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共32张)
- 格式:pdf
- 大小:6.46 MB
- 文档页数:32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上海市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问答题1.题目一[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梳理]问题:1·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史料。
2·艺术作品请选其二:______ 、______ 。
3·《步辇图》的历史意义。
题目二[世界史--工业革命]英法美工业革命的时间相关地图问题:1·三国工业革命的顺序。
2·文献史料:______ 、______ 。
实物史料:______ 、______ 。
3·如果研究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应该选用哪两个材料?并阐述其原因。
二、材料解析题。
2.题目三【中国近现代史--探索与发展】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虛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世人闻此疆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三: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四: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问题:1·“练兵”“海军”是哪场运动?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面是哪场革命?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意义。
3·对近代以来中国曲折前行的探索历程的认识。
2018年中考总复习历史检测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1.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战国七雄中,在今山东的国家是()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统一货币、度量衡4.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统一之后的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A.树立秦朝的形象B.禁止儒学传播C.限制人们的言论D.加强思想控制6.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②北方人口南迁也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自然条件好④南方是汉族统治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A.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B.攻打南方的陈政权C.方便他到南方游玩D.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8.唐太宗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局面。
史称这一局面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唐朝出现的标志着我国传统犁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农具是()A.铁犁B.翻车C.筒车D.曲辕犁1 / 510.唐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当时有两位高僧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就是玄奘和鉴真。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A.天竺大食B.天竺日本C.大食日本D.波斯新罗11.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武功高强。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京城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2.下列有关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技术,南宋年间推广到了江南B.南宋时,景德镇后来居上,逐渐发展为制瓷业的中心C.宋代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D.宋朝政府不鼓励对外贸易13.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开始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4.元朝设立负责西藏地区行政事物的机构是()A.驻藏大臣B.西藏将军C.宣政院D.西藏自治区15.为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A.科举制度B.丞相制度C.六部D.内阁制度16.清朝时,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了顶峰的是()A.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廷杖制度C.厂卫特务机构设立D.军机处的设立17.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宣扬国威B.先后七次下西洋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D.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18.“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