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00.24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制药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就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背景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作为生物医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制药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1. 强化实践性教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强化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课、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产业需求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与产业需求脱节。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结合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3. 培养创新思维生物技术制药行业需要不断创新,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节。
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案例教学、论文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设计案例教学针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制药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入企业导师为了更好地结合产业需求,我们邀请了一些制药企业的专业人士担任课程的企业导师。
他们将与学生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产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3. 举办实验设计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组织了一次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设计比赛。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相关的实验课题,设计并完成实验,最终提交实验报告。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1世纪的制药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药学人才”的教学改革,逐渐成为药学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将实验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制药工程专业首次在我国设立是在1998年。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不断整合,目前国内有243所高等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
沈阳化工大学在2002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懈努力,已累计为医药行业输送近900名合格的药学人才。
本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依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托化工大学的化工科研优势,注重现代化工在制药工程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旨在培养有化工背景的复合型工科类药学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含量高、学科涵盖广、应用性强,其与传统的化工和药学关系密切,却又有本质区别,即着力解决药物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叫从这个特点上讲,该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的成功与否。
如何把制药工程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科更好地而向生产,如何让实验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新时期面临的改革任务。
本校自2006年开始,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一)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教学计划和大纲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这些课程均有实验内容。
实验环节与课程教学一样,单独设置,各自为政,知识点零乱,没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更不利于本专业学生从学科角度系统地把握专业实践知识。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探究与改革摘要:仪器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仪器分析实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实训的有效实施关系到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发展。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仪器设备少、更新不及时;实训设计不完整、实施受限制;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评价不全面、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探究与改革引言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传统实训模式存在问题,加大了培养高质量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难度。
本文对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训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为进一步优化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问题1.1实训课程安排单一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训的单位较大一部分为药品流通企业。
虽然学校制定的药学类专业课程标准、实训大纲中明确规定,在药品流通企业实训的学生需在医药门店、药品配送等部门进行轮岗实训,且对学生在各部门轮岗实训的时间均有明确规定,但部分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部门,岗位安排较为单一。
1.2团队建设较薄弱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体建设的重点工作。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由来自不同专业和实践背景的优秀教师和行业导师组成的一群以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为目标的团队。
但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属于松散组织,主要体现在:(1)人员结构方面,校内专任教师基本上为专业课教师,没有吸纳相关基础课教师加入。
(2)医药企业的兼职教师稳定性有待加强,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3)由于多数学校暂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吸引行业大咖、优秀产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未形成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呈现团队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及团队协作凝聚力不强、培养培训科研服务成效性不强的局面[1]。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药物分析实训,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以及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 实验仪器和药物材料•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pH计等•药物材料:常见药物样品(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溶剂(如乙醇、水等)3. 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学科,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原理: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情况,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通常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并根据比色法或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药物样品的含量。
3.2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来确定溶液中酸碱度的浓度。
在药物分析中,酸碱滴定法常用于测定药物样品的pH值,从而了解药物的酸碱性质和稳定性。
3.3 药物质量控制方法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价。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含量测定、纯度测试、残留溶剂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药物的疗效和有效性。
4.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本次实训中,我们选取了阿司匹林作为药物样品进行分析。
4.1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清洗玻璃仪器、称取样品等。
•步骤2:利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将阿司匹林样品溶解。
•步骤3: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阿司匹林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步骤4:根据标准曲线法,计算出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为XX mg/g。
4.2 阿司匹林酸碱性质测定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清洗玻璃仪器、调节药物溶液pH值等。
•步骤2:利用pH计,测定阿司匹林药物溶液的pH值。
•步骤3:根据测得的pH值,判断阿司匹林的酸碱性质。
独立学院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作者:苏丹刘匡一李晗芸刘亚丽宋永贵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7期摘要:目的探讨独立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分析实验及应用能力。
方法对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大纲优化、采取不同组织形式的实践教学、改进评价方法,同时拓展教学实践平台,完善教师队伍。
结果提高了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了学生药品分析检验的基本技能,紧跟学科前沿与社会需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结论该教改方式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对药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教改现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234-02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地丰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求还有差距。
2012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三本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1]。
《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药学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就要求药物分析教学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将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扩大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应用型药学人才。
基于此,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规划设计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需求、学科前沿“与时俱进”,将具有积极意义[2] [3]。
根据药物分析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和现实的应用型需要,采用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4],运用该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合理规划传统实验基础上,将研究性实践教学与之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药物分析学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技能,同时又加深学生对学科动态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探究与改革①周铭,丁荣敏,王添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一、引言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与多个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是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药物设计学等课程的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1,2]。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仪器分析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通过仪器分析实训,会使用常用的分析仪器,能进一步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并能以其为工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3-5]。
本校仪器分析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40学时,其中实训课16学时,占总学时的40%,占比较大。
在有限的时间内,实训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涵盖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仪器设备。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
作为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一线教师,笔者就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仪器设备、实训设计和实施、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改革[6-9]。
在本校仪器分析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首先,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通过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明确了三维教学目标。
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和分析仪器的操作技能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引入了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对分析仪器设备进行了优化和更新。
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购置了一些新型的分析仪器设备,并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设备互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现代化仪器和设备,了解实际应用情况,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中国药学家孙思邈曾记下:“尝方之药,制柴火而试之;辩方之药,用火而煎之。
若增加,而泻不尽;若减少,而和不足。
”中医药物分析实验也正受到“试之”和“煎之”的束缚,它一直处在将相对准确的仪器测试运用在古老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检测的困境中。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促进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检测和研究的发展。
中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基于实践需求、学科建设处发展,以及权利和利益之间更好的联系合理安排,立足于实施中药质量控制体系,达到质量提高和精益求精的目的,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为此,需要修改和完善现有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以增强药物分析实验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建立以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检测为主的学科专业教学连接;以及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实验教学运行的合理有效性。
要实现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需要真正贯彻加强教育实践基础建设的理念,合理安排各学科之间的衔接,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加强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仪器化的有效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们也应该坚持建设多元技术型的实践与学习平台,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求;加强教学的质量实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能;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分析实验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检测技术水平。
但是,如何有效应用药物分析实验中拥有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科学合理地发掘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可替代性,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的发挥,并形成我国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药物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改革为培养药物分析专业人才,本研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设计,并结合教学实践,从师资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在今后药物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标签:药物分析;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药物分析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特设专业。
药物分析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药物成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等[1]。
针对药物分析专业的特点和药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教学建设为核心,从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入手,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革新,力争形成一套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21世纪人才竞争。
实践中,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变化,但始终秉承一个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药物分析专业课堂实践为基础,重点讨论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改革成果与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调研社会、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用人单位是“上帝”,所以要提高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质量,专业课程的设置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通过校企沟通,学校才能知道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科研带头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改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学指导能力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但目前我国所采用教学理念和模式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主要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不科学,因此,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重要环节[2]。
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著名大学培训进修,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R 改革创新EFORMATIONOCCUPATION412012 04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文/李 伟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注重技能训练的职业化教育也日趋成熟,因此各种课程也都在探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尽快就业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药物分析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注重原理的讲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味增加实验课时,忽视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以下的后果,学生会失去思考的意识,老师上课中布置了任务后只会机械性的操作仪器,但是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仪器型号的改变、几次平行试验的数据相差比较大、环境因素的改变等,出现这些问题后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当学生长期处于机械性的操作之后,可能会对本课程失去兴趣,继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相关药物的结构特征,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的分析方法等,还要通过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使用此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和其他方法比较有什么优势,并且通过讲解更多的例子让学生总结该方法适合于分析什么样的药物等。
二、加强基础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都体会到加强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比如,溶液的配制,滴定液的标定方法,酸碱滴定管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维护、智能溶出仪的操作及维护,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及维护等相关问题。
在工作中学生碰到以上的基本操作的机会比较大,但是往往在课堂上训练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不深刻。
另外在上药物分析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析化学课,一部分学生认为基本操作以前都学习过,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再训练没有什么意思,因此会消极地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着手,对于分析仪器的清洗、设备的选型与使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实验作风。
在进行药物分析的教学时,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药物分析常用数据手册》,学生在碰到试液、指示剂与指示液、缓冲液、滴定液等相关液体配制时能够自己查阅手册取得数据,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习惯。
【2015年第1 2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15)12—0131—01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l科技与创新
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g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为了使药物分析实验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际工作接轨,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工作
后的适应时间,对药物分析实验实训内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丰富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教学提
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TQ460.7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 ̄.cnki.kjycx.2015.12.131
药物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它 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型学科。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 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有关药物检测的操作技 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对药物分析实验实训课 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药物分析实验实训课对学生就业和职 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系积极落实了药物分析实 验实训课程的改革工作。 1 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全部都是验证性 实验,没有综合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而实习前2周的实训课 程仅仅是对药物分析基本操作的规范化练习和考核。根据对就 业学生工作岗位的调查可知,我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药 物分析相关的工作岗位,大致包括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部 门、医院的药房和药检所的药品检验岗位。这些岗位都要求学 生能够独立完成药品的检验工作,包括药品质量标准的确定、 试液、指示剂等的配置,滴定液的配置、标定,药品的分析检 验、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等。我系现在的药物分析实验 实训课程仅仅是规范了学生分析检验的基本操作,分析检验前 的准备、取样、药品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书写等内容在实验 实训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同时,实验内容的设立却出现了重复 的情况,不能与工作实际完全接轨。 2改革方式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毕业后 能较快适应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质量监控与检验工作, 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成为独立上岗的人才,现将实验实训 内容做如下改革。 2.1选取简单、可检验基本操作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多设置一些简单 的、有关药物分析检验的基本操作的实验,比如氯化钠中硫酸 盐、重金属、铁盐、砷盐的检查等,以此加强学生分析检验基 本操作(称量、比色、滴定)和一些常用仪器(阿贝折光仪、 酸度计、自动旋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等)的规范化操作训练。 2.2选取综合型实验作为实训内容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快适应工
作岗位的要求,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成为独立上岗的人才,
实训内容主要选取了综合型实验,比如葡萄糖一氯化钠注射液的
全检。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按照GMP规范的要求、参照制药
企业检验部门的运行模式来安排实训。
按照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和GMP要求,可以将实训室分
为取样室、操作室、天平室和仪器室等,并且仪器附有使用说
明书,学生可以根据说明书操作。
依据GMP中质量控制的要求和药品检验操作规程制订实
验实训流程,即学生根据请验单的内容和要求查阅并确定药品
检验质量标准一在取样室按取样程序取样一天平室称取一定量
的供试品一操作室处理供试品,随后按照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液一仪器室测定供试品(所用试剂等由学
生自己查阅药典配置)一回到操作室处理数据、书写检验报告。
在完成每一步操作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按照中国药典凡例的
规定认真记录。
2.3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
过去,我系的药物分析实验实训考核采取的是笔试的方式,
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为了全面、
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系
将药物分析实验成绩分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和最后的笔试、操作技能考核5项,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
10%,30%和3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规范他
们的操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改革成效
药物分析实验实训的改革与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全接轨符合
高职高专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这种改革方式大
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
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适应时间,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对高
职高专药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雨诞,张丽,文红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安徽医药,2009,13(10):1300—1301.
[编辑:白洁]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Drug Analysis Experiments
MaoShan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drug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and training courses and students’practical work standards,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to post,shorten the students work after the adaptmion time,on drug analysis work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content reform is very important,it can be for rich drug analysis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edicine analysis experiment training;teaching reform;operability
・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