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苏冯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51.19 KB
- 文档页数:2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l 一、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五盼” 从调查情况来看,99%的受访者知道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8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这一政策,乐意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涉及内容很多,农民关注的程度各不一样,归纳起来,表现为“五盼”:一盼持续增收早致富。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乃农民最盼。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钱袋子什么时候文秘杂烩网能鼓起来,因而对政府帮助农民增收有着更加热切的期盼。
如何实现农民想富、盼富的愿望,单靠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民很难过上富裕生活。
调查显示,由于村办企业少,农民致富门路窄,XX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的59户,占55.7%。
还有4户处于2500元以下,属贫困户,占3.8%。
收入主要来源除农业收入外,有77户来源于外出打工,占72.6%,而在本地乡村企业的只有14户,占13.2%。
二盼基础设施快完善。
我镇地处丘陵山区,虽然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种田难、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WW主要表现在:未整理过的农田仍是“梯田”,田块面积小、水利设施差,不仅不利机器作业,而且增大种植成本;目前通往行政村部的道路都已铺设水泥路,但还有少数村民小组通村道路没有硬质化,农民进出依旧走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16个村民小组还没通上自来水,农民吃水用水靠水井和露天水塘。
调查中79人反映当前农村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成本高,占74.5%;69人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占65.7%。
三盼生活环境再美化。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绿、静、美、安的环境之中,农民也不例外。
虽然现在不少农民翻建了楼房,本文来源:文秘114 ***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小家”的美化,但是农村“大家”环境仍然存在脏、乱、差的状况。
不少生活垃圾随处乱扔没有集中处理,有些河道河塘淤塞亟待疏浚,无害化卫生厕所比重不高,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作者:祖延辉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该任务完整、系统的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
生产关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多领域,生活、生产、环境、风俗和管理多方面,对新农村开展了进一步界定,指出了明确的新农村发展方向。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不断以实际行动和有力举措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学好其精神实质,真正地关注“三农”问题。
处理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一定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从而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新农村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城市均通过其特有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历史优势快速发展起来。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增强,可是农村的建设还未跟上社会的飞速发展节奏。
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不小,农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为薄弱环节。
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还未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农村发展和改革还是处于困难的攻坚和爬坡时期。
有的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比较低、困难比较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仍然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当前只有占全国人口近七成的农村真正地落实了在社会、经济、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大发展,方可破除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个别不和谐因素,逐渐落实共同富裕。
最终完成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任务。
2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2.1讲求实效打造新农村。
通过基层人民选举。
选举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此带头人必须具有以身作则、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打造好同心协力的领导班子团队。
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谢崇岭发表时间:2018-04-28T14:43:17.7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谢崇岭[导读] 规划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工作。
呼和浩特市城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规划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工作。
美好乡村的建设应从规划开始力求项目落实的正确性和完善性。
各地政府为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在美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干部与群众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从管理者自身而言也增添了许多到基层进行锻炼的机会,通过协作和配合也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和凝聚力。
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因此,美好乡村的建设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规划设计;措施城乡规划设计的关键是乡村规划,乡村规划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整个城乡区域的整体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
1乡村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1.1乡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中耗费资源较多城乡的建设中一定是需要相应的资源加以支撑,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的减少,不合理的城市扩张的规划不但不能给居民以便捷,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耕地。
科技的逐渐进步,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能源进口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汽车的大量应用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提出较高的需求。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需求的资源,城市人口较多,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过加深汲水的深度实现水资源的补充,长此以往诱发地表沉降等现象。
1.2乡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中污染较多乡村的发展速度过快,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邱凤金来源:《时代经贸》2014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3年10月沙县被省财政厅批准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
全县围绕304省道、205国道沿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地理位置重要的10个建制村作为县级典型村,着力打造、建设沙县“美丽乡村”示范带。
一、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一是建设成果喜人。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在项目点的选择上除了县级典型村着力打造外,同时还确定20个沿线节点村庄重点整治,初步形成了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项目建设涉及30个村(县级典型村10个),截止目前,共实施各类项目130个,实际落实项目建设资金1.09亿元,除省市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700万元外,还整合了水利、文体、林业、危房改造、库区移民等项目资金7544万元,乡村自筹资金43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220万元(含管护扶贫基金)。
建设项目中,规划设计投入150万元,公共设施入1754万元,绿化美化投入1250万元,环境整治投入710万元,房屋立面整治投入1200多万元,中小河流治理投入5044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苗木种植5.2万株,绿化近30万平方米,改造或兴建公厕25座,建设休闲步道18.2公里,健身场所41个,休闲公园45个,道路硬化和改造15.2万平方米,河流治理10余处,安装路灯160盏,民居风貌整治800户,添置垃圾桶1500个,村容村貌整治1290处,蔬菜基地建设300亩。
村容村貌、公共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配套设施完善。
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场所、广播室、体育健身场所、休闲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建制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部分村还设立了电信、供电、便民服务点,方便群众办事。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一、完善水电气供应设施水电气供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想建设示范村,首先需要解决水、电、气供应不足的问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增加水源和水质的保障,建设水厂、水库、供水管网等设施;另一方面,加强电力供应,新建或改造电厂、电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燃气供应体系,投资建设燃气站、煤气管道等设施。
二、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针对示范村,我们应注重改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新建、拓宽道路、修建桥梁和隧道,改善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联络;加快农村公交服务改革,提供舒适、高效的交通工具;提倡绿色出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三、促进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注重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可以建立村级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村民信息查询、在线办事等服务;推广农村电商,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网络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四、建设现代化农村供水设施农村供水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要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水供设施建设,我们可以着重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
应提倡节水理念,建设集雨水、净化水、污水处理等设施,促进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是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可以加强卫生院、诊所的建设,引进一流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医疗人才培养,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
七、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百千万工程推进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百千万工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想法: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状况。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道路狭窄、村庄间交通不便,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出行,也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
应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条件,为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
2. 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
目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供水供电条件较差,甚至存在缺水、缺电的情况。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应加大对农村供水、供电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二、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建设1. 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在生病时难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
三、加强农村产业发展1.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发展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产值不稳定。
为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地区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
2.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
农村地区的人才素质普遍较低,这不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地区的人才素质,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1. 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村生活污水、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治理,将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对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几点思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如何使广大农村达到这样的要求,成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明乡村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思考一、必须始终坚持生态发展战略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又按照经济规律搞好建设;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主线。
二、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培育生态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转变。
以莱州市为例:一是发展生态农业。
以莱州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平台,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第一产业。
综合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千亿斤粮食莱州田间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继续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以莱州浅滩升级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契机,放流水产苗种,发展无公害养殖面积。
围绕食品安全、排放无公害的目标,规范升级畜禽养殖行业。
二是发展生态工业。
注重引进大型生态工业项目,增强支撑能力,替代落后产能,引领全市乡村工业转型升级。
加大淘汰力度,坚决关停石材、废旧塑料、轻烧镁等破坏环境的小型加工企业。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
在沿海,以东海神庙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打造滨海旅游板块。
在山区,以云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基山颐和生态园、中华月季园为重点,打造环山旅游板块。
在镇村,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
三、必须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境以莱州为例:一是抓牢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打造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所有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到所有镇驻地和重点村,突破石材、镁石历史遗留问题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水源地污染整治。
2024年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融入当地特色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示范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比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乡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这些文化元素也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比如通过开展文创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示范村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空气清新。
很多村庄还建设了一些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村庄还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
再次,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示范村的道路宽敞平整,水电通畅,民居整洁漂亮。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示范村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比如修建了更加齐全的水电供应系统,改造了农村公共厕所等等。
这些改善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也方便了游客的观光和游玩。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农民都开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而发展现代农业,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电商等业务。
一些村庄还引进了一些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扶持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庄的农业产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通过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我深刻体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问题深度的思考作者:陈文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3期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9月以来,全国多个省市密集启动了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10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京召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
一是准确定位新时代,科学服务新三农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在乡风治理一块,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平衡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曲阜市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举措,作为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招,精心组织,全力实施,深入推进,试点工作起步早、开局好、成效显著。