书。
2、百家争鸣(1)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法纷纷著书立学,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课后题1、识读教材中的图文后,谈谈你对孔子提倡的“仁”的作用的看法。
答:漫画内容反映孔子提倡的“仁”的作用:统治者以德治国,施行仁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使统治地位更加稳固。
对此的看法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谈:(1)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长期的割据混战,激烈的竞争,使孔子的“仁政”没有实施的土壤,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2)后来的统治者开始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从西汉到明清,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一方面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为统治者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从现实来看,以德治国仍然在稳定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4)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依法治国。
习题练习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A 私学的兴盛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 社会大变革D 士人的解放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你应该查阅()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5、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有157人,孟子61人……从材料看,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思想是()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6、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A 道家B 法家C 墨家D 儒家7、你认为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8、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9、鄙视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不合理现象的是()A.老子 B.孔子C.墨子 D.庄子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1、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的著作是A《孙膑兵法》 B《孙子兵法》 C《论语》 D《道德经》拓展训练12.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此人是谁?⑵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什么?⑶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请你写出你学过的他的名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的概括本课选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本课主要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2.教学内容特点分析首先,知识结构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前出现的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论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教材在结构安排上主要介绍各学派的学说观点,对于“百家争鸣”这一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因此本课打算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的挖掘教材,体现“百家争鸣”,进而提高整节课的深度。
其次,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在学习各家学派学说主张的同时,逐渐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当今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了解当今人们对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燃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3.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第一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本单元以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为主线,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主张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课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异彩纷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与其它章节呈并列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1必修2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
此外,学生在语文课文中也学到一些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对部分学派的思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使他们深入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有了一定的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
但分析能力不强是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因此,本课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方式,用各家的思想解决当今问题,使学生对思想的多元性受当时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全国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试题一、选择题1.[2019·淮安]“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成祖2.[2019·山西]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3.[2019·玉林]下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秦朝D.西晋4.[2019·连云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A.西周B.东周C.秦朝D.西汉5.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此段材料折射出秦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受到以下哪家学派的深刻影响(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6.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徭役繁重②统一货币③罢黜百家④刑罚残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9·临沂]“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8.[2019·陕西]“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9.[2019·南京]“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 )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三司”10.[2019·烟台]“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高一历史课时学案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审批:知识训练点识记理解应用四大发明1.2 3 5 6 7 8(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4 8(2)(3)笔记学案内容(利用20分钟完成训练展示题,要求:先自己展示、再小组讨论。
)一、知识体系构建展示(黑板默写)二、基础知识巩固与互查1.熟记四大发明的发明、发展、外传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中国古代天文学、农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3.中国古代科技先进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三、习题训练(限时20分钟)1.《金史》记载:“声如雷震,势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2.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实质上反映了A.古人对天象的好奇B.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C.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D.古代封建迷信的盛行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 《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 《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 《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物》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高一历史课时学案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审批: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在线测试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 “心即理也”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致良知”
D. “理”是世界的本源
5.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表现为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在线答案1-5 BADCA
训练展示答案:1—8 BBDBC CCA
9.(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
(4分)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
(4分)
(3)发奋立志、社会责任、注重气节等(关键是积极向上)。
(4分)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4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考点扫描]
【识记】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史实;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二、知识网络
1、秦统一六国
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统一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币。
②统一
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
起义原因是秦的暴政:①“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统治,但摧残了文化
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大部分的收获物。
③兵役、徭役繁重:如修长城、阿房宫、陵墓等。
④刑法严酷
大泽乡
起义
时间地点领导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
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建立张楚政权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
灭亡
1.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反秦
2.巨鹿之战,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
3.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汉朝: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1、思想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开发边疆: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经过
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
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三、[考点详解]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度量衡;修长城、御匈奴;修驰道,凿灵渠;焚书坑儒。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
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3、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初实
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4、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5、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龙亭候)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6、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指导学生复习
五、巩固练习(做市发2007“能力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